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地区农作物驯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374584
- 上传时间:2023-05-03
- 格式:DOCX
- 页数:56
- 大小:90.17KB
某某地区农作物驯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某地区农作物驯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地区农作物驯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某地区农作物驯化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某某地区农作物驯化园项目可行性
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某某地区农作物驯化园
1.1.2项目任务:
项目在西双湖原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利用与改造湖中岛的荒废林地,变废为宝,建设现代农作物品种展示、推广、驯化与生态旅游、绿色休闲有机融合,在保护原有的自然景观、增加东海城居民绿色休闲空间、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构筑面向新世纪高品质的农作物驯化、展示区和农业休闲观光地。
在发展推广优质农作物、驯化新品种的基础上,以农作物驯化、种植为核心,普及农产品种质资源科普知识,推广优质品种,同时结合生态绿色旅游,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为广大市民担供了一个休闲的场所,使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得到提升,完善、丰富东海农业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内涵,为“百库之县”中小水库的有效利用、改造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
1.1.3建设单位:
置业有限责任公司
1.1.4建设地点: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境内,项目位于东海县城西部,东海位于江苏省东北部,东濒黄海,南临淮安,西连彭城,北界齐鲁,境内拥有“江苏第一湖”,“华东第一泉”,“亚洲第一井”是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
东海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位于国家“陆桥经济带”、“星火开发带”、“徐连经济带”范围之内,更是江苏省开发的三大产业带之一——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是连云港和徐州两大城市的重要连接点。
建设地点距县城中心2公里,距离苏北洗浴疗养胜地东海温泉10公里,
1.1.5建设规模:
项目总占地面积140.6493公顷,合2110亩左右,其中陆地用地约13.243公顷,合199亩;水面面积127.4063公顷约1906亩。
项目总投资5000万人民币,项目分期投资分期开发。
1.1.6建设内容: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农作物优良品种的驯化,种质资源的筛选、保护、推广,水产及禽鸟养殖及,与这些项目内容相对应还建有休闲、旅游、科普、接待站、维护中心等其它配套设施。
详见建设内容规划。
1.2编制依据
1.2.1《连云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2.2《连云港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
1.2.3《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5)
1.2.4《东海县城城镇体系规划》(2002-2020)
1.2.5《东海县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1.2.6《东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1.2.7《连云港市旅游总体规划》
1.2.8《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家林业局,1999.2
1.2.9《工程建设规范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2.10《投资项目财务分析实务》中国农业出版社
1.2.1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国务院发布施行)
1.2.12《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1998年9月10日国务院发布)
1.2.13《防洪标准》(GB50201-94)
1.2.14《某某地区农作物驯化园规划设计任务书》
1.3项目宗旨
1.3.1建设目的
作为陇海线沿线重要城市,东海市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水域特色,享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东海的城市定位是:
“中国最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型现代化湖滨城市、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是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和现代农业的极佳选择地之一。
而本建设项目地紧靠紧邻县城,随城市的发展及快速的城市化进程,西双湖已逐步融入了城市建成区,具有城市形象标志的效应,区位优势得天独厚。
本着江苏省鼓励中小城市积极培育观光旅游、现代农业等以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和东海宜居生态旅游城市建设的契机,可持续地建造西双湖,推动东海生态、文化、旅游。
按照“高起点、内容独特、模式全新”,“因地制宜,营造农作物种植优选、筛选、驯化、植物、地形、地貌、水体有机统一的最佳状况”,和“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现代化农业生产、休闲观光”的规划思想,利用该项目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突出“融研究、推广、科普、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绿色农业”主题,功能鲜明、配套完善,构筑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高品质的农业产业基地、生态休闲观光胜地,丰富东海旅游内涵。
