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复习提纲.docx
- 文档编号:601301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2.75KB
历史复习提纲.docx
《历史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复习提纲.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讲:
大一统的秦汉
1.秦的统一:
公元前260年秦赵长平之战。
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攻势。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
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都咸阳。
2.秦的灭亡:
公元前209年夏,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
3.秦统一意义:
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4.秦始皇开创中央集权的措施:
⑴政治上,创立中央集权制,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央设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⑵经济上,统一车轨、货币(圆形方孔钱)、度量衡;⑶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使用小篆,后来推行隶书);⑷思想上,焚书坑儒,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5)军事上,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定都。
6.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
⑴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封国势力;加强监察制度,中央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十三州部和刺史。
⑵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封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7.张骞通西域:
公元前138年,第一次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公元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8.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西域都护(府),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9.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欧洲
10.造纸术:
西汉前期发明纸。
东汉时期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11.东汉医学:
“医圣”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神医”华佗:
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12.数学:
东汉成书的《九章算术》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
13.宗教:
佛教:
起源于古印度。
西汉末年传入中原地区。
道教:
东汉后期,神仙方术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形成道教。
14.史学:
司马迁《史记》,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约3000年)。
15.雕塑: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今天陕西),
第二讲:
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三国两晋南北朝)
1、200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战胜袁绍,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2、208年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战胜曹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础。
3、220年,曹丕称帝,都洛阳,魏。
221年刘备称帝,都成都,蜀。
222年,孙权称王,都建业(今南京),吴。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4、江南经济发展原因:
最主要是北民南迁给南方带来劳动力、先进工具和经验,其次是南方相对稳定,自然条件优越。
5.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措施:
(1)494年迁都洛阳。
(2)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
影响:
促进了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6.数学:
祖冲之,南朝宋齐之际。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比欧洲早了约1000年。
7.农学:
贾思勰,《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8.地理学:
郦道元,北魏时期。
《水经注》是一部优秀的地理学著作
9东晋书法:
“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
10.绘画:
顾恺之,以人物画最为突出,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11.石窟艺术: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第三讲: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隋唐)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589年,灭掉北周,统一中国。
2、隋炀帝时开凿隋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由北向南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海、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全长2000多千米。
意义:
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联系,成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
3、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今西安)。
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627年开始)。
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镜子是:
魏征。
4、唐朝三位著名的皇帝出现的盛世局面及他们的统治措施:
(1)唐太宗时的盛世局面叫贞观之治。
贞观新政主要内容:
①赋役改革,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②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③制定了《唐律疏议》
(2)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武则天,盛世局面是(有)贞观遗风,措施:
①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②重用酷吏,打击反对派;③大力发展科举考试④注重减轻农民的负担,采取各种措施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
(3)唐玄宗时的盛世局面叫开元盛世,措施:
①重用贤能②大力整顿吏治③对军事、财政、漕运制度进行改革。
5、“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
《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6.唐朝出现的两个新式的生产工具是曲辕犁和筒车。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科和进士科。
到明清时期科举制发展为八股取士1905年被废除。
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
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8.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
松赞干布是其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文成公主入藏,意义:
促进了西藏地区的发展,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唐中宗:
金城公主嫁给尺带朱丹;唐玄宗:
唐蕃和同为一家)
9、唐朝对外关系:
日本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
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人物
在位皇帝
历史功绩
鉴真
唐玄宗
东渡日本弘扬佛法
玄奘
唐太宗
西游天竺求取佛教(口述成《大唐西域记》)
10印刷术: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成都和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世界上现存最早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火药:
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
唐初著名医学家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
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1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拱桥。
12.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
李白被称为“诗仙”。
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甘肃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
第四讲: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辽宋夏金元)
1、辽宋夏金元政权更替:
政权
民族
建立者
时间
都城
重大事件
辽
契丹
阿保机
916年
上京
辽大举攻宋,寇准主张坚决抵抗,宋真宗亲征打败辽军,1005年双方签订澶渊之盟。
北宋
汉
赵匡胤
960年
汴京(东京,今)
西夏
党项
元昊
1038年
兴庆
1044年,与北宋订立和议,停战。
金
女真
阿骨打
1115年
会宁
1.1127年攻占汴京,掳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2.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在郾城打败金军,1141年,宋金和议,南宋与金对峙的局面形成。
南宋
汉
赵构
1127年
临安(今杭州)
蒙古
蒙古
铁木真
1206年
和林
元朝创立行省制度,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设宣政院西藏正式归属中央管辖。
元
蒙古
忽必烈
1271年
大都
2.经济重心南移: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两宋时期,太湖流域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全国的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宋代由于推广优质水稻品种占城稻,使得水稻逐渐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
宋代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宋朝中国陶瓷制作精美,畅销世界各国,因此中国被为“瓷之国。
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宋代海外贸易兴盛,政府鼓励,专门设立市舶机构来管理海外贸易。
3.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宋代城市风行的类似现代足球的运动,称为蹴鞠。
4、忽必烈的改革:
①仿效中原王朝的政治体制,建立行省制度。
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②推行重农政策。
下令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
设立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
还命令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
影响:
忽必烈的改革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中国的活字印刷比欧洲早四百多年。
影响:
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6、宋代发明了指南针,也叫罗盘针。
指南针发明后很快用于航海领域。
南宋时,它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意义:
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7、元代妇女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影响:
松江地区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
棉布
8、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9、苏轼的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
辛弃疾的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10、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
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11、《清明上河图》
第五讲: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名称
侵略国家
起止时间
条约
条约影响
鸦片战争
英国
1840-1842年
《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
1856-1860年
甲午中日战争
日本
1894-1895年
《马关条约》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刺激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
1900-1901年
《辛丑条约》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一、近代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南京条约》内容:
开放广州、厦门、福建、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国赔款2100万银元;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马关条约》内容:
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3.《辛丑条约》内容:
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列强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趁火打劫,通过《瑷珲条约》等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俄国是近代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5.近代的屈辱史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
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强大。
二、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
1.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2.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爆发。
