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docx
- 文档编号:3861262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32.01KB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docx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楚雄师范学院
课程实践实习调查报告
课程名称:
中国地理
实习题目: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指导教师:
罗老师
班级:
09级01班
姓名:
程小东(20091061103)
地理科学与旅游管理系
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分析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业目前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从农业生产来看,我国农业已由资源约束为主转变为市场约束为主;从追求目来看,农业发展由以追求产量为主转变为以追求效益为主;从发展动力来看,农发展由体制推动为主转变为技术推动为主;从政府作用的形式来看,农业发展已由过去的行政领导为主转变为政策引导为主;从销售市场来看,沿海省份已呈现由过去的国内市场为主,逐步转变为国际市场为主的趋势;但是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特别是加入WTO以后,国际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日益显露出来。
特别是农业结构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为适应新形势,巩固和提高农业的基础地位,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结构调整就应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进军。
一、中国农业结构现状及特点
1.当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下降减缓,但基础作用依然很重要。
根据《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的资料,200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497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86481亿元,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1005亿元,增长9.5%。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6.8%,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3.0%。
是我国历史上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结构中最低的一年,也是近些年来下降幅度最小的一年,仅比上说明在国内生产总值不断跨越的同时,宏观产业结构继续向着良性的方向演变。
2.当前我国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
当前我国农业内部种植业相对萎缩,但仍然是主体,养殖业继续壮大。
2009年我国的农业产值比上年增长4.9%,其中由于西部大开发的促进,林业的增长最快(7.1%),种植业的增长最慢(3.9%);农I业产值结构还是以种植业(54.5%)、养殖业(30.9%)为主,渔业、林业为辅;牧业、林业、渔业较2001年分别提高0.4、0.2和0.1个百分点,而种植业下降了0.7个百分点
3.当前我国种植业结构特点。
2009年我国种植结构以粮菜油果为主,棉麻糖烟茶为辅;粮食作物面积仍然下降,继续按照利益法则调整种植结构的格局依然存在。
具体数据如下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987万公顷,比上年增加8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485万公顷,减少10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97万公顷,增加32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2万公顷,增加3万公顷。
全年粮食产量54641万吨,比上年增加1559万吨,增产2.9%。
其中,夏粮产量12310万吨,减产0.3%;早稻产量3132万吨,减产6.1%;秋粮产量39199万吨,增产4.8%。
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全年棉花产量597万吨,比上年减产6.3%。
油料产量3239万吨,增产2.7%。
糖料产量12045万吨,减产1.9%。
烤烟产量271万吨,减产3.9%。
茶叶产量145万吨,增产6.4%。
2009年总播种面积比上年下降,其中棉花、粮食播种面积下降幅度较大,糖料、蔬菜、麻类面积的上升比较快。
在种植结构中,粮棉比例下降,其他作物比例上升,年变化幅度都在1%以内,属于正常波动范围
4.当前我国养殖业结构特点。
当前我国养殖业继续发展,大牲畜、猪羊存栏数都有攀升(1.3%、1.2%和6.1%),禽类数量大大提高(2.97%)。
牲畜构成中,猪的比重为49.7%,仍然偏高;大牲畜中主要是牛,比上年提高2%,其他大牲畜数量略微下降(2.1%~5.4%),山羊数量上升快于绵羊;食草牲畜(牛羊)提高比食粮牲畜(猪)发展快。
表明牛、羊、猪、禽的四元现代高效益养殖5.当前我国农产品结构特点。
我国主要农产品结构也发生显著变化,奶类和工业原料产品变化幅度比较大,粮食、油料、烟草和水果的变化幅度比较小,尤其是粮食的增幅很小。
尽管2006一2006年数据不能完全反映近年来的情况,但是前述的趋势是存在的。
结构趋于形成。
6.当前我国农业收入结构特点。
当前我国农村经济收入增长较快,2006年比上年增加9.94%其中出售产品年增17.2%,快于总收入年增速度。
反映出农村经济的主体还是产品经济,而且产品销售对农村总收入的贡献率还在提高(在收入结构中提高3.49%),服务的贡献率还较小,农村服务经济发展的时机还很不成熟。
未来30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下降到6.8%,但是重要性和基础地位却没有改变。
到203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占GDP的比重将下降到7.0%;传统农业中,种植业产值下降到37.06%,林业产值下降到3.09%,渔业产值占12.27%,而畜牧业将贡献近50%。
