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数学校本教案.doc
- 文档编号:499484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
- 页数:37
- 大小:184KB
二年数学校本教案.doc
《二年数学校本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数学校本教案.doc(3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数学校本教案
凌河小学
二年级组
目录:
1、简单的推理
(一)………………………………………………2
2、简单的推理
(二)………………………………………………4
3、简单的推理(三)………………………………………………6
4、解决问题…………………………………………………………8
5、趣味数学
(一)…………………………………………………11
6、趣味数学
(二)…………………………………………………13
7、趣味数学(三)…………………………………………………15
8、数学故事…………………………………………………………17
9、数学活动
(一)…………………………………………………19
10、数学活动
(二)…………………………………………………22
11、一题多解
(一)…………………………………………………25
12、一题多解
(二)…………………………………………………27
13、一题多解(三)…………………………………………………29
14、找规律
(一)…………………………………………………31
15、找规律
(二)……………………………………………………33
16、找规律(三)……………………………………………………35
教学内容:
简单推理
(一)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猜球游戏。
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一个白色和一个黄色的乒乓球,现在把它们放到盒子里,我们一起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好吗?
师:
我摸出其中一个,你猜猜是什么颜色的球呢?
(学生有的猜是白色的,有的猜是黄色的。
)
师:
猜得准吗?
老师给你们一些提示吧:
我摸出的不是黄球,那我摸出的是什么颜色的球?
你是怎么猜的?
(盒子里只有白球和黄球,老师摸到的不是黄球,那一定是白球。
)
师:
那盒子里面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呢?
你是怎么猜的?
(汇报出示)
2、小朋友们很聪明,根据老师的提示能准确地判断出球的颜色,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简单的推理。
(板书:
简单的推理)
二、合作探究,经历体验推理过程
(一)师生互动猜珠子游戏
1、出示红、白两颗珠子,指名一生上台,师生一人拿一颗珠子,给出提示(师:
我拿的不是白珠子。
),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互相说说想法。
2、汇报交流推理过程。
(二)、师生互动猜铅笔、橡皮的游戏,一生出题、说提示,师生一起猜,汇报时让学生说说理由。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一次数学考试,小华、王东、张平和赵明的成绩分别是98、100、97、95分,其中张平得了最高分、小华不是98分,王东不是低分。
这四个人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2、猜下数。
小红、小青、小明三人拍球的下数有30下、31下、35下。
(提示:
小红说:
我不是拍球最多的那个人。
小青说:
我拍了30下。
)说说三人各拍多少下?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教学内容:
简单推理
(二)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口诀,下面我们来做开火车背口诀游戏,好吗?
(游戏)
小朋友们口诀背的可真好,☆、△、○也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欢迎)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课件出示例1:
☆、△、○各代表什么?
☆﹢☆﹢☆=18☆=()
△+☆=14△=()
△+○+○+○=20○=()
2、仔细观察,说说你经过观察得到的数学信息。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想法及推理过程。
4、集体汇报:
根据三个☆的和是18,可知1个☆是18÷3=6,1个△加一个☆是14,而1个☆=6,那么1个△就是14-6=8.1个△加3个○是20,△=8,那么3个○就是20-8=12,1个○是12÷3=4.
☆=(6)、△=(8)、○=(4)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15
☆﹢☆﹢☆=12
△+△+△=18
△+☆+○=()
2、△+○=24○=△+△+△
△=()○=()
3、△=○+○+○+○+○△×○=20
○=()△=()
四、课堂小结:
组内交流本节课自己的收获或心情。
板书设计:
简单推理
(二)
例1:
☆、△、○各代表什么?
☆﹢☆﹢☆=18☆=()
△+☆=14△=()
△+○+○+○=20○=()
教学内容:
简单推理(三)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2、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推理依据的叙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吃水果吗?
(喜欢)小动物们也和你们一样喜欢吃水果,但是要想吃到水果,必须猜对哪盘苹果最多?
哪盘苹果最少?
你们想帮助他们吗?
(想)小朋友们真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我们来看看小动物的问题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出示例1:
桌子上有三盘苹果,小猫说:
“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个。
”小狗说:
“第三盘比第二盘少5个。
”猜一猜,哪盘苹果最多?
哪盘苹果最少?
