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评课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
- 文档编号:4620895
- 上传时间:2023-05-07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25.71KB
敬畏自然评课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
《敬畏自然评课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敬畏自然评课实用word文档 12页.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敬畏自然评课实用word文档12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敬畏自然评课
篇一:
《敬畏自然》评课记录
《敬畏自然》评课记录
教学内容:
本文是对大自然、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人和自然关系的重新认识与思考。
作者对长期支配人们的一些观念进行质疑,并提出了“敬畏自然”的命题,强调“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在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的语言载体上作了论述,极富意韵和文学色彩。
本设计旨在把抽象的理论具像化,结合现实生活来理解文本。
以此来体会作者深邃的忧患意识,提高认识自然、爱护自然的理性认识。
授课教师:
吕晓风
授课时间:
201X-3-20
语文组成员评课记录:
马玉芳:
1、课堂上听到了琅琅的读书声,同时也强化了重点。
2、图片导入较好,只是在向课题过渡时,过渡的语言不够优美。
李莉:
在时间安排上需要斟酌。
整节课后半部分处理的有些仓促。
切入点选取的较好,抓住了主题。
基础知识落实比较到位,语言处理比较得当。
张燕云: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尺度.。
本堂课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能以课程标准为指导,符合学生的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
张燕云:
尤其在教学中,教师能成功的运用了图片与视频,让在场的每一位听课者都有如临其境,情境创设非常好,不仅直观,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李婷: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环环相扣,讲解细致到位,充分利用学生朗读来解决重难点。
徐爱兰:
1、图片导入充满诗情画意,内容丰富,重难点突出。
2、课堂容量太大,学生没有充分活动起来,应让学生多说。
王秀岩:
教师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解,而且还要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延伸,在联系现实这一环节中应让学生结合实际充分发言,进而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语文教研组201X-3-22
篇二:
《敬畏自然》
贾文龙22201X308011204
《敬畏自然》评课稿
何所为一堂好的课堂,我以为好的语文课就是能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得,能够激
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能让学生感到有所收获,如果能够达到这一点,我觉得也就达到了目标。
《敬畏自然》是一篇议论性很强的散文,文章从宏观上议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指出“征服自然”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提出:
人类应该平等地对待宇宙中的一切生命,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样一篇说理性的,篇幅比较长的文章,老师没有循规蹈矩逐句逐段分析文章,而是给出解读思路并带领学生以各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思考揣摩领悟,并且适时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启发点拨,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内领悟了文章的主题思想及作者的构思,并在潜移默化中学到了一些解读文章的方法。
教学设计环环相扣,逻辑性较强。
在课外延伸的环节,老师更是在学生心中强化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要保护自然环境的理念,德育渗透较好。
教师情绪饱满,语言较有启发性和感染力,师生有互动,课堂气氛较好。
我认为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
以下再就印象较深的几方面进行评析:
1、教学目标十分明确。
我认为老师能在课堂中紧紧把握本堂课的目标:
通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标题含义和文章主题思想。
通过探究思考,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宇宙观、自然观,增强环保意识,懂得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缺乏人文关怀,盲目的短期行为必将造成公害,毁坏自己的家园。
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自然,关注人类”,“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根据这个要求,老师制定了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学习体味本文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感动。
因此,在导入新课时田老师就给我们营造了一个深沉,悲壮的氛围。
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文中寻找这些震撼人心的细节,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饱含情感的文字中感受和体会斯科特队员伟大高贵的品质,并在阅读中逐渐实现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提升,并且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2、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
课文篇幅长,容量大,可感可学实在是很多,但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精力有限,只能择其精要感悟。
整堂课以“情感体验”为教学主线,让学生学会感动,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高贵伟大的灵魂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这种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3、从教学程序上看,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
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本课从教学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环环相扣,过渡自然。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
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真正懂得将语文学科的知识与物候学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从诗歌中了解物候现象,解决相关问题,
加深了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生掌握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在课堂上很好地进行了思维训练的设计,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进行了很好的发挥。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本课注入了新的活力,整个课件和谐统一,给人以美的享受,特别是优美的画面的导入,学生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使平实说明文显的有声有色。
5、课堂气氛和谐,符合本文的学习环境。
在整节课中,老师的表情没有任何做作与装饰,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
6、师生沟通自然、亲切。
我们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
田老师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其实关注就是欣赏)。
比如学生在顷情诵读时,老师总是很亲切的引导:
“?