7.当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结构特点。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村劳动力为4.82亿,约占全国劳动力总量的70%.其巾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7.8%.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的具体结构分布足:
文盲、半文盲占7.4%,小学占31.1%,初中占49.3%.高中占9.7%,中专占2%,大专及以上占05%.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使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十分困难.另一方面,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利学合理的指导原则,转移效果不理想.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内部结构不合理。
(1)在种植业结构中:
①粮饲不分,粮食既作口粮;又作饲料,不仅既不经济,又不科学;而且增加了对土地和粮食供给的压力,妨碍养殖业的发展,甚至会抑制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②农产品品种和品质结构不适应市场需求的矛盾问题较为突出。
当前,部分农产品销售不畅,出现“卖难”,除了流通渠道方面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些农产品的生产出现了相对过剩。
档次低、质量差的农产品如早稻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品种不对路的农产品.如桔子出现了大规模“卖难”。
当然,这些农产品的相对过剩,只是结构性、局部性的。
总体来看,农产品的品种平衡仍是有余有缺,农产品的品质结构仍然呈现出品质不高、高档产品缺乏的特征。
市场畅销的优质品种、优质产品中,品种更新赶不上品种退化;产品加工处理薄弱,等等。
(2)在养殖业(包括畜牧业、渔业等)结构中:
①养殖业长期依附于种植业,缺乏独立化的格局未能根本改变,导致其饲养水平难以提高,管理方式难以改善,生产规模难以稳定扩大,产品质量难以稳定提高。
②对养殖业产品的开发利用不充分,主要局限于食品类,而对蕴藏着巨大效益潜力的非食品类养殖产品的开发利用则严重不足。
③畜牧业结构长期偏重于耗粮型的养猪业生产,对节粮型的食畜牧业和饲料报酬率、蛋白质转化率高的禽类生产发展不足。
④渔业生产也有个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3)在农林牧渔业结构中:
林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状况长期难以根本改观。
改革以来在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中,林业的比重虽然一度有所提高,但其后又逐年下降。
林业的比重2009年为3.4%,2009年仍然维持在这一水平。
林业的发展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因此,林业的发展是农业稳定增长的保证,林业发展的滞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林业自身。
2.结构严重趋同、农产品质量不高。
由于信息的滞后,广大农民对结构调整实际上处于一种茫然状态,大多是凭直觉去赶去跟。
有的今天毁粮种果,明天就挖塘养鱼,后天又开荒种药。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市场的竞争离不开特色,农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低档次产品的比例高,名优特新产品严重不足,农产品进出口髓易呈现逆差.人世3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由多年的净出口变为净进口,贸易平衡由2001年的42亿美元顺差变为2004年的46.4亿美元的逆差,2005年农产品进出口总值为5583亿美元,其中出口总值27l,8亿美元,进口总值286.5亿美元,农产品项下出现贸易逆差l4.7亿美元.近三年来农产品质量不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产品销售、农民收入和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要素。
3.农业产业体系不完整。
在我国,农业产业体系的发展长期受小规模农户组织和行为方式的制约,农业各个环节很难形成体系.加人世贸组织后,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体系对我国的渗透更加迅速,使我国农业各个环节被进一步分解,并成为发达国家农业产业体系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还没有摆脱单一的农产品生产的观念,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的加工和流通脱节,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体系.大部分厂和企业远离农作物产区,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造成产需脱节,就造成了一方面存在着部分产品积压方面叉存在着一些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
4.流通加工滞后、农产品加工程度低。
农业比较效益低,主要是指农业生产环节的效益低,流通加工环节的效益并不低。
农业结构调整理应包含从田间到餐桌各个环节的调整,特别是在当前产后环节开发经营不够的情况下,更应该注重流通加工,并以此带动生产环节的发展。
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制定扶持政策,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改变流通加工滞后的状况,促进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协调发展。
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低附加值产品比例高,制约增值效益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扩大.在我国,初级农产品出口就占了总出口的80%,深加工产品仅占20%,初级农产品和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例为4:
1.而世界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的荷兰,其初级农产品与深加工产品出121的比例却为l:
3.我国农产品加工程度低不仅制约了增值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我国消费需求的扩大.
