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docx
- 文档编号:18370175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38
- 大小:46.56KB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docx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解
中医体质辨识与调养指导方案
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体现了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是“治未病”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有利于实施个体化诊疗,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对于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具有现代医学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医体质量化辨识与调养指导具体是指通过对个体的“体质辨识”确定其体质属性,然后以“完全平和质”为目标,对其通过“辨体调理”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实现健康维护与促进。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制定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提供了中医体质量化辨识的方法、工具与评估体系。
将中医体质分为9种基本类型:
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每种体质有其独自的特征。
判定标准将平和体质确定为正常体质,将其它8种体质确定为偏颇体质,并对判定结果进行了量化分级,平和体质分为“是”、“基本是”、“否”三级、偏颇体质分为“是”、“倾向是”、“否”三级。
下面所解读的是9种单纯体质的辨识与调养指导,而且重点解读了调养指导方案,至于兼夹体质的辨识与调养指导请参照执行。
一、平和质
㈠体质概要
1.定义
气血阴阳平衡,无不适表现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2.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
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
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
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
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
顺其自然,适当运动,营养丰富,处事中正。
顺其自然:
主要指环境起居方面应该顺应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祖国医学认为:
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生于天地之间,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一个“小宇宙”,是大自然(“大宇宙”)的组成部分,赖于自然界天地之气的充养,又必须顺应自然界阴阳之气的变化,方能“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适当运动:
主要指形体运动时,应该把握住“度”。
形体运动可促进气血的周流,“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而“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弗郁,诸病生焉”。
但过与不及都是病,运动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适当”为度,不可不及,也不可太过。
营养丰富:
主要指饮食物的种类、成分应该平衡搭配。
《内经》有云: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应该种类丰富,但又不可偏食,不可偏寒偏热。
处事中正:
指处事得当,不偏不倚,内心平和。
古人早就发现情绪的波动可以引起身体的疾病,因而非常讲究内心的平衡之道。
《黄帝内经》说:
“百病生于气也。
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结,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情绪的波动可以导致气血内乱而诱发疾病。
现代医学也发现,人类疾病与心理压抑有关的比例约为65%~90%。
紧张、愤怒、敌意等不良情绪容易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易患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疾病。
平和质的人心理素质较好,如果遇事能够恰当地应对,就可保持内心的平和状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2.环境起居:
生活起居顺应一年四季气候特点,保证充足睡眠。
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
根据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物。
睡卧顺应四时:
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
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四季、昼夜等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3.形体运动:
根据个人体力可进行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等柔缓的运动。
也可选择跑步、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交谊舞、健身操、抖空竹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调理气机、增强体质、舒畅情志。