2、仔细观察,说说你经过读题得到的数学信息。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的想法及推理过程。
4、集体汇报:
根据小狗说的“第三盘比第二盘少5个”,可知第二盘比第三盘多5个。
再根据小猫说的“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个”,可知第一盘、第二盘都比第三盘多,也就是第三盘最少。
再想:
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个,第二盘比第三盘多5个,就知道第二盘的苹果最多。
第三盘苹果最少,第二盘苹果最多。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三个小朋友比大小,根据下面两句话,请你猜一猜,谁最大?
谁最小?
(1)芳芳比阳阳大3岁;
(2)宁宁比芳芳小1岁。
2、有三种水果,请根据动物们的话,猜一猜,哪种水果最重?
哪种水果最轻?
小猪:
香蕉比桃重;小龟:
苹果比香蕉轻;小鹿:
苹果比桃重。
3、小红帽幼儿园有三个班,中班人数比小班少,中班人数比大班人数少,大班人数比小班多。
猜一猜,哪班人数最少?
哪班人数最多?
四、课堂小结:
组内交流本节课自己的收获或心情。
板书设计:
简单推理(三)
例1:
桌子上有三盘苹果,小猫说:
“第一盘比第三盘多3个。
”小狗说:
“第三盘比第二盘少5个。
”猜一猜,哪盘苹果最多?
哪盘苹果最少?
第三盘苹果最少,第二盘苹果最多。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文字叙述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引入例题。
谈话:
妈妈到水果超市买梨,回来后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余2个,你想帮妈妈算一算一共买了多少个梨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
1、课件出示例1
(1)、让学生认真读题。
(2)、小组合作分析题意,并列出算式。
(3)、讨论交流,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
(4)、课件出示解题思路:
根据“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可以知道盘子里一共有梨4×6=24(个),再根据“盘子里24个,还余2个”,就可以求出妈妈一共买梨的个数。
列式为:
4×6+2=26(个)
(5)、完成“做一做”
2、课件出示例2
(1)让学生认真读题。
(2)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3)指名汇报解题思路。
(4)课件出示解题思路:
思路:
因为8天中,有7天平均每天练4张纸,所以,我们可以用4×7=28(张)求出前7天练写的总张数。
最后一天练了5张纸,再用28+5=33(张),就是8天一共练写的张数。
列式为:
4×7+5=33(张)
(5)完成“做一做”
3、比较例1与例2的异同。
三、练习巩固:
1、完成练习第1题。
让学生分析题意,弄清解题思路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完成练习第2题。
让学生分析题意,弄清解题思路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3、完成练习第3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回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
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板书
例1、妈妈买来一些梨,平均放在6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4个,还余2个,妈妈一共买了多少个梨?
4×6+2=26(个)
答:
妈妈一共买了26个梨。
例2:
红练了8天的字,前7天,平均每天练4张纸,最后一天练了5张纸。
小红8天一共练了多少张纸?
4×7+5=33(张)
答:
小红8天一共练了33张纸。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例题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训练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我们一日三餐都离不开哪些餐具?
生汇报:
筷子、碗
那么今天老师就带我们小朋友去解决我们在吃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你们有信心吗?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1、师出示例1题
找生读例题,通过读题,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
20人吃饭,每人1个饭碗,平均2个人共用1个菜碗,4个人共用1个汤碗。
师: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汇报:
他洗了多少个碗?
2、小组交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1)小组讨论交流。
(2)各组代表汇报想法
3、师引导:
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师:
20人吃饭,每人1个饭碗,几个饭碗?
生汇报:
需要20÷1=20(个)饭碗。
师:
20人吃饭,平均2个人共用1个菜碗,需要几个菜碗?
生汇报:
20÷2=10(个)菜碗。
20人吃饭,4个人共用1个汤碗,需要几个汤碗?
生:
20÷4=5(个)汤碗。
师:
一共用多少个碗?
生汇报:
20+10+5=35(个)碗。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书:
练习一1-3题。
四、归纳总结,评价升华。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你学习时心情怎样?
板书设计:
20÷1+20÷2+20÷4
=20+10+5
=35(个)答:
李师傅一共洗了35个碗。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例题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训练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小朋友们,在过六一儿童节的时候,爸爸妈妈都会给我们小朋友送什么礼物?
