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安全成本进度保障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4519049
- 上传时间:2023-05-03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85.21KB
质量安全成本进度保障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质量安全成本进度保障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安全成本进度保障措施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各工长技术员
质量安全员
预算
材料
测量组
作业班组
施工准备段
接收技术资料
审批
主办
编制总体计划
协办
参加
现场测量控制网点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决策
图纸自审会审
督促
技术交底
施工阶段
建立工序管理点
执行
开展QC活动
协同
组织技术攻关
组织均衡施工
工序交接管理
班组自检
专检
联检
材料检验
施工技术问题处理
计量管理
质量信息管理
质量诊断
会审
竣工阶段
工程资料
创优工程检验
工程质量评定
组织工程交工
技术总结
服务
用户回访
维修
1.4为确保质量所采取的检测试验手段及措施
1.4.1检测试验组织机构
1.本工程的所有材料的检测试验均委托广州市建委认证具备试验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检测。
确定后,报地盘监理、业主认可。
2.项目部设专职试验员,主要负责现场材料进货检验、标识、抽样送检及现场质量控制。
1.4.2进货检验和试验
(1)检验程序
本工程检验程序见下图
1.4.3过程检验
1.检验标准: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验。
2.检验程序:
项目工序完成后,操作人员进行“自检、互检”合格后,由项目技术副经理进行检验,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检验应由项目技术副经理先进行检验,合格后,提前8小时通知经理部质检工程师检验合格后,再报监理工程师、设计院共同进行检验。
在特殊或紧急情况下,可提前4小时检验。
3.见证点检验:
本工程见证点设置为:
主体结构、防水层等,此类见证点必须由施工方质量监察工程师、甲方监理工程师、设计院三方到场共同检验认可,三方缺一不可。
4.停止点检验:
本工程停止点设置为:
混凝土、钢筋混凝土灌注前检验,钢筋、各种预埋件、模板安装检验及防水层检验等,进行此类监督点作业前,工序技术副经理应按规定时间提前通知质检工程师、甲方监理工程师、设计院到现场共同检验,并作好签认。
1.5技术保证措施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为了按期优质、高效、安全地完成本项目的施工,达到业主满意,除在施工方案、施工方法中所涉及到的具体施工技术措施外,对技术及技术管理工作做如下安排:
1.5.1组织保证、制度落实
1.我司将选派有丰富的施工经验、组织管理能力强、技术过硬的工程管理、工程技术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
选派技术过硬、作风好的施工队伍进场施工。
2.建立以技术负责人为管理体系,切实执行设计文件审核制、工前培训、技术交底制、开工报告制、测量换手复核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三检制”、材料半成品试验、检测制、技术资料归档制、竣工文件编制办法等管理办法。
确保施工生产全过程始终在合同规定的技术标准和要求的控制下。
3.建立完美的技术岗位责任制,各级技术人员都要签订技术保证责任书,以关键和特殊工序实行技术人员专业分工负责制,明确责任,确保各项技术管理工作的落实。
1.5.2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1.技术交底的目的是使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了解掌握施工方案、工艺要求、工程内容、技术标准、施工程序、质量标准、工期要求、安全措施等,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有据。
2.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根据设计文件、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向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工作内容交底,“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包括工程分布、工程名称、工程数量、施工范围、技术标准、工期要求等内容。
施工阶段由项目经理部技术人员向作业层技术人员对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进行工程结构施工工艺标准、技术标准交底,现场技术交底由作业层技术人员向领工员、工班长进行技术交底。
3.施工技术交底,以书面交底为主,包括结构图、表和文字说明。
交底资料必须详细、直观,符合施工规范和工艺细则要求,并经第二人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交付使用。
交底资料应妥善保存备查。
1.5.3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1.工程现场控制桩,由项目经理部技术部门负责接收使用、保管。
交接桩双方要逐一现场查看,点交桩橛,双方应在交接记录上详细注明控制桩的当前情况及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并进行签认。
交接后,由技术副经理组织技术力量对桩位进行复测,复测精度须符合有关规定,如误差超过允许值范围,及时及业主联系落实。
2.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负责施工放样、定位,控制桩点护桩测量的工序间检查复核测量。
工程竣工后,按设计图纸进行高程测量,确保标高达到设计要求。
3.测量原始记录、资料、计算、图表必须真实完整,不得涂改,并妥善保管。
测量仪器按计量部门规定,定期进行计量检定,做好日常保养工作,保证状态良好。
4.认真贯彻执行测量复核制度,外业测量资料必须经过第二人复核,内业测量成果必须两人独立计算,相互校对,确保测量成果的准确性。
1.5.4施工技术文件、资料管理
1.工程现场技术文件和资料,由经理部技术部门负责填写、整理、分类、保管,并建立管理工作制度,以明确管理责任。
2.施工过程中,随时收集、记录和整理各项施工资料,工程完工时,竣工文件也应编写完成。
