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docx
- 文档编号:2707973
- 上传时间:2023-05-04
- 格式:DOCX
- 页数:39
- 大小:46.55KB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docx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吴信训新编广播电视新闻学笔记
第一章广播电视新闻原理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特殊的社会价值
媒介在政治这一主要新闻领域中占据优势,从民主政治的角度看,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中的新闻至关重要,已成为多元政治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之一。
电视新闻对大众生存及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不只在政治领域,但过分相信电视新闻也会产生问题
当今时代,广播仍然是一个有着广泛大众基础的媒介,当代国际广播的特点之一是环球广播成为国际广播的重要形式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的定义、内涵与特性
广播新闻:
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广播中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广播新闻体裁可具体分为广播消息、广播通讯、广播系列报道、广播连续报道、广播新闻评论、广播对话等。
电视新闻:
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传播的新闻,是电视屏幕上各类新闻体裁、各种新闻性节目的总称。
电视媒介的特性:
即时形声传播性。
电视的优势:
传播形象化、传播及时化、传播内容广泛化、传播形式多样化
综述:
电视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品种,除具备一般意义上新闻的本质属性外,自身还有多符号性,运用图像、声音、文字等多种信息符号报道新闻事实,具有即时形声传播性、接近性、广泛性等传播特性与优势
广播的特性:
即时同声传播性
第二章广播电视新闻体裁(上)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消息
广播电视新闻消息:
运用广播电视媒介的特有手段,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新闻题材,是广播电视新闻最普遍、最大量采用的报道形式。
广播电视新闻消息的特点
1)广播消息强调反映事实发生、发展和新闻报道之间的时间差,语言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声音、音响的表现功能,短小精悍、简明扼要、具体形象地表现新闻事实。
2)广播消息按是否运用实况声音与音响分两大类。
运用实况声音与音响的消息是广播报道新闻事实的独特形式,能够给予听众较强的现场感,有利于增强报道的可信度和感染力。
3)由于广播媒介手段的应用以及设备体系相对简单得多,因此在争抢时效性方面仍能和电视竞争。
电视新闻消息:
以图像、声音、音响等综合符号体系,运用电波媒介手段,迅速及时、简明扼要地报道新闻事实的电视新闻题材。
也可称为电视简明新闻或电视短新闻片,是电视新闻中的“轻骑兵”。
它是对新闻事实作概要性报道。
电视新闻消息特点
1)篇幅短小精悍,简明扼要。
在对新闻事实做概要性报道时很讲究简洁而明了,新闻要素表现得一清二楚。
2)尽可能争取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传播新闻信息,通过提高新闻信息变换的频率,让屏幕上的图像、声音更加变幻多彩,以增强对观众的吸引力。
电视新闻消息的采摄要领
1)仔细观察,精心捕捉典型画面2)点面结合,力求虽短犹长效果
3)注意拍摄章法,攀登“无剪辑”境界4)快采快播,力争时效
电视口播新闻:
播音员通过电视屏幕,主要运用声音,辅以文字字幕和图片、图像资料,口头传播新闻信息。
它是电视新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电视新闻中占有重要地位。
是电视汇天下之精华,使电视新闻能适应传播各种重要新闻信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特点:
在某些情况下,口播新闻有用武之地,从一个方面确保电视在时效性上的优势和新闻媒体功能。
缺点:
缺乏新闻事物、新闻事件的图像,从而欠缺形象生动性和感染力。
态度:
坚持图像新闻为主,口播新闻为辅,口播新闻要注意扬电视独家之优势,要尽量避免单纯口播。
电视字幕新闻:
在正在播出的其它节目画面下方,以滚动字幕,插播最新新闻消息的报道形式。
至于时效,在于尽可能快地传播有关新闻信息。