2、生汇报:
糖块、水果等
3、有一位老奶奶买了一些糖块想送给我们小朋友,你们想知道老奶奶买多少糖块吗?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师出示例2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题?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
奶奶买不到20块糖,3块3块地数还余2块,5块5块地数还余2块。
师: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汇报:
奶奶到底买回多少块糖?
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
哪个小组说一说
生:
3块3块地数还余2块,5块5块地数也余2块”,可以知道奶奶买回的糖果数目除以3还余2,除以5还余2.先从“除以3还余2”想起,由于奶奶买回的糖不到20块,因此糖的块数可能是:
3×1+2=5(块)。
师:
还可能是多少块?
谁愿意说一说?
生:
3×2+2=8(块),3×3+2=11(块),3×4+2=14(块),3×5+2=17(块),再结合“除以5余2”可以得出奶奶买回的糖是17块。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书练习二1、2、3题。
1、独立解决。
2、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评价升华。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时心情怎样?
板书设计:
3×1+2=5(块),3×2+2=8(块),3×3+2=11(块)
3×4+2=14(块),3×5+2=17(块)
教学内容:
趣味数学例题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训练重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难点:
培养学生从具体生活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小朋友们,在夏季里你们最喜欢吃什么水果?
生汇报:
香瓜、草莓、大西瓜等。
有一位农民伯伯在运西瓜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个问题,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农民伯伯解决这个问题吗?
二、合作探究,研究问题。
师出示例3
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题?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汇报:
甲筐有西瓜8只,每只重6千克,乙筐有西瓜9只,每只重4千克,
师: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生汇报:
从甲筐拿出几只西瓜给乙筐,这副担子两边才相等?
师: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生小组讨论
师:
哪个小组说一说
生:
甲筐有西瓜8只,乙筐有西瓜9只,每只生4千克,乙筐西瓜共重4×9=36(千克)。
生:
甲筐比乙筐重48-36=12千克,把12千克平均分成2份,12÷2=6(千克),甲筐每只重6千克,所以,只要拿出6÷6=1(只)西瓜就行了。
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拓展延伸。
书练习三1、2、3题。
1、独立解决。
2、集体订正。
四、归纳总结,评价升华。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习时心情怎样?
板书设计:
4×9=36(千克)
48-36=12千克,
12÷2=6(千克),
6÷6=1(只)
有趣的数学故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掌握连加试题的巧算方法。
2、培养学生在计算中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能力。
提高计算的速度和计算的准确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掌握巧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件出示有趣的数学故事:
当高斯还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的数学老师因为想借上课的时间处理一些自己的私事,因此打算出一道难题给学生练习。
他的题目是:
1+2+3+4+5+6+7+8+9+10=?
因为加法刚教不久,所以老师觉得出了这道题,学生肯定是要算蛮久的。
自己也就可以借此机会来处理未完的事情。
但是才一转眼的时间,高斯已停下了笔,闲闲地坐在那里。
老师看了,很生气地训斥高斯。
但是高斯却说他已经将答案算出来了,就是55。
老师听了吓了一跳,就问高斯如何算出来的。
高斯答道:
“我只是发现1和10的和是11、2和9的和也是11、3和8的和也是11、4和7的和也是11、5和6的和还是11,又因为11+11+11+11+11=55,所以我就是这么算出来了。
”老师同学听了以后,都对高斯竖起了大拇指。
后来的高斯长大后,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数学家。
二、合作探究:
1、让学生认真观察课件
提问:
你知道高斯是怎样很快计算出1+2+3+4+5+6+7+8+9+10=?
2、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你是怎样巧算的?
2、完成练习2题:
(1)先让学生比较1、2两道题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填出结果。
3、完成练习3题:
(1)认真审题。
(2)列出算式。
(3)巧算出结果。
四、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
1+2+3+4+5+6+7+8+9+10=55
10+10=112+9=113+8=114+7=115+6=11
11+11+11+11+11=55
物体有多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理解物体重量单位,通过活动,感受测量重量工作的作用。
2、通过称体重和记录学生体重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学习收集、整理数据的方法,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让学生经历“称”的过程,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对重量进一步的体验,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4、经历称体重及物体重量的实践活动过程,体会在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
5、在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与人分享,培养学生统计、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体重秤、统计表、托盘天平、台秤。
活动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
称比较重的物体的质量,常用( )作单位?
