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课程建设.docx
- 文档编号:18384692
- 上传时间:2023-08-16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7KB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docx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汉语》课程建设.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
本文由【中文word文档库】搜集整理。
中文word文档库免费提供海量教学资料、行业资料、范文模板、应用文书、考试学习和社会经济等word文档
古代汉语课程建设
自评报告
古代汉语课程组
古代汉语课程是中文系学生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工具课。
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古代汉语文选及常识的教授,使学生能够熟读一定数量的古文,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训诂、音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在学完本课程后,能运用这些知识,借助工具书和必要的注释,阅读一般的文言文。
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说,尤其要使其能准确地解决中学语文教材所收文言作品中的有关问题。
我们整个课程建设都是围绕这一教学目的进行的。
一、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师资结构
担任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师三人,其中副教授一名(于2000年1月退休,2001-2002年被反聘为本科生讲授古代汉语课程),讲师两名,其中杨泽林老师于2004年6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并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并且担任了中文系语言教研室主任;赵献春老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职称结构合理,师资配置完整,教师学历、学位进修有计划、有成效。
(教师的毕业证、学位证、职称证、教师证、获奖证书等见附件三)
2.教学情况及教学能力
三位任课教师始终坚持业务进修,以提高教学水平。
多次到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参加研讨班、进修班,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都能以最好的状态完成古代汉语的教学任务。
同时每一位教师均能开上公共基础课普通话、汉字字型常识及英语系的必修课大学语文课,并为中文系学生开设了专业必修课现代汉语以及中文专业深化课程语言学概论、训诂学基础,而且还为全校学生开设了古代诗词赏析、名作欣赏、民俗学以及文献阅读与常识、汉字与文化趣谈等选修课。
3.其它工作及工作能力
每位教师都担任或担任过班主任工作,均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所带班级在学校及系的各项活动中均获得优异成绩。
有的教师还担任了《张家口师专学报》的编辑工作,任劳任怨,严肃认真的完成编审工作。
作为省普通话测试员能积极主动,全身心的投入到全校的推普工作中,促进了推普工作的良性化发展。
4.严格实施导师制
这是古代汉语课程建设中最注重抓的一个方面。
1998年,张家口师专实施导师制之前,我们已自觉形成了“老带青”的古代汉语教学、科研组合。
从1993年开始启动,每学期开学之初,就在徐惠豹老师的指导下,集体研究、制订出本学期详尽的读书计划、听课计划、科研计划,然后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每隔一段时间,做一次小结,进一步落实计划,学期末进行全面总结,总结本学期的得与失,为下学期做好准备。
在全校正式实施导师制以后,我们更是有章可循,导师制日趋完善。
在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互相听课,取导师之长补己之短,互相之间直言不讳地谈优、缺点,使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很大地提高。
经过六年导师制的推动,我们系统地读完了古代汉语汉字、词汇、语法、音韵、训诂及现代汉语和语言学诸方面的书籍,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一方面使青年教师的古代汉语及语言学知识更系统、更有条理,有助于教学;另一方面也为科研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导师制的实施也使原本松散的个体教学成为一个团结的团体教学,导师严格认真地指导,青年教师的互帮互学,使师资队伍迅速向良性化方向发展。
5.科研水平及科研能力
每一位教师都有较强的科研能力。
徐惠豹老师参加了全国师专古汉语教材及教学大纲的编写工作,并主持了全省三年制师专《古代汉语》教学大纲的编写,近年来虽因健康原因影响了科研,但仍有科研论文在学术期刊上发表。
青年教师结合日常的教学工作,每年都有学术论文发表,从2000年――2004年分别在《现代语文》、《教学纵横》、《雁北师院学报》、《张家口师专学报》等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共七篇。
同时杨泽林担任了论文集《教学与科研论丛》的编委(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作为编委参加了《古代汉语》教材的编写工作(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见附件四)
二、教学内容的基本情况
1.课程内容设计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当今,全社会都在提倡素质教育,我们在教学中也就不能仅仅教学生“学会什么”,而是要教他们“如何去学”,即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只教给学生教学结论。
因而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一直在探索古代汉语课程内容设计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的新方式。
在教学中主要是贯彻“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原则,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精讲”是指教师讲重点,讲规律,讲古今汉语的对比;“多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寻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1)抓基础,强调对比、分析、归纳
古代汉语讲文选的目的是通过范文的讲解,增加古代汉语的感性知识,把文字、词汇、语法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因而我们在讲文选时注重重点的字、词、句,做到字、词、句的落实。
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对比、归纳、总结,使学生所学知识扎实、成系统。
A.注重古今汉语的比较
古今汉语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源和流的关系,既有古今的差别,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强调古今汉语的对比,让学生对汉语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如讲介词时,在切入古代汉语介词这一正题前,先让学生回忆总结有关现代汉语介词的知识点,然后再讲古代汉语中介词的知识,两相对比,可清楚地看到古今汉语中,介词在用法上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之处如介词的宾语在古今汉语中为表达的需要都可无条件地放在介词的前面。
如“奚以知其然也?
