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pptx
- 文档编号:18781008
- 上传时间:2023-11-10
- 格式:PPTX
- 页数:19
- 大小:1.52MB
谐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pptx
《谐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谐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ppt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谐音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什么是谐音,利用不同词语的声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来增强语言表现力的语音修辞手段。
汉语谐音现象非常丰富,利用语音的相同或相近,可以得到一语双效。
谐音的文化内涵,内敛含蓄“含蓄雅洁”向来为中国文化所崇尚,有些不便直说的话语或事物,就会转换表达方式,用一种含蓄、和缓、委婉的形式说出来,而谐音的表达效果就可以化直露为含蓄,避粗俗而成典雅。
如:
刘禹锡竹枝词中的诗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晴”字面上是“晴天”的“晴”,实际上是“感情”的“情”,写的既含蓄委婉,但又不失巧妙,让人一看便知其深意。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是传统儒家修己治人的内圣外王之道,也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中庸中有句话: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与人交谈时,在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的时候还要注意礼貌措辞,使自己保持谦恭的态度,不在别人面前显露出冲动的言行。
谐音的文化内涵,趋吉避凶汉民族的趋吉避凶心理是谐音产生的重要基础。
“治本于农”深入人心,人们相信语言的力量,避凶、趋吉的心理浓重。
人们习惯把语言作为祈祷、求福、表达愿望,但是直接表露心中那些美好的愿望,又不是含蓄而内敛的中国文化所提倡的,而谐音成为了顺应和满足这种心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如:
送礼的时候,从来不会送伞、钟,对数字8的狂热喜欢和对数字4的极力躲避。
和谐对称中国文化中追求的审美意识的一个不变的原则就是对称、均衡与和谐。
谐音和它的本音之间存在着一种稳定的固定的关系,这是谐音最大的特点。
它们互相对应,互相映衬,互相对称,使得一个词语可以同时拥有两种以及多种意义,体现出和谐对称的审美情趣。
乐府诗集之西洲曲: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这里的“莲子”、“莲心”都是谐音双关,“莲子”谐音“怜子”,意思是爱你,隐喻了爱情的纯洁无瑕;而“莲心”谐音“怜心”,意思是爱怜之心,隐喻了怜爱之深,表达了一个女子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语言婉转动人,呈现出了成熟的艺术技巧。
谐音对民族心理及民俗习惯等方面的影响,
(1)谐音对语言的灵物崇拜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历史上流行的避讳、禁忌语、委婉语、客套话、口彩、黑话,往往都与谐音有一定的关系;
(2)谐音的运用是民间风俗习惯、社会风尚、民间文化得以形成巩固的重要原因之一;(3)谐音影响着汉民族的思维取向,它存在于社会文化的诸多方面。
谐音是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具有多种多样的文化功能。
谐音类型-同音谐音,同音谐音,指本体与谐体的音完全一致的谐音。
本体与谐体字形可以完全相同,语音相谐而词义不同。
例如:
都尉说的“老子”和“孙子”是一般的亲属称谓,随从说的“老子”和“孙子”则是春秋战国的著名思想家,这种模式要求听者或读者同中取异,就字形一样、字音相谐的话语间领会另一层意思,获取额外的信息。
都尉:
应读何种兵书?
随从:
最好先读孙子兵法。
都尉(甚为不悦):
要我读孙子兵法?
荒唐!
为何不要我读老子兵法?
随从:
老子的书没谈兵法的。
都尉(勃然大怒):
既然老子没谈兵法,孙子还谈什么兵法!
(饭牛老子与孙子),谐音类型-近音谐音,这类谐音,本体与谐体音相近形相异。
汉语中大量的近音词是构成此类谐音的客观基础。
根据音异的方式不同,近音谐音有声母不同的近音谐音、韵母不同的近音谐音和声调不同的近音谐音三类。
谐音运用同音或近音条件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巧妙而曲折地反映现实,具有新颖别致的修辞特点。
声母不同的近音谐音主要是利用方言语音构成。
例如:
“出口成章”与“出口成脏”中运用了“章(zhang)”与“脏(zang)”的谐音。
韵母不同的近音谐音,如“国民党”为“刮民党”,“中央军”为“遭殃军”,“蒋介石”为“蒋该死”等。
声调不同的近音谐音使用最为广泛,而且在现代日常生活或报刊中屡见不鲜。
如“共费医疗”谐“公费医疗”,“明码标假”谐“明码标价”,“妻管严”谐“气管炎”,“将就”谐“讲究”,“报罗万象”谐“包罗万象”等等,不胜枚举。
丰富的谐音现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文学中的谐音,就像中国古代的亭台楼阁,虽然不是主角,但是却必不可少。
诗词歌赋、剧作小说、楹联谜语、相声小品,都与谐音有着不解之缘。
(1)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唐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2)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以上例子中“柳”谐“留”音。