第二节广播电视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
对较重大的政治、经济及社会实践或问题进行充分的解释分析,揭示其原因意义的报道样式。
注重“何因”和“怎样”这两个要素的发挥。
我国深度报道初始于20世纪80年代
整合报道:
将有关某一类新闻事件或某一新闻事件的各个侧面报道以编辑方法整合在一起,也是对新闻事件进行多方位报道的一种深度报道方式。
常见做法是将新闻事实链接,最终目的都是增强整体气势。
这些有着不同视角和不同观点的报道,可以客观、方便和全面地表现出新闻事件的面貌及意义,可以让读者全方位掌握新闻信息。
深度报道从内容层面着眼可分为调查性深度报道、评论性深度报道、访谈性深度报道。
从外部表现形式着眼可分为专题报道、特别报道、连续报道、系列报道等。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
运用广播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深度报道,具体说,广播深度报道是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声情并茂的全面深入记录、反应、解析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其实质、因果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新闻报道样式。
电视深度报道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的综合优势手段,形声并茂地全面深入记录、反应、解析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并揭示其实质、因果关系及发展趋势的新闻报道样式。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的特点:
透视解析立体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传播语境真实化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全新的发展趋势
1)选题方面,不再局限于曝光式的批评性报道,更多地将眼光投向富有建设性的议题
2)报道手法上,纪实手法运用更纯熟;播出方式上,从形式上更为优化、美观;传播效果上,更加注重互动性;采制渠道和方式上得到更大的自由和灵活性,进一步掌握主动
3)在应对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中,电视现场直播逐渐显示其独门武器的威力,也作为深度报道的一种技术手段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
4)栏目化是电视节目渐趋成熟的标志,通过栏目的连续性建立长期整体的效果,同时培养固定的受众群体
问题:
受习惯思维束缚,忽视形式的创新与突破,在新闻报道中形成一种惰性
电视深度报道的优势:
用电视形象化的手段,展示活生生的、充分的、有说服力的事实,并用这种事实挖掘事物的深度,从而产生预期的传播效果
要求:
1)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展示2)对新闻背景进行有效整合
3)对新闻信息进行理性解读4)要对新闻事实进行精当点评
调查性深度报道从内容和样态特征来看可分为:
主题性调查、舆情性调查、历史揭秘、事件性调查、纪录式调查、内幕调查(注重揭开那些被有意硬币,不欲为人所知的内幕,主动性更强,把自己看成是公众的形象代言人,并以此立场监督权力机关的行为,是一种典型的舆论监督)
调查性报道的最大特点是侧重于事,展现事实,就事论事,因而能最大限度满足受众知情权
运用调查性深度报道开展调查事实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让记者的观点和意见或当事人的态度在事实的展现过程中流露出来;注意话语权平等的问题,要严防一方话语的缺失。
评论性广播电视深度报道:
一种集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于一体的广播电视评论形式。
它虚实结合,有说有评,既有对事件的介绍又有对事件的分析和评论。
它以典型事件为基础,就事论理,从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评论性深度报道透过现象说本质,侧重于用观点说话,就事论理,揭示意义。
评论性广播电视深度报道具备的要素
1)新颖的观点2)广阔的背景3)宏观的观照4)微观事实的佐证5)不同意见的反馈
访谈性广播电视深度报道:
以访谈对话的方式,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剖析和展开,阐述对某个问题、某一新闻事实的立场和看法。
特点:
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提问-问答”方式,对某一新闻事件、新闻话题进行深度开掘与阐释,并洋溢着深刻性、思辨性、庄重性的色彩。
