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三黑和土地》精品教案.docx
- 文档编号:5415219
- 上传时间:2023-05-08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31.82KB
部编版六年级上《三黑和土地》精品教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上《三黑和土地》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上《三黑和土地》精品教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上《三黑和土地》精品教案
《三黑和土地》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
这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写于华北解放区的著名作品无疑属于新时代的歌声,它通过歌唱翻身农民的喜悦心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预示着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将极大地解放农村的生产力。
这是著名诗人苏金伞为土地革命树起的一座诗的纪念碑。
诗歌情感真挚,语言直白质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语言文字,感受主人公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品味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展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民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2.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介绍作者。
苏金伞:
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
“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苏金伞于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
写作背景: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
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3.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朗读时画出生字新词,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4.检查生字词。
旱天顺溜松散麦籽
荞麦耙地蹚坏闺女
恨不得土疙瘩白霎霎痒抓抓
5.理清思路,思考:
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
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
(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标题:
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
(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标题:
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
(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
展望未来)
三、品读诗歌
1.理解“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
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民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农民真正做了土地的主人,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幸福的生活。
2.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3.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
你赞同这个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
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
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
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4.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欢喜啊!
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精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
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欣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1)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认真;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欣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2)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继续欣赏刚耙的土地,深深地陶醉其中。
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3)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他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5.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具体指什么?
“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述的内容,即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6.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我从中感受到当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7.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珍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
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茁壮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1)找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作者运用这个比喻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容易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面说明了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格外用心,庄稼才长得好。
(2)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现了什么。
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过去大不一样。
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
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农民与农民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8.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人,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
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什么打算呢?
(1)三黑有什么打算?
诗的第13节讲了三黑的第一个打算:
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
诗的第14节讲了三黑的第二个打算:
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2)你从三黑的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
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3)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打算的原因。
三黑的这种打算是农村进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现的新情况,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育的缘故。
9.学生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10.结合课文内容,深入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
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
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打算,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
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四、总结概括
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希望。
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这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耀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五、拓展延伸
1.在网络上搜一搜有关土地改革的电影:
《土地》、《暴风骤雨》看一看。
2.搜集有关“土地”的诗句。
农人土地窄。
——[唐]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况土地分张又百年。
——[宋]无名氏《沁园春·道过江南》
名随土地贵,味逐水泉迁。
——[唐]徐铉《和门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韵》
万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晋英雄。
——[唐]罗隐《登夏州城楼》
六、作业布置
1.摘抄自己喜欢的诗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黑和土地》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三黑和土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一篇略读课文。
这是一首现代诗歌,描述了翻身农民三黑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对土地的无比热爱之情,以及有了土地后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体写出三黑得到土地后,视若珍宝、爱不释手的情感。
认真地侍弄土地:
仔细地翻地,来回地耙地,把土地弄得非常松散,简直像一张柔软的床。
非常适合种子在上面生长。
第二部分介绍三黑把荞麦种子播种到地里,看到麦苗的良好长势,听到地里的蝈蝈叫,想起心酸的童年生活,第三部分,展望未来,向往美好的生活。
二、说目标
1.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重难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3)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三、说教法
自主朗读感悟法:
要用好课文这个“例”,少分析,多揣摩,多感受,多体验。
教师引领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深入到文本的语言中,感受语言,熟悉语言,理解语言,借鉴语言。
情境教学法:
借助多媒体提供,通过语言渲染等途径,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感受文章内容,理解重点语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安排两课时来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
课时一分为5个环节: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板书课题:
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B.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
(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标题:
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
(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
(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
展望未来
(板书:
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
(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
)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
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
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
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板书: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五、说板书设计
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播种,蝈蝈和童年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9《三黑和土地》丨人教(部编版)
20* 三黑和土地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是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教学设计结合单元要素,把理解诗歌中三黑对土地的态度设为教学重点,通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深情,感受三黑重得土地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引发学生学会由阅读展开深入思考,通过阅读展现自己的观点。
在自由表达观点中,在仿写训练中,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入发展。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搜集苏金伞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介绍,导入新课
1.作者及背景资料介绍。
我们一直热爱着脚下的这片土地。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诗,这首诗的作者是苏金伞。
本文选自《苏金伞诗选》。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
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触处皆诗。
2.出示资料,进行题目解说。
“三黑”是主人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
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对土地失而复得的喜悦心情。
3.出示阅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
指名读课题下面的阅读提示: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
资料的介绍拉近学生与本首诗的距离,了解背景资料促进深入理解本首诗。
本篇课文是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自学提示,提高自学能力。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情感。
2.指名分小节读诗,边读边想:
课文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哪些内容?
试着给每部分加上一个小题目。
3.全班汇报,概括主要内容。
(翻地,耙地,播种,看荞麦开花,听蝈蝈叫,畅想美好生活……)
设计意图:
梳理诗歌的主要内容,为深入感受三黑对土地的情感做好铺垫。
三、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快速浏览诗歌,想一想:
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能体现三黑情感的句子画下来,用心去品味一番。
2.品析重点句子,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引导学生将找到的关键语句与体会到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并通过朗读来体会农民对土地的热爱。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
作者是如何把这种热爱体现出来的?
