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试行.docx
- 文档编号:3223255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0.14KB
#河南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试行.docx
《#河南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试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试行.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试行
河南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试行)
随着免疫规划工作的深入发展,加强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的管理愈加重要,为使我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档案化和制度化,满足免疫规划工作发展和疾病预防控制绩效管理的要求,特制订我省免疫规划资料管理规范。
一、免疫规划资料的类型
免疫规划资料分为统计资料、非统计资料两类。
(一)统计资料
根据工作情况,统计资料可分为3种。
1、记录表:
包括接种记录、疫苗领发记录、冷链温度记录、注射器材使用记录等。
2、调查表:
包括免疫规划相关疾病个案调查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表等。
3、统计报表:
包括基础免疫、加强免疫等预防接种报表、疫苗使用计划报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卡、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情况统计报表和基本情况统计报表等。
(二)非统计资料
包括各类业务技术资料、培训教材、会议、表彰、宣传、督导、考核等资料以及各类计划、总结等。
二、资料的收集
各级需定期、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掌握、保存各类免疫规划资料。
同时,需按照全省统一要求,逐步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切实提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所有资料应记录完整、数据真实,以备查询及分析利用。
各级需收集的资料如下。
(一)村级或接种单位
1、人口资料:
总人口数、性别、总户数及<15岁各年龄组的人口构成资料;各月出生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迁出、迁入情况。
2、疫情资料:
国家免疫规划相关疾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病例、暴发疫情波及人数、范围及相关数据资料。
3、接种资料:
实行村级接种的单位,对儿童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应做好完整记录,掌握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未接种人数及原因分析,儿童接种底册等资料;城区接种单位应有免疫服务范围划分资料(图);辖区应种人口掌握资料、未种儿童的再通知记录;上级规定的强化免疫和应急接种资料。
查验接种证资料,查验接种证后补种工作实施资料。
4、第一类疫苗使用计划、第二类疫苗购买计划、注射器和疫苗接收、购进记录及使用情况、疫苗运输记录、冷链温度监测记录等。
5、各类宣传资料。
工作场所要张贴免疫程序、第一类疫苗品种、第二类疫苗的价格公示;疫苗的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
留存各种活动的宣传单、磁带、照片等资料。
不承担常规接种任务的村级单位可只收集第1、2、5项资料。
(二)乡级防保组织
1、辖区基本情况
(1)人口资料。
辖区内分村统计的总人口数、总户数、性别、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及<15岁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迁出、迁入情况;幼托机构、学校数、学生人数,每年入托入学儿童数等资料。
(2)组织机构。
辖区内的行政区划、乡级医院数、接种单位数(包括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产科接种点、临时接种点);接种单位覆盖人口数、接种周期、免疫服务形式;专业人员数量、年龄、学历、技术职称等资料。
2、疫情监测资料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资料。
AFP、麻疹监测旬报表;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月报表等。
3、免疫服务资料。
(1)免疫服务范围资料。
(2)目标儿童资料、儿童摸底调查资料,未种儿童的再通知记录。
(3)每月运转小结。
(4)常规免疫接种报表。
乡级预防接种单位应实现通过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上报信息数据,每月10日前上报上一月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接种数字,本级同时用靴型统计法汇总累计接种报表,留存备查。
(5)接种证、卡和(或)底册。
要按儿童出生年份分村建册登记,7岁及以上年龄儿童资料另外单独妥善保存。
实行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的乡级预防接种门诊,在确保信息系统数据安全完善的基础上,可只保存接种登记底册。
(6)预检询问告知记录、疫苗接种登记。
(7)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及卡介苗接种登记册。
谁接种谁负责登记,登记本妥善保存。
(8)开展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等临时性或指令性活动要求的登记表和接种统计表。
(9)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
登记薄、报告卡、个案调调查表、诊断书、月报表等,并依据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要求对上级进行报告。
(10)流动儿童接种资料。