”(《庄子·逍遥游》)、成语“夜以继日”等。
不同之处如古代汉语介词的宾语可以省略。
如《左传》中“请以遗之。
”句中介词“以”的宾语“之”省略。
而在现代汉语中则不可以省略。
通过比较,学生把古今汉语联系在一起,使汉语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再是割裂的个体。
B.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比较、归纳
古代汉语以相对少量的词汇来表达无限的意义,因而同一词语就不再保持其单义词的义项系统,而成为一个多义词。
这是学生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最难以掌握的一个方面,所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这些词的归纳和对比,让学生对词义的认识不再是零乱的,而成为一个词义系统。
如我们在讲“其”作语气副词时,我们就把不同文章中的各种用法列在一起,让学生边回忆学过的用法,边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做系统的总结,很容易就得出一个结论,即“其”作语气副词有三种情况,如下:
其是之谓乎?
“其”表推测语气,大概。
君其向诸水滨。
“其”表委婉语气,还是。
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其”表反诘语气,难道。
这样,学生学的既有条理,又印象深刻。
C.形式相似其实不同句式的对比
如《左传·齐桓公伐楚》中有这样的句子“寡人是向。
”“寡人是徵。
”“先君之好是继。
”表面看去都是“名词+是+动词”的句式,但通过详细地句式分析、比较,就会发现大不相同,前两句是宾语无条件前置句,最后一句是宾语用代词复指前置句。
这样地分析、比较,解除了学生的疑惑,牢固地掌握了知识。
D.与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比较与融合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关古代汉语的有些知识,只是为了适应中学生的理解力,而采用了浅显但又不完全科学的说法,这样就给大学的学生造成了学和教的困难。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注重这些知识点,告诉他们该如何处理。
如我们讲判断句的语法分析时,就明确地告诉学生,汉语的判断句中判断词与其后的所有成分都是谓语,而不是象中学所讲的,判断词是谓语,其后成分是宾语。
这样使学生们在成为一名中学教师时,既能立足于中学大纲、教材的要求,有能让他们高于中学教材,逐步修正中学教材中的不足之处。
(2)抓能力的培养,开展学生课堂活动
通常说来,语言课相对枯燥,有不少内容需靠记忆,学习易烦躁,不下功夫。
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就成为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而在教学中,我们积极开展学习的课堂活动,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师教授法、注入法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不再仅作为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成为一个主动的参与者。
我们主要用了以下方法:
A.利用学生的课堂讨论,解决一些歧义及易混淆的语言现象
如:
《老子》: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业。
”
《国语·越语》:
“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磨厉于义。
”
以上两句中,主要部分的结构完全相同,都是形容词带宾语,是使动用法还是意动用法?
我们让学生从作者的世界观和越王勾践的处境来考虑问题。
经过讨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前一句因老子向往原始社会,总是让人们满足于原始简陋的生活方法,所以“甘、美、洁、乐”只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后者根据越王勾践卧薪尝胆,时刻准备复仇的思想来看,他要与著名人士商讨活国之策,让他们为自己出力,就必须要改善这些人的生活待遇,所以此句的“美其服”就是使这些人服饰美,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经过这样的讨论,不仅使学生对文意有了正确的理解,同时活跃了课堂气氛,更主要是教会了学生考虑问题的方式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
B.讲文选时,让学生成为课堂讲授的主体,检验其对重点字、词、句的理解与掌握。
如讲《左传·烛之武退秦师》时,先让学生自读文章,然后请他们每人精讲一句,教师在补充漏讲的,强调重点。
学生在已有的古代汉语知识基础上,能突出重点词,讲清特殊句式。
课后学生反映这样的教学方法更能提高学习热情,增强记忆,也更适应于他们。
学生的参与既让他们主动地发现了问题,又使他们自觉地解决了问题,同时还锻炼了他们在大众面前讲话的胆量,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而且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多给以他们肯定、鼓励,有利于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态势。
(3)注重课堂练习与写作
古代汉语的作业不仅仅是总结式的作业,做一些字、词、句的解释,而是更注重超前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自觉地解决问题。
如讲虚词前,我们向学生提问:
“之、其”二字在古代汉语中是最常见的,他们都有什么样的词性和词义呢?