把失去原有功能的水库变费为宝,改善城市环境,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有机结合,创造一个多赢局面。
1.3.2建设任务
在进行充分的现状分析基础上,对现有用地进行保留、改造,在保证防洪、蓄水的需求下,利用场地的岛屿特色。
建造一处集湿地生态旅游,农作物种质保护、推广,禽鸟养殖,观光休憩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水中观光胜地、水上的世外桃园。
为此,建设、完善园区污水处理、绿地系统等生态工程体系,所有设施做到零污染排放,建设各类休闲、生产区,综合休闲娱乐服务、等活动配套设施。
利用水面,进行优秀水产品种养殖与垂钓、餐饮等休闲项目相结合。
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可以满足初学者、年长者、妇女儿童的需要。
建设花卉、草坪驯化场,形成特色产业与具有特色的观赏区。
,建设健全基础服务设施,园区外设立生态停车场,利用农业生态园的游客接待站、维护中心等其他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服务体系。
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数量
备注
1
园区规划总用地
1406493
包括水面1274063㎡
2
可建设用地面积
132430
(陆地可用面积)
3
建构筑占地面积
18200
接待、公厕等临时简易筑
4
总建筑面积
18200
5
建筑毛密度
1.3%
以规划用地面积计算
6
容积率
0.013
以规划用地面积计算
7
绿地率
4.5%
不含水域面积
1.5可行性研究结论
通过分析,本项目内部收益率为10.02%,项目内部收益率大于财务基准收益率8%;财务净现值NPV(8%)为1158.61万元;税前投资回收期(从项目投产经营算起)期约为7年;项目盈亏平衡点为68%,即保本的游客接待量为34000人。
通过中长期宏观经济分析、服务市场需求分析,认为预计的市场需求量大于盈亏平衡点时的游客接待量,本项目投资比较安全。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社会环境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已进入新的阶段,农业发展成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渡之中,当前,生物物种资源的拥有和开发利用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对生物物种资源的过度开发、外来物种的引进、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生物物种资源丧失和流失情况严重。
园区的设立是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作物及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并推进生物物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生物物种资源”指具有实际或潜在价值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物种以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及其遗传材料,除了物种层次的多样性,还包含种内的遗传资源和农业育种意义上的种质资源。
“遗传资源”是指任何含有遗传功能单位(基因和DNA水平)的材料;“种质资源”则是指农作物、畜、禽、鱼、草、花卉等栽培植物和驯化动物的人工培育品种资源及其野生近缘种。
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旅游业已被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项重要产业,许多地区被列为重要支柱产业,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全力支持旅游业发展。
2.1.2城市背景
项目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县城西郊。
东海东濒黄海,南临淮安,西连彭城,北界齐鲁,境内拥有“江苏第一湖”,“华东第一泉”,“亚洲第一井”是闻名中外的水晶之都。
东海县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位于国家“陆桥经济带”、“星火开发带”、“徐连经济带”范围之内,更是江苏省开发的三大产业带之一——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连云港和徐州两大城市的重要连接点。
在连云港市的总体规划纲要中,连云港提出将市域划分东、西部两大板块的大胆设想,其中东部将主要以临港重型产业为主,产业类型主要为外向型、空降型;而西部将主要以生态农业、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产业类型主要为内生型。
东海的交通优势突出,与周边城市联系便捷,同时也是连云港市的经济大县,这使得东海责无旁贷的成为带动连云港市西部地区发展的领头羊。
东海的交通便利,水陆空交通兼备,铁路、公路、航运、航空都十分便利。
东陇海铁路横贯全县,境内有5个火车站、4条铁路专用线。
国道、省道及普通公路构成立体交通网络,全县道路总里程1769.4公里,连霍、同三高速,310、204国道,323、245、236省道等干支线公路38条,境内县乡村道路全面畅通。
连云港民航机场座落东海境内白塔埠镇,已开通广州、北京、上海等10多条航线。
内河拥有等级航道2条、等外级航道3条、码头5个,航道总长130多公里,可抵长江、京杭大运河。
特殊的区位优势和发达的交通网络,使东海已经具有较强的对外辐射能力。
向西,可以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为依托,向内陆地区纵深辐射;向南,可覆盖苏北等广阔地区;向北,可向鲁南和胶东半岛辐射。
东海的城市定位是:
“中国最重要的硅材料产业基地、生态旅游型现代化湖滨城市、国际知名的水晶之都”。
这三大定位要求东海必须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实现以硅工业为龙头的产业高地、城市建设步入“西双湖时代”、以“水晶”为品牌的特色提升。
东海的经济总量位居全市各县第一。
东海的四大经济发展目标是:
“苏北争先、全市第一、赶超邳州、洼地崛起”。
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东海的具体目标是实现发展速度沿线第一、经济总量全市第一、苏北位次每年进一、人均指标苏北八强。
东海县旅游资源具有“一石、一井、一水、一湖”四大特色。
