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
- 文档编号:2876418
- 上传时间:2023-05-04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29.57KB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要点
21、《与朱元思书》
1、作者作品介绍:
作者吴均,南朝梁文学家,本文选自《艺文类聚》。
2、内容概括
本文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信中描写了富春江富有特色的山水(水清、急;山峻峭、幽静),表现了富春江令人陶醉神往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3、内容分析
本文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富春江的山水,第二段先写水,第三段后写山。
文中总写山水特点的句子是: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小石潭记》中“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与《与朱元思书》一文中的: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的句子是: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写法特色
1、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第二段描写水的语句)
2、调动人的感官如视觉、听觉
3、拟人化的手法,以动写静(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4、衬托的手法,以声衬静(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5、写作顺序:
空间顺序,层次清晰
五、例题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参照你乘船或坐车时的体验,说说这样写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作者采用拟人化的笔法,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采用了何种抒情方式?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间接抒情。
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和爱好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6、重点句子翻译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3、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之间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22《五柳先生传》
一、作者作品:
这篇自传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著名诗人。
二、内容分析
1、本文第一段是记叙,第二段是议论。
其中第一段通过记叙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读书、喝酒、写文章)和生活状况(衣食住三方面),展现了一个率真自然、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
第二段“赞”是传记结尾的评论性文字。
2、《五柳先生传》概括五柳先生性格特点的句子是: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其中与不慕荣利相呼应的是“赞语”中不汲汲于富贵,与“不戚戚于贫贱”相呼应的句子是: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三、写法特色
句式特色:
文章多用否定句,“不”字突出了作者与世俗的格格不入,和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追求。
4、例题
1、“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参考答案:
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他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表现了他的率真自然、不慕名利。
2、文中“无怀氏之民欤?
葛天氏之民欤?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希望过上淳朴自然、怡然自足的生活。
5、重点句子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他喜欢读书,不过分在字句上下功夫。
2、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不住风雨和阳光。
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饭篮子和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安然自若。
3、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他经常写文章来消遣时光,从文中也稍微透露出自己的志趣。
4、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23《马说》复习
一、重点句子翻译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3、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
“天下无马!
”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到它跟前说:
“天下没有千里马!
”
6、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
恐怕是他们真不得千里马啊!
二、理解。
1、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
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马说》选自《韩愈文选》中的《杂说》
2、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披露。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本文写作有何特点?
运用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的命运来比喻人才的命运,文章采用反问、设问、排比等手法,反复论述,层层深入,耐人寻味。
5、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麽观点?
突出强调了什麽问题?
摆明的观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突出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6、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
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三个方面: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文中的千里马、伯乐、说天下无马的人各比喻什么?
“千里马”:
寓指有才能的人。
“伯乐”:
寓指能发现人才赏识人才的人。
“食马者”:
寓指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8、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起句就揭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
第三段对“策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结尾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不知马”,与开头的论点相照应。
9、如果想成为“千里马”,你认为最需要的主观和客观条件各是什么?
主观条件:
把握机遇,自强不息;客观条件:
适合成长的环境,识才爱才用才的伯乐。
25
(二)赤壁
一、《赤壁》作者杜牧,字牧之,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诗多写社会题材,指陈时政,深沉跌宕。
二、默写(按照原文填空)
1、诗中书写了历史兴亡感,想象奇绝的句子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在《赤壁》一诗中含蓄表达诗人怀才不遇之感的诗句是: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三、赏析
1、本诗从题材看属于 咏史 诗,其用意是咏怀,表现方法是借题发挥。
2、诗的开头先从“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引出下文的议论。
3、诗人借赤壁之战的历史故事,表现诗人什么情感?