(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农民重获土地时的喜悦及对土地的热爱。
)
(2)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
找一找关键词语谈谈自己的体会。
①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从“每一寸”“每一块”可以看出三黑精心整理土地的细节,每一个动作中都流露着对土地的热爱。
)
②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体现三黑把土地耙得平整,衬托出三黑对土地的热爱。
)
(3)指导朗读第1~5节。
(指名读,男女生合作读,齐读。
)
3.体会三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1)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联系上下文,试着想象一下:
听着蝈蝈儿叫,三黑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小时候的生活,想到了被地主欺侮的日子,想到了未来美好的生活。
)
引导学生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教师适当点拨。
(2)默读第13~14节,说一说三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4.齐读第15节,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5.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中,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关的语句来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态度。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三黑对土地的挚爱,对未来生活充满了向往。
同时,围绕单元要素请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土地的感受。
四、体会写法,拓展链接
1.播放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MV,学生欣赏感悟。
2.大屏幕上定格歌词,指名读,齐读,体会歌词的意境美和给人带来的愉悦感。
3.分节朗读、赛读、男女生对读。
4.学唱歌曲,体会音韵美给人们的鼓舞。
5.总结全文。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诗歌。
学生与诗歌有一定的情感距离。
在介绍了相关的背景资料后,学生更能真切地感受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土地的那份热爱。
整个教学设计中,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有感情地朗读中,学生体会到三黑对土地的态度。
在理解了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上,学生对土地有了新的认识,对土地的情感也更加深厚了。
同时,在仿写诗歌的训练中,很多学生能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表达自己对土地的热爱与深情。
课题
三黑和土地
课型
略读课文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掌握作者比喻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
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
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 )分钟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非常喜欢和珍爱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农民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
(板书课题:
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
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鹁鸪鸟》《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谈话环节可以创设一个氛围,使学生兴趣被激发,能够集中精力到新的学习任务中来。
新课
教学
(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旱天恨不得土疙瘩顺溜松散麦籽白霎霎荞麦耙地痒抓抓蹚坏闺女
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
边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景物画面,读给同桌听,两人互相评价。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1)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了农民三黑得到土地后,爱不释手,认真侍弄土地,种上荞麦,等到丰收。
)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请给每个部分加个标题。
第一部分:
(1-6小节)农民三黑有了土地,视若珍宝,把整个生命投入到土地上,翻地、耙地。
标题:
翻地耙地
第二部分:
(7-12小节)三黑把荞麦种到地里,听到蝈蝈叫,想起童年的生活。
标题想起童年生活
第三部分:
(13-15小节)三黑展望美好的未来。
标题:
展望未来
(板书:
翻地、耙地播种,蝈蝈和童年展望未来)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人物形象?
(翻身做主人的老农民形象。
)读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出自己的感受。
2.你最喜欢诗歌的哪些语句?
圈点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想一想这些语句好在哪里?
(1)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2)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刚梳的头。
以上两个句子,都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农民见到土地比作“旱天的鹅见到了水”;把耙过的土地比作“妇女刚梳的头”。
3.“从来没有睡过这么好的床”是什么意思?
预设:
这里的“床”是指翻过后耙平整的土地,很松散、很柔和。
预设:
三黑太热爱自己的土地,把整过的土地比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种子生长的温暖的床。
4.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也对土地产生了感情,非常热爱它。
)
四、分组探讨,体悟感情。
1.小组讨论:
这篇课文表达了三黑什么感情?
(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反馈汇报,教师指导:
这首诗歌表达了重获土地的农民喜悦心情以及对土地的无比热爱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之情。
(板书: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出示本课的难理解的词语,便于学生用较短的时间掌握这些词语,为理解课文打基础。
同时,还可以学到一些学习词语的方法。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读懂文意,使学生的问题意识明确,注意力集中。
随着问题的逐步解决,课文的大意也就明确了。
此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感知一些优美句子的特点,了解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小组讨论,教师指导,使学生能够从更深层次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五、总结全文。
1.自读课文后,说说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把土地看作一张床,一张非常适合庄稼生长的温床。
)
2.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
(学习本文比喻、拟人的写法。
)
板书
内容
翻地、耙地
三黑和土地播种,蝈蝈和童年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展望未来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咸(xiánchéng)甜荞(qiáojiāo)麦
耙(bàpá)地蹚(tàngtāng)河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农民把整个生命都投入了土地。
(缩句)
2.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改为反问句)
三、选词填空。
白花花白霎霎白茫茫
1.三黑看到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像一片雪。
2.那云朵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的云朵,而是五彩缤纷的。
3.脚下踩着的雪,想踩着一面白色的毛毯一样,软绵绵的,舒服极了。
【答案】
一、咸(xián)甜荞(qiáo)麦
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黑和土地 部编版 六年级 土地 精品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