“一石”即水晶,东海水晶储量30万吨,蕴藏面积1500平方公里,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9.99%,总量及品位均居全国首位。
“一井”即位于东海县毛北的中国第一口大陆科学钻井,是亚洲第一超深井,属国家“九五”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大陆钻探项目。
钻深5158米,获取5118.2米的珍贵岩心和气流体样本,标志着中国入地工程步入世界先进行列;“一水”即温泉,东海温泉含有钠、钾、镁等30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井口水温82度,属稀有的返老还童泉,既可洗浴又可饮疗,享誉“华东第一温泉”,在连云港市137个旅游景点种综合得分名列第一;“一湖”即西双湖。
2.1.3场地背景
西双湖水库位于连云港市东海县县城西部,集水面积22.3km2,水库四面筑坝,中间以湖心堤隔开,形成南北两个湖,水库大坝全长9700m,堤顶高程34.2~34.50m,最大坝高11.90m,坝顶宽8~10m,湖心堤长2500m,堤顶高程34~34.50m,最大坝高5m,堤宽8m。
西双湖的库区内现地形均为西高东低。
南湖在汛期内基本不留有地面,全部被水淹没,在非汛期内即使留有部分土地,也只能作为闲置土地,处于篙草丛生状况;北湖东部地势较低,也是主要储水区,西部现有近2000亩土地,土质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该湖中部、南部地区土质较差,多为砂砾土,且有鹅卵石等,不利于农作物的耕种,即使耕种在汛期也容易受水淹,故1998年西双湖水库管理部门在此栽种了大量的三倍体毛白杨,但该树种容易受虫害,管理部门也缺少资金来养护,该树种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还影响了库区整体的生态完整性。
二是该湖的西部地区,土质为粘土及亚粘土,东海县的砖瓦厂设于此区,砖瓦的烧制,取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现该区留下了多处由于取土而形成的池塘、废坑等,砖瓦的烧制对东海县城也产生了一定的污染,且由于权属管理部门不同,砖瓦厂与水库管理部门也经常产生矛盾。
近几年来由于粘土实心砖的取缔,大量建筑空心砖运用到建筑上,现该砖瓦厂也存在停产、破产状态。
项目用地,蕴含有丰富的农业生产和旅游潜力,且东海,交通十分便利,是景观最佳投资区之一,其周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区域紧邻基本上形成了水、电、热、气、交通、通讯配套的多功能新型城市扬州、镇江、仪征等,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具有提升新世纪城市形象、凸现城市和地区特色的特抽。
但是景观却基本处于废弃中。
客观上说该处承担着进入城市窗口形象标志、提升城市旅游品质、湿地生态建设的重要作用。
如果仅仅为生态而生态,不把产业开发与生态保护科学、有机地结合,那么生态开发的宏伟蓝图就难以变为现实,甚至是一面在进行生态整治,一面造成更大破坏。
该项目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是连云港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东海县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西行第一县,位于国家“陆桥经济带”、“星火开发带”、“徐连经济带”范围之内,更是江苏省开发的三大产业带之一——沿东陇海线产业带上的重要节点,连云港和徐州两大城市的重要连接点。
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是江苏省委、省政府实施区域共同发展战略、加快苏北振兴的重大决策。
《江苏省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建设总体规划》的正式实施,预示着2005至2010年期间,江苏省将投入约3700亿元固定资产打造沿东陇海产业带,加快形成从徐州至连云港之间的东陇海产业密集带、东陇海城镇发展轴、区域现代物流网和绿色生态走廊的空间格局。
生态是东海的品牌,有“百湖之县”之称的东海,境内水库星罗棋布,湿地水系纵横,一派水绿交融的田园风光,同时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优势,2004年,东海县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24.35亿元,为连云港四县第一。
全县有108万亩无公害基地通过认证,是江苏省获批面积最大的县区;已建成50万亩优质水稻和40万亩专用小麦两个国家级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作为中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东海的多种农产品已享誉海内外。
以农业为切入点对西双湖进行改造开发是符合连云港市城市产业规划的,以农作物的优选、驯化为核心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
2.2.2是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需要
随着苏北的蓬勃发展,苏北各城市纷纷响应时代发展趋势,在充分保护生态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城市地块。
东海总体规划提出了“坚持面向农业、农民、农村经济,盘活农业和农村区域科技资源,优化农业产业化环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以“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完全”为目标,建构优质农产品区域布局和结构体系;以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协会为主,建构完善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有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围绕特色、园区开发,侧重于农业技术推广、咨询、培训、提供信息为重点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以市场为导向,构建以基地、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与集散体系。
全面提升东海县农业生产经营水平”。
按总体规划及环境保护标准和需要,西双湖不宜布局生态耗竭型产业。
农业项目的投资,将加大绿色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人们在结束繁忙工作之余,竞相前往市效踏青、休闲,将有利于促进东海旅游业的发展及周边市民生活品质的提升。