1.6原材料质量保证措施
1.原材料的采购
(1)做好市场调查,从中选择几个生产管理好、质量可靠稳定的厂家,作为待定的供销商,建立质量档案。
(2)从待定的供销商中按规定取样,送业主认可的质监站进行试验。
(3)试验结果得出后,进行质量比较,从中选择最优厂家,作为合格供应商,建立供货关系。
(4)建立供货商档案,随时对材料进行抽样,保证供销商所提供的产品均为合格,否则应重新认定合格的供销商。
2.原材料的运输、搬运和贮存
(1)原材料进场必须“三证”齐全,包括产品合格证、抽样化验合格证和供应商资格合格证。
(2)对于易损材料,如防水卷材,运输和搬运时做好防护,防止变形和破损。
(3)原材料进场后应按指定地点整齐码放,并挂标牌标识,标明型号、进场日期、检验日期、经手人等,实现原材料质量的有效追溯。
(4).原材料进场需由专人保管,对钢材、防水材料等材料应加盖或在室内保管,不得任由风吹日晒。
(5)在运输、搬运过程中损坏或贮存时间过长、贮存方式不当引起的质量下降的原材料,不得使用在永久工程结构中,并及时清理分类堆放并标识,以免混用。
1.7施工期间对隐蔽工程的质量保证措施
1.7.1总则
为确保本工程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采用ISO9002质量标准,不断完善工程质量检查和验收制度,保证工程质量一次成优。
1.7.2质量管理措施
1.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坚持自检、互检、专检“三检制”。
2.每道工序完工后,由分管该工序的工长、质检组织作业组长,按规范和验标要求进行验收,对不符合质量验收标准的,返工重作,直至再次验收合格。
3.工序中间交接时,应填写工序交接清单和工序质量自检评定表,互相签字认可。
各班组对各工序要严格执行“三控制”。
4.隐蔽工程经自检合格后,邀请甲方驻地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同时作好隐蔽工程验收质量记录和签字工作,并归档保存。
5.所有隐蔽工程必须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后,方能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未经签字认可的,禁止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8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8.1模板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模板必须支撑牢固、稳定,不得有跑模、超标准下沉等现象。
对超重的顶板模板支撑刚度应进行设计计算。
2.模板拼缝应平整严密,局部采用玻璃胶填缝,不得漏浆,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拼缝处内贴止水胶带,防止漏浆。
3.模板安装前,必须经过正确放样,检查无误后才能立模安装。
4.结构变形缝和的端头模板应钉填缝板,填缝板及嵌入式止水带中心线和变形缝中心线重合并用模板固定牢固,不得变形。
1.8.2钢筋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钢筋进场必须“三证”齐全,未经抽样化验合格不得使用。
2.钢筋加工优先考虑采用闪光对焊,但含碳量较高的钢筋不得采用焊接方法。
3.钢筋加工下料必须准确,形状规则,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4.钢筋绑扎应错开焊接,搭接接头,且接头不应设置在钢筋弯曲处和弯矩最大处。
5.绑扎板上层钢筋时,设钢筋撑脚,保证上层钢筋网的位置正确。
绑扎墙体钢筋时,设钢筋拉钩和顶撑,保证钢筋网片尺寸。
6.钢筋场地模板间设同强度混凝土垫块,确保保护层厚度达到设计要求。
1.8.3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管理
(1)使用混凝土前,要求厂商提供满足各项技术指标的混凝土设计配合比。
(2)每车混凝土到达现场,要检查料单上混凝土的各项指标是否需要的混凝土各项指标相符,若不符合,则不签收,退货。
(3)对每车混凝土的数量、坍落度、和易性、含砂率、混凝土运输时间及混凝土温度等进行检查,若不能满足要求,则不签收,退货。
(4)随时对混凝土搅拌站的水泥、砂、石、外加剂及计量器具进行质量检查。
(5)根据规范及施工要求,制取混凝土试件作强度试验。
(6)对混凝土质量进行动态管理,使混凝土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2.混凝土施工组织措施
(1)组织管理
①由一名副经理主管混凝土浇注,两名施工员和两名试验员负责监督。
②成立专业混凝土浇注作业班,职责分工明确。
③进行技术交底,明确安全注意事项。
④实行终身质量责任制,参及施工人员均在混凝土浇注记录上签字。
(2)计划管理
①每月提供月生产计划,以书面形式向搅拌站提供混凝土需用量计划及混凝土浇筑形象进度计划。
②计划内容应包括担不限于:
混凝土使用部位、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技术要求、使用时间及需要量。
③混凝土使用前24小时,再向搅拌站提出计划。
(3)设备及人员安排
①根据混凝土浇筑部位、浇筑工艺、浇筑数量安排配备及人员。
②混凝土运输组织保证混凝土运输道路畅通、安全,并在场地内派人专门指挥混凝土运输车进、出、到位。
3.混凝土浇筑质量控制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的准备
①对旧混凝土面作必要的清理准备工作。
②对模板、钢筋、浇筑设备及临时设备作最终检查。
③作好电力、动力、照明、养护等的准备工作。
(2)混凝土浇筑
①不能引起混凝土离析,混凝土自卸高度控制在2m以内。
②不做冷接缝:
一次浇筑厚度控制在捣固棒长度2/3以内,防止浇筑厚度过大,水泥浆流动远而造成冷接缝。
混凝土间隙浇筑时间不超过60min。
③在合理时间内浇筑完毕,浇筑速度不能过快,否则,易使模板侧向压力增大,振捣不充分,表面泛浆及沉降过大。
(3)混凝土捣固
①在一处振捣时间控制在10-20s为宜,以振捣器附近混凝土表面不出现气泡和浮浆为宜。
②捣固棒插入间距以40cm为宜。
③不能将振捣器横置。
④不能用振捣器使混凝土横向流动。
⑤不能用振捣器弄散堆积的混凝土。
⑥不能直接振动钢筋代替混凝土捣固。
(4)养护
①混凝土外露部分表面抹平后,立即遮蔽,以防日照、风雨侵蚀,并进行喷雾养护或薄膜覆盖养护。
顶板和底板可采用蓄水养护。
②当混凝土终凝后,应加强浇水养护,要保证混凝土表面有充足的水分,
③在混凝土达到一定强度前避免承受荷载和冲击。
④采取麻袋覆盖等适当的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温度急剧变化,而导致砼开裂。
1.8.4预埋管件、预留孔洞质量保证措施
1.工程施工前组织各专业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会审,列出所有埋件的数量,位置,安排专人监督埋设。
