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时冲关6.docx
- 文档编号:4212974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42.51KB
广东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时冲关6.docx
《广东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时冲关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时冲关6.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课时冲关6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冲关练(六)
近代西方工业文明发展下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
(☆《人权宣言》、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12题,共48分)
1.(2014·广东高考·T20)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
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
是( )
A.牛顿经典力学
B.达尔文进化论
C.蒸汽机
D.计算机
【解析】选C。
由“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并结合所学可知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直接推动了这一转变。
在蒸汽机发明以前,机器大多靠自然力和畜力推动,以煤炭为燃料的蒸汽机出现后使机械化生产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故选C。
A牛顿经典力学的应用,引发了以英国工业革命为起点的第一次技术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但不属于“直接”因素。
B、D与题干不符。
2.(2014·韶关一模)下表是英国修建运河的情况,最能说明( )
1720年
兰开夏至利物浦的联结运河
1761年
布里奇沃特运河,连接沃尔斯利煤田与曼彻斯特
1762年
曼彻斯特至利物浦的运河
1777年
大特朗克运河,连接利物浦、赫尔、布里斯托尔三个港口城市
1793年
大联盟运河,连接伦敦、伯明翰,并与大特朗克运河联通
A.运河航运量的提升促进工业资产阶级的形成
B.英国政府立足国情发展运河航运
C.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推动
D.运河交通有力促进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衔接
【解析】选C。
工业资产阶级形成于工业革命后,运河航运量提升与之没有必然联系,故A错误;表格没有显示英国国情与修建运河的关系,故B错误;运河连通重要城市,适应工业革命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C正确;运河主要是在英国国内,故D错误。
3.(2014·佛山二模)19世纪中叶,“由于一切生产资料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
这一观点认为,促使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深层原因是( )
A.殖民掠夺
B.工业革命的推动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D.垄断组织的产生
【解析】选B。
殖民掠夺在19世纪中叶前后都存在,故A错误;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完成,资产阶级在全球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产地,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亚、非、拉丁美洲等地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因此促使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深层原因是工业革命的推动,故B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是世界面貌发生改变的结果,故C错误;19世纪末垄断组织产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错误。
4.(2014·四川高考·T10)下图是某国两个城市的人口总数变化示意图。
这两个城市最可能是( )
A.北京、上海B.东京、大阪
C.利物浦、曼彻斯特D.莫斯科、圣彼得堡
【解析】选C。
结合地理知识,知道选项中涉及了中国、日本、英国和俄国的城市,1850年只有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其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而中国、日本和俄国还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或进展缓慢,故选C。
5.(2014·广东高考·T21)“根据它用某国文字发行的份数,不仅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而且可以相当准确地判断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 )
A.《四月提纲》B.《共产党宣言》
C.《大抗议书》D.《人权宣言》
【解析】选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使国际工人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从而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又与工业革命的开展密切相关。
这与题干信息“该国工人运动的状况”“该国大工业发展的程度”一致,故选B。
A出现在俄国二月革命后,C出现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D出现在法国大革命期间,都不符合题意。
6.(2014·江门一模)下表列举的各强国是按照它们在工业生产方面的次序排列的,它表明了在世界的工业均势方面所发生的变化。
1860年
1870年
1900年
1970年
大不列颠
大不列颠
美国
美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苏联
美国
法国
大不列颠
日本
德国
德国
法国
德国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得益于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B.美德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赶超英法
C.日本战后迅速崛起与美国关系密切
D.全球化使美苏两大市场联系逐渐加强
【解析】选D。
19世纪上半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19世纪60、70年代英国工业排名第一,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超过英法,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本由控制到扶持,日本迅速崛起与美国密切相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中心形成两极格局,并形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市场,互相对抗而不是联系加强,故D错误,符合题意。
【拓展延伸】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一方面市场的扩大促进了科技革命的发展。
①18世纪中期英国打败法国,成为最大的殖民国家,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②19世纪中期前后,美德日俄等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成立了统一的国内市场,同时由于殖民扩张的加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竞争激烈,又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2)另一方面科技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大,同时也加剧了各国对市场的争夺。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迅速提高了生产力,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途径,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殖民扩张加剧,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7.(2014·梅州二模)以下为国际工人运动整体发展的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 )
