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docx
- 文档编号:4387781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30.04KB
试析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docx
《试析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试析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
试析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
摘 要:
本文从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的转变着手,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进行了剖析,指出和谐发展是现代林业建设的必由之路。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随着生态危机的凸现,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林业概念,后又逐渐演化为可持续林业、现代林业。
然而,到目前为止,现代林业这个概念,还未被人们真正认识和正确理解,业外人士往往错误将“现代林业”当作“现代化”林业。
业内人士也有不少人将“现代林业”抽象化,使“现代林业”远离社会,脱离实际,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林业的建设。
1.世界各国林业建设观念的转变
现代世界各国林业经营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具体的经营目标和重点上,虽然千差万别,但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基本一致,都在不断重视生态环境作用,兼顾生态与经济的协调。
其中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奥地利的“森林经营新模式”,其目的是实现不破坏生态平衡的环境保护与经营;瑞典的“立地特点林业”,认为“合理林业可与小规模自然保护和景观并存”;德国的“正确林业”,采取“与健全的科学知识和经验证明的实践准则一致的经营方法,同时,保证林地的经济与生态生产率,从而实现物质与非物质机能的永续”;加拿大的“模式森林计划”,以森林生态经营思想为基本原则,大力倡导公众参与,积极引入科学技术和生态技术,持证经营,充分实现森林多种价值;修正的热带“近自然森林经营”,要求从整体出发,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生产率与稳定性;日本的“森林•林业流域管理系统”,则从日本国情出发,把森林作为“绿色和水”的源泉,按照流域来进行经营管理[1][2]。
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经济部门,而是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这已是大家的共识[3][4]。
2.“现代林业”的定义
国内较早的现代林业定义是:
现代林业即在现代科学认识基础上,用现代技术装备武装和现代工艺方法生产以及用现代科学方法管理的,并可持续发展的林业[8]。
后来,进一步发展,定义为:
现代林业是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全社会广泛参与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高效发挥森林的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需求的林业[1]。
第一个概念一连使用了四个“现代”,关于“林业”之前,就其观点的实质而言,不过是“现代化”“林业”的定义。
后一个概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其实,这个定义的实质并未超越可持续林业的范围。
林学自创立以来,各国对于林学、森林、林业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许多新的发展。
林学经历了传统林学的各个阶段(从“大木头”林业到“永续利用”林业),向现代林学转变。
“现代林学”成了以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建、经理为研究对象,以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环境功能为核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多种效益和多种功能为目的的学科。
对森林的认识也由单株树木、树木群体到森林生态系统的转变。
由于人们对森林和林学认识的变化,是人们对林业的认识也发生了变化,从“木头”林业向“生态”林业转变,从“伐木”行业转变为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中心,全面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作为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从而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上述转变,以及当前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的日益突出,使人们又认识到,“社会”与“生态”是一个复杂的复合大系统,人类活动必须遵守其竞争、共生、自生三大原则,实行“资源共享、适时协同、按需生产、和谐共荣” [3],实现“人地共荣”,社会——生态系统的竞争、共生和自生机制的完善结合,环境合理、经济高效、社会文明、系统健康地发展[3][4]。
因此,现代林业可以归纳表述为“和谐林业”: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研究并协调社会——生态系统中的社会关系和生态关系,实现社会高度文明,生物圈永久稳定和繁荣,人类共同幸福与进步[5]。
只有通过科学高效的手段,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使这些关系和谐协调,才能迅速克服日益突出的生态危机和社会危机。
显然,这种定义克服了传统的割裂“社会”与“生态”的观点的弊端,强调了“关系”的重要性,突出了“关系协调与和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6][7]。
3.“现代林业”的内涵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现代林业:
①以森林生态系统为经营对象;②和谐地协调人与人(包括组织与组织、人与组织)、人与环境的关系(即:
竞争、共生、自生)[3][6];③“人地共荣”为最高目标。
因此,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
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5]。
显然,现代林业产业体系具有复杂系统所具有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我们应该运用整体复杂性研究方法、3d方法(全社会共同参与系统诊断、参与方案设计、参与推广与实施),对以现代林业进行研究,对人地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寻求系统和谐发展的新途径[3][5]。
3.1经营对象
现代林业的经营对象是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最大生态系统,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结构特征。
当把森林生态系统作为经营对象时,必须尊重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人类的经营活动不应超出其调节能力的阈值,以免造成生态失衡。
就现代林业而言,就是要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开展森林经营活动,通过各种措施,减少对于林地的养分耗损,增加林地养分补充,增加对系统的投入,建立新的高效的生态链,形成高级有序循环,促进林业系统向高级有序态进化[2]。
