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件.docx
- 文档编号:18038317
- 上传时间:2023-08-07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19.61KB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件.docx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件.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件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件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课件
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
九种基石性范式
十一种基础范式可以分为二大型:
基石性范式和整合性范式。
九种基石性范式是:
物质主义和观念主义,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生物进化决定论、社会化和反社会化,冲突范式与和谐范式。
第一组基石性范式是物质主义和观念主义。
物质主义在本体论上持有二个核心观点:
即使我们不得不发明认知标签和认知理解去描述客观物质性的事物和事实,这些事物和事实是独立存在于我们的认知之外的;甚至需要观念输入的“社会事实”也不能没有物质力量的输入而存在。
换言之,观念力量总是在物质力量的基础上起作用,并受物质力量限制:
我们无法逃离物质世界。
在认识论上,物质主义明示或蕴涵二个原则:
用物质力量解释社会现象总比用观念力量好;只要有可能,人们应该把观念解释还原为物质解释。
物质主义最突出的例子包括国际政治学中的现实主义和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
现实主义宣称,物质权力而非观念力量决定国际政治的结果,国家普遍追求物质权力。
历史唯物主义则主张,物质性的生产力是上层建筑的基础,而上层建筑主要是观念的。
观念主义在认识论上有二个原则:
因为观念力量直接影响人类行为并从而产生社会结果,所以用观念力量解释社会事实总比用物质力量去解释社会事实好;观念力量(以及由此形成的解释)无法还原为物质力量及其解释,所以我们就不应该试图追问观念从何而来,而只需要说“我们的大脑产生观念”。
人类社会由物质力量和观念力量组成。
因此,任何社会科学都必须建立在物质主义和观念主义基础之上。
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有机地综合物质主义和观念主义。
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第二组基石性范式是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
个体主义在本体论上有三个基本假定:
个体组成集体;集体的特征是集体中个体的特征之和:
除个体的特征之和以外,集体没有额外的或独有的特征;即使集体具有某些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也几乎不影响个体行为,从而几乎不影响社会结果。
在认识论上,个体主义断言,为了充分理解人类社会,我们所需的一切只是理解个体以及个体行动如何一起成为集体。
极端个体主义最突出的例子是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它假定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立的和(有限)理性的。
理性选择理论以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为基础,是社会学、政治学中另一种突出的极端个体主义。
在社会学中,詹姆斯·科尔曼和兰德尔·科林斯都坚持极端个体主义立场。
在政治学中,詹姆斯·费伦和戴维·莱廷使用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基础的“个体互动”理论来研究种族冲突。
集体主义在本体论上有二个核心观点:
虽然个体组成集体,但集体具有额外的特征,而不是集体中个体的特征之和;虽然集体内的个体生成集体的特征,但是,集体特征一旦存在就不可避免地反过来塑造、有时还主导个体的心态和行为,从而影响社会结果。
在认识论上,集体主义坚持二个原则:
第一,为了充分理解人类社会,我们需要理解集体特征(如群体、认同、结构、文化和规范)以及这些特征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改变和产生社会结果。
第二,为了理解个体行为,我们需要理解集体特征如何影响甚至支配个体行为。
还原主义把集体还原为集体中个体的简单之和,集体主义明确拒绝这种立场。
为了充分理解人类社会,我们同样需要把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有机综合结合起来。
现在的挑战仍然是如何有机地综合两种范式。
正确的综合方法应遵循五个原则:
个体组成集体,从而具有在本体论上超越集体的优先性;集体不能还原为个体简单之和;个体发明、使用物质材料和观念材料来凝聚集体;个体和集体之间的信息流动是一个封闭圈;个体与集体之间的互动是人类社会进化背后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人性:
生物进化、社会化和反社会化
没有人性假设的社会理论不可能存在。
社会科学若缺乏对人性的基本理解就无法深入研究。
这里,笔者只阐述人性的三种基础范式及其认识论含义。
生物进化决定论:
在本体论上,生物进化决定论提出四个观点:
生物进化曾是造就人性的最关键(如果不是唯一的)力量;人的心灵从来不是一块“白板”;生物进化赋予的这种人性是普遍的、根本的,他们不能够被社会化所完全消除;人性中由生物进化决定部分的二个最大驱动力曾经是生存和繁衍。
在认识论上,生物进化决定论试图仅仅依靠生物进化、特别是生存和繁衍的驱动来揭示、解释心理特征。
生物进化决定论主要的解释机制是生物进化的核心机制,即变异——选择——遗传。
社会化范式:
与生物进化决定论相反,人性的社会化范式和反社会化范式都认为,社会力量是塑造人性(因而也包括人类行为)中更居主导地位的力量。
这二种范式仅在哪种社会力量更居主导地位方面有所区别。
反社会化范式:
在社会化范式看来,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幸福家庭,但对于反社会化范式来说,社会却是一个压迫者:
正是社会阻止人类获得(天赋的)解放/自由。
在本体论上,反社会化范式有三个核心观点:
社会化限制人的自由;人类行为从根本上受到反抗主流社会系统的强烈要求驱使;这种反抗的愿望是引起社会变化的终极驱动力,最终将给人类带来解放。
在认识论上,反社会化范式有三个原则:
对行为体的行为的最好解释是来自社会的压迫和个体反抗社会的愿望;如果行为体还没有反抗,我们必须求诸控制、“虚假意识”和权力/知识;行为体是否反叛和反叛是否成功决定了社会的稳定和变迁。
毫无疑问,生物进化是人性最根本的部分:
社会化和反社会化必须有物质基础,而且这一基础只能由人类祖先的生物进化来提供。
生物进化决定论的问题非常明显:
它不考虑——至少不充分考虑——社会力量。
今天的人和人类社会是社会进化的产物,而不仅是生物进化的产物,自然选择不可能单独解释一切(甚至也许不是主要的)人类行为的驱动力。
冲突范式与和谐范式
冲突范式:
在本体论上,冲突范式有三个核心假定:
行动者(即个体或个体组成的集体)都是有不同利益的,因而,他们之间就常常出现利益冲突——大部分是真实的,但有时是想象的;行动者往往诉诸实际冲突——即斗争、武力威胁和实际使用武力——以促进他们的利益。
紧接前二个假定;大多数社会结果都是由行动者的冲突行为所导致。
在认识论上,冲突范式认为,从这样一个假定,即行动者之间有利益冲突而且最后往往导致真实的冲突,来理解社会结果是最有成效的。
因此,要理解社会结果,我们必须做三件事情:
揭示行动者真实的或想象的利益冲突;从为了促进行动者利益的角度来理解他们的冲突行为;把社会结果理解为行动者的冲突行为相互作用的产物。
和谐范式:
在本体论上,和谐范式有三个核心假定:
行动者之间的利益普遍是和谐的;存在利益冲突时,行动者选择协调与合作以解决他们的利益冲突。
紧接前两个假定;大多数社会结果是行动者之间的合作与协调行为,以解决他们的.利益冲突,提高集体福利所导致的结果。
在认识论上,和谐范式认为,从这样一个假定,即行动者之间的利益普遍是和谐的,而且最后往往导致合作与协调来理解社会结果是最有成效的。
因此,要理解社会结果,我们必须做三件事情:
揭示行动者的共同利益,包括他们追求利益和谐的强烈愿望;甚至在行动者有利益冲突时,我们也要去试图发现行动者的合作与协调行为;把社会结果理解为行动者合作与协调行为相互作用导致的结果。
社会学中的孔德—斯宾塞—涂尔干—帕森斯—默顿功能主义学派采纳了和谐范式的第一个本体论假定。
二种整合范式
二种整合范式是社会系统范式和社会进化范式。
在其最完整的状态,社会系统范式能够整合九种基石性范式,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系统内部变动的方法。
而社会进化范式在社会系统范式再加上一个时间维度,提供了一种理解社会系统大转换的方法。
社会系统范式:
即使使用上述的九种基石性范式或它们的综合形式,我们仍然缺少一个充分理解人类社会内部动态的理论框架。
因此需要一种把九种基石性范式整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范式,这就是社会系统范式。
在本体论上,社会系统范式认为,人类社会是由行动者、社会结构和物理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包含九种基本范式所讨论的全部力量。
在认识论上,社会系统范式主张只能用系统方法去理解人类社会的系统。
在方法论上,社会系统范式首先接受将前述四组基石性范式综合的基本原则,试图将九种基石性范式综合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九种基石性范式所捕捉到的九种力量/维度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特定社会事实的不可或缺的独力变量。
社会进化范式:
在本体论上,社会进化范式声称,人类栖息的社会系统必定是一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进化的系统。
因而,人类历史本质上就是穿越时间的社会进化的产物。
社会进化范式进一步主张,社会变化的驱动力来自九种基本范式阐述的各种力量之间的互动,这些互动存在于社会系统内部且有时间跨度。
在认识论上,社会进化范式坚持三个原则:
进化方法的核心是突变——选择——遗传机制;用进化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既不能只是停留在形象比喻上,也不能是照搬生物进化方法的;对社会变化的核心解释机制应该是变异——选择——遗传这一核心机制。
社会进化范式给社会系统范式增加了时间维度,就具有社会系统范式的所有特征。
因此,社会进化范式是社会科学的最终范式。
解剖社会科学的学派和理论
过去数十年间,社会科学的重大学派之争——通常聚焦于何者更有效,从而集中在何者更具有认识论的优越性——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社会科学的不同学科。
不过,这些争论并没有解决不同学派相互抵触的优越性之争。
一个学派对社会的理解能力主要由以下四个维度决定:
1、这个学派整合了多少种基石性范式?