访谈性电视深度报道的要领:
用“人”来解读新闻,通过新闻来展示人,两者相得益彰,是此类栏目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记者(主持人)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
2)关注紧扣时代脉搏、包含社会矛盾、内涵足够的新闻事件和话题
3)选取的题材还必须包含丰富的人性层面内容,通过新闻事件展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表现其人格魅力和人格风采
4)不断挖掘节目的深度和感染力,注重从精神层面给受众以引导和慰藉
连续报道:
在一定时期内,对正在发生、发展中的同一新闻事件,进行及时而又持续的分段报道,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连续报道的新闻数量不少于三篇。
连续报道中的一些组成部分虽然单独看往往不能成为一篇深度报道,但通过连续报道的整合,连缀起来的各篇报道会共同形成报道的厚度与深度,从而完成一般消息体裁的简明报道向深度报道的旨趣转变。
连续报道的特点:
报道事件过程的完整性和动态性;“进行时”的时效感与悬念感
广播连续报道:
运用广播手段实施的连续报道。
要点在于善于充分调动广播媒介特有的声音符号体系表意传情的手段与技巧,进行新闻报道。
电视连续报道:
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连续报道。
要点在于善于充分调动电视媒介特有的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表意传情的手段与技巧进行新闻报道。
系列报道:
围绕同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以若干具有并列意义的不同新闻事实,多次、连续地展开报道,以达到深入全面反应新闻事实的旨趣与效果,是深度报道的一种形式。
广播系列报道:
运用广播手段实施的系列报道。
要点在于善于充分调动广播媒介特有的声音符号体系表意传情的手段与技巧,进行系列报道。
电视系列报道:
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实施的系列报道。
要点在于善于充分调动广播电视媒介特有的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表意传情的手段与技巧,进行系列报道。
专题报道和特别报道都是以较大的篇幅,专门就某个新闻题材,综合运用广播电视的各种表现手段,进行深入全面的报道。
但特别报道更强调事件独一无二性、特别重大性或转瞬即逝性,从动态角度出发有紧迫感,一般题材不重复。
专题报道则从相对静态中,对某一阶段时期大家比较关注的社会问题及事物、或值得大家关注的社会问题及事物,以富有启发性的视角与思考,予以专题报道,题材可重复。
此外,专题报道的吸引力往往在于内容的创新,特别报道在于内容的独特,由于时间的独一无二性和特别中大型,容易凝聚受众目光。
专题报道:
在一个独立的节目单元中,专门对某一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某些新闻价值的题材进行全面深入的报道。
对时效性的要求,比广播电视消息相对宽松。
电视专题片在电视领域运用最多,选题一般具有新鲜性、重要性和专题性。
特别报道的两种类型:
1)对可预见性的未来某一既定时刻将发生的社会普遍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在做好前期策划和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深度报道,这类报道大多正面、积极的
2)对某一突然发生的社会普遍关注度高的重大事件,广播电视媒体采取的紧急报道,这类报道大多负面、消极
第三章广播电视新闻体裁(下)
第一节广播电视新闻解说与评论
电视解说节目:
以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话题为中心进行分析,向群众讲明其发生或形成的背景、原因乃至发展趋势,以及将给社会、民众产生何种影响,如何对待等等。
解说节目也时时含有评论的成分。
我国电视新闻评论发展过程
1)改革开放之前电视台自己的新闻评论尚未出现2)1980年中央台开播评论专栏《观察与思考》3)配合一个时期中心工作和当日新闻的小议论丰富起来,逐渐成为体现电视编排思想的重要手段4)80年代中后期出现充分体现电视媒介特点的电视述评5)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不少省市电视台相继推出新闻评论性栏目6)《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
新闻评论的共性特征:
明显的新闻性、强烈的思辨性、鲜明的立场性、广泛的群众性
广播新闻评论:
运用广播媒介手段开展的新闻评论,是由电台播出的针对某一新闻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具体可分为本台评论、评论员文章(谈话)、短评、编后话、听众论坛等。