3.2经营目标
现代林业的经营目标是森林利用达到“零废弃物”,实现“清洁生产” [3]。
实现林业“清洁生产”,就是通过改进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手段,达到削减和控制co2排放,加强废弃物循环利用,少或不产生生产性垃圾和生活垃圾。
通过对有限森林资源的节约、节制和循环使用,创造健康有序的森林资源使用机制,实现和谐发展的循环性社会:
①开发可再生能源利用新技术,如生物发电、低公害车、自然能源等。
②建立废弃物回收、再生、利用循环系统,确保环境卫生安全。
③加大木质系列材料开发利用力度,提高木质系列产品生产效益。
④培育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森林文化和生活文化氛围。
3.3经营原则
在目前矿物燃料日渐枯竭、人口压力加大和环境不断恶化的情况下,现代林业的经营原则应该坚持:
①开发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②营造高产能源林,解决农村燃料短缺状况,加快“绿色能源”替代矿物能源的步伐;③促进区域社会能源自给化、多元化,最终达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④有效利用荒山荒漠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9]。
3.4经营之路
除了坚强生态建设之外,就目前而言,我国的林业发展有必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行业建设:
加强林业能力建设,逐步把我国的林业建设成大生态产业,实现林业的和谐发展。
②加强林业意识建设:
加强生态安全和生态关系知识宣传教育,强化领导林业意识,提高全民林业观念,倡导清洁生活方式和勤俭生活方式,合理分配资源,按需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和节约生产[3]。
③加强林业行政能力建设:
加强林业组织建设,提高林业行政能力;加强林业质量建设,提高林业工程质量;加强林业制度建设,完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和林业行政体制;加强林业工程同其他工程建设的联系,使它们有机结合,实现整体与局部同步健康发展[5][10]。
4.结束语
以上,只是笔者对“现代林业”思想内涵浅陋的思考。
实际上,“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远比上述内容还要深、广。
总之,就我国而言,我国的林业底子薄,又走了许多弯路,林业经营水平还很低,林业行政能力还比较差,还停留在计划经济的运转模式和思维模式上,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林业的发展。
因此,有必要通过对“现代林业”内涵的讨论和思考,促进我国林业观念的转变,提高全民林业意识,尤其是领导林业意识,转变林业行政运转模式,促进我国的林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江泽慧,现代林业[m],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2]张国庆,从林业系统的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3)。
[3]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4]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
(2)。
[5]张国庆,试论和谐林业[j],安徽农业,2003(学术刊)。
[6]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张建国,现代林业论[m],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9]张国庆,发展先进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向大生态产业转化[j],安徽农业,2002(学术刊)。
[10]张国庆,加强林业能力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j],安徽农业,2002(学术刊)。
贾治邦撰文谈拓展现代林业三大功能构建三大体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央作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
在这种新形势下,林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
必须把握时代的脉搏和潮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林业发展的内在规律,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拓展林业的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林业产业体系和森林文化体系。
一、发展现代林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发展现代林业,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同时,不断地满足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各种生态需求、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必须加强现代林业建设。
对自然的过度索取,对森林和湿地的过度破坏,必然造成生态危机,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严重影响社会和谐发展。
英国科学家指出,由于森林大量被毁,已经使人类生存的地球出现了比以往任何问题都难以对付的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有可能取代核战争,成为人类面临的最大安全威胁。
森林和湿地是陆地最重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陆地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
必须把发展现代林业、改善生态环境这件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抓紧做好,发挥林业在提供资源支持和生命支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态需求,必须加强现代林业建设。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人的价值的实现途径是大力发展经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基本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林业是生产生态产品的主体部门,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重要的基础产业,是生态文化发展的源泉和主阵地,可以为人们提供多种物质文化和生态产品。
发展现代林业,最大限度地拓展林业的多种功能,可以进一步提高林业生产力和林地综合产出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福祉,支持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是时代赋予林业的重大历史使命。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现代林业建设。
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宏伟目标,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举措,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大局。
我国69%、18%的国土面积是山区和沙区,56%的人口、83%的贫困人口聚居在山区。
山区的发展、农村的进步是我国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难点和关键。