2.浇筑混凝土前要仔细对照图纸检查埋件和预留孔洞位置是否正确,规格是否正确,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观察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发现有变形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在混凝土凝结前将预埋管件、预留孔洞修整好。
4.后续施工中,对预埋管件和预留孔洞要注意保护,以免损坏预埋件和堵塞孔洞。
1.8.5墙体砌筑质量保证措施
1.在砌筑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校核墙体的轴线和边线,当挂线过长,应检查是否达到平直通光一致的要求,以防轴线产生位移。
2.立皮数杆要保持标高一致,盘角时要均匀掌握灰缝,砌筑时小线要拉紧,不得一层线松,一层线紧,以防水平灰缝出现大小不匀。
3.砌筑砂浆应随搅拌随使用,水泥砂浆应在3h内用完,水泥混合砂浆应在4h内用完,不得用过夜砂浆。
1.9主要分项工程防止质量通病的措施
1.9.1模板工程
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
2.梁模板:
(1)通病现象:
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及下挠、梁侧模炸模、局部模板嵌入柱梁间、拆除困难。
(2)防治措施:
支模时应遵守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及柱模连接处,下料尺寸一般应略为缩短;
梁侧模必须有压脚板、斜撑、拉线通直后将梁模钉固。
梁底模板按规定起拱;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应充分用水浇透。
3.柱模板:
炸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峰窝麻面、偏斜、柱身扭曲。
根据规定的柱箍间距要求钉牢固;
成排柱模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校直及复核位置无误后,顶部拉通长线,再立中间柱模;
四周斜撑要牢固。
4.板模板:
板中部下挠,板底混凝土面不平。
楼板模板厚度要一致,搁栅要料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搁栅面要平整;
支顶要符合规定的保证项目要求;
板模按规定起拱。
1.9.2钢筋工程
1.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
(1)在立框架柱模板支撑系统前,宜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φ12的钢筋头或φ48的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1m,并使斜支撑能及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
(2)图纸会审及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
(3)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及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框架柱增加一个限位箍筋,用电焊将它及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磔时不会发生偏位。
(4)加强砼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砼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砼卸在盘板上。
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砼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
(5)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托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工效。
2.钢筋加工:
(1)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
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
(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
对于I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
3.钢筋绑扎及安装
(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
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
(2)保护层砂浆垫块应准确,垫块步距取800×
800,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
(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
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
(4)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
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即纠正。
(5)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
4.电渣压力焊:
(1)在整个焊接过程中,要准确掌握好焊接通电时间,密切监视造渣工作电压和电渣工作电的变化,并根据焊接工作电压的变化情况提升或降低上钢筋,使焊接工作电压稳定在参数范围内。
在顶压钢筋时,要保持压力数秒钟后方可松开操纵杆,以免接头偏斜或接合不良。
在焊接结束时,应立即措施扶正钢筋上端,以防止上、下钢筋错位和夹具变形。
钢筋焊接结束时,应立即检查钢筋是否顺直。
如不顺进,要立即趁还在热塑状态时将其扳直,然后稍延滞1-2分钟后卸下夹具。
电渣压力焊焊接工艺适用于直径22-40mm的I级、II级钢筋的焊接,当采用其他品种、规格的钢筋进行焊接时,其焊接工艺的参数应经试验、鉴定后方可采用。
焊剂要妥善存放,以免受潮变质。
(2)焊接工作电压和焊接时间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在施工时不得随意变更参数,否则会严重影响焊接质量。
