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课授课思路.docx
- 文档编号:5313923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320.76KB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课授课思路.docx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课授课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课授课思路.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习题课授课思路
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习题课授课思路
刘晓阳
练习(测试)及评讲是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尤其是在高考复习过程中。
做题要精,重在讲评。
因此,练习及评讲的质量是保证复习效果和高考成败的又一关键。
下面仅结合我校学生实际,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关于练习
1.练习的指导思想:
通过适当练习或测试,巩固和加深学生对书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等应用能力。
2.习题的选择:
在高三复习阶段,各学科的作业很多,所以习题的精选是至关重要的。
否则,练习的质量和效果无法保证。
怎么去选择试题呢?
首先,把握好习题精选的原则。
习题精选的原则是:
基础性与新颖性结合,代表性与综合性结合,启发性与灵活性结合。
既要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检测,也要适当兼顾学生能力的发展。
试题难易度要适中,对偏难、偏怪的试题,坚决不选。
其次,侧重选择典型性试题:
一是体现主干知识的试题;二是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三是有关高考热点的试题;四是适当兼顾社会热点问题的试题。
具体组题的办法:
一是充分利用手头上的各种参考资料剪辑和改编;二是对经典试题的加工和改造;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心筛选、取舍编辑而成;四是依据学生历次考试或练习中出现的共同性问题和遗漏知识问题编写。
我们的口号是,尽量不用成套题。
3.练习的时间安排:
在高三总复习中,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我们提倡“精讲多练”。
“多练”不是搞题海战术,我们也反对无选择地让学生大量做题。
“多练”是指在精心选择题目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分层次限时限量的多练习,保证学生能完成和完成的质量:
二、关于评讲
练习及讲评是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对学生来说,习题评讲也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尤其是高考复习阶段。
我们认为,习题讲评要充分发挥习题评讲课的功能:
①激励功能;②纠错功能;③补遗功能;④拓展功能;⑤提升功能。
因此,习题讲评应该是高三复习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关于习题的评讲,我们总体做法是:
按照学生解题的一般程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学会答题,即:
①浏览全题、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突破局部,把握全局的能力。
②研究条件,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③联系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学用结合、知识迁移的能力;④明确要点,注意条理,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和逻辑思维能力。
1.精心备课:
习题评讲课也是课,只有精心备课才可能上好课,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习题讲评课,是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纠错、深入、拓展和查漏补缺。
怎样备好习题评讲课呢?
我们认为重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问题归类,每次考试或者练习,对试卷作详细研究,把问题归类。
如哪些是学生知识性错误,哪些是过失性失分,哪些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不但要从学生方面深入分析,统计得分情况、错误率、错误类型及原因;也要从教师自己方面找得失,知识点是否讲透、讲全,教法是否恰当。
二是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要对错误率高的试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审题、关键字词、隐含条件、信息处理和分析,答题语言组织与表述等方面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解题思路是怎样的,解题方法、技巧是否简明,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然。
三是补救措施,每次练习或考试都会反映出学生学习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
在作深入细致的分析基础上,制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该引导的就引导,该弥补的就弥补,使每次练习或考试成为一个较为完美的小结,教和学均有所提高。
2.认真上课:
习题评讲课要有的放矢,不能平均使力,突出典型性和针对性。
(1)重点讲什么
①讲激励与鞭策
多数教师都有这样的感触,每次考试后评析试卷伊始,学生往往是启而不发,呼而不答,学生的情绪低落,课堂气氛沉闷。
此时教师应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部分学生因成绩不佳心理闭锁引起的。
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中,每个学生都有衡量自身成败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尚不成熟,学生心理的自我调整能力还不强。
因此,教师在讲评试卷前应对一部分学生进行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分析成功之处、失败之因,学会正确的自我肯定与否定,从而使学生重获自信、恢复进取心,切忌一味地批评。
激励应贯穿讲评的始终。
对一直较好的学生要激励他们找准差距,对进步大的学生要激励他们再上一层楼,对分数不高的学生要捕捉其闪光点,激发他们的兴趣。
通过讲评,充分调动各类学生学习生物的情感意志,兴趣爱好等多方面积极因素,激发勤奋好学的愿望,促进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因此,激励和鞭策兼顾是评讲时教师要做的首要工作,成绩优秀者要大胆表扬和正面鼓励,成绩欠佳者要提出要求和目标。
②讲错误典型与错因:
对每道题学生做的情况作深入分析,分类归纳。
就其错误类型看,不外乎两大类:
一是知识性错误,二是过失性错误。
讲评课不能从头讲到尾面面俱到,而是应有选择、有所侧重。
否则,既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又难有成效。
教师在每次阅卷后讲评前都要根据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分析各题的错误率,细致诊断学生的解答,找出错误的症结,弄清哪些题目错得多,错在哪里,学生需要何种帮助等等。
评讲时,也可抽部分学生起来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暴露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及时弥补。
这样,习题讲评建立在学生强烈求知欲望上,建立在学生思维遇到阻碍的基础上,集中了学生的易错处和典型错例,再切中要害详细地分析,就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加深印象,从而提高课堂效果。
另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总结失分的原因,特别是由于细心程度、是否冷静、时间安排是否合理、解题速度、书写和规范性等非智力因素导致的过失性失分,要求学生平时要注意训练,减小控制并作必要的相关指导;对由于学习基础差、知识理解运用能力欠佳而成绩较差的学生要予以正面鼓励,提出学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③讲审题和解题思路:
进入总复习教学阶段,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综合能力训练上来。
试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指导学生审题呢?