平和质的人精力充沛、体力较好,既可进行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等柔缓运动,也可选择跑步、篮球、排球、足球、踢毽子、跳交谊舞、健身操、抖空竹等运动量较大的项目,视个人体力和爱好量力而行。
4.精神调适:
开朗乐观,心态平和,与人为善,和谐上进,乐于合作。
平和质的人性格随和开朗,心理素质较好,平时要多和朋友交流,培养对身心有益的兴趣爱好,与人为善,多帮助别人,不攀比,不计较,有助于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5.饮食调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荤素合理搭配,不可偏食。
进食应有所节制,不可过饥过饱,不要偏寒偏热。
少吃油盐。
平和体质的人,机体处于阴阳平衡状态,饮食调理方面也应注意保持这种平衡。
饮食宜多样化,营养结构、温凉寒热应合理搭配,不可偏食;进食有度,不可过饥过饱。
善于养生的人,还可以借助食物的寒热温凉之性,来制约四时阴阳的偏盛,通过互制,达到互养,使阴阳不偏,以保健康。
6.药物调养:
不需药物调摄。
平和体质是一种相对健康的状态,没有生病的时候不需药物调养。
7.音乐及其他调摄: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音乐,各种风格的可以交替欣赏。
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
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音乐,各种风格的可以交替欣赏,意在保持平衡的心态、愉悦的心情。
可坚持点按足三里、涌泉等保健穴位。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该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指、胫骨旁开一横指。
该穴是保健要穴,因为脾胃是后天之本,经常按摩足三里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等作用。
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该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
肾是先天之本,经常按摩此穴,可使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行走有力。
二、气虚质
㈠体质概要
1.定义
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
2.成因
先天本弱,后天失养或病后气亏。
如家族成员多较弱、孕育时父母体弱、早产、人工喂养不当、偏食、厌食,或因年老气衰等。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
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
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
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
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不耐受风、寒、暑、湿邪。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
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益气。
避免劳累:
主要指气虚体质者凡事要量力而为,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避免进一步损耗正气。
气是生命的元动力,具有推动、营养、固摄等作用,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皆赖气的化生与推动。
“气甚则物壮,气弱则物衰”,气充才能神旺,神旺才能健康长寿。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云“劳则气耗”,过度劳累会使已经虚少的正气进一步损耗。
食宜甘温:
主要指气虚质者饮食应以味甘、性温为宜。
每种食物都有调养气血的作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素问·五脏别论》)。
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四气”,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
性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
味甘、性温之品入脾补气,因脾胃为水谷之海,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素问·经脉别论篇》云:
“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从而营养周身。
药宜益气:
主要指药物调养应该以益气补虚为主。
益气药物对应五脏,可以分为补心气、补肝气、补脾气、补肺气、补肾气等五类,应该区分清楚。
2.环境起居:
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
夏季注意避暑,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
秋冬注意保暖。
避免大汗、醉酒等,生活起居规律,切忌连续熬夜。
睡卧顺应四时:
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
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气虚质者不耐署湿寒热,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最怕气温的骤升骤降、过冷过热。
气虚体质的人都要根据季节、气温的变化而注意养护,衣服的增减,空气的流通,保暖避暑等工作都要做好。
空调使用要适度,勿贪凉、贪热,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
一身大汗、醉酒、熬夜都容易让已虚的正气耗散过多,加重气虚的程度。
3.形体运动:
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偏于柔缓的运动。
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
运动可以畅通气血经络、活动筋骨、和调脏腑。
唐代名医孙思邈指出:
“人欲劳于形,百病不能成”,“养生之道,常欲小劳”。
气虚者,气不足所以常常懒动,但懒动又易导致气留滞不行而加重气虚的程度。
因此,气虚质者应该多静少动,宜量力而行,以柔缓为主,而不宜多动或争运动之胜负,避免过度劳累而耗气。
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等传统体育保健项目动静结合、身心俱养、简便易行,比较适合气虚质者。
冬泳因为是在寒冷的季节进入寒冷的水体中运动,耗损阳气严重,不适合气虚质者。
4.精神调适:
适当多休息。
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
多知足,少攀比,不可躁动,避免过度思虑。
气虚质的人精神情绪常处于低落状态,导致阻碍气血的周流。
精神调适的目的是要让气虚质者身心变得乐观、豁达、愉快,促进气血的流通。
老子《道德经·第十二章》: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所以,气虚质者心志应适当多休息,清心净欲,以保存精神,避免散神耗气,比较适合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偏于静心养神的方法。
与人攀比,多见短长,力不足以改变局势则为心存为思虑,思虑过多则伤脾耗气。
气虚质者养心方面应做到知足常乐,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5.饮食调理:
常吃粳米、糯米、小米、黍米、山药、土豆、大枣、胡萝卜、香菇、鹅肉、鹌鹑、牛肉、兔肉、鲢鱼、鳜鱼、鳝鱼等。
少吃青萝卜、槟榔等耗气食物。
饮茶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
药膳可用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山药桂圆粥(山药100克,桂圆15克)等。
少吃油、盐。
气虚质者应多吃上述所列甘温益气之品。
常见的如粳米,性平,味甘,《食鉴本草》记载:
“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
”粳米对于脾气不足,饮食减少,大便稀溏,呕吐,腹泻等人有益。
糯米,性温,味甘,有补脾益气的作用,脾虚者宜用之煮粥服食,现代常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
牛肉,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大枣,性温,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脾虚气血不足之人可经常服用,宜用大枣煨烂服食。
山药,性平,味甘,有养阴补肺、益气健脾、补肾固精的作用,脾气虚弱,食欲差,慢性腹泻者宜多食。
青萝卜、槟榔等食物具有耗气作用,多吃容易影响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所以气虚质者不宜多吃。
红茶偏温,绿茶偏寒,故气虚者宜选红茶,不宜多饮绿茶。
益气药膳:
茯苓粳米粥,茯苓12克,粳米100克,加水适量共煮为粥。
山药桂圆粥,去皮的鲜山药100克切为小块,加桂圆15克及适量清水,慢火炖为糜粥。
6.药物调养:
可用人参、黄芪、党参、太子参、白术等。
脾气虚宜选四君子丸或参苓白术散。
肺气虚常感冒宜选玉屏风散。
肾气虚宜服肾气丸。
气虚质者宜选上述所列益气之品。
人参,性微温,味甘、微苦,能大补元气,益智安神。
黄芪,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托毒生肌、利水退肿等功效。
党参,性平、味甘,有补中益气、生津养血的功效,常用于气虚不足的倦怠乏力、气短、心悸等症。
太子参,性平,味甘、微苦,有补肺健脾、益气生津的功效,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者。
白术,性温,味甘、苦,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等症。
益气方剂:
四君子丸由党参、白术(炒)、茯苓、炙甘草组成,有益气健脾的功效,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
参苓白术散出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
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白茯苓、人参、炙甘草、白术、山药,有益气健脾、渗湿止泻的功效,用于脾虚湿盛证。
玉屏风散出于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组成:
黄芪、白术、防风,有益气、固表、止汗的功效,用于表虚自汗,易感风邪。
玉屏风散是中医预防气虚感冒的专方,还能治疗症状轻微的早期感冒,比如伤风后出现鼻塞、怕冷等症状。
肾气丸多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之方,由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组成,主治肾气不足,腰酸脚软,肢体畏寒,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频数,舌质淡胖,尺脉沉细;及痰饮喘咳,水肿脚气,消渴,久泄等。
7.音乐及其它调摄:
欣赏具有田园、山野等自然风格的乐曲。
轻缓按揉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
艾灸气海、百会等穴位。
气虚质者应以轻柔和缓的乐曲陶冶性情,既有利于气血周流,又不耗伤气血,田园、山野等自然风格的乐曲比较适合,此类乐曲有静谧、流畅的特点,令人心绪宁静、舒畅。
足三里:
定位:
仰卧伸下肢,或正坐屈膝,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按揉足三里是补益气血的好方法,因为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要穴,此穴所属的足阳明胃经多气多血,主人后天之气。
民间还有“常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说法。