?
你觉得这句该怎么读呢?
应该读出怎样的感觉?
”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达到很好的教学助长的效果。
这就是有效的沟通,自然的沟通。
7、朗读教学突出,朗读指导恰如其分。
叶圣陶说:
“文字语言的训练是训练语感,而训练语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读。
”我觉得老师在这一点上做的非常好,特别是在品味文中这些令人感动的细节的时候,通过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有学生个别读,齐读,老师范读等,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品读,多种形式的朗读品味对学生理解本文的思想情感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
可以说老师教得自然,学生读得也自然,我觉得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新教师学习。
8、体验拓展恰当。
总之,无论在从教材处理、教学设计,还是学生学习的效果来说,这节课都不失为一堂精彩的语文课。
但是也许是因为学生在整堂课上表现的太活跃了,所以在时间把握上,稍稍多了几分钟。
但这并不影响整堂课的效果。
篇三:
敬畏自然课例分析
教材与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把七至九年级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段。
八年级下期继续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处于一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在本册第三单元共有五篇文章,五篇文章都注重空间上的广袤性与思维上的哲理性,并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虑与思考,《敬畏自然》是本单元第一篇文章,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白人类应与自然和谐发展。
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学情分析: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向青少年过渡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在有待形成时期。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利用语言材料来促进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培养。
与此同时,他们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他们充满激情,富有活力,但是在阅读中往往缺乏理性,对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往往吃不透、抓不准,有一种“于我心有戚戚焉”但就是“心中有景道不出”,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处于表面的浅层次和被动的接受,这就是初中学语文学习普遍存在的“瓶颈”。
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通过对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提升他们思维的理性,突破阅读“瓶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相关精神,我制定了本次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科学小品文教学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掌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因此,我将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定位于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刻含意。
教学难点:
新课程标指出“要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促进学生语言素养的发展”,结合初中学生的思维“情感强而理性弱”特点。
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位于理解层层推进的论述方法,辨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方法分析
语言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学习主动学习,老师疑难点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此我采用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
考虑到学生有限的人生阅历和阅读经验,我准备采用情景教学法来给学生展示出一个深厚而雄浑的学习背景,调动学生思维,激发他们的潜在兴趣,引起共鸣,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如上课时,采用多媒体播放展示大自然力量的图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范读时,配上相应的背景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带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讲析时,采用直观形象的板书,以促进学生的理解。
朗读法。
新课改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朗读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熟习,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于课文思想情感的体悟。
自读,通过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明了课文基本内容;范读与评读,通过合作探讨,强化学生对节奏、重音、内容、情感的理解;听读,体味情韵,取长补短,欣赏感悟。
诱导点拨法:
《新课改》强调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合作交流”为主要教学模式,要求老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主动的调控,加强诱导思维,指点迷津。
促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拓展探究等学习方式完成教学目标。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要求教师要在学生苦求而不得的情况下进行有力的点拨启发,加强他们的思维训练,提高他们独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归纳整理法:
采用学生合作的方式,分类整理出重点字词,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等各种知识点,既能促进学生知识的系统化,优化学生的学习体系与结构,方便学生进行集中记忆和复习,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动手能力。
又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导入的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因此我采用“情景创设+学生结合自身讨论+教师升华”的模式。
先通过情景创设将学生迅速带入学习的氛围中,然后通过学生结合自身经历与话题来深入讨论探究,彻底打开学生的思维,最后老师升化,让学生有所悟。
我的导语设计如下:
1、(多媒体播放刘仪伟等解说的世博会的《人与自然》宣传片)2、学生看后谈感受3、师根据情况适时地导入课题:
倒下的是树吗?