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
4、说说你对“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理解。
这两句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
这两句议论,讲周瑜赤壁之战的胜利不过是侥幸成功,借史抒怀,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自己生不逢时,才能不得一展,没有遇到人生的“东风”。
(三)过零丁洋
一、《过零丁洋》选自《文山先生全集》,作者文天祥,自号文山、浮休道人。
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二、默写(按照原文填空)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诗人巧借两个地名表现国家形势险恶,自己处境孤苦的诗句是: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
3、表明自己为了民族和国家的前途,宁死不屈的诗句是: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
4、诗中语意双关的天然妙对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5、诗中借用比喻表现国家多难,个人浮沉的名句是: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四)水调歌头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文豪放,开豪放一派。
二、默写(按照原文填空)
1、《水调歌头》中富有人生哲理的一句是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表达美好祝愿的一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李白《把酒问月》中有“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诗句,本词中有从这句中脱胎而来的句子是: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三、赏析
1、词中的“婵娟”指月亮,请再写出两个月亮的别称玉盘、嫦娥。
并举例说说“月亮”“月光”在古诗词中常常蕴含思乡怀人之意,如床前明月光,我寄愁心与明月。
2、词的上阕抒写词人的迷茫和矛盾。
“我欲乘风归去”抒写诗人不甘无为,渴望重新回到广阔的政治舞台。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表达了自己担忧谗言和迫害。
此的下阕,词人有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3、本词中具有哲理句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请谈谈您的看法。
这句诗借自然现象来表达深刻的哲理,万事难全,我们应该用豁达的心胸对待,不能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
4、主旨:
全词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词人豁达超脱的胸怀。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在词语的运用和表达情感上都很出色,请你作简要赏析。
这句诗用“转”“低”“照”写出了月光的游转和时间的推移,凸显了词人彻夜未眠思念亲人的形象,凝练传神,情感丰富。
(五)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
著名散曲作家。
二、默写(按照原文填空)
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主旨的诗句是: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2、描写潼关地势险峻的句子: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三、赏析。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聚”和“怒”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潼关地区在重重叠叠的群山包围之中;“怒”字形容黄河波涛汹涌,点明潼关是兵家必争之地,为下文议论拙铺垫。
2、“踌躇“和“伤心”“写出了作者的心情,作者踌躇、伤心的原因是历史的繁华都如过眼烟云,淹没在历史的长河总。
3、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点出此曲的主旨,请你具体谈一谈你的理解。
在朝代兴盛之时,统治者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使百姓苦不堪言,在国家衰亡之时,战乱不停,百姓流离失所,命如草芥,更是民不聊生,表现了对统治者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苦难百姓的同情。
27《岳阳楼记》复习
1、重点语句翻译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到了第二年,政事推行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
观赏景物时的心情大概有所不同吧?
3、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
译:
在那春雨连绵不断,整月不晴的时候。
4、至若青和景明,波澜不惊
译:
待到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湖面平静。
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译:
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
6、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译:
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
7、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译:
我曾经探究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
8、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译:
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在朝庭里作高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担忧在天下人之前,享乐在天下人之后。
11、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译:
如果大片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
12、刻唐贤今人诗赋与其上:
译:
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作家的诗赋雕刻在上面。
13、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与谁一道呢?
二、理解。
1、本文出自《范文正公集》。
作者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
2、首段交待了什么内容?
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写滕子京在逆境中的成绩,交待作记缘由,为后文的阔达胸襟做铺垫。
3、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却仍然“重修岳阳楼”这说明了什么?
说明滕子京在逆境中仍然奋发治理政事,也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
4、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引出下文的抒情)
5、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自然的景象包括天气的阴晦晴朗会影响人的情绪,天气恶劣才会“感极而悲”,天气美好才会“心旷神怡”。
6、第三、四段与文章主旨有什么关系?
(写这两段的目的是什么?
)
推导出“古仁人之心”与“二者之异”,表现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博大胸襟。
7、第五段中“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的是什么?
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作者对“二者之为”持什么态度?
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
引出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否定。
8、作者赞美古仁人的实际目的是什么?
否定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勉励友人。
9、“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悲喜观不同;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已悲”。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
10、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
点明中心。
28醉翁亭记
1、
(1)文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是:
醉能同其乐
(4)文中“伛偻提携”所指的两种人是:
老人小孩,《桃花源记》中则是用“黄发垂髫”来指代。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6)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形容众宾客饮酒的欢乐场面的成语是:
觥筹交错。
(7)出自本课的成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觥筹交错风霜高洁
(8)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从结尾处可以更明显的地看出作者是在写“乐”字,“醉”字只是表象。
(9)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美国在南海事件中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别有用心,想在亚太扩大自己的势力,真可谓:
醉翁之意不在酒。
(11)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
环滁皆山也。
(12)描写琅琊山景色的句子是: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13)写醉翁亭命名之意的句子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14)文段中直抒作者胸臆的句子是: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突出太守之乐的,如何理解“太守之乐”?
衬托。
太守心中自有它的乐趣,与民同乐,醉心山水。
3、“.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同《岳阳楼记》中“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一句在写景上有两点相同,一是从时间的早晚变化写,二是从光线的明暗变化写。
4、“名之者谁?
