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5586427
- 上传时间:2023-05-05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1.32KB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标准Word文件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亲近并探究自然,增进对自然的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积极参与社区和服务社会,增进对社会的认识与体验,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发展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积极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学习并开展力所能及的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培养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体验并初步学会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方式,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地方教育管理部门和中小学应根据地方实际和学校差异,结合不同年段学生的特点,进一步明确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
(一)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
普通高中阶段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方面。
在实施过程中,要联系学生生活背景和社会发展实际,突出问题中心,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1.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
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
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要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学生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中小学可以把学生的科技小发明、科技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
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的热情;
要加强与学科学习的联系,在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
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知识和技能基础,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态度,初步创新精神。
普通高中阶段的研究性学习,可参见《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南》,进行整体规划与实施。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的体验性、服务性或公益性的实践活动.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
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
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方面。
活动主题的确定应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并注重与其他学习活动的贯通。
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的实施,应适应和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
应围绕主题,在综合应用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鼓励学生自主设计、主动实践.
3。
劳动与技术教育是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以操作学习、设计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活动。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
通过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材料,懂得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常识,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技术工具,初步掌握一些社会生产的基本技能;
通过技术实践与技术探究活动,学会简易作品的设计、制作及评价,初步具有技术学习、技术探究及技术实践能力;
丰富劳动体验,具有亲近技术的情感和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能够安全而有责任心地参加技术活动,初步具有技术意识、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审美意识。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劳动实践、技能练习、工艺制作、简易设计、技术试验、职业体验等。
这些内容及活动形式,既有一定区别,也相互联系,在课程实施中不能机械理解、相互割裂。
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实施,要避免机械的、单一的技能训练以及专业化倾向,应与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等内容有效整合.在重视操作技能习得的同时,应重视对技术原理与方法的理解、应用;
要重视对技术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的发掘与感悟,重视对技术的设计、试验与创造方法的实践与探究,强调技术规范的学习与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统一。
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实施中,必须遵守安全规程和做好劳动保护,并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的资源建设。
高中阶段的劳动与技术教育通过开设独立形态的技术领域予以实施,具体要求按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进行.
4.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的新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主要目的的学习活动.
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是:
在实践活动中,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常识,初步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学会运用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表达信息,并用以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
体验和感受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思考、讨论和分析与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社会现象,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具有健康负责的信息伦理.
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在实践学习中了解信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合理利用网络,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解决实际问题;
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处理并发布信息;
以机器人为载体,初步了解自动化原理,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
信息技术教育的实施应重视结合学生经验,突出实践性;
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有机结合,培养交流能力、形成良好信息意识;
要兼顾趣味性和挑战性,提高信息加工深度,促进高水平思维;
创设多样化、分层次的学习机会,鼓励个性发展和技术创新;
要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理念,注重为学生创设反思性、合作性、探究性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某些内容,可根据需要在某一学期或学年独立开设。
小学3—6年级信息技术教育的总学时为60学时,7-9年级信息技术教育的总学时为72学时,普通高中阶段以《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为依据。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应突出上述基本内容,同时,有效地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活动、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绿色证书教育”等内容,构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
选择与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应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鼓励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确定活动主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问题或主题的意义。
学校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内部的课程资源,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内容。
学校要有意识地选择社会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与体验社会,从社会生活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主题。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应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实践。
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引导学生经历多样化实践学习活动的过程,经历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和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要切实转变单一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调查研究与访问、实验研究与观察、技术设计与制作、社会参与与服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多种实践学习活动,体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初步学会实践学习的方法。
可以主要采取三大类实践学习活动:
一是以研究为主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制定方案、调查、访问、观察、实验、统计、信息收集与处理等.二是以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为主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参观、考察、服务、宣传、义务劳动、经济活动等。
三是以技术实践为主的方法和过程,包括技术实践和劳动实践两大类,具体有设计、制作、研制、种植、养殖、信息发布,以及科技小发明、小创造等技术实践,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学习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阶段.各个阶段应有相对明确的活动任务和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组建活动小组;
制定活动方案;
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等。
准备阶段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规划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并提供充分的准备.