(宣传片中的一句话),几百年
才长成的大树,人类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让它在地球上消失,上千年的热带雨林,可以在几年内将它们变成光秃秃的平地;几百万年才进化来的物种,可以在几十年间使它灭绝。
这就是征服自然吗:
人类还有什么办不到?
可是,海啸、洪涝灾害、黑洞、禽流感、非典等等等等,已经触目惊心地站在人类面前。
我们面对自然该如何去做呢?
请读严春友的《人与自然》。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这是针对提高学生朗诵能力而设计)
1、细读题目:
问①说说“敬畏”的近义词、反义词。
②题目中隐含怎样的信息?
2、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生字词,初步感知文章。
②学生自由诵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并找出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的大概意思。
(设计意图:
题目是全文的“眼睛”透过眼睛可提前获得本文的相关信息,把握重点)
指导探究,深入理解(这一环节要求学生从内容、结构、情感等各方面全面学习,突破教学重点)
1、作者是如何告诉我们观点的?
(抓住议论的思路,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再次回顾,启发引导学生)
2、这个观点的内涵是什么?
分解成以下三个问题探究:
①“敬畏自然”意味着怎样对待自然?
②“敬畏自然”是要人类无所作为?
③为什么应该“敬畏自然”?
(学生探究性阅读,教师适时点拨,适时播放多媒体图片设计意图:
两个问题的设计,加快学生理解作者所说的“敬畏自然的内涵,图片的播放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直观、形象)
语言赏析(这是针对教学难点所设计的环节,通过疑难点拨,让学生讨论交流,完成对难点的突破。
)
1、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并对其评析。
(教师要在恰当的时候指导学生从修辞手法、写作手法、所表达的情韵、所包含的哲理等方面去探讨,提升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如:
第8自然段与全文格格不入,建议你把它改成陈述句的语气叙述。
归纳明确:
(多媒体展示)反问是一种用疑问句式来表达意思的修辞方法,用否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用肯定句来反问,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
反问的作用是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2、仿写或续写。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进行仿写或续写,然后评评谁写的最生动,巩固所学,拓展思路。
联系生活,领会观点。
1、引深:
既然自然的力量是巨大的,人类无法与之比拟,那该如何对待自然呢?
2、学生讨论,各抒己见。
若学生提到人类不应破坏自然,或当学生提及人类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话题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自然带出:
人类有哪些做法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
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哪些惩罚?
请举例说明。
学生举生活中的例子。
(洪灾、海啸、泥石流、臭氧层的破坏等)教师小结:
大自然的破坏力是人类始料不及的,有时是那样的无奈,人的力量显得那样微不足道。
不爱护自然就会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破坏,甚至造成无法估量的后果。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阅读体验与实际生活再一次联系起来,领会文章观点,思想得到升华。
)板书设计
智慧
人类敬畏自然宇宙
生命
篇四:
《敬畏自然》说课稿.1
《敬畏自然》说课稿
献县二中:
杜芳华
一、说教材内容:
《敬畏自然》一文选自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本课意在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从而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学好本课将会为学习本单元其它课文做好铺垫。
由于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善于观察,对事物有着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思维条理性的训练。
同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单元教学要求、本课特征以及八年级学生的状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它们分别是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刚接触议论文,对这种文体还不熟悉。
在教学中渗透一些议论文的基础知识,这样更利于学生接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a识记、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b品味富有哲理性的语言,学习作者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写作方法。
c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目的是提高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讨论问题,勇
于回答问题的能力。
②学习本文有层次地表述观点的方法。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人类的发展,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的目的是使自然界更美好,使人类的生存环境更美好。
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善待自然,自觉充当维护自然稳定与和谐的调节者。
总之,这三个目标涉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割裂存在,而是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根据教学目标的设计,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三、说教法和学法:
(一)教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因此,我运用点拨引导法,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力求让学生和老师在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学活动。
(二)学法: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所以,我充分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使学生深入理解观点,把握全文。
四、说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地震撼呢?