要求和特点:
论题具体实际,论点集中,形式短小精悍,说理深入浅出,用语口语化,并充分调动广播媒介的技术和艺术手段,增强现场真实感染力。
电视新闻评论:
运用电视媒介手段开展的新闻评论,是由电视台播出的,针对某一新闻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注重运用有关新闻事实的图像资料增强实证性和可视性。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口播评论,由播音员或主持人播报,如本台评论、短评、编后语等;一类是声画结合、“述”、“评”结合,在新闻事实图像展示中进行分析评论,夹叙夹议。
如新闻述评、观众论坛等。
《焦点访谈》的选题角度:
应以事实为基础,以政策为依据,以独到为目标
第二节广播电视新闻谈话节目
电视谈话节目:
以电视媒介为载体,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室或某个特定场合,围绕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面地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对话交流。
广播谈话节目:
以广播媒介为载体,以谈话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节目形态,通常由主持人、嘉宾,有时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室或某个特定场合,围绕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面地展开即兴、双向、平等的对话交流。
脱口秀和谈话节目的区别
图表1
谈话类节目
脱口秀节目
概念外延
至少要两个人才能构成“谈话”
可以是一个人的演说表演
社会角色
以教化为核心节目,定位于社教或新闻专题类
娱乐,大多作为娱乐节目运作
节目构成
主题谈话,具有逻辑性、条理性
话题导向、人物展示、娱乐表演、意识流
主持人
引导全场,注重采访能力
节目中的主导,越多才多艺越好
节目现场
平心静气,侧重“谈话”
强调冲突,侧重“秀”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分类
1)从谈话节目内容的领域特征角度:
新闻信息类谈话节目、日常生活类谈话节目、综艺娱乐类谈话节目、专题对象类谈话节目
2)从谈话节目主线展开特征看:
人物性、事件性
3)从节目形式上看:
聊天式、访谈式、论辩式、综合式
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社会功能
1)切合现代社会中意识形态世俗化的趋势2)切合现代社会中人们情感宣泄社会化的需要
3)新闻谈话节目提供给人们的快乐并不彻底
广播新闻类谈话节目所选话题及表现特征:
官民对话、政要访谈;新闻事件评论与分析;关注经济和社会发展;生活方式漫谈
广播新闻谈话节目运作要领:
紧扣新闻事件,把握社会和时代的脉搏;心态开放,敢于包容多元观点;驾驭谈话,善于引导。
这些要领对电视新闻谈话节目也是相通的
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的叙述特征及要领
1)以主持人为主的叙述:
极力把主持人当做品牌的原因
a.主持人自身魅力b.主持人在新闻谈话类节目的机构中发挥很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为观众传达某些重要信息
c.在邀请现场观众额新闻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引导作用体现在对观众的情绪调动和把握,这也是节目能否成功的重要环节
d.在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更重要的任务是与嘉宾交流,要善于引导和调动嘉宾,确保谈话正常进行,能充分挖掘嘉宾的故事
2)以当事人为主的叙述3)以画面辅助的叙述
电视新闻谈话类节目发展待解课题:
时段开发不足;缺乏现场直播;储备不足(人才、选题);回归真实传播本质,用真诚赢得受众;强调主持人包装,注重栏目品牌效应
第三节广播电视新闻现场直播报道
现场直播报道:
它是到目前为止,各类电视新闻中最充分运用与体现了电视媒介特殊技术手段的报道形式。
最明显特点正是声画并茂地对新闻事件进行同步(即时)报道,所以它最能体现电视报道的强大优势,能最有力地发挥和正确电视新闻应有的传播效果。
现场直播报道的优势
1)时效性强,叙事时间和真实时间相一致,叙事内在逻辑关系与事件真实内在逻辑关系完全一致,没有人为改变。
总体上是和真实事件完全一样的完整时空的即时展示,有原汁原味的天然本色。
2)与新闻事件同步,同步展现,播出此刻正在进行的事件,报道透明度最彻底,更能使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具有更强的现场感、新鲜感和真实感。
现场直播报道如何企划和运筹