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回忆从前学过的文选,写出了有关“之、其”二字各自词义系统的作业,很有章法,这样即让他们听新课时,知道自己查阅作业是否正确,又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知识。
我们还根据教学情况有计划地留一些随堂作业,并能及时、认真地批改。
注重作业的讲评,让学生知其错,并且知其所以错,且每次都有学生成绩的记录。
2.教学改革
现代教学体制的灵魂就是教学改革,没有教学改革,整个教学体系就成为一滩死水,是孕育不出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的,而教学改革又必须建立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之上,因为传统教育也有其合理性,否则教改只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在教改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点作为我们进行教改的原则:
(1)服务社会的原则
学以致用是自古以来都不变的总则。
因此,我们不能把问题搞得复杂化,必须明确我们教学的宗旨,尤其师范院校的学生,服务社会的对象非常明确,那就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
脱离这一原则就是偏离师范院校办学的目的。
(2)培养能力和素质的原则
当前,素质教育是我们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我们的传统教育的致命缺陷也在于此。
以往出现的高分低能的畸形教育产品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因为古代汉语教学改革必须适应形式要求。
提高素质的措施之一就是培养能力,包括理解能力、自学能力、操作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等。
代古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固然有一定的理论,但更为重要的、更能适应社会要求的则是实际应用能力。
(3)对古代汉语综合理解、应用能力的提高
以往我们过分强调了古代汉语详尽的、全面的知识分解,如文字、词汇、语法、修辞、音韵、训诂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学生学完后,感觉沉甸甸的,但面对一篇古文还是望而却步,这就说明学生对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缺乏锻炼,因此教改必须面对这一现实而又亟须解决的问题。
根据以上的三项原则,我们就教改问题曾多次进行讨论,并写出了讨论稿,同时翻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最新教学研究成果,并结合学生的特点与现有的教学条件,参照以往教学经验确定了我们教改的重点与难点、方式方法,并形成了书面材料(见附件五),这份《关于古代汉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是经任课教师集体讨论,然后整理出来的,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教学模式的重新审视。
古代汉语的传统教学是"通论+文选",虽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能力差,在处理新问题是反应迟钝,尤其不适应中学语文教改的形势。
针对这些弊病,我们作了如下设想:
A.以文选阅读带动通论部分的学习
文选部分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只是答疑解惑。
但这种答疑解惑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该扩大范围来解释,即应该把该点知识所在的体系讲出来,让学生要对该知识所处的位置环境弄明白,并且要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以学生自读为主和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主有了很大变化,学生占据了主导地位,而教师则退居辅助性地位。
当然教师知识退居幕后,但不等于放任自流,还得在幕后起到一个遥控作用,并对学生的自读情况进行检查、总结、答疑、归纳问题,尤其是在阅读方法上予以指导。
其中归纳部分很重要,这部分内容也是联系文选与通论的纽带,在一篇文选读完后要总结,在一个单元的文选读完后要归纳,这一模式是:
文选------归纳文选中的知识-------通论知识
(学生自读)(教师引导)(教师帮助)
这一模式中,教师自始至终只起一个辅助性作用,并且这一模式也符合一般的思维模式,即由感性到理性。
但要注意的是这一模式的周期不宜太长,以一个单元为宜,否则就又陷入了"文选+通论"的模式。
B.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进行该模式的教学中,还必须强调阅读文选时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进行阅读时可以选取一些没有标点的文字来进行训练,如河南师大荆贵生主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就是很好的参考书。
让学生先读不带标点的文章,看学生能读懂哪些,读不懂哪些,然后再读有标点的文章。
前后对照,看难度在哪儿,问题出在哪儿,遇到类似问题应如何解决。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找出阅读中的规律、方法,然后再运用到阅读其它文章中去,另外选取一些能体现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典型古代文献资料,让学生朗读,甚至背诵,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C.在文选的阅读中应穿插一些古代文化知识的讲解,甚至应成体系地讲解
因为文选中有很多地方体现了古代文化知识,而学生又不了解,在以往的教学中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即使遇到了也只是很不全面的简单介绍,而没有系统地为学生介绍。