发展现代林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林地是农村、农民最重要的生产资料。
着眼于比耕地大3倍的林地、湿地和可利用的沙地资源开发,进一步挖掘林业发展的巨大潜力,可以为农民就业增收、脱贫致富提供多种途径。
发展现代林业,已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四)立足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必须加强现代林业建设。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延续,与生态状况密切相关。
生态状况恶化不仅会破坏人们的生存条件,甚至会导致人类文明的消亡。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作过精辟的论述: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荒芜不毛之地。
”我国也有不少曾经山青水秀、林丰草茂的地区,由于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已经沦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土地退化、沙漠碰头”的境地,气候恶劣,生态恶化,水旱灾害严重,治理的成本越来越高。
保护生态,就是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就是保护中华民族发展的根基。
二、发展现代林业,要充分发掘林业巨大的发展潜力
林业承担着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资源的保护发展和沙漠化的治理,这四大资源占国土面积的51%,既是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又是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总体上看,森林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的问题仍然很突出,林业蕴含的生产潜力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潜能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掘林业的巨大潜力。
(一)充分发掘林地资源的潜力。
土地是财富之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充分利用广阔的林地、湿地、沙地资源,是农村生产发展的必然选择和潜力所在。
全国43亿亩林地,加上8亿亩可治理的沙地和近6亿亩湿地,合计是我国耕地总面积的3倍多。
我国林地利用率和生产力都还很低,每公顷森林的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0%—80%,人工林每公顷的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2。
此外,平原农区也有着发展农田林网的巨大潜力。
以吉林省德穗县为例,全县实现农田林网化,林木蓄积量达到280万立方米,每年生产木材10万立方米。
按此推算,全国近900个平原县实现农田林网化,不仅能够对粮食生产发挥巨大的防护作用,而且每年还能增产1亿立方米的木材。
(二)充分发掘物种资源的潜力。
我国有木本植物8000多种、陆生野生动物2400多种、野生植物30000多种,还有1000多个经济价值较高的树种。
任何一个物种得到有效开发,都有可能办成一个大产业。
比如,从银杏叶中提取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黄酮,从红豆杉中提取的抗癌物质紫杉醇,其价值都超过了黄金,形成了两个大产业。
据专家研究,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显性价值达7万亿元,并且还有难以估量的潜在价值。
一是森林中的基因资源丰富。
包括已有的农作物、家禽野生近缘种(如原生稻等),以及能在将来创造出许多新生物品种的、各种性状的基因遗传材料。
二是丰富的木本粮油物种资源。
我国有木本粮油植物100多种,目前人工种植的只有枣、板栗、核桃、油茶等少数几种。
如果把适宜栽植木本粮油树种的土地全部开发出来,每年可增加木本粮油产量250亿公斤,而且不占耕地,为我们改善食物结构,促进民众健康,保障粮食安全展示了良好前景。
(三)充分发掘市场需求的潜力。
从国内市场看,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量呈逐年攀升之势,供给缺口越来越大,价格也呈上升趋势。
“十五”期间,全国年均消耗森林蓄积量5.5亿立方米,国内供给量为3.7亿立方米,缺口近2亿立方米。
过去10年,我国年进口木材类产品折合原木从0.4亿立方米增加到1.4亿立方米。
据预测,到“十一五”期末,我国年森林蓄积总消耗量将达到6.8亿—7亿立方米,国内最大供给量仅4亿立方米,缺口近3亿立方米。
从国际市场看,木材等林产品已经成为世界性紧缺商品。
国内外两个巨大的林产品市场,为林业发展展示了广阔前景。
(四)充分发掘安置农村劳动力的潜力。
林业是一个与农民关联度高、农村剩余劳力容量大的行业。
近年来,福建、江西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立了农民经营林业的主体地位,吸引了大批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
江西省近两年共吸引40多万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务林;福建省永安市因林业发展新增近6万个就业岗位,占全市新增就业岗位的55%。
加上种苗花卉培植、野生动植物驯养繁育、林产品加工、流通贸易、森林旅游等,还可吸纳大量城乡劳动力。
三、发展现代林业,要大力开发林业巨大的生态、经济和文化功能
在新的发展阶段,林业承担着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必须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神圣使命;必须承担起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必须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
(一)充分认识和开发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
我国生态与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体系,发挥林业巨大的生态功能,是治理生态和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
发展林业是减少水土流失的治本之策。
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
每年流失土壤的总量达到50多亿吨,相当于1000万亩土地被剥走了1厘米厚的表土,对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山青才能水秀,穷山必有恶水。
”森林能够有效阻隔雨水对土地的直接冲刷。
在降雨量为300—400毫米的地方,有林地的土壤冲刷量约为60公斤/公顷,仅为裸露地的1/110;森林还可以吸收大量降水,实现“细水长流”。
1公顷结构完整、功能良好的森林,能够涵养2150吨水。
发展林业是治理沙患的关键措施。
我国有沙漠化土地面积约40亿亩,严重沙漠化趋势的土地约5亿亩,两者合计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小。
全球受到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超过10亿,我国就有近4亿。
采取林业措施治理沙漠化,可以降低近地面风速,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促使多种生物的活动、繁衍和稳定生态系统的形成,起到永久固定流沙,防止风沙危害的作用。
发展林业对减缓温室效应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氧化碳排放量不断增长,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有关权威机构预测,随着气温和海平面的上升,许多滨海城市和沿海地区将变为一片汪洋,到2035年,将有2亿人沦为“气候难民”,15%—40%的物种面临灭绝,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20世纪上半叶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损失的总和。