太守自谓也”,这里不直接点明“庐陵欧阳修”,而将此作此篇的结句,其用意是:
设问,总收全文,与前文照应。
5、作者写早晚景象的变化,抓住了晦、明的特点,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的景象;写四时,抓住了野芳、佳木、风霜、水、石等山间独特的景象细节,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景象。
6、文章第一段的写作顺序是:
由远及近
7、文章主旨:
通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自然风光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郁闷的复杂感情。
8、“.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外的方面,也比喻别有用心。
这一句被用到多种场合,举出一例子。
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借此干涉别国内政。
9、《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相同的是:
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
《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29满井游记
1.本文以出游探春为线索,描写京郊满井初春秀丽的景色,生动的表达了一个“城居者”“局促一室”后返回自然的欢快心情。
2.
(1)表现作者春游满井轻松愉快的心情的句子是:
若脱笼之鹄
(2)描写波光的比喻的句子:
如镜至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3)描写山峦为晴雪所洗后的鲜艳明媚的比喻句是: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30《诗五首》
《饮酒》陶渊明
中心思想: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田后的心境和生活情趣,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自然风光的喜爱,体现了诗人悠然自得、恬静的心境。
例题
2、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
参考答案:
虽然位居“人境”,但是诗人心灵超脱尘世,所以没有官场的喧嚣。
3、“悠然见南山”中的“见”能不能替换为“望”,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不能。
“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诗人悠然恬静、物我合一的心境。
4、“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
指人生真谛、人的自然本性,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愿望。
《行路难》复习
1、本诗选自《李太白全集》,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
有“诗仙”之称,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作大家熟知的有《静夜思》《秋浦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
2、“斗十千”的“金樽清酒”,“直万钱”的“玉盘珍馐”,为什么勾不起诗人的食欲?
因为诗人此时政治上遭受挫折,心中抑郁不平,倍感世事艰难。
3、“闲来”句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心理?
表达了诗人希望能跟传说中的吕尚、伊尹一样,有朝一日被朝廷重用,成就功名。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请结合这首诗谈一谈理解。
“长风”句表现了诗人冲决黑暗、追求光明的积极乐观的精神,表述了诗人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终有一天能乘风破浪,冲开险阻,远渡沧海,实现自己宏大的理想。
同学们用它作为赠言,是希望友人对自身的能力坚信不疑,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
5、在诗歌中诗人的思想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5、如何理解“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诗人在“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两句中,运用了 比喻对偶的修辞方法,形象地表明了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自己的政治出路被权贵堵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者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转衰之时,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诗史”。
二、1、展现杜甫身居茅屋,但心怀天下,为天下寒士振臂高呼的名句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表现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渝的句子是: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表现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三、赏析。
1、诗歌第三节可以概括为长夜沾湿的苦痛。
本节中“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一句的作用是什么?
作用是“墨色”的云和“漠漠”的秋色来衬托诗人内心的悲凉。
2、请你结合诗人的身世和诗歌最后一节,探讨一下诗人在本诗中表现出的情怀。
诗人身世悲苦,但诗人不但但悲自己,而是推己及人,渴望“天下寒士”有“广厦万间”,表现了诗人博大无私的胸襟和忧国忧民的情感。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他是唐代“边塞诗派”的著名诗人,与高适齐名,并称“高岑”。
二、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色彩鲜明、红白相映的句子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卷红旗冻不翻。
2、《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北方风狂雪早的诗句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诗句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的诗句是: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的诗句是: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三、赏析
1、从练字的角度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诗的首句“卷”字表现边塞之地的狂风大作;“八月飞雪”则表现了边塞气候的怪异无常;“即”字表现了作者的吃惊、惊异的心情。
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本诗句的作用是:
实写乌云密布的图景,也借景衬托了朋友离去时自己内心的伤感。
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从诗歌所描绘的景物和手法两方面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诗句把边塞银装素裹的冰雪比喻成春天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想象瑰丽神奇,表现了作者浪漫的情怀。
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一句诗和李白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你结合诗的意境,做简要分析。
两句诗都是写朋友远去时送行之人依依不舍的形象,让人回味,让人感动。
5、主旨:
诗中既着重描写边塞特有的奇特风光,又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离开而产生的惜别之情,更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边塞生活的艰苦。
己亥杂诗龚自珍
1.怎样理解诗中的离愁?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2.为什么不说“夕阳斜”而说“白日斜”?
这里不说“夕阳”而说“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事渐颓的社会现实。
3.诗歌中流露出诗人的两种情感:
舍和不舍。
诗人“舍”的是什么,“不舍”的又是什么?
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
4.作者拿落红自况,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
5.本诗中诗人从大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中得到启发,富有哲理的句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一句,运用比喻表明诗人的心志:
虽然辞了官,仍然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为培育人才来维护自己崇高理想而不惜献身的情怀,后人也常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下册 语文 复习 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