1)现场直播报道尤其是突发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离不开周密的新闻策划与快速反应机制。
必须在日常报道基础上,加强对重大新闻事件的策划图谋,建立有效快速的反应机制
2)在政策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抢占报道制高点3)直播应是新闻频道的常态
4)电视直播过程应根据事件态势加以及时应变5)扩充信息源挖掘过程的潜力,捕捉细节张力,增强直播魅力6)影响公众、引导舆论要靠思想和观点
第四章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上)
第一节广播电视时政新闻
时政新闻:
关于时事、政治领域的新闻报道。
具体说是有关国家和政党最新的国务活动、政治活动、方针政策,及国内外新近发生、变动的重大事件的报道
第一座国人自己建立的官方广播电台是1926年10月1日开播的哈尔滨广播电台,第一座国人自办的私营商业广播电台是上海“新新公司”广播电台。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广播事业1940年创始于延安,同年12月,第一座人民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播。
改革开放后广播节目内容的新变化:
以新闻改革为突破口,广播宣传全面改革;用典型报道倡导时代精神,精心组织重大事件的报道,增加现场直播重大时政新闻节目的数量;新闻性专题节目从内容上“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从形式上逐步向板块化、栏目化、主持人化发展,丰富新闻节目的形式。
时政新闻报道的特点:
鲜明的政治色彩;严格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具有“头条新闻”的优先权;时效性更强;周密策划与随机应变
广播电视时政新闻选题:
国家、政党最新方针政策;会议报道;重大党务、政务活动;领导人活动;国内外重大时事
时政新闻报道常见问题
1)从采编者角度来看,把罗列有关的时政事实当成时政新闻报道
2)从时政新闻内容来看,大多数仅表现领导对某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说明,对相关工作措施的部署,套话连篇,与百姓生产生活关联不紧,许多关乎国计民生、公众关心的信息却没有
3)从时政新闻的形式看,形式单一僵化,成为现代版本的“新八股”
时政新闻报道创新求变的举措
1)重大时政新闻:
信息公开,追求实效2)领导人活动:
突出现场、凸显真情(拓宽领导活动报道视野、创新领导活动报道视角、少用套话、少走八股模式)
3)会议新闻:
跳出程序、贴近群众
第二节广播电视经济新闻
经济新闻:
关于社会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
用广播电视媒介为载体的经济新闻。
具体说,广播经济新闻是运用声音符号体系,以及广播媒介综合优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电视经济新闻是运用画面与声音符号体系,以及电视媒介综合优势手段,对社会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关系的最新变动及其发展趋势的报道。
经济新闻类别
1)预测性经济新闻:
在充分把握经济活动内在规律与必然发展趋势前提下,进行的前瞻性报道
2)宏观经济新闻报道:
对某些经济现象或经济活动作鸟瞰式的科学概括、总结
3)经济新闻述评:
对某一经济现象、经济事件或经济活动以夹叙夹议的方式予以评论。
善于透过经济看社会,透过社会看经济,夹叙夹议,述评得当
4)经济新闻大特写:
介于通讯与特写之间的经济新闻类型
5)诠释性经济新闻:
以诠释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经济新闻报道类型
6)人物经济新闻:
以经济新闻人物为核心内容的报道类型
经济新闻进入成熟期的具体表现
1)经济新闻在整个新闻报道中的比重不断增大2)专业性经济类报刊相继出现
3)大型媒介的经济信息服务日趋完善4)经济新闻传播形态丰富多样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特点:
实用取向性强;较高抽象性;较大不确定性;前瞻指导性;更强的大众普适性
广播电视经济新闻报道要注意的方面
1)专业性与大众性有机结合(大众视角,实用落点)2)具有“实效信息观”与宏观洞察力
3)树立人本意识4)善于广播化、电视化地表现经济新闻
第三节广播电视民生新闻
民生新闻:
以关注民众升级、民众意愿、民众立场为主要价值取向,并致力于以民众视角、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对与民众生计、民众生存、民众日常生活、民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广播电视民生新闻特征
1)价值取向上的民众接近性2)传播形态上的平民可亲性
a.在节目主持上,播报方式摒弃传统播新闻的方式,已经接近说新闻的方式