本项目拟发展现代生态型农业项目中农作物的优选、驯化,无疑是符合市区规划发展方向、及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的。
2.2.2是旅游经济旺盛发展的需要
旅游业被称为“不冒烟的工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旅游经济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一个新的增长点,近年来,我国火爆的“五一”、“十一”旅游协会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击者地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不仅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旅游的内容与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如近效游、生态游、湿地游等,另外,科普活动、极限运动、分时观光、健康观光等也与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日益紧密的结合起来,良好的生态环境、便利的交通、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气息浓厚、商务活动频繁,再加上建设地块地貌特征明显、地理位置特殊,这是该建设项目的区位优势,也是开展生态旅游项目和健康观光项目等的极佳处所。
作为整个西双湖农业生态旅游开发项目的子项,西双湖农作物驯化园的建设将是东海现代化城市农业旅游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补充,完善和强化了东海甚至连云港城市旅游的整体功能,使都市旅游的布局趋于合理。
东海县政府大力鼓励发展生态旅游业,并指出把西双湖的建设联系连云港市的旅游资源,开辟”看大海、登花果山、洗温泉、看水晶、游西双湖”这一游线。
这样大大提升了东海的外部形象,提高了东海的知名度。
2.2.3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人居环境的需要
城市滨水地区历来是城市资源最丰富最具活力的区域,其周围往往土地价值高,且是生态较敏感区,若发展建设途径和方式不当,很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用地位于西双湖北湖西侧,地势较低,湖滩地土质较差,多为砂砾土,且有鹅卵石等,不利于农作物的耕种,即使耕种在汛期也容易受水淹,栽种的三倍体毛白杨容易受虫害,缺少养护,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本身的自然条件不佳,如处理不当会影响西双湖整体的生态完整性。
但如能通过土壤改良,提高产地标高,植被调整则不仅可以起到农业生产的作用,还能为生态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然而生态的建设并不是撇开其他一切不顾,走纯生态道路,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一边建设一边破坏,只有将生态建设和产业结合才能做到生态和收益的双赢。
根据基现状和地貌特性,尽量因其势就其形,部分场地用于农作物的生产、示范、推广、展示、水产养殖等,部分场地引入相关的旅游休闲活动,如科普教育等,部分改为自然景观用地,使土壤、植被、水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充分发挥自然过程的生态作用,有利于西双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并且提高了绿地率,增加了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即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又保护农作物及部分生物资源,这将会大大改善当地的景观结构,提高环境的生态品质。
良好的生态环境带来周边宜人的人居环境,在给整个区域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无形中提升了周边土地的附加价值,带来了经济联动效益。
2.2.4是全球化背景下吸引外部资本及其它资本的需要
21世纪,信息化、全球化浪潮汹涌澎湃,势不可挡。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国际资本流动异常活跃起,由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及其它生产成本不断提高高,加之中东局势动荡,美国及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受到国际恐怖主义威胁,另一方面,我国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并顺利加入WTO,中国政府励精图治,各项改革继续深化,经济繁荣,社会、政治稳定,加上各级政府对经济发展十分关注,劳动力成本低廉等等,我国已成为国际资本的一个主要流入地。
但国际资本在中国的分布也是不均衡的,我国东南沿海依然是国际资本流入最多的地区,尽管原因是多样的,但一个地区的区位、经济、政策、环境以及项目设置,规模等都影响国际资本进入的重要因素,本项目地处经济潜力巨大的陇海线上的东海县,具有田园风光及山水景色,无疑对连云港及至紧邻市、镇开发区的外商及旅游者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对引进外资,扩大东海的开放和建设将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因此,该驯化园作为西双湖农业旅游观光项目的子项,其规划、定位如能高起点、高标准,尤其是从战略高度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形成知名度,将会构成项目的群体效益,能吸引资本的进入,从而促进整个周边的建设,为东海乃至整个连云港市的发展建设带来巨大的商机。
2.2.5是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现行中央政府提出的一个崭新的发展思路。
注重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之一,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在探索发展之路沉痛教训的总结。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地方政府为偏面追求GDP,在城市建设和工农业发展中,忽略了环境建设,好大喜功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给我国经济、社会造成了很多不良影响,如一些发达地区的房地产“泡沫”的形成,就是只重眼前GDP,而忽略人民承受力,不注重可持续发展的典型事例。