A.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空想到科学、理论到实践、一国到多国
C.理论到实践、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论到实践
【解析】选B。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由空想到科学;1871年巴黎公社的成立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标志着国际工人运动由理论到实践;1917年之后,社会主义发展由一国到多国,故B正确,A、C、D错误。
8.(2014·广州二模)某西方学者提出“巴黎公社的重要性不在于它取得了什么成就,而在于它预示的信息;作为一个象征它十分可怕,但作为事实则不然。
”该学者认为巴黎公社( )
A.将引发欧洲无产阶级潮流
B.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
D.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
【解析】选A。
材料认为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但代表无产阶级运动的潮流的到来,故A正确;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B错误;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故C错误;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故D错误。
9.(2014·江门一模)1882年,伊藤博文率“宪法考察团”赴欧洲考察。
柏林大学某教授向他们建议:
“在欧洲各国中,德国情况与日本最为相似。
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
如今日本开设议院,亦不可以议院之多数决定事项。
”此材料说明当时德日两国( )
A.建立起完善的代议制
B.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D.是君主专制的封建国家
【解析】选C。
材料体现的是德日两国的立法权受皇帝制约,代议制并不完善,故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问题,故B错误;从柏林大学教授的话可以看出:
德日都设议院,但议院权力薄弱,皇帝掌握的行政权可以控制立法权,故C正确;德日都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故D错误。
10.(2014·广东六校联考)(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致词说: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也许是最伟大的成就,它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的新大陆。
”汤姆逊的依据是( )
A.爱因斯坦因为相对论而获得诺贝尔奖
B.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框架
C.相对论继承发展了牛顿经典力学
D.相对论揭示了时空与物质的本质属性
【解析】选D。
材料对相对论作了评论,然后问题是其“依据”,即问的是对相对论作此评论的依据,那应从相对论本身上去寻找。
D是相对论本身的特性,是本身内容,故正确。
11.(2014·天津高考·T5)达尔文《物种起源》一出版,英国社会学家斯宾塞马上将达尔文的学说运用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社会达尔文主义。
他认为,人类社会也像自然界一样,存在着生存竞争。
在竞争中,强者生存了下来,而弱者则被淘汰。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进步。
这种观点( )
A.正确,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B.错误,社会科学不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理论
C.正确,自然科学理论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D.错误,自然科学理论不可以移植到社会科学领域
【解析】选D。
材料中斯宾塞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直接移植到了人类社会,而忽略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本质区别,在自然界仅能“适者生存”,而人类拥有发达的智力与理智,可以自己规范与修正自己的行为,人类的个体与个体之间不一定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可以通过分工与合作来产生双赢的结果,永久和平与共同发展是人类的共同愿望。
这一错误的认识可能会导致人类社会的弱肉强食与强权政治,甚至导致侵略扩张,国际关系恶化。
由此可以判断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具体解析如下:
选项
与正确答案
的对应度
判断理由
A
选项本身错误
观点错误
B
干扰选项
观点正确,但理由表述错误,社会科学可以借鉴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
C
选项本身错误
观点错误
D
正确选项
观点正确,理由表述正确
【加固训练】(2014·泰安一模)北京时间2013年3月15日凌晨,《科学》杂志在线发文,宣布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首次在实验上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这一发现让研究新的量子系统成为可能,或将对信息技术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下列科学家与这一发现无关的是( )
A.普朗克B.达尔文
C.玻尔D.爱因斯坦
【解析】选B。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与题目中的信息“量子系统”不符,故B错误,符合题意;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量子论,随后,爱因斯坦利用量子论科学地解释了光电效应,1913年,玻尔利用量子论对氢光谱作出了科学的解释,故A、C、D不符合题意。
12.(2014·韶关一模)“喜欢在作品中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飘渺的梦境等非凡的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少女……”此类文学作品可能是( )
A.古典主义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D.现代主义
【解析】选B。
从题中“非凡的环境”可知此类作品脱离现实,充满想象,符合浪漫主义文学特征,故B正确;古典主义文学具有和谐、严谨的美学特征,崇尚理性,故A错误;现实主义文学侧重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客观性较强,故C错误;现代主义文学注重自我,反传统,求创新,故D错误。
二、非选择题(2题,共52分)
13.(2014·深圳一模)阅读下列材料:
“社会主义”这一概念原本是19世纪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有学者认为其本意是“自由主义精神的延续:
改革社会秩序,以发展、扩张并确保主要的自由主义价值”。
随着历史的发展,在欧美资本主义中心地区,社会主义逐渐演变成一种通过促进社会改革去争取中下层劳动者阶层民主权利和更好待遇的改良运动;在资本主义边缘地区,社会主义则在一系列国家中建立起共产党执政的国家,它们通常既取得了显著成绩,也经历了挫折。
在以上两种基本运动之外,在广阔的第三世界,20世纪中期以后兴起了形形色色的“模仿的”社会主义。
——据张光明等《关于社会主义回顾
与前瞻的对话》整理
请回答:
(1)列举19世纪上半期兴起的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并分析当时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8分)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工党以其标榜为“社会主义”的竞选纲领(包括国有化、增加就业、推行社会保障等)赢得大选。
你如何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6分)