(3)接头偏心和倾斜: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夹持不正或倾斜;
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冷却使上钢筋倾斜;
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4)咬边:
主要发生于钢筋。
主要原因是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
上钢筋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浓度不够;
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未溶合:
主要原因是在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速度过慢、钢筋端部熔化不良或形成断弧;
焊接电流过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得到适宜的熔化量;
焊接过程中设备发生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5)焊包不匀:
焊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被挤出的熔化金属形成的焊包很不均匀,一边大一边小,小的一面其高不足2mm;
另一种是钢筋端面形成的焊缝厚薄不匀。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头倾斜过大而熔化量又不足,顶压时熔化金属在接四周分布不匀或采用铁丝引弧时,铁丝球安放不正,偏正一边。
(6)气孔:
主要原因是焊剂受潮,焊接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体渗入熔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7)钢筋表面烧伤:
主要原因是钢筋端部锈蚀严重,焊前未除锈;
夹具电极不干净;
钢筋未夹紧,顶压时发生滑移。
(8)夹渣:
主要原因是通电时间短,上钢筋在熔化过程中还未形成凸面即行顶压,熔渣无法排出;
焊接电流过大或过小;
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渣粘度大,不易流动;
顶压力太小,上钢筋在熔化过程气体渗入溶池,钢筋锈蚀严重或表面不清洁。
(9)成型不良:
主要原因是焊接电流大,通电时间短,上钢筋熔化较多,如顶压时用力过大,上钢筋端头压入熔池较多,挤出的熔化金属容易上翻;
焊接过程中焊剂泄露,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熔化铁水失去约束,随焊剂泄漏下流。
1.9.3砼工程
1.9.3.1预防措施
1.蜂窝
(1)产生原因:
振捣不实或漏振;
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2)预防措施:
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
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露筋
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
振捣不实。
钢筋垫块夺取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
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部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
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3.麻面
模板表面不光滑;
模板湿润不够;
漏涂隔离剂。
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4.孔洞
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
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如梁柱接头)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夺取度;
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
5.缝隙及夹渣
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
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
6.墙柱底部缺陷(烂脚)
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
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50mm厚以上水泥砂浆。
模板缝隙宽度超过2.5mm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
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50-100m厚的水泥砂浆。
7.梁柱结点处(接头)断面尺寸偏差过大
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
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
8.楼板表面平整度差
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
梯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
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
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梯级要使用平直、厚度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
混凝土达到1.2Mpa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
9.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
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
基础混凝土是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质量 安全 成本 进度 保障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