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势头难改。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贮库,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的蓄积,约吸收1.8吨的二氧化碳,释放1.6吨氧气。
如果能够实现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的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年新增固碳能力可达10亿吨以上,相当于同期碳排放新增量的2—3倍。
加快发展林业,提高森林固碳功能,可以为履行《京都议定书》职责,建设低碳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发展林业对涵蓄淡水和净化水质具有根本性作用。
我国人均只有淡水资源2100多立方米,不到世界水平的1/3。
全国正常年份缺水400亿立方米,400余座城市供水不足,110座城市严重缺水,农田受旱面积近4亿亩,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森林具有很强的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作用,其茂密的树冠、深厚的落叶层及发达的根系,可持续吸收降雨量65—270毫米,将大部分自然降水转化为有效水资源。
据测算,我国现有的24亿多亩森林,可蓄水3400多亿吨,相当于我国现有水库总库容。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我国各种自然湿地面积为5.4亿亩,维持着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并对污染的水体发挥着独特的净化作用。
(二)充分认识和开发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
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充分发掘林业巨大的经济功能,切实承担起保障资源供给,促进经济发展的重大任务。
发展林业,立足国内解决木材紧缺问题,是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木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四大重要原材料之一。
我国是世界上木材消耗大国,木材紧缺十分突出,2005年木材消耗量约3.3亿立方米,其中1.2亿立方米依靠进口。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木材需求呈刚性增长,到2010年供需缺口将高达3亿立方米以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依靠进口解决木材紧缺问题难以为继,立足国内才是根本出路。
必须进一步科学经营现有森林,充分利用8亿多亩宜林荒山荒地发展人工用材林,同时努力提高木材利用率,切实增强国内木材供给能力。
发展林业,开发生物质能源,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能源问题十分突出的国家,化石能源储量严重不足,能源结构十分不合理,能源消耗增长迅猛,能源不足问题将成为长期制约我国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森林占生物物种的50%以上和生物质总量的70%以上,是各国新能源、新材料开发瞄准的重点目标。
我国现有林木中,能用于工业能源原料的生物量有3亿多吨,可替代2亿吨标准煤;利用现有林地,可培育能源林1.8亿亩,每年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
(三)充分认识和开发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
发展现代林业,必须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生态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
发展林业是促进农村社会发展、增加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我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
增加农民就业增收,缩小城乡差距,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
我国可利用的林业用地43亿亩,利用率仅有58%,单位产出仅为耕地的3.2%,在依靠耕地增加农民就业和收入的潜力已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把丰富的林地、物种、劳动力资源潜力和林产品市场潜力充分挖掘并有机结合起来,就可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林产品的需求,促进亿万农民就业增收致富。
2005年,浙江省临安市仅发展竹产业就涌现出10个年产值超千万元的乡,100多个年产值超百万元的村;浙江省安吉县竹业年产值高达58.6亿元。
我国现有25亿亩集体林地,按每户经营50亩计算,可为5000万农户、2.5亿农民提供可靠的就业岗位,这对于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将发挥历史性作用。
发展林业是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重大措施。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来源。
生态文明是继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的最高形态,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是森林文化的涵义与核心,是和谐思想的重要体现,是21世纪人类先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设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是经济社会和现代文明发展的要求,是拓宽林业发展空间的要求,是丰富林业建设内容的要求。
发展森林文化,一是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走进森林,人们可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内在价值以及生物间相生相克、相辅相成的关系,感悟社会和人生,获得大量的智慧和知识,树立起平等友善对待自然、科学开发利用资源的自然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是可以协调人与人的关系。
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人,可以通过森林得到不同的感悟。
从梅和竹上,智者感受到挺拔和独立,贤者感受到博大精深,哲者得到从容与大度,商者得到诚信和守节,僧侣得到宁静和庄严。
森林能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人的个性发展,不断陶冶人们的品德和性格。
茅盾先生从白杨树上得到启迪,写出《白杨礼赞》,这是作家赞美自然、以树言志、借物抒情的名篇;《红楼梦》的故事情节始终伴随着花鸟园林,包括人和物的名称都以充满诗情画意的花鸟名称来命名;以树木花鸟为题材的诗歌美术等艺术作品,内涵十分丰富。
英国生态学家格兰杰说过:
“森林是一切生命之源,当一种文化达到成熟或过熟时,它必须返回森林,来使自己返老还童。
”无数事实证明,人类走出森林又向往回归森林,人类离不开森林。
要像呵护孩子般去呵护森林生态系统,要像孝敬老人般去孝敬森林生态系统。
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 林业 思想 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