包括辖区流动儿童摸底登记表,每季度对辖区流动儿童摸底一次,掌握流动儿童的到来时间、免疫史、建卡建证情况,每季度末上报辖区流动儿童数量、建卡、建证情况。
接种卡片、接种底册单独建立并保存。
4、疫苗管理资料
包括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购进记录及使用情况、疫苗运输记录等。
(1)本乡(镇)第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和第二类疫苗、注射器的购买计划。
(2)生物制品出入库登记本。
使用统一的登记本,内容记录完整。
5、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使用管理资料
(1)冷链设备档案卡。
每台冷链设备都要建立档案卡,并及时记录运转维修情况。
(2)冷链设备统计表。
每年1月30日统计上报使用的冰箱、冰排、冷藏包等冷链设备数量及损坏数量。
(3)冰箱温度监测记录。
(4)疫苗运输监测记录。
(5)一次性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
要求入库、出库应随购或随使用做登记,登记内容齐全;并且保存相关厂家的产品注册证、企业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等。
(6)一次性注射器销毁记录表。
在接种结束后清点接种器材,并做销毁记录。
6、各类宣传资料。
包括宣传单、光盘、磁带、版面等宣传材料、宣传计划、总结等。
7、例会资料。
有会议记录、人员签到等资料,会议记录应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要会议内容等,例会需和村医及时沟通所辖区域内出生儿童信息、接种信息、发现问题后的反馈、当前工作安排及新的工作任务。
8、督导和考核资料。
督导总结、督导报告、整改记录等;考核有计划、方案、考核记录、总结等。
9、开展培训及接受上级培训的资料。
10、其它。
(1)接种室消毒记录。
紫外线消毒或消毒剂消毒记录。
(2)村医劳务报酬领取的相关资料。
(3)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补种记录、统计报表、总结等材料。
11、计算机资料。
有关资料如计算机信息数据、电子文档等,应及时备份,妥善保存。
(三)县(市、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辖区基本情况
(1)人口资料。
统计辖区内各乡镇的总人口数、性别、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及<15岁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迁出、迁入情况;幼托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每年1月30日前统计上报。
同时要掌握统计、公安等部门的年度人口资料。
(2)组织机构。
辖区内行政区划的行政村、自然村数;乡级医院数、接种单位数(包括预防接种门诊、村级接种点、产科接种点、临时接种点);接种单位覆盖人口数、接种周期、免疫服务形式;专业人员数量、年龄及学历等情况。
2、调查和监测资料
(1)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统计分析资料。
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等。
免疫规划相关疾病季度分析、半年分析和年分析等,高发期周分析资料。
(2)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资料。
AFP病例、麻疹监测旬报表;AFP病例、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月报表。
(3)个案调查表和随访表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随访表,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乙肝、白喉、百日咳、流脑等免疫规划相关疾病个案调查表。
(4)病原学监测。
AFP病例、麻疹、流脑、流感等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监测结果。
(5)免疫规划监测疾病漏报调查。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的相关资料。
(6)接种率监测。
已经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按照信息系统要求进行报告。
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进行报告。
(7)冷链系统监测。
每年夏季、冬季冷链运转时,开展1~2次监测,对各接种点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的监测记录和总结资料。
(8)安全注射情况调查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3、接种资料
(1)辖区各接种单位免疫服务范围资料。
(2)辖区应种人口掌握资料。
(3)每月预防接种工作小结。
每月分析一次。
(4)常规免疫接种报表。
每月15日前上报上一月第一类疫苗、第二类疫苗接种数字,本级同时用靴型统计法汇总累计接种报表,留存备查。
(5)开展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等临时性或指令性活动要求的登记表和接种统计表。
(6)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
登记薄、报告卡、个案调调查表、诊断书、调查处理报告、月报表等。
(7)流动儿童接种资料。
包括辖区流动儿童数量,建卡、建证数据,每季度汇总一次。
4、疫苗、注射器管理资料
包括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购进记录及使用情况、疫苗运输记录等。
(1)疫苗的需求计划,每次运转按要求上报疫苗、注射器计划,按照时限要求及时网络上报。
(2)生物制品出入库登记。
使用统一的登记簿,内容记录完整。
5、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使用管理资料
(1)冷链设备档案表。
每台冷链设备都要建立档案表,并及时记录运转维修情况。
(2)冷链设备统计表。
每年统计上报使用的冰箱、冰排、冷藏包数量及损坏数量。
(3)冷库、冰箱温度监测记录。
冷链设备使用时每天于上、下午监测两次并做好记录。
(4)一次性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