然而,有些不自量力的人类
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
“我要征服你!
”(播放图片)看了这些图片,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吗?
带着情感和思考,我们来进行下一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请同学们简单了解本文的作者)。
再此,我会向同学们介绍作者以及作者的重要作品,并让学生做好笔记。
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文学常识修养。
2、问题简介
我会给同学们这样介绍:
议论性散文——议论性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在文章中有许多体现作者观点的语句。
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来自:
:
敬畏自然评课)点勾画出本文的生字词。
目的是扫除学生的生字词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4、老师范读或播放录音,感知意境。
并且我会请同学们在听的过程中,展开联想和想象,同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要你从文中选出一个短语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一个?
”学生很可能会找到标题“敬畏自然”。
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说理性文章的标题往往就揭示作者的观点,养成从标题入手、准确把握文章的读书习惯。
(三)再读课文,品中心语段:
1、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一个段落表述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那一段?
”这一步的做法是让学生把视点放在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理出两个层次。
分组朗读课文,一组读“再也不应该”,一组读两个“首先应该”。
边读边悟,理解作者先将人类对自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然后总结出自己的观点。
2、互动探究。
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对于文章的整体感知,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可以请同学回答,也可以老师回答,同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第1段:
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
大自然窃笑人类。
(理由:
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
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
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
第3段:
人类发明的工具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
宇宙一定存在比人更高级的生物。
第5段:
大自然的智慧也远胜于人。
第6段:
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
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
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
生命都是宇宙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第10段:
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
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新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合作讨论探究能力,在这个环节中安排时间让学生自主钻研课文,鼓励学生质疑解惑,从而理清文章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结构,完成教学重点:
辩证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者是如何得出“敬畏自然”这一观点的。
(一)三读课文,品核心句子:
1、首先我们要思考的题目是:
“如果要你从文中选用几个句子支持作者的观点,你会用哪几
句?
”
首先让学生自读,独立思考,然后小组讨论,最后进行班级交流。
这里运用“提取主句法”,其实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概括句、总说句、中心句等重要句子,以表现文、段中的关键信息。
接下来请同学们用“组合要言发”将文中重要的词句组合起来,加以综合性的表述,比较详细、完整而概括地表现作者的思路。
交流后做出以下归纳:
“如果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因为,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再说,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而且,人仅有的一点小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并不属于他自己所有,他只不过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而我们只是这个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因为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高级生命,只是物质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
2、寻觅美点,合作探究。
我由罗素的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得眼睛。
”引入本文也处处有美得存在。
(1)跳读课文,细读美点,寻找出本文美之所在,并说明理由。
(2)美点可以是一个词语,一个句子,也可以是一个段落;可以从句式角度,也可以从情
感角度。
这个环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而教师要及时给与点拨提示,多加鼓励。
根据学生的回答,尽量设计丰富的活动。
我想,学生一定能发现很多美点,比如:
词语之美,句式之美,修辞之美,情感之美?
?
(二)巧拟标题,拓展延伸:
在这个环节,我将在大屏幕上展示一组大自然受破坏的图片,让学生谈感受,并引导学生为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保日拟一条宣传标语。
学习拟之前,我做提示,拟标语要简洁明了,生动形象,朗朗上口,感染力强。
学生拟好后,交流修改,分小组选出代表发言,师生互动评价。
最后,我出示一些标语示例。
这个环节体现学科的渗透意识:
让学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并学以致用;启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态,保护环境。
五、小结:
就智慧而言,自然是大海,人类是小水滴;就生命而言,宇宙是大生命,人类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全文按照“概括——具体——推论——结论”的思路展开,层层推进,告诫人类要敬畏自然,增强环保意识。
做这个小结目的依旧是为了提高学生感悟事物的能力,巩固课堂效率。
六、作业:
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课下交流。
布置作业这一环节的设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对人、自然和生命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和理解。
下面是我的板书设计部分:
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提高学习效率。
最后说一下我的教学理念:
本课案较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案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较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敬畏自然评课实用word文档 12页 敬畏 自然 实用 word 文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