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新闻学专业.docx
- 文档编号:18232377
- 上传时间:2023-08-1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4.16KB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新闻学专业.docx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新闻学专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新闻学专业.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申报书新闻学专业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点特色专业建设主要任务
建设内容
分值
具体内容
专业建设规划(15分)
15
(15分)获得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10分)达到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水平
(8分)获得市级重点建设专业
师资队伍建设(22分)
专业负责人
6
(6分)1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学名师
(4分)1名以上教师达到省级教学名师水平
(3分)1名以上教师获得市级教学名师
教学团队
6
(6分)获得1个省级教学团队
(4分)1个以上教学团队达到省级教学团队水平
(3分)1个以上教学团队获得市级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结构
5
(3分)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80%
(2分)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60%
(2分)有专业行业背景的教师比例≥15%
青年教师培养
5
(3分)1-2名教师获得省级教坛新秀
(2分)2名以上教师达到省级教坛新秀水平
(2分)具有完善的教师培训、交流机制
质量工程建设
(28分)
课程建设
7
(5分)1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
(4分)4门以上课程达到省级精品课程建设水平
(3分)2门课程获得市级精品课程
(2分)课程网站的比例≥30%
教学研究
6
(6分)获得1项以上省级教改项目或市级重大教改项目
(3分)获得3项以上市级教改项目
教学成果
7
(7分)获得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5分)获得2项以上市级教学成果奖
教材建设
3
(3分)各级教材建设项目数位于学院前列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5
(5分)实践教学体系项目开展成效显著
专业建设条件
(10分)
实验室建设
5
(5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水平位于省内同类专业前列
实践教学基地
5
(3分)有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效果好
(2分)基地内学生实习人数比例高
质量评价
(15分)
教学质量评价
6
(4分)教师严谨治学,教书育人,专任教师的教学业绩评价位于本单位前列
(2分)专任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的获奖数位于学院前列
人才培养质量
9
(2分)学生在各级学科竞赛中位于全省同类专业前列
(3分)在浙江省教育厅毕业设计(论文)抽查中的成绩位于全省同类专业前列
(1分)学生获得双证的比例位于全省同类专业前列
(3分)毕业生就业质量高,社会评价好,学生就业率位于全省同类专业前列
特色与优势(10分)
10
(5分)教学特色项目在全省高校同类专业中有显著影响,其标志性成果居于全省前列
(5分)专业方向特色明显,能适应产业(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附件2: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重点
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申报书
所在分院法律与传媒分院(盖章)
专业名称新闻学
负责人邵培仁
申报时间2011年4月
二○一一年三月
一、简表
专业名称
新闻学
所在分院
法律与传媒分院
修业年限
4
学位授予门类
文学
本专业设置时间
2001
本专业累计毕业生数
540
首届毕业生时间
2005
本专业现有在校生数
295
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
姓名
邵培仁
性别
男
出生年月
1953.11.01
学位
硕士
学历
硕士
所学专业
传播学
毕业院校
复旦大学
职称
教授
职务
院长
电话
666107
电子邮箱
speiren@
主要参与人员(限填10人)
姓名
学位
技术职称
承担工作
刘建民
学士
高级编辑
副院长,主持专业的各项建设工作,
负责新闻学及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李文明
硕士
教授
承担新闻业务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及广播电视类实习基地建设
黄少华
博士
教授
承担负责传播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负责网络
郭晶
博士
讲师
负责新闻史类及文化素养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聂晶磊
硕士
讲师
负责负责新闻学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及平面媒体实习基地建设
王仁忠
硕士
讲师
负责广播电视类实践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何静
硕士
讲师
协助负责新闻学理论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陈春波
硕士
讲师
协助负责基础业务及文化素养课程建设与教学实施
二、专业建设现状
(包括师资队伍情况、教学条件、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等内容)
法律与传媒分院新闻学专业设立于2001年,本科学制4年,已毕业学生6届共500余人。
经过10余年发展,新闻专业已经成为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社会反响好、毕业生就业率高、办学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重点学科文化主业与新闻传播所依托的主要专业之一。
一、师资队伍情况:
新闻学专业队现有专职教师9人,是在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形成的一个教学创新团队。
本专业教师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梯队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
团队由3位教授,1位高级编辑(新闻系列)、5位讲师组成,包括博士2人、硕士8人。
其中,50岁以上的2人,40~50岁的2人,30~40岁的5人。
专业负责人邵培仁现为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分院院长、浙江大学传播研究所所长,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浙江大学传媒与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研究基地——浙江省娱乐与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浙江大学对外宣传领导小组副组长,浙江省传播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中国传媒报告》杂志总编辑,《中国娱乐与创意产业蓝皮书》主编,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中国传媒经济学会副会长,浙江省传播学会会长,浙江省会展学会理事长。
曾先后任杭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新闻研究室主任、传播研究所所长、副系主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等。