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如果单拿书来讲授学生则感觉不到其重要性,但是如果结合文选,学生就会印象深刻,并能灵活理解。
王力《古代汉语》教材中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部分很多,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穿插到文选中去讲,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古代、靠近古代。
这样既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又能从根本上解决古文阅读的问题。
以上是我们对古代汉语教学整体构思,其中有些已经付诸实施,有些还在酝酿之中。
另外,我们还专门针对师专的扩招带来学生素质不高的现象就如何改进考试形式进行了讨论(见附件五)。
此外,我们在考试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改革性的尝试,如其中考试试卷全部试题都是以阅读的形式出现,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以精讲过的文选为主,难度较小,但所提的问题却较难,一般讲授是没有讲过,但阅读能力强者却能回答出来的问题;第二大类则是以自读篇目和课外篇目为主,旨在考查学生阅读面,问题一般较易。
除了期中考试外,在期末考试中我们也专门增加了阅读这一大题。
这与标点翻译题不同,只要学生能够按一般标准理解所阅读的内容,又能熟练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那么就很容易回答问题。
这种考试结果反映出了两个主要问题:
一是有些同学不能面对新问题,对学过的知识只能是死记硬背;二是有的同学阅读面宽,即使对平时所学知识掌握得不牢固,也能利用文章上下文进行推测,答案即使不是很准确,但也靠近意思。
这说明平时的阅读训练非常重要。
以上是我们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思考与措施,有的措施已经实施,有的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完善。
另外,在以后的教学当中,我们还会不懈努力,把古代汉语教学改革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教学条件建设的基本情况
1.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是具有法规性的教学文件,不仅对规范教学目的和内容起者指导和监督作用,而且对课程建设诸方面起者指导和监督作用。
因此我们在课程建设中从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定了科学的教学大纲。
古代汉语课程组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多年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不断地修订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大纲,从1982年到2003年共八次修订教学大纲。
2003年的最新修改稿包括本科和专科两份教学大纲(见附件六),更突出了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更适应于全院教学体制改革的要求。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本科)的特点如下:
(1)本大纲体例规范、完整、成系统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都详尽、明确。
(2)根据本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大纲中以文字、词汇、语法的教学为基础,辅以音韵、训诂等深化知识的教学。
(3)新大纲力求拓宽、加深本科学生的古代汉语及古代文化知识,给他们更广、更新的古代汉语及古代文化知识,以有利于其继续深造。
古代汉语教学大纲(专科)的特点如下:
(1)教学大纲的制订在形式上更符合升本的要求,更为规范、科学、合理。
规定了:
A.课程目标
B.教学时间
C.课程结构和学时安排
D.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
(2)对原有课时进行了压缩。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有了重大调整,原来的主辅修制已不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所以中文系新设了涉外文秘专业,而原来的主辅修恢复为纯粹的中文专业,但是基础课要求压缩,而在高年级开设针对基础课选修课,所以古代汉语也相应进行调整,由原来的周3学时压缩为周2学时。
因此,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也相应缩减,这些在教学大纲中已作好调整。
通论部分以最基础的知识为主,涉及较深的知识放在选修课《训诂学基础》、《古汉语语法修辞研究》等选修课中去讲;文选的篇目也相应减少,以讲授最能体现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篇目为主,其余指定为自我精读篇目和自我泛读篇目。
(3)具体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中,指出本部分中教学重点与难点及具体要求,使教学大纲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规程,也使得日常教学有章可循。
本课程组在每学期开学前夕,都依据教学大纲制定相应的、详细的教学进度(见附件七),以之来规范自己的教学过程。
并且,为了配合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的实施,我们对以往的教案进行了修改和补充(见附件八),突出了教学内容的简而精,是教案更正规、更有章法可循,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文件。
每学期期末,本课程组教师都对本人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见附件九),以检查自己教学进度的进行和教学大纲的实施情况,以求今后的工作更上一层楼。
2.考试大纲
教师教学的得与失是什么?
学生的学习是否有所得?