b.在新闻源的开拓上,各广播电视民生新闻部门广泛发动民众参与(开通新闻热线;招聘信息员,建立信息网络;招募百姓摄像师)
c.荧屏形象上,尽量让普通民众成为助教,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观众
d.语言表达风格上,民生新闻主持人与以往的新闻播音员有很大不同
e.编排上,民生新闻大多从地缘特点出发让反映百姓生活的内容做助教
3)舆论监督性上的公众平台性
a.对社会丑陋现象进行深刻批判与揭露b.对政府某些管理职能部门的腐败与官僚主义进行监督c.批评市民生活中种种非文明行为
总结:
民生新闻是为公众搭建一个舆论监督的平台,它更加贴近民众,民众利益成了舆论监督出发点,公众舆论成了舆论监督的语境。
民生新闻的源起与发展
1)萌芽期:
1833年《纽约太阳报》,便士报时代已经孕育民生新闻的萌芽。
20世纪90年代初,都市报、晚报的都市社会新闻、市井新闻作为雏形广有影响
民生新闻口号正式提出,最早来自创办于2001年的《晶报》
电视民生新闻最早从电视动态新闻中的社会新闻发展演变而来,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演进为都市新闻,之后逐渐成为独立的新闻类别
2)发展期:
着力倡导民生新闻理念的新闻直播节目《南京零距离》开播,之后民生新闻栏目在各省市频道遍地开花
民生新闻产生兴起的原因
1)社会格局演变,民众情感宣泄的需求2)群众对知情权和话语权的渴求
3)政治文明发展,民本思想普及4)电视改革创新需求的驱动5)地方电视台竞争策略
6)新闻立台战略的必然选择
第五章广播电视新闻类别(下)
第一节广播电视法制新闻
广播电视法制新闻:
以广播电视为载体,传播法制领域新近变动的事实。
它对传播法律知识,即立法、司法、执法、守法及普法为内容,促进国家法制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社会功能。
1985年上海东方电视台《法律与道德》栏目的创办标志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产生
电视法制节目的类型和特点
1)现场纪实类:
节目形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以现场纪实性见长,有时就是与事件的发生、发展同步,是现场目击式的报道,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染力
2)以案说法类:
有一定时效性,以法制新闻案件为由头,在对案件的报道中同时展开法理性的权威分析与揭示,作出符合法律法规的评判,达到普及法律知识、澄清模糊认识的目的。
3)举案讨论类:
就某个案件邀请嘉宾走进演播室进行讨论。
所邀请的嘉宾往往并非法律专家,而是普通观众的代表
4)庭审直播类:
以法庭审判过程实况为内容的电视现场直播节目
广播法制节目的类型和特点:
1)以案说法类:
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再引申阐释法律事件的关键法律点,起到普法作用
2)访谈类:
针对社会上重大或热点案件,访问法律界专家,请他们进行点评
3)专题新闻类:
以专题新闻的节目形态,以案情新闻播报为主,辅以对新闻现场的录音等广播特有手段,生动传播有关新闻事实
4)辩论类:
邀请司法界和法学界人士作为节目嘉宾,以正反方形式,对当前法律热点的法律问题展开辩论,适当邀请听众参与辩论
广播电视法制节目的叙事特征(悬念叙事性是最突出的叙事特征):
巧妙设置悬念;曲折的叙事技巧
解说词用语:
力求用客观、分析、描述、中性的词语评述时间。
要求通俗化(要把艰深的法律术语化为一般观众能够接受和理解的词语)和新闻化。
法理阐释性是广播电视法制新闻节目重要特征之一,指电视法制节目通过电视手段诉诸观众理性,以形象载体论道,从而使观众接受其观点。
如何树立广播电视新闻法制节目的社会责任意识
1)广播电视新闻法制节目必须高度树立社会责任意识,把社会责任感放在首位
2)注意广播电视法制节目中容易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
3)重视用人文主义视角关注法制事件和案例,并把这个理念运用于广播电视法制新闻节目制作之中
第二节广播电视文化新闻
文化新闻:
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则是以广播电视为媒介手段对文化领域内新近变动事实的传播。
(表现形式:
文学艺术类、文化资讯类、文化专题类)
广播电视文化新闻社会功能:
教育教养功能、休闲娱乐功能、文化交流功能、引导审美功能
广播电视新闻文化的要领
1)以审美规律为例,精选题材
a.尤其要善于报道符合美学精神、富有审美情趣、积极向上、反映社会文明风貌和鼓舞人心的文化事物。
b.报道富有内涵的文化新闻c.报道富有内涵的文化新闻d.报道格调清新的文化新闻
2)由表及里,深化揭示内涵
a.从横向上看,要把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吴信训 新编 广播电视 新闻学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