东海西双湖农作物驯化园的建设,是顺应“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有效尝试。
以生态、环保建设为前提,以动态的可持续的农业生产、农业示范、农业推广、市民休闲、娱乐、科普教育、生态湿地等旅游、文化项目为主体,因地制宜,造就植物、地形、地貌、水体有机统一的最佳状况,旨在创造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现代化休闲、生产、观光齐备的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技术含量的农业生产和生态旅游观光胜地,在对环境生态的最大利益化基础上开展产业,达到生态、社会及经济益的共赢。
相比现在很多恣意开发,无视场地现状和区域发展环境,不顾环境和生态效益的保护下的旅游开发项目,本项目的建设是一种具有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弹性产业,符合东海的整体形象和城市整体发展目标,其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蕴含着巨大的前景。
第三章市场发展分析与功能定位
3.1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3.1.1现代农业
根据国际经验,世界农业发展主要呈现出三种趋势:
一是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产中环节,向生产资料投入、农产品加工流通及涉农服务等产前、产后环节延伸,形成一个大大突破传统农业范围的现代涉农产业体系,现代农业增值的主要空间集中在产后环节;二是整个涉农产业体系的每一环节都蕴含着科技创新与经营理念的进步,特别是现代生物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涉农产业体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结构的优化,改变了农业的传统特性,使农业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三是农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高,包括农业生产者以及涉农产业的组织化。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我国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要考虑国情,这是发展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战略基础。
本项目就是顺应这一趋势,以传统种植业、养殖业为中间环节,把产业链前后延伸,以现代技术为农业服务,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引入现代生物技术对种质资源进行优化、优选,推动生产效能。
能为农民提供广阔的就业空间,也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生态高效农业将会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导模式。
生态农业得到广大消费者、政府和经营企业的一致认可。
生态农产品可以解除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这是生态农业发展的最大市场动力。
西欧是全球最大的生态农产品消费市场,2000年生态农产品消费总额达到95.5亿美元,其消费额在未来几年里将会保持连年增长。
生态食品已不再只是一种时髦。
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生态农业有朝一日将会成为世界农业的主流和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国对食品卫生和质量的监控越来越严,标准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与农产品生产和贸易有关的环保技术和产品卫生安全标准要求更加严格,食品生产的方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这就要求食品在进入国际市场前由权威机构按照通行的标准加以认证,获得一张“绿色通行证”。
目前,国际标准化委员会(1SO)已制定了环境国际标准ISO14000,与以前制定的ISO9000一起作为世界贸易标准。
所不同的是,后者侧重于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体系,而前者侧重于企业的活动和产品对环境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环境、技术相关的非关税壁垒日趋森严。
所有这些都促进了生态农业的发展。
发展生态农业符合农业生产发展的趋势。
3.1.2农业观光旅游
从国际环境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据世界旅游组织专家预测,中国将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国际旅游目的地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
而国民经济发展势头良好,2005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67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美元,这预示着中国旅游业将进入需求全面提升/提速的时期。
中国已从一个单纯的旅游接待国发展成为出入境旅游都已具备相当规模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旅游客源输出国,并已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
随着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地位也相应提高,入境旅游持续增长的因素将长期存在。
旅游业是连云港及东海县发展的重点项目。
在江苏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中,确立了将江苏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国际驰名的中国旅游强省的发展目标,连云港被列为江苏省旅游发展的增长极。
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
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功能。
一方面个体收人不断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某 地区 农作物 驯化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