要求入库、出库应随购或随使用做登记,登记内容齐全,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保存相关厂家的产品注册证、企业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检验合格证。
6、宣传资料。
包括各类宣传材料、宣传计划、总结等资料。
包括强化免疫、“4.25”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及专项宣传的计划、总结、图片、报纸、版面资料、宣传效果评价资料等。
7、督导和考核资料
(1)督导方案、督导表、小结。
要求年初制定全年督导方案,每次有督导总结和督导报告、督导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意见和整改结果反馈等。
(2)接种率调查。
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半年、全年)接种率调查,定期开展针对流动儿童的接种率调查。
有方案、调查表、总结。
(3)综合考评。
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半年、全年)综合考评,有方案、记录表、总结。
8、培训资料。
包括年度培训计划、总结,每次培训的通知、签到、教材、议程、试卷、成绩单等。
9、预防接种单位建设。
申报表、验收资料、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辖区接种单位基本情况一览表等资料。
10、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
方案、实施计划、报表、督导、总结等资料。
11、例会资料。
每月一次,有会议记录、人员签到等资料,会议记录应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主要会议内容等。
12、其他
(1)上级来文,本级发文、工作计划、总结、大事记、经费预算、预防接种补助经费发放资料等。
(2)科研、国内学术交流、和国际组织合作工程等有关资料。
(3)当地的生活、卫生、经济、文化、地理、气象,以及健康教育、宣传等资料。
13.计算机资料。
有关资料如计算机信息数据、电子文档等,应及时备份,妥善保存。
(四)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1、辖区基本情况
(1)人口资料。
统计辖区内各乡镇的总人口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迁出、迁入情况;幼托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市级每年2月底前统计上报。
同时要掌握统计局、公安等不同部门的年度人口资料。
(2)组织机构。
辖区内的行政区划、接种单位(门诊)数、接种周期、免疫服务形式;专业人员数量、年龄及学历等资料。
2、调查和监测资料
(1)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统计分析。
统计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等,随年报表上报。
根据实际情况对本地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进行周分析、月分析、季度分析、半年分析和年分析。
定期进行麻疹、AFP、新生儿破伤风、流脑等专报系统的数据分析。
(2)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资料。
AFP、麻疹监测旬报表;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监测月报表。
(3)个案调查表和随访表。
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随访表,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乙肝、白喉、百日咳、流脑、流感等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个案调查表。
(4)病原学监测。
AFP、麻疹、流脑、流感等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结果。
(5)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监测情况漏报调查。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
(6)接种率监测。
辖区预防接种单位要逐步全部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
已经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按照儿童预防接种登记的预防接种个案信息内容进行报告。
尚未实施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的地区,按照“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情况报表”和“第二类疫苗接种情况报表”进行报告。
收集相关报告资料。
(7)免疫成功率、人群免疫水平监测资料。
有条件地区开展,包括方案、工作记录、总结。
(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严重异常反应事件的调查报告,每月汇总辖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数据。
(9)冷链系统监测。
每年夏季、冬季冷链运转时,开展1-2次监测,对各接种点保存、运输等各个环节进行的监测记录和总结资料。
(10)安全注射情况调查。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保存相关资料。
(11)开展AFP病例专家诊断活动资料。
3、接种资料
(1)每月预防接种情况小结。
(2)常规免疫接种报表。
(3)开展强化免疫(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等临时性或指令性活动要求的登记表和接种统计表。
(4)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资料登记本、调查报告、鉴定意见、总结等。
(5)流动儿童接种资料。
包括辖区流动儿童数量,建卡、建证数据,每季度汇总一次。
4、疫苗、注射器管理资料
包括疫苗和注射器使用计划(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购进记录及使用情况、疫苗运输记录等。
