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6508587
- 上传时间:2023-05-0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94.02KB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是搞清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
二是家庭教育存在的家庭关系、对孩子的教育情况、对家庭教育的认知等的调查分析,目的拟解决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努力有效地更新家长教育观念、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研究对象与方法
于2008年12月16日对我校一年级、三年级、五年级、六年级共8个班的120名学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20份,收到有效问卷109份,统计数据由人工统计。
其间召开座谈会8次,出席座谈会和接受个别访问的家长计31人。
五、研究结论
1、家庭关系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109份,其中被调查母亲44人,父亲65人,被调查母亲与被调查父亲的文化程度都是以初中及以下居多,占74.3%,其中母亲占75%,父亲占73.4%;
家庭年人均收入在5000元及以上占12.8%,在4000—3000元的占53.2%,在3000—1000元27.5%,在1000元以下的占0.64%;
认为家庭人际关系情况是相处愉快,互相关心的占80%,其中母亲是75%,父亲是80%,有20%的父亲认为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不够,有11.4%的母亲认为家庭成员互相关心不够;
在业余爱好上,父亲读书看报的比例是50.7%,母亲只是43%,所有调查的母亲都不关注时事政治,关注家庭教育的母亲占34.1%,父亲占30.7%;
父亲与母亲所了解的涉及保护未成年法律相差无几,了解1部的占54%,1部也不了解除的父亲占27.6%,母亲占18.8%。
通过以上调查数据分析,现在的家庭关系比较和谐,但关注家庭教育的只占到32.1%,普遍存在对家庭教育重视不够的问题,多数父母只了解和听说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但对其内容了解的甚少,《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知之甚少,有33%的父母不知国家有保护未成人权利的法律。
2、对孩子的教育情况 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让孩子与同学一起克服5.5%;
对当孩子提出的要求,合理就满足,不合理就不满足占50%,与孩子分析要求的合理性、再决定是否满足的占55%,无条件满足的只占1%;
当孩子与伙伴闹矛盾,有95%的家长与孩子分析原因,找自身不足;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注重过程管理的占87.1%,注重结果管理的占9.1%,出现问题后再管教的占2.8%;
在孩子的培养、教育方面花费精力较多的事情依次是孩子良好的个性培养、孩子的日常起居、孩子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孩子的身体健康、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培养;
在关心孩子成长方面,有97.2%的父母认为要以身作则;
有60.5%的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基本了解,安排小学英语家教、小学数学家教有23.9%;
家长对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了解的有35%;
15.6%的家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太了解。
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主要是通过家长会、老师家访,只有16.5%的家长主动与教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很在乎的占88.1%,认为孩子已经尽力了,任其自然的有10.1%;
有88%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成才,只有12%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人。
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在认识教育孩子问题上还存在较大的功利主义,对孩子的期望值偏高,这样在教育孩子上可能会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培训出来的孩子可能会出现高分低能,或缺乏创造性;
在家长与孩子关于教育问题的面对面沟通上,每周时间在1小时的占36.7%,2小时的占29.6%,3小时的占9.2%,4小时的占7.3%,有5.5%的父母没有和孩子进行教育沟通,这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农村家长在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依赖学校的过多,有很大一部分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特别是学习只是学校的事;
在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上,我们的家长还是比较理智的,99%的家长都认为应从小事抓起,注意细节教育,在孩子面前,意见一致达到94.5%,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自己克服的占94.5%,孩子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与孩子分析原因并制定措施的已占到57.8%,训斥、打骂孩子的只有4.6%,看来我们的家长已比较理智;
通过调查,我们的家长在素质教育方面知之甚少,有18.3%的家长不知道素质教育,有47.8%的家长听说过素质教育,但对素质教育是怎么回事不知道,自己认为了解素质教育的只占到13.9%,看来我们还应加大对素质教育的宣传力度,只有让家长了解了素质教育,才有可能推广素质教育,让孩子享受素质教育;
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有98.1%的家长,愿意在家庭教育上有更多的投入,有99.1%的家长愿意在孩子兴趣、特长培养上有更多的投入;
在孩子自立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从小是做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占50.5%,在做完作业的基础上,让其做一点力所能力的家务活的有46.8%。
由上可以看出,我们农村的家长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已较成熟,但还应该不断学习,加强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使我们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3、对家庭教育的认知方面 通过调查,认为是教孩子怎样取得好成绩的11%,在现在的家庭教育问题上,有45.9%的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太差,有26.6%的家长认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缺少共同语言,缺乏沟通,有22.9%的家长认为孩子不听话,越来越不好管,有11.9%的家长认为孩子自私,什么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有2.8%的家长认为孩子的学习是最大的问题;