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
3.左宗棠1881年收复新疆,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和防务。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4.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遭到日本舰队袭击,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5.19世纪末,一场大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首先在山东兴起。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义和团与清军在廊坊、杨村阻击敌人。
6.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国地理、历史和科技发展状况,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六讲:
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一.近代化四次探索活动:
名称
洋务运动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阶层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资产阶级激进派
(先进的知识分子)
代表人物
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孙中山
陈独秀、李大钊、
胡适、鲁迅
口号
自强求富
变法图强
民主共和(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学习领域
经济技术
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特点
从学习技术,到学习制度,再到学习思想,由表及里逐步深入。
启示
中国人民具有不屈不挠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近代探索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
洋务运动:
1、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
2、内容:
A: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B:
以求富为口号,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C:
创办新式陆海军。
(北洋、南洋、福建)
3、创办的主要企业:
军事工业:
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的福州船政局。
民用企业:
李鸿章的开平矿务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官局和汉阳铁厂。
4、评价:
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三、戊戌变法:
1、序幕:
公车上书。
2、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的诏书。
3、内容:
发展农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4.意义:
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变法失败的原因:
顽固派力量强大。
维新派力量弱小,而且没有发动群众,只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四.辛亥革命:
1.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中国同盟会,它于1905年在东京创立,它的革命纲领是: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被阐述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2.武昌起义的时间是1911年10月10日;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1912年1月1日。
中华民国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辛亥革命的意义:
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五、新文化运动:
1、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
2、主要阵地: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3、口号:
民主与科学。
4、内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闻学,反对旧文学。
5、意义:
新文化运动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罗网,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
6、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之后,陈独秀明确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我国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书中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六、科技,文化,思想和社会生活。
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大生纱厂。
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它于1909年通车。
严复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他译著的《天演论》一书,把西方进化论的学说介绍到中国。
2.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的报纸是《申报》,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商务印书馆。
3、社会生活
第七讲: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
最能反映其性质的口号是: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2.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的变化:
主力由学生变成工人,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3.性质: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4.意义: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五四精神:
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2.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地点:
上海和浙江嘉兴南湖。
2.内容:
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3.意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三.国民革命的洪流(第一次国共合作):
1.黄埔军校:
建立时间1924年,校长是蒋介石,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创建的意义是:
为国民革命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为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奠定了基础。
2.北伐战争:
1926年7月,正式北伐,直接打击的目标是孙传芳、吴佩孚、张作霖三派军阀,主要战场在湖南湖北,重要战役有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
3.国民革命的失败: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了“国民政府”建立起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八一南昌起义: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意义: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后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它建立的意义是:
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道路的开始。
3.长征:
(1)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开始时间:
1934年10月。
(3)遵义会议:
1935年1月,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4)简易路线:
江西瑞金—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吴起镇会师-1936年10月会宁会师。
(5)胜利:
1936年10月,甘肃会宁会师。
(6)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7)长征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乐观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第八讲:
伟大的抗日战争
一、局部抗战的开始: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方针,结果:
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敌手。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民音乐家聂耳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不朽的民族战歌。
2.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人物:
张学良和杨虎城;目的:
逼蒋抗日。
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意义: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二.全面抗战的开始:
1.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七七事变,中国军民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2.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杀害中国军民达30多万人以上,犯下滔天罪行。
(南京大屠杀)
三.全民族抗战的表现
1.国民党:
1938年春,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
2.共产党:
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发动了百团大战,它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
3.爱国志士: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音乐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著名画家徐悲鸿创作了许多反映民族精神的画作;科学家侯德榜于1940年发明侯氏制碱法。
四.抗战的胜利
1.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
内容:
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意义:
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备了条件。
2.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了伟大胜利。
3.抗战胜利的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血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第九讲: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1.蒋介石邀请毛泽东重庆谈判的目的是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毛泽东的目的:
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时间是1945年,中共的代表是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10月10日签订了《双十协定》(《会谈纪要》)。
2.全面内战开始的时间和标志是:
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3.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前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
4.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和时间是: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5.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使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在数量上取得了优势;淮海战役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平津战役基本解放了华北全境。
6.渡江战役: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战线:
从江苏江阴到江西湖口150多千米。
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蒋介石败退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至今。
第十讲: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1.为筹建新中国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政协会议)时间:
(1949年9月)地点:
(北平);制定《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时间:
1949年10月1日。
3.新中国成立意义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历史揭开新的篇章。
4、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意义:
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
5.为巩固新中国的政权,党中央采取的措施有对内:
稳定物价、土地改革;对外:
抗美援朝。
6.土地改革,时间:
1950--1952年底 文件:
《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作用(意义):
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7、抗美援朝战争(1950—1953年);司令员:
彭德怀;部队名称:
中国人民志愿军;目的:
保家卫国;结束: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英雄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等;学习精神:
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国际主义;意义:
维护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8.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
1953年中印谈判;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意义:
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10、中国出席万隆会议(亚非会议):
1955年,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大会圆满成功。
1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
一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
国家对农业、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 复习 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