利用足三里来养护身体的方法自古以来就大受人们的推崇,早在隋唐时期的医学著作里就有灸足三里治病养生的记载。
在《黄帝内经》中也有“邪在脾胃……皆调与足三里”之说。
阴陵泉: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足太阴脾经的合穴。
功用:
清利温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
气海:
位于前正中线,脐下1寸半,属于任脉。
功用:
培补元气,益肾固精,补益回阳,延年益寿。
主治:
虚脱、形体赢瘦、脏气衰惫、乏力等气虚病证;水谷不化、绕脐疼痛、腹泻、痢疾、便秘等肠腑病证;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带下、阴挺、恶露不尽、胞衣不下等妇科病证。
百会:
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
百脉之会,百病所主,可以升提一身之气,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
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
如用艾灸,更可温阳益气,补脑益髓。
三、阳虚质
㈠阳虚质概要
1.定义
由于阳气不足,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
2.成因
先天不足,或病后阳亏。
如家族中均有虚寒表现,孕育时父母体弱,或年长受孕,早产,或平素偏嗜寒凉损伤阳气,或久病阳亏,或年老阳衰等。
3.易见体质特征
总体特征:
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
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
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
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
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
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㈡调养指导方案
1.调摄原则:
避免劳累,食宜甘温,药宜温补。
避免劳累:
主要指阳虚质者凡事要量力为,以不感到疲劳为度,避免进一步损耗阳气。
阳气具有推动、温煦、气化等作用。
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要尽可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尽量做到“行不疾步,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至久,卧不极疲”,“量力而行,勿令气之喘,量力谈笑,才得欢通,不可过度”。
以免耗伤阳气。
食宜甘温:
主要指阳虚质者饮食应以味甘、性温为宜。
每种食物都有调养气血的作用,“五味入口,藏于肠胃,以养五脏气”(《素问·五脏别论》)。
食物有寒、热、温、凉之“四气”,有酸、苦、甘、辛、咸之“五味”。
性味不同则作用不同。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脏,病随五味所宜也”(《素问·脏气法时论》)。
味甘、性温之品多有温补阳气之功。
药宜温补:
主要指阳虚体质的人应当用性温补益作用的中药进行调理。
温补药物又有卫阳不足、脾阳不足、肾阳不足之别,用药又当有所区别。
2.环境起居:
春天早睡早起,夏天晚睡早起、适当午睡,秋天早睡早起,冬天早睡晚起。
夏季注意避暑,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
秋冬注意保暖。
避免大汗、醉酒等,切忌连续熬夜损伤元气。
房事应有所节制。
避免在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中久留。
平时注意足下、背部及丹田部位的保暖。
睡卧顺应四时:
养生应根据四时季节的阴阳变化而调整,顺应自然规律以得天地之养。
人体内的生物钟与自然界的昼夜规律相符,顺应自然界的规律安排作息,有利于机体的健康。
四季具有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特点,生物体也相应具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
四季的作息时间应根据季节阴阳相互关系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春夏养阳”则春天宜早睡早起,夏天宜晚睡早起,因夏天昼长夜短,故要适当午睡;“秋冬养阴”则秋天宜早睡早起,冬天宜早睡晚起。
阳虚质者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
气候稍微转凉,即觉冷不可受。
因此,秋冬季节要注意保暖,夏季要注意避暑。
夏季人体阳气趋向体表,毛孔、腠理开疏,因此使用空调避免直吹、久吹。
一身大汗、醉酒、熬夜都容易加重阳气虚。
肾阳是一身阳气之根本,阳虚质者当节制房事。
树荫下、水亭中及过堂风很大的过道等地方阴气较重,阳气不足,故不可在此久留,否则易起感冒、腹泻等病症,乃至引起麻木不遂或面瘫等“风痹”病。
人的足部距离心脏最远,最易受到寒邪侵袭,有“寒从脚下起”之说,因此,阳虚体质者足部保暖很重要。
背部乃阳经聚集巡行之地,阳虚质者背部易受寒邪,应注意保暖。
丹田是“性命之根本”,精气神贮藏之所在,因此阳虚体质者应注意丹田部位的保暖。
3.形体运动:
动作宜柔缓。
根据个人体力选择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
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等。
“动则生阳”,适量运动可以提振人体的阳气,故阳虚体质之人可进行适当运动,但动作宜柔缓,以防过劳耗伤阳气,具体项目当因体力强弱而定。
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散步、慢跑或放风筝、打门球等均是偏于静养的运动。
其中,太极拳(剑)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
练习时一方面可锻炼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五禽戏相传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动作创编的一套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的医疗气功。