一个重要的检验手段就是考核。
为使考试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课程组的全体同仁在历年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大纲,制定了完整的考试大纲(见附件八)。
明确规定了考核形式、考核范围及考核重点、考核目的等。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的编写原则及主要内容如下:
A.规定了考核原则,即“数量大、覆盖面广、题型多样、难度适宜”,成为以后期末考试的一个指定原则。
B.对教学内容规定了四个层次,即:
a.重点掌握
b.基本掌握与理解
c.一般掌握与理解
d.认知、了解。
C.规定了考试的时间、题型及试题难度。
D.在形式上更符合规范,严格按照要求修订。
具体内容格式是:
a.课程考核的总体目标
b.考核的主要内容
c.考试时间安排
d.考核的内容范围
与古代汉语考试大纲相配套,古代汉语课程组建立了试题库,并附有详细的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见附件九)。
试题覆盖面广,重三基,突出重点,难度适中,题型灵活多样,并且在试题中突出素质教育,能充分显示学生对古代汉语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每次考试后,我们都在分析试卷后,做出详尽地试卷分析,以不断地修正、完善我们的试题库(见附件十)。
为了随时检查教学情况及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消化、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拓宽思路,培养自学能力,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编写了每一章节的系列练习题(见附件十一),以做随堂使用及学生课后的练习。
并在练习中自觉地引导学生去阅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作品,充实知识,提高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些试题还将被不断地补充进试题库,使其更充实和完善。
3.教材
本课程本、专科均选用了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为教材(见附件十二)。
该教材虽然是传统教材,在知识体系上有个别问题,但经过修订,仍不失为古代汉语课程的一套好教材。
首先,该教材包罗了很多内容,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如除基础知识外,还包括中国传统语言学中的训诂和音韵及诗词格律、修辞手法、文体知识、古代文化知识等。
其次,大学的学习方法是,教师只起一个建立知识的理论框架和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决不是手把手地去教学生知识。
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必须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我提高。
这套教材我们涉及到的内容大概只有一半,而另一半内容则留给学生去自读,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基础扎实,而且眼界宽阔。
所以尽管我们的教学课时减少了,但我们仍然沿用了这套教材。
当然,这套教材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与中学语文教材的体系不接轨,有些理论已经过时等等。
我们在教学中并不一味沿袭该教材,而是以其为主要文献资料的依据,同时把一些新理论介绍给学生,把中学语文的教学体系引入进行比较,学生在掌握了这些知识后,自然会取舍其优缺点。
但由于教材内容太多,如果全部讲,只能是泛泛而谈,决不能讲深讲透。
因而,我们对选用教材进行了精心的选择。
王力先生曾说:
“古汉语的问题,主要是词汇问题。
学生读不懂古书,多数情况下是由于不懂文字的意义。
”所以我们在精简教材时,主要保留了文字、词汇和语法作为精讲的内容,并以重点文选(主要是先秦优秀典籍)作为感性材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古代汉语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这样一来,教师由于集中讲授种电动文言文知识,重点突出,时间充裕,所以内容就精细深透。
学生对所讲知识有条理,易接受,自然就学得扎实。
4.教学参考资料
(1)《古代汉语参考书目》
根据实际教学进度和教学情况,我们编写了参考书目,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一系列古代汉语书籍,以求有更大的收获。
(见附件十)
(2)教学参考书
A.郭锡良主编的教材《古代汉语》。
这套教材文选篇目多,注释详尽,同时在基础知识方面理论新颖,内容充实,是教师备课及课堂训练的一部好的参考书。
B.荆贵生主编的教材《古代汉语》。
这套教材非常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这实际上是紧紧地把握住了古代汉语课程的培养目标。
这套教材在阅读文选时先给出没有标点的原文让学生阅读,然后再给出有标点有注释的文字再让学生阅读,前后对比,学生自然会从中受益,在阅读前段时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在阅读后段中自然得到了解决。
这样既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增进了阅读能力。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也经常引用其中资料来作阅读训练。
另外,我们还把《师专教学参考书目汇编》提供给学生,作为教学参考资料,因为这个汇编汇集了原师专图书馆的现有藏书。
四、教学效果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古代汉语课程组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均呈正态分布,且优秀率逐年上升。
在学生的评议中,各位教师的优秀率均在85%以上,且青年教师的授课水平提高很快。
教师们在教学中善于启发学生,能主动、平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教学理论系统、新颖,专业知识有深度,并且备课认真、充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校督导室教师及同仁们、学生们的高度赞扬。
(见附件十四)
同时,我们不仅仅是教书,更注重育人。
首先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严谨、踏实是古代汉语的教学标准,也是做人的准则。
其次爱岗敬业,让学生从我们的教学中体会到教书是天下最光辉的事业,物质上的清贫永远不能替代精神上的充实。
因此,徐惠豹老师曾被评为省级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汉语 课程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