1996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1月被批准为博士生导师。
专业负责人刘建民高级编辑,现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理事、全国新闻学研究会理事,法律与传媒分院副院长、文化与传播研究所副所长、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宁波日报集团阅评顾问、新华社现代金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作为宁波有影响力的传媒专家,该同志长期致力于本团队课程建设,坚持在本科教学一线,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
该同志在省级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媒体从事过15年新闻采编实务工作,长期致力新闻学的实践型课程教学和科研工作,先后主讲《新闻编辑》、《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等新闻学专业的核心实务课程。
刘建民在新闻实务方面的研究尤为擅长,积累了丰富的教学与科研成果,特别是在新闻学专业实践型教学体系建设过程中开辟出以“行走的新闻”为品牌的专业实践项目,赢得了全国新闻教育同仁的肯定,为新闻学的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李文明教授致力于《新闻评论》、《新闻发言人》、《网络文化》等实践型课程和《广播电视学》等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
李文明治学严谨,多年从事广播电视媒介实务工作,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突出,先后主持省级科研项目3项,撰写学术论文30余篇,专著3部,获得省市奖励多次。
黄少华教授、博士长期从事社会调查与统计及网络传播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斐然。
该同志所教授的《新媒介研究》、《社会调查与统计》等课程,深受新闻学专业同学们欢迎。
由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社会行为及其管理》、教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委托项目《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培育与实践》、985工程项目《网络时代社会学的重建》等成果丰硕。
经过多年发展,我院新闻专业已经形成老中青合理搭配、专业背景优势互补的教师团队。
各专业教师之间专业、专长特色鲜明,教学风格丰富多样。
本专业师资队伍秉持“新闻创造生机”的专业训导,密切关注新闻业务前沿动态,吸取最新科研成果,不断完善教学手段,注重对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传播素养、专业就业能力的培养,教学成果斐然。
专职教师人数
9
其中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比例
≥56%
教师中老(50岁以上)、中、青(40岁以下)的比例为
2∶2∶5
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
≥88%
具有博士学位人数
2
具有硕士学位人数
8
高级职称教师中承担本科教学任务比例
100%
近5年发表核心期刊学术研究论文数量(其中一级论文数量)
30篇(一级16篇)
教师近5年编写出版的教材与著作数量
著作9本
近5年承担教学及相关科研项目
42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部级4项)
近5年教学团队获奖情况
2009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校级优秀教学团队
获奖时间
教师教学改革与科研获奖情况(获奖项目名称及奖励等级)
2010年
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传播效果测试与评估的实验教学平台,浙江省实验室工作研究成果二等奖。
2009年
1.《行走的新闻:
新闻学实务课程开放式、立体化、应用型实践教学创新模式》,宁波市第六届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中国新闻史上的突发事件传播》,浙江省社科联第二届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实战式”教学改革2008年学院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09年
新闻创造生机:
新闻学实践教学创新范式,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6年
培养“三型”人才 促进地方发展——宁波市服务型教育体系下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对策研究 ,2006年度宁波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
二、教学条件
1.建设了一流传媒实验平台,营造良好的培养应用型新闻人才硬件环境
近年来,新闻学专业以传媒实验室建设为核心,整合报刊编辑出版仿真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摄影与传播实验室等,作为宁波市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基地(文化服务)2008年度建设立项项目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与新闻实务课程密切相关的实验室建设项目——报刊编辑出版仿真实验室,与广电与传播实验室、摄影与传播实验室紧密结合,搭建了学院传媒实验平台,推出了学生报刊作品教学成果10余种,学生DV作品和摄影作品等,参加相关学科竞赛,赢得了国内相关院校同行的好评。
建院十年,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累计向本专业投入建设经费700余万元。
目前,新闻专业拥有4个实验室,即报刊编辑出版仿真实验室、广播电视实验室、摄影与传播实验室、广告与平面设计实验室。
实验室总建筑面积达1000余平方米,实验设备总价值700余万元。
优越的实验教学条件为新闻专业的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能同时供60名学生进行报刊编辑和平面设计实践。
2.与新闻业界共建综合性实践基地,严密设计规划新闻专业实践教学
本专业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实践渠道比较广泛。
新闻人才的培养是媒体机构和教育机构共同的任务。
今天的新闻教育,需要学界与业界联手,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做出严密的设计规划,建造科学的管理体系。
根据新闻专业的特点,在现有合作单位共建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多种媒体类型的,集人才培养、教师提高、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的综合性实践教学基地。
认真组织,合理安排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创业训练等实习活动(含短学期实习),进一步深入开展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强化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打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界限,鼓励新闻专业学生参加专业学科竞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新闻专业目前共有电视台、报社、杂志社、传播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20余个,其中包括中国教育报、央视高清频道、宁波电视台、成都电视台、新华社现代金报社、宁波日报集团等一批规模、资质较好的媒体。
教材中使用近3年出版的教材比例
100%
使用外文原版教材
授课的课程
当代国际传媒文献研读
课程中使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比例
90%
专业实验室数量
4