2、该理论包括了那些具有本体论优先性的基石性范式吗?
3、该理论在多大程度上有机整合了基石性范式换言之,该理论包括社会系统范式的一些要素吗
4、对于寻求解释社会变化的学派而言,该学派包括了社会进化范式的一些要素吗?
前三个维度基本上决定一个学派抓住或遗漏多少社会现实。
显然,在其他都一样的情况下,忽略基石性范式越多的学派,遗漏的社会现实越多。
只要一个学派忽略了那些拥有本体论优先性的基石性范式,这一学派就注定是有严重缺陷的,无论它包含了多少别的基石性方式。
第四个维度决定一个学派对社会内部变动的阐述有多好:
假设其它条件相同,社会进化色彩浓厚的学派对社会变化的阐述要好于社会进化色彩稀薄的学派。
社会学:
功能主义和冲突学派
尽管(结构)功能主义和(马克思及韦伯)冲突学派之间的争论早已硝烟散去,但是这一争论却并没有真正的结果,因此这一争论基本上只关注两个方面的问题:
和谐与冲突,稳定和变迁。
功能主义主张社会的完整是通过规范体系来维系的,大大低估了物质力量的作用,它主要是一个观念主义理论。
功能主义还是一种纯集体主义理论:
它视社会为有机体,个体只是边缘性的角色。
韦伯的冲突论整合了前述大多数基础范式,但社会进化范式除外。
因此,在三种理论中,韦伯主义冲突论捕捉到的社会现实最多。
理性选择方法:
力量有限、野心无边。
理性选择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纯物质主义理论:
它大体上与人类行为的观念主义理论不相容。
然而,人类行为的很大一部分是社会建构的(因而也是历史建构的),这种社会建构不仅包括物质利益,而且包括情感和观念的影响。
理性选择方法还是纯个体主义理论。
在它看来,集体只不过是原子的个体之和。
即使理性选择方法不得不承认集体间或有一些自己的特征(如制度、文化或认同),这些特征通常也是在理性选择方法无法做出解释时进行事后解释的结果。
在人性层次,理性选择方法只承认社会化范式的一个方面:
人类行为仅由物质得失的(弹性)理性计算驱动。
在社会系统范式方面,理性选择方法遗漏了很多基石性范式,几乎没有任何系统方法的特征。
在进化方面,理性选择方法至多也只是伪进化论:
一旦达到均衡,除非有外力推动,否则不会有任何进一步的变化。
因此,理性选择方法不可能为任何社会变化提供内生性的解释。
由于理性选择方法根本不讨论行动者行为的社会背景,也不讨论为行动者行为的历史背景,它是反进化的。
理性选择方法的力量非常有限,但不幸的是它的野心却很大。
结论性评论
不同的社会科学的基础范式犹如一支支手电筒:
每一支都能照亮人类社会的一个方面,但不能照亮整个人类社会。
因为社会科学不同学派整合的基础范式数量有限,所以,这些学派无法充分理解人类社会。
不同学派的支持者就象“盲人摸象”寓言中那些盲人一样:
每个学派都相信自己掌握了人类社会的全部真理(或者至少是最核心部分),却没有认识到自己只是触摸到其中一部分。
我们只有从各种基础范式入手,架通它们的本体论和认识论假定,才有可能综合不同学派。
通过阐明基础范式及其本体论和认识论假定,然后揭示社会科学中由这些基础范式错杂组合而成的不同学派。
虽然有限的范式的组合可以充分理解一些特定的社会事实,但是,为了充分理解人类社会这一复杂系统及其历史,我们需要使用所有十一种基础范式。
至于该运用那些基础范式来理解特定的社会事实,我们应该遵循四个大的原则:
不要对自己的框架过于坚持:
不同的社会事实经常需要这些基础范式的不同组合,而且在多数时候,他们可能需要比我们预想要多的基础范式;不要忽视那些拥有本体论上的优先性的范式;我们面对的都是一个复杂系统的不同侧面,因此,系统的方法(特别是社会系统范式)是必需的;对于要理解社会变迁,一个运用了社会进化范式的社会进化方法是理所当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科学 基础知识 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