认为家庭教育以集体方式好的有51.3%,有59.6%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分类进行指导为主;
在家庭教育中,有60.5%的家长希望得到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知识,有92.7%的家长认为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是一项重要和必不可少的活动,认为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学生,认为学校与家庭在全面培养的基础上各有侧重的占56.9%,认为以学校教育为主,家庭协助的有37.6%,有5.5%的家长认为主要由学校来完成或学校负责教育,家庭负责养育,这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还需要改进;
认为家庭教育有很多学问,需要学习培训的有76.4%,有5.5%的家长对家庭教育存在困惑;
被调查家长参加过家庭教育培训的只占30.3%,主要是通过电视光碟、专题讲座和家长会接受的教育,认为培训效果非常好的有57.6%,也有6%的家长认为培训效果不好;
认为家庭教育的重点是教孩子怎样做人的有89%,,有55%的家长希望得到学习方法方面的指导,有56%的家长希望得到与孩子沟通方面的指导,有21.1%的家长希望得到对孩子心理指导方面的指导,有3.7%的家长希望得到缓解两代人关系方面的指导;
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长希望通过加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全面了解孩子,并通过发放报纸、刊物、电视节目、举办报告会等形式进行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改进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理念。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现在的农村小学生家长在家庭教育的理念上已经比较科学,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也已基本到位,但存在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不注重学习,对身边出现的新鲜事物不留心,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了解不够,在孩子的教育上还较多的依赖学校;
存在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超出孩子自身的能力,容易出现现实与期望落差大的问题;
存在家长与孩子在教育上沟通不够,使得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欠妥当的问题。
所以我们还得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
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建议
(一)问题
1、问题之一:
家庭教育方法有失偏颇
我们通过深入分析、研究家长的心态和行为后不难发现,当前的家庭教育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期望过高”型。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是典型的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占有相当的比重。
家长们因为历史的原因,常常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遗憾”,用最美好的“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许多家长因为自己没有机会读书、上大学,于是拼命要让孩子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
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较高。
具体表现在:
1、分数第一。
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家长最棘手的问题;
孩子的功课分数,是家长最关心、最敏感的话题。
“学”而优则“奖”,已成为许多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常用手段,“学习至上,成绩至上”是孩子的唯一目标。
为了让孩子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
我们的多数家长不让孩子干家务活,为的是让出更多的时间来给孩子提供学习的时间。
于是,家长包办代替了孩子的家务劳动,一是心疼孩子,不肯过早地把责任加在孩子身上;
二是不屑于让孩子干“杂活”,怕影响孩子的学习。
据了解,有好多家长要在孩子身边看着孩子学习,当孩子考出好成绩时,就高兴,家里便是“阳光灿烂的日子”;
当孩子考不好时,家长会把孩子狠狠的教训一顿,几天都没有笑容。
2、舍得投资。
不少家长为子女请过家庭教师,经济条件较宽裕的想方设法让孩子学到更多的东西,买《参考》、或者亲自辅导,有很多家长期望自己的孩子进特长班,心甘情愿地吃苦受累,目的只有一个--一切为了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学习,一切为了孩子的分数。
除了叮嘱孩子学好学课余时间又陪孩子去参加作文班、书法班、英语班、美术班、音乐班……在家长的心目中,这完全是一种“责任”。
二、“过度溺爱”型。
调查显示,有大多数的家长在培育孩子上不惜代价,孩子要什么就给买什么。
每月给孩子的零花钱数目也有所增加,有的家长到饭店为孩子举行“生日宴会”。
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不让他们参加任何家庭的劳动,多数学生不会洗衣,不会做饭,更有甚者,为了孩子能“讲卫生”代孩子洗这洗那,这种爱是对孩子的成长的一种不负责任做法。
特别是小学教育阶段正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至关重要的时期,家长无微不至的关爱和越俎代庖,不仅造就了任性,懒惰,自我中心的性格,而且会耽误孩子动手能力的发展,形成奢侈浪费的作风。
三、“顺其自然”型。
这是独生子女现象出现后,家长因为自身的价值观的认同而采取的教育方法。
不可否认,有的家长是因为懂得遵循教育规律而理智地采取的这种教育方式。
但更多的则是因为忙事业而无暇顾及,或因为自身的局限而无赖放弃。
具体表现为:
1、“心有余而力不足”。
家长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长、成才。
然而,强烈的“希望”和教育“方法”之间差距实在太大。
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成了“熟悉的面孔陌生的心”。
在现实生活中,一个可以领导成千上万人的企业家,不能说服家里的一个“宝贝”而找老师“告状”、“述苦”的现象绝非个别。
家长常常感叹在子女面前,教育“无从下手”、“伤脑筋”。
2、“代理家长”的现象较为普遍。
许多家长把教育子女的重任让位于爷爷、奶奶等隔代人。
于是,长辈们的晚年生活都以孩子为“重心”、“中心”、“轴心”。
“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时时刻刻牵动着老人们的心。
长辈们那“特别的爱”,使得孩子普遍缺乏生活经验,自我服务能力差;
热衷于自我设计,缺乏责任感。
孩子许多的不良行为和习惯,就在长辈们无微不至的“关爱”中滋生。
问题之二:
孩子的表现差强人意
现实生活中的孩子,由于受家庭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了种种令人担忧的“怪圈”。
一、唯我独尊。
有的学生在家里对父母的称谓已用“喂”来代替。