(1)年初制定本辖区一类疫苗的需求计划,每月初制定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按照时限要求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网络上报。
(2)生物制品出入库登记。
使用统一的登记簿,内容记录完整。
(3)疫苗运输记录。
5、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使用管理资料
(1)冷链设备档案表。
每台冷链设备都要建立档案表,并及时记录运转维修情况。
(2)冷链设备统计表。
市级每年2月30日统计上报使用的冰箱、冰排、冷藏包数量及损坏数量。
(3)冷库、冰箱温度监测记录。
冷链设备使用时均每天于上、下午监测两次并做好记录。
(4)一次性注射器出入库登记表。
要求入库、出库应随购或随使用登记,登记内容齐全;及时录入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保存相关厂家的产品注册证、企业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等。
6、宣传资料。
包括各类宣传材料、宣传计划、总结等资料,应包括强化免疫、“4.25”预防接种宣传日以及专项宣传的计划、总结、图片、报纸、版面资料、宣传效果评价。
7、督导和考核资料
(1)督导资料。
包括方案、督导表、小结,要求年初制定全年督导方案,每次有督导总结和督导报告。
(2)接种率调查资料。
每年至少开展一次接种率调查,专题或同时开展针对流动儿童接种率调查,包括方案、调查表、总结。
(3)综合考评资料。
市级对县级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考评,省级对市级每两年开展一次综合考评,包括考评方案、记录表、总结。
8、培训资料。
包括年度培训计划、总结,每次培训的通知、签到、教材、议程、试卷、成绩单等。
9、预防接种单位建设资料。
相关申报表、统计报表、验收记录、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文件、日常管理、专项调查等资料。
10、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资料。
方案、实施计划、记录、报表、总结等材料。
11、其他
(1)会议资料。
有通知、议程、签到、会议材料、总结等。
(2)上级来文、本级发文、工作计划、总结;大事记、卫生统计年鉴;经费预、决算等。
(3)科研、国内学术交流、和国际组织合作工程等有关资料。
(4)当地的生活、卫生、经济、文化、地理、气象,以及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12.计算机资料。
有关资料如计算机信息数据、电子文档等,应及时备份,妥善保存。
三、资料的报告
(一)报告内容
根据资料信息报告周期,报告资料分为旬报表、月报表、年报表、个案调查表以及临时增加的其他报表。
需报告报表内容必须包含全国统一报表要求填报的工程,按统一格式逐级上报。
1、月(旬)报告,具体包括:
(1)常规免疫接种率报表、二类疫苗接种情况统计表、一类和二类疫苗使用情况月报表及用苗计划报表;
(2)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等主动监测旬、月报表;
(3)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EFI)月报表。
(4)其它临时增加的报表。
2、个案调查表,主要包括:
AFP、新生儿破伤风、麻疹、乙肝、甲肝、白喉、百日咳、流脑等免疫规划针对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表、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等。
3、年度报告,主要包括:
(1)年度人口构成统计表;
(2)年度每月出生人口数统计表
(3)年度免疫服务形式统计报表
(4)年度预防接种单位基本情况一览表
(5)年度免疫规划工作人员统计报表
(6)年度冷链设备运转状况统计表
(7)年度0-6岁流动儿童数统计表
(8)年度儿童预防接种卡证使用情况统计表
(9)年度托幼机构/学校预防接种证查验情况汇总表
(10)年度免疫规划培训情况记录表
(11)年度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统计表
(12)年度接种率抽样调查统计表
4、其他报表,主要包括群体性接种、应急接种等报表。
(二)报告的时限要求
1、旬报表。
各类旬报表要求乡级在次旬2日将数据上报县级;县级次旬3日前上报市级,市级次旬6日前上报省级,参见附件1、附件2。
2、月报表。
免疫规划监测疾病信息按照监测要求随时录入上报,市级每月10日前上报AFP数据库和相关报表;省级AFP、麻疹、新生儿破伤风个案调查表等数据库每月15日前上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级可通过电子文件和邮件2种方式报告流脑、白喉、百日咳、异常反应调查表等资料。
监测旬、月报表报告内容、方式和时间见附件2。
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在儿童出生1个月内录入儿童的基本信息,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录入疫苗接种信息;以村为单位接种的地区,村级接种单位在每次接种完成后5天内将预防接种个案记录提交乡级防保组织,然后由乡级防保组织在5天内完成疫苗接种信息的录入。
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录入完成后立即上传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系统。
具体时限见附件1。
使用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系统管理的地区,不需要上报接种率报表,但应将接种信息及时录入,每月10日前将上月接种数据统计汇总打印存档。
3、年报表本通知规定的各种年度报表,乡级于每年1月30日前上报县级,县级于2月15日前上报市级,市级于2月底前上报省级。
各报表见附件3。
四、资料的分析和反馈
(一)加强资料的质量管理
在每次收到下级报表或完成本级报表后,应对报表的内容进行分析、核查,评价报告是否及时,填报的基础信息是否齐全,查看各类基础信息有无涂改、是否出现逻辑错误等现象,发现错误,应和报告单位联系确认后,及时予以纠正。
(二)加强报告资料的分析利用
及时对上报的个案调查表及其数据库资料进行详细分析,评价人群免疫状况,确定高危地区、高危人群,发现免疫空白和预防接种工作存在问题的地区应开展专题调查、评价、督导等工作。