设备总额
4434350.8元
生均实验仪器设备价值
15031.7元
实验开出率
100%
本专业应开实验个数
12
实际开出实验个数
12
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情况:
单位
有否协议
承担的教学任务
每次接受学生人数
宁波日报报业集团
有
指导专业实习
20
宁波广电集团
有
指导专业实习
20
鄞州广电
有
指导专业实习
10
央视国际
有
指导专业实习
10
现代金报
有
指导专业实习
10
中国教育报宁波记者站
有
指导专业实习
10
三、人才培养质量
新闻学专业在传统新闻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突出网络传播和数字化新媒体等现代传媒特色,培养具有系统新闻传播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知识,熟悉新闻宣传政策法规与方式方法,动手能力强的新闻专业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各类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等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文化传播机构从事记者、编辑、出版、宣传、策划、主持、文秘以及管理工作。
近4届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
95.4%
近年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学类竞赛或在国际比赛中获奖情况
竞赛时间
竞赛名称
获奖等级
2009
长三角传媒创意大奖
二等
本专业近5年招生数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92
75
70
77
73
近4年毕业生情况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本专业近4年毕业生一次性签约率
84.62%
89.41%
88.89%
本专业近4年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
85.9%
94.12%
93.65%
94.57%
四、社会评价
目前,浙江全省共有7所高等院校开设新闻学专业,其中,有3所独立院校开设该专业。
近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我省新闻宣传事业和传媒产业不断发展并日益壮大,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新闻传播事业的需要,新闻学专业一直是我省高校的热门专业。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是一所建于“东方港城”宁波的综合性本科院校,学科门类齐全,办学层次丰富。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建校以来,分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国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
本专业的品牌实践活动“行走的新闻”4年来形成广泛社会影响,给本专业和学校带来的美誉度逐年上升。
“新闻是一门经验学,再生动的课堂教学也不如一次实地采访更让人印象深刻,“行走的新闻”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大舞台,为新闻系学生的社会实践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新的形式、新的内容、新的要求,正是由于在这些方面的创新,激发了同学们参与的兴趣,这就赢得了活动成功的关键。
”(《中国教育报》2008年7月9日第8版)“行走的新闻”对新闻专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提供了专业建设新思路。
因此,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嘉璐、教育部部长周济、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等领导均对“行走的新闻”实践活动给予了高度肯定。
浙大扬卫校长、金德水书记在新闻学专业实验室视察时也都做出指示。
《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现代金报》、《宁波晚报》等地方媒体和《中国教育报》、新华社等全国性媒体更是对此给予了充分报道。
新闻学专业是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建设最早、社会反响最好、毕业生就业率较高、办学优势比较明显、特色比较鲜明的本科专业之一,是学校的品牌专业。
已有10年的本科办学实践,毕业本科学生已达7届,在相应学科领域有比较丰富的培养本科生的成功经验,教学质量较高,深受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及传播机构好评。
三、专业建设目标
总目标:
适应国家改革与发展和宁波地区“六个加快”对于人才的需求,巩固与提升新闻学专业在浙江省和宁波市新闻学本科教育中的既有优势,进一步发挥本专业立足浙大的背景优势,发挥本专业立足媒体较为集中的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地域优势,将新闻学专业建设成文理基础知识广博、新闻传播史论知识丰厚、新闻实务技能全面的优势专业;经过数年的建设,使新闻学专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适应社会发展和社会需要的长期稳定的“宽口径”专业,使之成为“立足宁波、面向全省、辐射长三角”,具有明显专业优势的专业,达到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水平。
专业建设重点:
专业建设的重点在教学层面上,同时把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积极挖掘新闻学专业发展潜力,抓住一切可能的机遇,坚持以专业教育为中心,努力提高办学质量;逐步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在已取得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的基础上,进一步以文化与传播研究所为单位加强新闻学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根据教学改革和教学任务需要,建设由教学水平高、学术造诣深的教授领衔,由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
(1)将“职业化”理念引入到教学之中:
本团队有2名骨干教师出身新闻业界,承担核心实践课程主讲任务,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将“职业化”理念引入到教学之中。
(2)建立教师“职业化”训练机制:
分期分批将青年老师选送到宁波日报集团、新华社现代金报、宁波广电集团等挂职锻练,具有其良好的实践素质和传媒实际工作能力。
(3)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
重视团队内青年教师的传、帮、带,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分学期分课程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进行帮带,积极注重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在指导和激励中青年教师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方面成效显著。
(4)实施课程群分解管理的运行机制:
针对新闻专业实践教学特点,将实践系列课程设置为新闻实务课程群、应用技术课程群和创新训练课程群等三大课程群,分别组织团队内教师进行组合教学。
(5)建立“听评促”等监督约束机制:
积极组织“听评促”等教学研究项目,通过听课、评课等环节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使相关教师能够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宣传、文化出版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工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和传播机构从事新闻报道、文化宣传工作的新闻传播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系统地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和相关知识,接受新闻实务的系统训练,具有新闻传播的政治和业务素养,具备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采编操作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从学院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来看,培养学生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及广电节目制作等新闻业务知识与技能的课程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目前的生源来看,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以“三本”生源为主,但是生源质量逐年提高。
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理解清晰。
如果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开展教学活动,加大应用型、实践型教学比重,就会与一本或者二本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拉开层次。
四、专业建设内容
1.人才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任务的本科学校,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受社会用人单位欢迎的学生。
在学科建设方面有明确的定位和导向,在创学院特色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在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并不断推广深化,学院提出的目标是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一、人才培养方案
我院新闻专业整合现有的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等重点方向为:
媒介融合与新闻数字化传播;宁波企业文化传播。
这个方向体现在新闻产品与高科技的高度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上,并且着眼于企业与媒体两大基石,不断保持在这一专业的教学与研究中居于国内同等院校中的领先地位。
第一,“媒介融合”是数字化时代才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在数字技术向人类生活各个领域全面推进的过程中,在新技术的支撑下,它发展迅速,影响无所不在,其前景无法预测,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就业领域”。
如果在教学上对这种新现象没有前瞻,那么,就无法在实践中发展新闻传播教育。
因此,我们把这一方向作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点之一。
第二,宁波经济的发展有赖于企业的强大。
但宁波在企业文化发展上,特别是企业文化的传播上,存在着“短腿”现象:
滞后于企业经济发展。
如何建设企业内刊,如何弘扬企业品牌,如何打造企业文化,如何做好内外宣传,如何应对传播市场……企业文化的传播教学更是迫在眉睫。
在此前提下,新闻学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在新闻宣传、文化出版部门从事编辑、记者与管理工作,以及在企事业单位和传播机构从事新闻报道、文化宣传工作的新闻传播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新闻业务的基本训练,具有社会活动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依据宁波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新闻专业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核心能力:
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掌握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摄影、广电节目制作等业务知识与技能;
具有调查研究和社会活动能力;
了解新闻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中国新闻工作现状与发展趋势,了解外国新闻工作发展动态。
新闻专业学生的主要职业去向和职业岗位定位为传统或新型媒体的采编及管理人员、中小型企业从事新闻采编和企业文化工作人员等。
二、人才培养质量指标
(1)专业基础修养。
一个好的新闻人应该有着良好的专业基础文化素养,才能更好将自己对文化、社会的理解表达出来;
(2)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素养是新闻人表达思想的基本载体,包括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编辑、新闻评论等。
(3)数字新闻的动手操作能力。
新闻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它对数字化体系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只有具备熟悉的计算机的软硬件应用能力,才可能实现所有专业理想。
(4)传播媒介策划与市场营销分析能力。
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动态,有一定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市场判断能力对新闻专业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5)良好的外语水平,随着国际化时代的到来,新闻服务的对象已经全球化。
(6)逐步增加人文素质的内容和科学课程的比重,逐步提高新闻学专业学生的人文社会知识素养,努力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文理交叉、学科融合,实现课程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专业培养方案特色
踩实“一个落脚点”,通过“两大抓手”,建立“三大体系”,为宁波新闻传播及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一个落脚点”:
是指建立新闻特色的应用型的实践教学体系;
“两大抓手”: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狠抓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大体系”:
应用型学科教学体系,实践型教学法研究体系,创新型理论支撑体系。
2.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专业师资队伍和教学团队建设、建立教师培养机制等)
一、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团队建设
“立足培养、积极引进”是新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
根据新闻专业教师的具体情况,主要采取的措施是:
(1)在积极培养现有人才的基础上,积极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充实新闻学专业的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人才。
(2)通过出国留学、与外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或在职博士研究生教育等多种形式,逐步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逐步改善职称和学历结构,逐步建立起一支有事业心,责任心强,专业水平较高,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基本合理的比较稳定的教师队伍。
(3)通过特色专业建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大学 宁波 理工学院 重点 特色 专业 建设项目 申报 新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