(3)从五四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社会主义”思潮盛行中国。
试从国内思想和国际环境两个方面分析成因。
(8分)
(4)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
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4分)
【解析】第
(1)题第一问,两大社会主义思潮分别是空想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第二问,结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弊端的日益暴露、启蒙运动自由平等思想的影响、有识之士不懈的探索等方面,分析社会主义思潮日益流行的原因。
第
(2)题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资产阶级代议制下政党赢得选举的需要,从本质、目的、手段、影响等方面评价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
第(3)题国际环境方面,十月革命的胜利、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经济建设的成就,展现了社会主义的成功,而同一时期的西方国家正陷入经济危机的困境中。
国内思想方面,新文化运动较为彻底批判儒家思想,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给迷茫的中国人指明方向。
第(4)题第一问,“模仿的”社会主义是指照搬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问,不同国家可以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借鉴西方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答案:
(1)思潮:
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4分)
原因:
工业革命,社会贫富悬殊日益扩大;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启蒙运动促进自由、平等思想的广泛传播。
(本问4分。
任答一点得2分)
(2)评价:
(从本质上看)工党标榜的“社会主义”政纲仍是资本主义的改良方案(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变化);(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倡公平正义,获得民意,赢得选举;(从手段上看)该纲领以国家干预经济的手段,调节了利益分配,完善福利制度;(从影响上看)这有利于经济的平稳发展,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本问6分,任答一点得2分)
(3)国内思想: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传统儒家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满分4分,任答一点得2分,或答近代以来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思潮遭遇挫折也可得2分)国际环境:
十月革命的道路启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成就的示范效应;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引起对西方模式的反思等。
(本问4分,任答一点得2分)
(4)含义: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
(2分)认识:
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善于学习先进国家的发展经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立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本问2分,任意一点得1分,言之有理即给分)
1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
“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通史》作者所指的“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的含义是什么?
引发这一冲突的标志性事件又是什么?
(6分)
(2)在一定意义上说,从新航路开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全球统一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过程对欧洲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试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加以说明。
(8分)
(3)面对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的冲突,在明清时期和20世纪后期中国采取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外政策,请指出这两种对外政策并分析它们带来的结果。
(4分)
(4)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体现了地区自治与全球统一的关系有了新变化。
请指出这两大趋势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8分)
【解析】第
(1)题解答本问的关键信息是时间信息,即“1500年之后的时代”。
依据时间信息,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相联系,可知“地区自治”是指世界各地的相对隔绝,“全球统一”是指世界各地联系越来越密切;第二问的标志性事件则是新航路开辟。
第
(2)题注意问题中的限制角度:
思想文化的角度。
第(3)题考查的是闭关锁国政策与对外开放知识点。
依据所学知识,阐述闭关锁国与对外开放对中国发展产生的影响。
第(4)题关键信息: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
解答本问须搞清楚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即区域经济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
第二问关系回答“矛盾与统一”的意思即可;第三问则运用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原理,认识世界经济发展两大趋势对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答案:
(1)含义:
地区自治是指人类生活在各个相对隔绝的地区和国家之中;(2分)全球统一是指世界各地打破相对隔绝的状态,联系日益紧密。
(2分)
事件:
新航路开辟。
(2分)
(2)影响: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1分,任答一个即可得分)使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最早出现做了理论宣传;(2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出现,(1分)为工业革命提供理论基础;(2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1分)促进了世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资本主义制度敲响丧钟。
(1分)
(3)政策及结果:
明清时期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1分)结果导致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最终在19世纪后期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分)20世纪后期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积极融入全球化潮流,(1分)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1分)
(4)趋势: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2分)
关系:
相辅相成又相互排斥,或既统一又矛盾;(只要学生能表达上述两方面中的一种意思都可给4分)
影响:
政治多极化的趋势加强。
(2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 高考 二轮 复习 历史 课时 冲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