要及时对接种率、免疫规划相关疾病疫情、疫苗使用情况等进行分析,定期将分析结果反馈给下级。
县级及以上疾控机构要对本地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进行季度分析、半年分析和年分析,在麻疹等免疫规划相关传染病的高发期,应进行周分析或日分析。
(三)建立信息定期报告、反馈制度
各级应在定期分析接种率和疾病监测等数据的基础上,及时对工作进行评价,并将分析和评价结果上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同时反馈给下级单位,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措施。
五、加强免疫规划资料管理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免疫规划资料管理工作
免疫规划资料是免疫规划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对于记录工作内容、评价工作进展、技术储备和信息传递、进行决策分析和规划制定以及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质量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接种单位要真正提高对免疫规划工作资料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把资料管理工作作为综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保证人员、资金和场地及其它硬件设施的投入,制订相关工作制度,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绩效考核的有关要求,切实加强免疫规划资料的管理工作。
(二)合理安排,规范资料管理
各地要统筹计划、合理安排,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掌握、保存各项免疫规划资料,并逐步推广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各类文字资料需定期及时整理,装订成册,实行档案化管理;各类数据库等计算机资料需随时备份,妥善保存。
具体要求如下:
1、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免疫规划的所有信息资料要有完整记录,确保资料的完整性、真实性,以备本级和上级查询使用。
2、将资料定期整理归档
村级每半年整理1次本级资料,年底装订成册,在村级卫生所保存。
乡级及县级以上单位根据资料数量,每半年整理1次,按年度分类装订成册,建档立卷,登记编号,妥善保管。
3、建立专人负责制
免疫规划资料要由经培训合格的专业人员专门负责管理,建立索引和登记制度;出现人员变动或者调离岗位时要做好交接,避免资料丢失。
(三)加强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逐步推行免疫规划资料的信息化管理。
各接种单位要尽快按照国家儿童预防接种信息管理的要求,实现预防接种相关资料的微机录入、上报、分析和利用。
同时,应将具有查考和利用价值的信息化资料纳入档案管理,备份存储于能够脱机保存的载体上。
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由乡级防保组织、接种单位长期保管。
县级及以上疾控机构应使用卫生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求的数据标准上报各类数据。
附件1接种率报告的时间及要求
附件2监测旬月报表的报告内容、方式和时间
附件3年度报表
附件1
接种率报告的时间及要求
报告单位
报告程序
上报
表式
报告时间
报告要求和内容
村级(接种单位)
村→乡
表3-1-1
接种完成后5日内报告
接种单位在完成每次接种后,于5日内完成表3-1-1的填报。
表3-1-1一式2份,1份向乡级上报,1份存档。
乡级
乡→县
表3-1-2
3-1-3
3-1-4
第二类疫苗报表
每月10日前报告
接到下级单位表3-1-1后汇总于表3-1-2、表3-1-3,3-1-4、第二类疫苗报表一式2份,1份向县级上报,1份存档。
县级
县→市、省
同乡级
每月15日前传递
接到下级单位表3-1-2、3-1-3、3-1-4、第二类疫苗报表后,完成计算机录入,联网传送至市、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市级
市→省
同乡级
每月20日前传递
同县级
省级
省→国家
同乡级
每逢双月15日前传递
在收到县级数据后,联网传送至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附件2
监测旬(月)报表的报告内容、方式和时间
监测工程
报告内容
报告方式
报告时间
AFP
个案表
邮寄或由省、市级录入
调查完成后
随访表
邮寄或由省、市级录入
发病后75天内
病例旬报表(含零病例报表)
《中国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网络上报(以下简称网络上报),手工报表县级存档
AFP主动监测医院:
次旬2日前;
县→市:
次旬3日前;
市→省:
次旬6日前
主动监测汇总表
网络上报,手工报表,县级存档
麻疹
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含暴发)
网络上报
调查结束后
主动监测报表(旬报表)
手工报表,县级存档
新生儿破伤风
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网络上报
县→市:
每月10日前;
市→省:
每月12日前
疑似病例月报表
网络上报,县级存档
主动监测报表
网络上报
乙型肝炎
15岁以下乙型肝炎病例调查表
网络上报
白喉
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调查报告
《系统》完善前,邮寄
调查结束后
百日咳
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系统》完善前,邮寄
调查结束后
异常反应
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调查表
网络上报
调查结束后
流脑
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网络上报
调查结束后
附件3:
免疫规划年度报表
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南省 免疫 规划 资料 管理 规范 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