活动实施阶段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
活动总结与交流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对活动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交流.要突出对活动的过程、活动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交流与反思.在总结与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实事求是;
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
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个性。
活动准备、活动实施和活动总结与交流三个阶段是相对的。
要引导学生根据活动过程的实际需要,灵活地开展实践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一般可采取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等两种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
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允许初中、高中学生个人独立开展活动,完成活动任务。
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组织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采取全班活动的组织形式。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3—9年级每周3课时,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参照新的《高中课程方案》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时间根据需要灵活安排,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在保证基本课时总时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允许不同的学习小组或个体有不同的学习活动进度,保证学生活动的连续性、完整性。
综合实践活动要要超越纯粹的课堂教学时空的局限,处理好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的关系、室内活动与室外活动的关系,合理利用拓展学生的活动空间。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应注重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相结合.第一,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或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第二,在活动的展开阶段,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组织方式,主要包括:
个人独立活动的方式、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班级合作活动的方式、跨班级与跨年级合作活动的方式、学校合作活动的方式、跨学校合作活动的方式等.第三,在活动过程中要遵循“亲历实践、主动探究”的原则,处理好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体验与建构的关系,倡导亲身体验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活动主题持续、深入地探究与实践,防止浅尝辄止。
教师要对学生的活动加以有效指导,指导教师因根据学生活动主题的需要,设计具体的指导方案。
在内容上,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或确定适合自己的主题、项目或课题;
在活动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活动方法与方式的指导,帮助学生规范地运用各种问题解决的方法;
在活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与收获进行有效总结.在指导方式上,注重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不能把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权只赋予某一学科的教师、或班主任、或专门从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教师,而加强教师的协同指导。
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关系,坚持课堂组织与开放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学生自主实践与教师有效指导相结合;
妥善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学习的关系,注重运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强调实践学习活动的多样性,坚持实践学习与认知学习相结合.
四、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关注过程、兼顾结果。
评价方式可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
强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既要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档案,也要注意简便易行,避免繁琐。
学生评价的途径主要有成果展示、研讨答辩、访谈观察、成长记录等。
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进行综合评价。
要把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学习表现作为毕业的要求,中考和普通高中招生要把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学习作为综合素质评定的重要依据.
(二)对教师的评价,侧重于对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实效等方面。
运用评价手段,鼓励全体教师承担指导任务,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三)对学校的评价,侧重于对学校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状况的评价,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师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等方面的评价。
五、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与保障
(一)中小学应严格执行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规定,按照课程方案开设课程,开足课时。
要从师资配备、组织保障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管理。
加强社会宣传,引导学生家长转变观念,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
(二)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校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管理和督导。
各省(市、自治区)、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要依据本纲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细则;
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状况纳入学校办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中小学校长培训的内容;
要将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发展状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毕业生学业评价和高一级学校招生制度改革。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队伍建设。
调整教师编制结构,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编制,建立一直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方面问题,将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纳入各级职称评定系列,统一管理。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工作,加强管理,因地制宜,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协调中小学与青少年宫、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校外教育场所的关系,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对加强青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教育作用。
地方可根据学校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开发具有指导性的课程资源,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按照国家关于中小学教材开发的有关规定,严格进行立项、评审,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
(三)教科研部门是指导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力量.县(区)以上教研部门要配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研员,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研究和指导,有效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学术团体、专业技术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应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教师培训、技术咨询等方面为学校提供智力支持.教师教育机构应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已有的专业设置或课程结构,通过各种途径或方式,培养或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
(四)学校所在社区应承担支持教育、共同培养青少年的责任,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社区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科技馆(站)、博物馆等场所的作用,为学生集体活动提供优惠或免费政策;
社区有责任监督学生在社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活动的进展情况,并对学生活动做出公正的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五)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增加教育专项投入。
各级地方政府的有关部门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中小学生顺利进入本地区各类公共场馆、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开展活动。
省级地方政府要重视并加强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切实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编制、职称、待遇问题。
要组织财政、社会保险、教育等部门,协同建立学生活动安全的保障机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综合 实践 活动 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