一袋洗衣粉重1( )。
一个苹果重200( )。
一只鸡重2( )。
2、小朋友知道了生活中这么多物体的重量,那你们知道自己有多重吗?
(请学生来介绍),要想知道自己有多重,有什么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用秤称一称同学们到底有多重。
二、合作体验
1、认识体重秤
出示体重秤,大家仔细观察,体重秤上都有什么?
学生汇报
2、示范称重
(1)指名一位学生,称出他的体重。
大家观察指针的变化,说说他的体重是多少?
你是怎么看的?
教师确定。
(2)同学们跟他比一比,再估一估,自己的体重会是多少呢?
比他重,还是比他轻?
说说你的理由。
(比高矮,胖瘦……)
3、称一称我们有多重。
(1)学生依次称体重,自己看秤说出体重并记住,前后两位同学评议是否读准确了。
(2)汇总全班学生的体重情况,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画“正”字的方法完成统计表,并出示让学生观察。
体重(千克)20以下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0以数 ( )( )()()()()()()()()()( )
(3)组内交流:
说说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体重在几千克的人数最多,体重在几千克的人数最少)你有什么想法?
(4)全班交流:
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你有什么建议?
(教师适时教育学生多多运动、注意饮食与休息等。
)
4、感受其它同学的体重
(1)同学们都知道了自己的体重,如果让你们估一估其它同学有多重,有什么方法?
生1:
可以看一看,比一比身高,胖瘦。
生2:
可以背一背,感觉一下。
生3:
可以抱一抱,感觉有多重。
)
(2)3人一小组活动:
请每个小组的同学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互相感受一下,再把自己估的结果说给被估的同学听,验证一下估得准不准,想一想,如何估得更准?
(教师巡视注意安全)
(生:
验证了第一个同学的体重后,背第二个同学时比较一下是比第一个同学重还是轻。
)
(3)说说活动后你有什么感受?
5、比一比哪个物品重
(1)比较两本书的重量
现在请你们来估一估,猜一猜,这两本书,哪本重,哪本轻
(2)估一估比一比两个书包的重量。
(介绍台秤)
4人一小组合作,准备两个书包,互相估一估,感受一下哪个书包重,哪个书包轻。
再在台秤上称一称验证。
6、完成思考题。
三、活动总结
今天这节活动课,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
活动目的:
1.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活动过程:
课前谈话:
同学们,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都唱过一首儿歌《小白兔》,今天咱们再唱一次怎么样?
今天,不但可爱的小白兔要来到我们的课堂上,可爱的小灰兔也要来呢!
大家高兴吗?
一、认识简单的复合统计表。
1.师:
这一天,小白兔们和小灰兔们要进行一场劳动大比武,比比看在相同的时间内哪一队拔的萝卜、采得蘑菇多。
他们正为找裁判发愁呢,我们给他们当一回裁判怎么样?
要当好裁判必须注意力集中,把他们每一队拔了几个萝卜、采了几个蘑菇数准确,你能做到吗?
2.播放动画。
3.师:
哪位小裁判说说你数的结果?
4.师:
我们这个裁判怎么当?
谁出个主意?
5.学生自由发言。
6.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自己的办法尝试统计。
7.学生交流哪种办法合适。
8.再次播放动画,学生用可行办法进行统计。
9.交流统计结果,发放如下统计表,填写后各小组商议哪个队获胜。
小白兔队:
小灰兔队:
菜名
萝卜
蘑菇
数量
菜名
萝卜
蘑菇
数量
10.小组间交流比赛结果。
11.师:
比赛结果已经出来了,你对这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看法吗?
(引导使学生看到两个表格有重复之处,可以合并成一个。
)
12.指名说自己的合并方法。
13.电脑演示合并的方法。
(二)认识简单复合统计表
1.出示以下统计表。
片
人
名
请你统计一下本班男、女同学喜欢看的动画片情况。
人数
性别
《机器猫》
《猫和老鼠》
《海尔兄弟》
《哪吒传奇》
男
女
2.师:
谁说一说要求统计什么?
统计表的内容都有哪些?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数学 校本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