古人在离别时,往往会折柳枝赠别,表示留客,留恋的意思,从而烘托出朋友之间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丰富的谐音现象-在文学创作中的表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使干。
(唐李商隐无题)诗中的“丝”谐“思”音。
比喻精巧,以蚕丝谐情思。
用烛之泪喻相思之泪。
此诗句表面写春蚕只有到死才会停止抽丝,蜡烛只有化成灰时才没有泪水。
实质写主人公对情人刻骨铭心的思念和忠贞不渝的爱情。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诗中的“晴”谐“情”音。
此诗句表面写天上西边下雨东边出太阳,如果说不是晴天却又有太阳。
实质上是写心上人对她无情之中却似有情,让人无法把握的矛盾心理。
丰富的谐音现象-在对联中的表现,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联语中“橹速”谐“鲁肃”音,“帆快”谐“樊哙”音,“笛清”谐“狄青”音,“箫和”谐“萧何”音。
联语表层意思说行船时摇橹的速度没有帆张起来行得快,演奏时竹笛的声音难以和萧的声音相比。
实质说东吴的谋臣“鲁肃”不如汉朝名将“樊哙”,宋朝的“狄青”比不上汉朝的谋臣“萧何”。
师姑田上担禾上,美女堂前抱绣裁。
联语中“禾上”谐“和尚”音,联语中“绣裁”谐“秀才”音。
这种利用谐音构成的对联,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在民间广为流传,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
丰富的谐音现象-在剧作小说中的表现,剧本雷雨中鲁侍萍见到自己的儿子周萍是,大哭着走到周萍前,脱口而出:
“你是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
”很巧妙的用谐音将自己一时的感情冲动掩饰过去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中有“假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假”谐“贾”音。
暗指贾府。
“雪”谐“薛”音。
暗指薛家。
丰富的谐音现象-在人名中的表现,中国人在起名字方面十分重视,认为一个好的名字,会给人带来好运,所以谐音也常被用在人名中,来寄托美好的愿望。
-用谐音来起名-用谐音来改名鲁迅幼名樟寿,“樟寿”“长寿”他又名豫山,“豫山”“雨伞”遭伙伴讥笑,改名豫才“才”“山”音近。
丰富的谐音现象-在人名中的表现,红楼梦曹雪芹取出了4个人名:
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原应叹息”贾政的门客,如:
詹光(沾光)单聘仁(善骗人)卜固修(不顾羞)卜世仁(不是人),丰富的谐音现象-在地名中的表现,地名求雅驯,往往采用谐音的办法如:
北京胡同改名“打劫”“大吉”“鸡鸭”“集雅”“驴市”“礼士”“羊尾巴”“扬威”“猪尾巴”“寿逾百”“屎壳郎”“时刻亮”“闷葫芦”“蒙福禄”“东江米巷”“东交民巷”,丰富的谐音现象-广告谐音,借音换字,可以取得特殊意义和效果,“谐音成语”的运用颇为广泛。
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对固有成语进行谐音换字而形成。
其形式、音节与某个成语相似,意义却完全发生改变。
通过汉民族喜闻乐见的四字格形式,利用成语的“知名度”,具有极强的广告功能。
一“炎”难尽(消炎药)九“酒”归一(酒)“闲”妻良母(洗衣机)百“衣”百顺(服装),“饮”以为荣(饮料)“食”全“食”美(餐馆)有“湿”必有得(加湿器),丰富的谐音现象-在节日中的表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贴上“福”字,而且是倒着贴,“倒”就是“到”的谐音,就表达了“福到”这个吉祥的涵义。
贴年画,传统年画的内容通常会有喜鹊登梅枝,谐音就是“喜上眉梢”。
年画中通常会有鲤鱼、寿桃,用鱼来谐音“吉庆有余”,用寿桃来寓意“长寿”。
贴对联,对联的内容多运用谐音双关表达美好的愿望,通过张贴对联来祈求吉祥。
除夕,年夜饭必定会有鱼,其谐音“余”,意味着年年有余。
大年初一,很多地方都会要吃年糕,由它的谐音“年高”,表示“年年高升,一年比一年好”的意思。
元宵节,是一个全家团圆的节日,元宵因为其形状是圆的,就用“元宵”的谐音“圆”来寓意一家人永远团团圆圆。
丰富的谐音现象-在婚庆中的表现,在结婚仪式中,新郎和新娘要吃桂圆、枣子和花生。
这三样东西每一个都与谐音有关,桂圆的谐音“圆”,象征着夫妻从此圆圆满满;枣子用谐音“早”,希望新郎新娘“早生贵子”;花生谐音“花着生”,意思是变化着生,又生男孩又生女孩。
婚礼上新娘会发喜糖,谐音“喜庆”,而糖的“甜”又谐音“甜蜜”,希望新郎和新娘生活甜蜜。
很多亲戚朋友,不管大人小孩都会去问新娘“讨喜糖”,谐音“讨喜”希望能沾到新人的喜庆。
丰富的谐音现象-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日常生活中的谐音现象也丰富了汉语的表达,使汉语显得更加丰富的同时,也体现出了中国文化的内涵。
苹果接“苹”谐音“平”,表达平安之意;而亲友从来不分吃一个梨就是因为避讳“梨”的谐音“离”,不愿分离;小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或杯子,大人就会接着说一句“碎(岁)碎(岁)平安”;而送人礼的时候,从来不会送伞、钟,就是为了避讳其谐音“散”和“送终”,而人们特别喜欢“8”这个数字,也就是因为它和“发”谐音,代表着财源滚滚的吉祥之意,所以就对其特别偏爱。
丰富的谐音现象-在歇后语中的反应,歇后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一种固定短语。
又叫“俏皮话”“缩脚语”。
分为两部分,前面是比喻或隐语,类似谜语的谜面;后面是本意,系意义所在,类似谜底;中间有一间歇。
谐音歇后语是歇后语中比较重要的一类。
(1)拉着胡子上船牵须过渡(谦虚过度)
(2)老没牙的喝稀饭无齿下流(无耻下流)(3)四两棉花两张弓细弹(谈)(4)小葱拌豆腐一青(清)二白(5)蜘蛛的肚子尽是丝(思)(6)灯芯做琴弦不值一弹(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谐音 蕴含 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