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ppt
- 文档编号:604138
- 上传时间:2023-04-29
- 格式:PPT
- 页数:23
- 大小:963KB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ppt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第一单元.ppt(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主编王换成,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科学,模块一社会科学的形成、地位和功能,从产生人类文化开始一直到公元前19世纪初这个十分漫长的历史时期,人类在不断地聚积对自我、对社会的认识。
直到公元前500年前后,人类终于迎来了历史发展的“轴心期”。
这个“轴心期”历时数百年,从东方到西方,都出现了一批“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如中国的孔丘和孟轲,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这些大思想家对自然和社会现象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问题和科学假设,他们对人类及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包含着诸多令人叹服的科学成分。
后世社会科学各主干学科也都起源于当时作为社会知识总体的哲学和神学。
社会科学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人类在进行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在同自然界相互联系的同时,人与人之间会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因此,人对自然的认识形成了自然科学,对社会的认识就形成了社会科学。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而人的精神世界是异常丰富复杂的。
莎士比亚曾借哈姆雷特之口,对人作了深情赞美:
“人是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伟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西方学者也对人作了如下判断:
“人的存在是最难以控制和证实的,最难以预测的主题。
”迄今为止,作为“宇宙精华”和“万物灵长”的人,对其自身精神世界的了解,远远逊于他对人以外的宇宙万物的了解。
事实聚焦社会科学的孕育,课题一社会科学的形成,社会科学的出现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产物,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是近代自然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的产物。
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对社会科学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
1419世纪是社会科学各主干学科逐步成型并开始独立发展的时期。
1857年,英国的部分学者发起成立了“促进社会科学全国协会”,“社会科学”的概念从此得到广泛应用。
这一时期,对社会科学的发展影响最为深刻的哲学,在19世纪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的重大变革。
19世纪中叶,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德国的古典哲学、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整个社会科学领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从根本上把对人和对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社会科学”从此转变为科学。
课题二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一、社会科学是创造物质文明的巨大动,社会科学有时对社会生产力具有某种决定作用,社会科学为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指导和动力,社会科学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二、社会科学是实现社会进步和创建文明社会的理论先导,自从产生社会科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创立以来,通过社会科学对社会矛盾运动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归纳总结,人类的社会变革活动逐渐由自发趋向自觉。
在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中,社会科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社会科学为社会进步提供思想动力,社会科学推动人类社会形态的演进,三、社会科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精神文明的强大支柱,社会科学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帮助和推动作用。
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一起构成精神文明建设的两项基本内容,而社会科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指导、帮助和推动作用。
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思想道德建设社会科学可以促进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课题三社会科学的功能,认识功能,导向功能,管理功能,服务功能,社会科学的功能,1.社会科学可以使人树立正确的理想,使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得到提高2.社会科学为自然科学研究起导向作用,1.为决策者提供综合性的基础知识和方法论2.为社会提供咨询服务3.为社会提供作品服务,1.社会科学知识是认识世界的前提2.社会科学知识的丰富和发展是深化认识的基础,一是向管理者提供管理对象的相应知识。
二是向管理者提供某一专门领域的学科知识。
三是迅速发展的管理科学可以直接为科学管理提供理论基础。
模块二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概况,社会科学是一个由众多学科组成的庞大学科,下列18个学科为学术界公认的主干学科:
哲学、历史学、文艺学、宗教学、语言学、心理学、人文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军事学、新闻传播学、体育科学、情报与文献学、地理学。
事实聚焦社会科学的主干学科,课题一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背景,一、不断变迁的时代主题1.世界格局首次变动时的时代主题:
战争与革命2.世界格局第二次巨变形成的时代主题:
对抗和对话3.世界格局第三次变化前后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二、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技术,1.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向社会科学提出了紧迫的时代课题2.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推动了社会科学技术的综合化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综合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科学各学科、各技术领域内部的综合,在综合过程中产生突破。
二是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各技术领域之间的综合。
三是自然科学与技术之间的融合。
3.自然科学国际化的趋势促进了社会科学的国际对话4.自然科学的高速发展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和工具,三、日益复杂的当代全球问题,全球问题的类型,全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一是全球生态问题二是全球性经济与社会问题三是具有广泛而重要意义,会累及全人类的政治问题四是具有全球性的文化问题,全球问题相互联系,此消彼长,具有鲜明的挑战性和紧迫性,要求各国政府和人民,国家集团和国际性组织共同协作,才能逐步解决。
课题二20世纪社会科学发展的脉络,20世纪90年代之后,社会科学在反思与前瞻中加快了发展步伐。
这段时间,中国社会科学专著的出版,其数量之多,领域之广,速度之快,都是前所未有的。
1.意识形态背景的分化2.基本思想方法的分化3.学科流派的分化,1.哲学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日趋活跃2.系统科学的兴起产生连锁效应3.综合学科大量产生4.世界性话题的研究推进了社会科学的“整体联动”5.研究人员的群体化和研究骨干的通才化,20世纪50年代后逐步走向整体联动,20世纪末期进入反思展望期,20世纪50年代前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课题三20世纪中国社会科学发展概况,一、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背景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社会科学的发展起了影响和制约作用。