5.缺乏骨干产业、农村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大凡农村经济发展较好的地方,都有其骨干产业或骨干产品作支撑。
一般地,一个地方培植两三个骨干比较适宜,过多过滥就等于没有骨干,没有重点。
同时,培植骨干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改变“张书记栽果,李书记种桑”的做法,一届接着一届干,换人换届不换“路”。
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质要求逐渐提高,对一般性农产品的需求也有所下降,使得农产品的消费增长缓慢;另一方面,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难以形成统一开放的城乡市场.显示,1995年城乡收入差距为1.86:
l,到2006年提高到322:
1.农民收入过低导致农民购力低下严莺影响丁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从而造成农村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
6.忽视粮食生产,粮食安全意识淡薄。
多年的粮食丰收,使我们放松了对粮食的关注。
事实上,结构调整并不是非要减少粮食播面,推广优良品种,发展专用粮食,扩大小杂粮的种植,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耕作制度,开拓农业发展的新空间。
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被破坏,制止在现有粮田上挖鱼塘、栽果树,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农转非,做到稳定粮食政策,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确保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
2000年在各地粮食面积调减较多的情况下,更要重视粮食问题。
为此,要在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工转化和专用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保护这些地区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使这些地区尽快形成自己的农业优势。
三、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1.调整和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需要。
提高农产品质量传统农业阶段,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农业都是以种植业为主导产业,畜牧业为“副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的转变:
一是对动物性食品的需求逐渐增大;二是对食物的要求由原来的吃饱、吃好,向吃得健康转变.这就要求农业生产也要随着消费结构的转变而变化.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包括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在内的养殖业及其后延关联产业的生产,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采用先进的养殖技术,提高养殖业的比重,加强疫病防治和监测体系建设,确保畜禽水产晶的质量和卫生安全,努力扩大畜产品出口.另一方面,要着力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当前我国市场上对优质稻、优质棉、优质猪等名、优、特、新农产品存在较大的需求空间,而我国农产品的优质品率非常低,大量品质较差的农产品销售不出,一些专用的、优质的农产品又供不应求.因此,必须加快品种改良和优质品种的推广,下决心淘汰劣质品种.优化农产品品种结构;抓紧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卫生标准,逐步建立国家级农产品质量标准,健全检测、检验的规范和手段,发展安全、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全晰提高农产品质量.
2.健全和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体系。
农作为一个完整的产业,不单纯足农产品的生产,应是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产业体系.为此,必须促进农产品加工精深化,使农业产业链条拉和完善,大幅度提高农、附加值,发展专业牛广、专业公司、专业市场,进而形成农业生产、加工、产品销售的联介体或一体化经营凋运转的农业产业体系.
3.积极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从技术改造、税收、信贷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各级农业部门从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为龙头企业搞好服务,支持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鼓励企业引进、开发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农民的带动力。
对各种所有制、各种类型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能够带动农民增收,都积极加以扶持。
4.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促进农村城镇化。
乡镇企业对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我国这种农村人口众多的国家.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一是乡镇企业,据有关统计,目前给农民提供丁将近1.36亿个就业岗位;二是进城打工.这部份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但同时也给城市造成了就业压力.因而加快城镇化建设,对农村发展和农民富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5.改善金融服务体系,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整农村产业政策。
面要大力发展专业的科技服务组织.为农民提供信息、技近几年,我国农村已经通过各种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术等服务,完善科研基金管理方式,创办农业科技示范基等向城市转移,使农村资金短缺现象更加严.农户的地,促进科研机构向生产、流通领域拓展.使科技对农业存款增长幅度远远大于贷款增长幅度.农村资金要素结构调整的作用得到很好的发挥;另一方面应提高科技的匮乏。
使力图加大农业投入的政策措施难以落实.进而成果的转化率,逐步建立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导致农民收入增大.
6.加强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撑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面临着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挑战,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农民原先所掌握的农业科技知识已无法适应农业市场化、集约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因此,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必须重视农民教育培训问题。
通过农民教育培训,使其掌握市场经济的知识,掌握新的农业科技知识,提高生产经营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从而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
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打好基础。
7.建立健全农产品信息、市场和质量标准及检验检测体系。
农业信息体系方面,通过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网络,逐步拓宽信息采集面和服务范围,做好农产品生产、技术、价格和供求信息的收集与发布工作,为基层、农民和农业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系统的信息服务,引导他们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
农产品市场体系方面,主要是加强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规范交易秩序,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在蔬菜、水果、花卉、畜产品、水产品主产区,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大型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
大力扶持农村个体运销大户,培育民间运销组织,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帮助农户进入市场。
积极推行直供直销、统一配送和连锁经营等现代营销方式。
通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洽谈会和发布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产品促销活动。
加强对“订单农业”的引导和服务工作,推动“订单农业”向规范化方向发展。
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方面,主要是制定和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实行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
重点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分级、农药、兽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的卫生安全标准,以及农产品包装、储运、标识标准的制定工作。
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方面,主要是完善农产品、农业投入品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安全的检测体系,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促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违法行为,积极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促进农业生产逐步走上标准化轨道。
为了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了“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建立了一批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和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
8.稳定粮食总产,保证粮食安全。
调整农业结构,必须在稳定粮食总产、保护粮食生产能力的前提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改革耕作制度,开拓农业发展的新空间。
要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被破坏,制止在现有粮田上挖鱼塘、栽果树,严格控制基本农田农转非,做到稳定粮食政策,稳定基本农田面积,确保人均占有粮食400公斤。
2000年在各地粮食面积调减较多的情况下,更要重视粮食问题。
为此,要在加强粮食主产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加工转化和专用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制定具体的配套措施,保护这些地区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使这些地区尽快形成自己的农业优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农业 结构 现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