首先,进行考点分析,即思考试题在考查什么知识点,这些知识点理解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该题是怎么考的,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以及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有没有最佳解题途径等等。
其次,要学会抓住题干中的关键字词,挖出隐含条件,对试题中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和处理,排除干扰因素,审准题目要求,按要求作答,注意语言表述要准确,力求用生物学术语、概念、知识原理等知识性语言组织好答案,提高答题的科技含量。
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④讲方法与技巧:
现在复习资料层出不穷,可谓题海无涯。
教师对习题的精选是练习的前提,而且教师要在题型分类,错误归类的基础上,总结出解题的一般方法与技巧。
如选择题中的直选法、排除法等,简答题中的抓审题、关键字词、挖掘隐含条件、筛选信息、准确表述等方法,讲评时教师应有意识地贯输给学生此类技巧,日积月累就能达到提高解题速度和解题能力的目的。
对于一些题目,还可采取提示方法、思路,再给学生一个解题的机会,进而主动寻求答案。
总之,教师要强调在订正过程中应重在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解题方法和思路的领会,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和简单对答案上。
⑤讲发散思维和变化
高考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而试题不同,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角度,在题设条件、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以能力立意”,让应试者眼花缭乱、防不胜防。
其实,高考试题并不神秘,不少题型都是常见的,但很多试题源于课本却又高于课本。
只是因为变换情境,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的定势等造成失分。
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显得尤为关键。
所以典型题目按原题讲完之后,教师还要把原题进行变化,同学生一起进行解题后的小结与反思,即对某些知识点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进行合理的发散。
比如常见的有情境、迁移、应用、图象、综合等几种发散形式和变式;以及对原题的提问方式进行改变;对原题的结论进行衍生和扩展,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也可把习题的因果关系倒置(如实验设计题目);还可把几条题目、几个过程进行组合等等。
这种训练立足于基础,不刻意求难,注重渐进性、合理性,学生感到别开生面,解题的积极性就能调动起来,思维就会拓展开阔起来。
总之,通过评讲,重点要抓三种能力培养:
①审题能力。
一是造成审题错误的原因:
读题粗心大意,思维定势,知识不牢,过度紧张的影响。
二是培养审题能力的途径:
抓住申题的几个要点,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和点拨。
三是审题中应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语的理解,隐含条件的挖掘,干扰因素的排除,信息的获取和处理等。
这是审准题、解好题的关键。
②分析综合能力。
主要是通过对知识网络的构建,对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领会和理解,教会学生对各种生物题型的解题技巧和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③表述能力。
答题时,一定要用准确的生物学科语言表述答案,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2)评讲方式的选择:
每次练习后,应根据试题和学生的情况,选择好评讲的方式。
一般来说,习题评讲有以下几种方式;
①归类评讲:
难度比较大的题采取归类评讲,把题分成若干类,归纳起来讲,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如专门强化重要知识点的,专门启发多种解题思路和方法的,专门教训粗心大意学生的,专门诱惑思维定势的。
这样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讲评不至于枯燥乏味。
②重点评讲:
对于题难度适中,有一定综合性和灵活性的试题,可重点讲。
主要突出方法和技巧、规范和规律、严密性和科学性。
③学生评讲:
对于试题中的个别题目,特别是因思维定势和粗心大意造成的错误,由学生自己来评讲,允许台下学生提问、反驳,进行辩论和讨论,加深理解。
④不讲:
不讲也是一种评讲方式。
对于某些难度较简单的题,由学生根据答案自己来更正、纠错,个别不懂的再个别辅导。
3.反思提高
题是做不完的,习题中存在的问题也是讲不完的。
只有通过练习和评讲,总结出一般规律和方法技巧,对教和学不断进行反思,才能提高我们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由此可见,习题讲评是生物高考复习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教师在讲评过程中要力求精讲精析,抓住典型的错例,择其要点加以点拨,充分启发学生思考,对重要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进行有效的归纳与训练。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应变能力,才能充分发挥习题讲评课的功能,保证复习教学的效果。