这种国情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制度,使中国未能从社会内部孕育出近代和现代的社会科学体系。
其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璀璨夺目,但也存在弊端。
今天的中国人,仍然为自己的民族在世界文明史上早早地奉献了周易等著述,出现了孔子、老子、庄子、孟子、荀子等大思想家而自豪。
然而,本土文化的种种弊端,如偏重直观、感悟,崇尚圣贤古训,过于讲求平衡,倾向封闭、守成,都给现代的社会科学研究打上了深深的印记。
再次,20世纪中国社会革命和社会发展道路艰难曲折。
20世纪上半叶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模式的选择,20世纪下半叶对社会主义模式的探索和改革,这些急剧而深刻的变革,为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向社会科学提出了难度很大的时代课题。
现代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主流,同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演化和发展是密切相关的。
二、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曲折道路,引进、移植与选择阶段,20世纪上半叶,大体上是引进,移植,进而通过时代的选择,也出现了逐步分化发展的态势。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科学经历了一次革命洗礼。
根本点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各学科的改造和建设。
它不仅改变了社会科学和思想文化界的总体面貌,而且影响了全体国民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状态。
978年中国社会科学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揭开了中国社会科学复苏的序幕。
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论述深入人心,成为社会科学开放、重建与发展的根本指针。
革新、建设与曲折阶段,开放、重建与发展时期,模块三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我国人口受教育程度和高技术人才严重不足,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国际形势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
第一,人口受教育年限少,国民素质偏低。
我国人口平均受教育8年,世界平均水平是11年,美国和法国都是13.4年,韩国是12.3年。
目前,我国青年的大学普及率为11%,而发达国家的大学普及率一般为40%50%,个别国家达到60%80%。
第二,高层次技术人才和技术工人严重不足。
2000年,我国从业人口中,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只占18%,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仅有5%,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相应的指标为80%和26%,高层次人才比例与发达国家相差510倍。
高新技术产业需要的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素质技术工人更是供不应求。
在世界47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我国的合格工程师、信息技术熟练工人和熟练劳动力的易获得性分别处于倒数第一、第二、第四位。
事实聚焦我国国民素质和科技人才状况管窥,课题一当代社会科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当代社会科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1.迅速发展、日趋复杂的社会实践使当代社会科学研究存在滞后现象2.分支学科的激增使当代社会科学的内部整合面临挑战3.各国对待社会科学的不同态度,为社会科学研究带来一定困难,二、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机遇,1.当今世界复杂的社会生活内容和社会矛盾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多学科共同发展为当代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多重视角3.外部环境的变化为当代社会科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课题二当代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科学研究同开拓新兴学科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同应用理论研究相结合,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领导部门与科研部门、决策人员与科学工作者的联合更加密切,新旧学科结合,在广度与深度两个方面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
应用理论研究依赖基础理论研究的指导,基础理论研究又要通过应用理论研究来发挥其作用。
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具有内在联系,无论在内容方面还是在思维的更高层次上,都有些互通之处,可以彼此诱发,相互参考。
决策人员与社会科学家、自然科学家的结合,可以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的“智囊团”与“思想库”的作用,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减少决策失误。
模块四中职生与社会科学,周作人在五四文学革命中,是敢于向封建制度冲锋陷阵的勇士,他的小品文受到文学青年和各界人士众口一词的好评,是一位颇有成就的文学大家。
当时人们把他和鲁迅并称为“周氏兄弟”。
五四运动以后,周作人企图走“纯学术”、“纯艺术”的道路,曾一度丧失民族气节,参加汪精卫伪政权的“国民政府”,并担任“督办”出访日本,发表有辱国格的言论,成为民族的罪人。
周作人作为鲁迅先生的胞弟,他们少年时代的生活经历基本相同,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相似,又都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
为何鲁迅先生能够终生保持高风亮节,究其原因,周作人深受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导致他人生航标偏离的关键因素。
教育部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培养目标作了这样的规定: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应当具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必须在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自觉接受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教育。
只有掌握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才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事实聚焦从周作人的人生道路看社会科学对青年学生的重要作用,一、中职生学习社会科学基础知识的方法,明确学习目的,坚持学用结合,做到身体力行,二、幼教专业学生学习社会科学的重要性,幼教专业学生要高度重视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理解和应用,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以适应将来所从事职业对职业技能的要求。
学生可以从政治制度变迁中领悟生产力对社会进步的决定性作用,领悟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社会发展的规律;从经济制度的对比介绍中强化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深刻理解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新贡献;从历代思想家的著述和文学作品中去领悟人生的真谛,不断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从社会科学领域的新成员中展望社会科学发展的辉煌前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解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意义;从旅游资源的简介中了解我国的山川胜景和文物古迹,感受中华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蕴;从人口、种族和宗教简介中领会我国人口政策的重要战略意义;从城市的发展中理解城市建设对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谢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 社会科学 基础知识 第一 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