它是一种“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的仿生功法。
祖国医学认为,八段锦柔筋健骨、养气壮力,具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之功能。
此类运动都可增强体质、温补阳气。
阳虚体质者若参加冬泳及激烈竞赛容易损伤阳气,因此不宜作剧烈运动,避免激烈的竞赛及冬泳。
4.精神调摄:
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
多知足,少攀比,不可躁动,尽量避免和减少悲伤,防止惊恐、大喜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阳虚质的人元阳不固,虚阳上扰,致使心神浮越,容易受到惊吓,而且睡眠轻浅,心神不稳定。
常常表现出情绪不佳,易于悲哀,并进而影响气血运行,故精神调养方面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感,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
要善于自我排遣或与人倾诉,宽宏大量,以解悲哀。
欣赏书法、绘画、戏曲或养喂花鸟鱼虫等方法可陶冶自己的情操,排遣因阳气虚弱引起的不良情绪。
应该养成多知足、少攀比、不躁动的习惯,尽量避免和减少悲伤,防止惊恐、大喜大悲等不良情绪的影响。
5.饮食调理:
常吃生姜、韭菜、荔枝、菠萝、桃、羊肉、狗肉等,少吃冰激凌、西瓜、梨等生冷之品。
药膳可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五片、羊肉100克)、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20克、韭菜30克)。
少吃油盐。
阳虚质者应多吃温阳益气之品。
冰激凌、西瓜、梨等生冷之品有伤阳之弊,应该少吃。
生姜,性热,味辛;归脾、胃、心、肺经;温中,回阳,温肺化饮;常用于治寒饮伏肺之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
韭菜,味甘、辛,性温,无毒;补肾温阳、益肝健胃、行气理血、润肠通便;主治盗汗、遗尿、尿频、阳痿、遗精,噎隔、反胃,下痢、腹痛,妇女月经病,经漏、带下以及跌打损伤、吐血、鼻衄等症。
荔枝,温脾益肝,生津止渴,益心养血,理气止痛,降逆止呃;主治脾虚久泻,烦渴,呃逆,胃寒疼痛,癌病,疗肿,牙痛,崩漏贫血,外伤出血等病症。
菠萝,温补脾胃、生津止渴、润肠通便、利尿消肿;主治痢疾,腹痛等症。
桃,具有温补气血、生津、解渴润肠的功效,对肺病、大病之后的气血亏虚有治疗作用。
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暖中祛寒、温补气血、开胃健脾的功效。
狗肉,补中益气、利血脉、厚肠胃、实下焦、温腰肾、补虚劳、壮阳道;可治五痨七伤、脾胃虚寒、浮肿尿涩、腰膝疲软、肾虚阳萎。
补阳药膳:
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15克、生姜五片、羊肉100克共煮成汤食用。
韭菜炒胡桃仁,胡桃仁20克、韭菜30克一起炒菜食用。
6.药物调养:
宜用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杜仲、菟丝子、狗脊等。
可选用金匮肾气丸,脾阳虚者可选择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阳虚质者宜选用补阳药物。
巴戟天,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治疗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肉苁蓉,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阳痿,不孕,腰膝酸软,筋骨无力,肠燥便秘。
补骨脂,补肾助阳,纳气平喘,温脾止泻。
杜仲,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治腰脊酸疼,足膝痿弱,小便余沥,阴下湿痒,胎漏欲堕,胎动不安。
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明目,治腰膝酸痛,遗精,消渴,尿有余沥,目暗。
狗脊,补肝肾,强腰脊,祛风湿,用于腰脊酸软、下肢无力、风湿痹痛、屈伸不利。
金匮肾气丸来源于汉代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组成:
炮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肉桂、丹皮、山药、茯苓;主要用于治疗因肾阳不足所致的咳嗽、哮喘、阳痿、早泄、慢性肾炎等疾病。
理中丸源于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组成:
人参、干姜、白术、甘草;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
附子理中丸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加用大辛大热之附子,其温中散寒之力更强,且能温肾;用于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7.音乐及其它调摄:
可多听欢快、喜庆的音乐。
坚持每晚用热水(40~45度)泡脚15分钟。
可按揉足三里、合谷、涌泉穴。
艾灸(关元、大椎、命门),拔罐(肺俞、风门)。
阳虚体质者多安静、沉静、内敛,但安静、沉静、内敛过度易陷入抑郁、忧愁、悲伤中难以自拔,并影响气血运行。
因此可以多听欢快、喜庆的音乐。
脚部容易受寒邪侵袭,俗话说“寒从脚下起”,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慢而少,抵御寒冷的能力较差。
因此阳虚体质者可坚持每晚用热水(40~45度)泡脚15分钟,以温阳驱寒。
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合谷:
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该穴又是营卫之气留聚之处,具有补益阳气的功能。
涌泉:
是人体长寿要穴,经常按摩此穴,则肾精充足,耳聪目明,发育正常,精力充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体质 辨识 调养 指导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