4.讲练并重
要坚持讲解与练习有机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讲代练”,也不能“以练代讲”,要“精讲精练”,使学生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讲:
针对性要强,除重点、关键外,侧重讲单元练习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知识的综合交叉,突出能力的培养,培养应变能力。
练:
以定时作业为主要的形式,让学生在解题的能力、速度等方面适应高考的要求。
抓好运用知识能力的套套单元、综合训练,题目的难度、梯度应靠拢当年《高考说明》的要求,考试内容遵循教学大纲又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试题设计注重能力型和应用型。
评:
教师讲评练应突出重点,重在指导。
不是重复、重演一遍,不能以题论题。
在讲课中,要注意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加大覆盖面的教材组织,努力达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的目的,同时要突出规范表达的训练指导。
三、构建有效课堂教学
怎样能让老师轻松,学生轻松,效果要更好呢?
我们尝试了这样一种评讲程序,在试卷评改好后的基础上,把习题课分成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生讨论(约占20钟左右)
把两排约6人作为一个讨论小组,讨论改好的作业,通过相互间讨论得出正确答案。
第二部分-------学生评讲教师补充(约15分钟左右)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把讨论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不能确定的答案,由每组的小组长向老师提出。
在黑板上做出标记,找同学讲解。
教师在学生解决提出的问题后,还要根据知识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把相关题目需要扩展的知识进行补充讲评。
第三部分-------知识的总结、消化、吸收(约占5钟左右)
主要由学生完成,这段时间里。
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作业讲评中对自己有价值的知识整理到课堂笔记上。
注重错因分析:
常见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概念模糊不清2.审题粗心大意3.思维狭窄片面4.干扰因素的影响5.忽视潜在因素6.语言表述含糊:
很多学生不能用富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准确性的文字表述答案。
不仅要知道“错在哪里”,更重要的是能分析错误的原因,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只有找出错误的症结所在,对症下药,才能使学生以后的复习、练习更具针对性,避免一错再错,
附:
基础课时案16基因在染色体上、伴性遗传
考点二遗传系谱放入分析与判定
习题课目标:
1、知道遗传系谱图的一般解题步骤。
2、学会系谱图中,显性遗传病和隐性遗传病的判断方法,学会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的判断。
3、正确确定个体的基因型及个体基因型概率。
4、掌握两种遗传病概率计算,并且在解题速度和答题正确率上得到提高。
5、通过学习提升学生判断能力、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重点:
遗传方式判断、个体基因型概率确定、遗传病概率计算
难点:
概率计算
教学方法:
应用图解方法、系谱图分解方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解题一般步骤:
例1:
2004年上海高考题分析说明:
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若II-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
问题:
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__性遗传病;
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_性遗传病。
1、显隐性判断
1不需要判断:
教材上已出现过的遗传方式,题干中已明确告知遗传方式的。
2需要判断:
未知的遗传方式
步骤:
无中生有―――隐性(亲代双亲无病子代有病)
有中生无―――显性(亲代双亲有病子代无病)
Ⅰ、甲病判断
解题图例:
Ⅱ、乙病判断
解题图例:
2、致病基因位置判断
步骤:
①不需要判断:
教材上已出现过的遗传方式,题干中已明确告知遗传方式的。
②需要判断:
未知的遗传方式
确定致病基因的位置,即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性染色体。
基本方法是根据性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的遗传规律确定,若不符合则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分析:
①确认或排除伴Y遗传。
观察遗传系谱图,如发现父病、子全病、女全不病,则可判定此病为伴Y遗传。
②利用反证法排除X染色体遗传,确定常染色体遗传。
解题流程:
Ⅰ、已确定显性遗传病后,判断致病基因位置
解题图
Ⅱ、确定隐性遗传后,判断致病基因位置
解题图:
Ⅲ、题干中设置附加条件
没有上述能确定排除X染色体的特点系谱图,根据题干附加条件考虑。
例2:
宝山区2008年生物高考模拟测试卷
图为某一家族中甲、乙两种遗传病调查后得到的系谱图。
Ⅰ4的家庭中没有乙病史。
试回答(以A与a、B与b依次表示甲、乙两种遗传病基因及等位基因):
(1)甲病的遗传属于染色体性遗传;乙病最可能属于
染色体性遗传。
解题图例:
没有典型系谱图特征,依据题干条件或从可能性方面推断
练习1:
判断遗传方式
(2005年上海)39、(15分)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
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1)______病为血友病,另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在_________染色体上,为______性遗传病。
解题图例:
3、个体基因型及个体基因型概率确定:
在显隐性确定基础上根据个体表现型及个体的亲代或子代表现型、基因型确定个体基因型,有时根据提干中附加条件确定。
①个体基因型确定:
(1)、表现型确定基因型
(2)、亲代确定子代基因型
(3)、子代确定亲代基因型(4)、附加条件确定基因型
解题图例:
2004年上海高考题分析说明,下图是具有两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
若II-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
已知条件:
甲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
乙病是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问题1:
II-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III-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
解题图例:
②个体基因型概率确定
问题2:
5号可能基因型概率______________。
问题3:
若II-7为纯合体,III-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__。
解题图例:
4、近几年高考系谱图中出现遗传病组合类型与题型
Ⅰ、以甲乙两种病为例说明
(1)两种病都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
1、甲乙两种病都是隐性遗传病2、甲乙两种病都是显性遗传病
3、一种显性遗传病一种隐性遗传病
(2)一种病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一种病属于X染色体遗传病
1、常显X隐2、常显X显3、常隐X隐4、常隐X显
(3)两种病都属于X染色体遗传病
1、两种病均是显性2、两种病均是隐性3、一种病是显性一种病是隐性
Ⅱ、遗传病与血型的组合
一种遗传病与ABO血型的组合系谱图
5、概率计算
Ⅰ、理清个体患病情况
以甲乙两种病概率为例说明:
两种病组合情形描述
患甲病、患乙病、只患甲病、只患乙病、无甲病(甲正)、无乙病(乙正)、患一种病、患两种病(全病)、全部正常、患病、
Ⅱ、理清两种病组合情形概率含义
正常:
甲正乙正
患两种病:
甲病乙病
患甲病:
甲病乙正+甲病乙病(患两种病)
患乙病:
甲正乙病+甲病乙病(患两种病)
只患甲病:
甲病乙正
只患乙病:
乙病甲正
一种病:
甲病乙正+乙病甲正
无甲病(甲正):
甲正乙病+甲正乙正(全正)
无乙病(乙正):
甲病乙正+甲正乙正(全正)
患病:
甲病乙正+甲正乙病+甲病乙病
Ⅲ、理清两种病组合情形概率关系
说明:
1、计算患甲病概率只考虑甲病,不考虑乙病,乙病可以正常也可以患病。
2、计算患乙病概率只考虑乙病,不考虑甲病,甲病可以正常也可以患病。
3、某个体所有可能出现表现型概率或基因型概率总和为1。
4、概率计算利用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
Ⅳ、概率计算
例2:
(2005年上海高考题)在一个远离大陆且交通不便的海岛上,居民中有66%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
岛上某家族系谱中,除患甲病外,还患有乙病(基因为B、b),两种病中有一种为血友病,请据图回答问题:
问题:
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若Ⅲ—11与Ⅲ—13婚配,则其孩子中只患甲病的概率为_________,只患乙病的概率为___________;只患一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为________。
解题图:
先确定11号和13号个体的基因型及每种基因型概率
1、求只患甲病概率:
要求甲病乙正
解题图:
2、求只患乙病概率:
要求甲正乙病
解题图
3、求患有两种病的概率:
要求甲病乙病
解题图例:
4、求只患一种病:
甲病乙正+甲正乙病
解题图例:
遗传病与血型的组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一轮 复习 习题 授课 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