不能不说他不爱自己的父母,不能不说他不尊敬自己的长辈,也许,在他(她)的心目中,或许他(她)更爱的是自己,更看重的是自己。
现在的独生子女,只知受人爱,不知爱别人。
缺少互爱精神,对别人、集体的事漠不关心;
缺乏平等、公正的意识,对损害别人的利益的事无动于衷,他们心中只有“我”的利益。
二、崇拜金钱。
在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学生对金钱已越来越渴望。
在学生的口袋里,或多或少装有零花钱。
据调查,半数以上的学生拥有个人存款,少则几百,多则几千。
学生手中有了钱,请吃零食、赠送礼物、请打台球、玩游戏机的现象随之出现;
用钱请人做作业、做清洁的现象也不是什么新闻;
特别是“下暴”现象更是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不良现象的产生与“崇拜金钱”的社会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流行享乐。
有的学生对生活十分挑剔:
吃的要精细营养,穿的要新潮高档,用的要新奇漂亮。
男孩玩的是四驱车、电子游戏机、变形金刚……女孩拎的是精致的小包,戴的是精巧的发卡,看的是精美的卡通书……有的学生上学、放学还要请人接送;
有的学生干脆用钱雇佣“棒棒”背书包;
有的学生懒得走路,打的回家让父母下楼给钱。
在家里过的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
四、浪费钱物。
我们通过调查后发现,学生经济收益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1)亲戚朋友赠送的钱物。
(2)家长每天给孩子的早餐费和车费;
(3)测验考试成绩“达标”后的“奖金”;
(4)替家长买东西时剩余的“零钞碎票”;
(5)个体经营者的孩子还有“帮工钱”……在学生眼里,这一切全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因而浪费钱物的现象十分严重。
他们可以随意浪费食物,可以随心所欲地更换文具,衣服鞋帽不时髦新潮就打入“冷宫”。
学校门口的地摊,其热闹程度并不亚于集贸市场。
在校园内拾到的各种衣物及其他物品,极少有学生前去认领。
在小学生中出现的种种怪圈,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一些不良意识正在潜移默化地污染着学生的心灵。
消除怪圈,亟待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建议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净化社会风气,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为了帮助小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家教理念,创建良好的家教环境,形成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合力,切实改变这种家庭教育的现状,必须对家庭教育进行指导和帮助。
学校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
1、积极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决定着孩子将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
因此,家长应该积极参加家教方面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儿童观、亲子观、评价观等科学新观念,努力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与孩子共同成长,科学、系统教育好孩子。
学校可以通过积极举办家长学校实现此目的。
家长学校与家长要保持经常性联系,及时对家长进行科学家教主题培训活动,引导家长正视孩子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家长学校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关爱的、民主的家庭教育方法,使家长重视孩子的思想、心理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家庭形成良好的教育环境。
针对小学生家庭教育的现状,究其成因,均涉及到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观念、态度和方法问题。
尤其是家长的观念、态度是家庭德育成败的关键。
因此,家长学校具体在安排培训内容时,可根据“启蒙—入门—提高”三阶段工作目标逐步展开。
(1)启蒙,转变观念
首先与家长们探讨“独生子女教育问题”,就“影响独生子女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应特别注意的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误区”举办专门讲座,要求家长淡化“独生”概念,改变孩子在家庭中的特殊地位,变支配地位为受教育地位;
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是非分明,在行为、态度上要保持一致;
为孩子创造群体环境,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密切与同伴交往、游戏,对孩子的期望做到实事求是,切实转变家教的观念和态度。
(2)入门,掌握方法
可安排“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孩子耐性能力的培养”、“孩子学习主动性的培养”、“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的几个问题”、“保护孩子心理健康的有效措施”等讲座,深入浅出地把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系统地传授给家长,提高教育的能力和效果。
(3)提高,形成合力
为了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形成合力,不妨举办一些诸如“家长如何与学校沟通”、“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家长也能当个好老师”等讲座,教育家长克服单纯依赖学校的思想,全面了解学校对孩子的要求,正确对待教师的家访,平时主动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对学校教育进行调整与平衡(即调整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调整正确与错误的关系;
调整各科知识间的关系;
调整德、智、体、美、劳的关系以及孩子之间的关系等),使两教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同时,对于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代表性困惑和难题,我们要给予充分而恰当的解答,并提出一些具体建议。
在对象选择上,紧抓两头不放松,开设一年级新生家长与毕业班学生家长学习班,既抓启蒙、入门和提高,又抓补充、发展和衔接,环环紧扣,全面而定向地传输家教知识。
2、建立学校与家庭互相沟通制度
大量实践证明,单靠学校教育或家庭教育是无法产生良好教育效果的,必须要实现家校教育的有机结合,加强彼此沟通,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校联卡、家访、电话等途径加强与学校沟通交流。
同时,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现代网络技术,积极探索家校双向交流与互动方式,使双方交流合作的形式更加生动多样,如面上合作——家长学校,学校开放日,亲子活动(发宣传材料等侧重系统宣传教育观念,方法等);
线上合作——家教指导热线,家教指导网站(侧重于释疑解难);
点上合作——家访、家校联系卡、社区指导座谈会(侧重于跟踪指导)等,健全和完善家校合作机制。
?
3、增强家庭的文化教育氛围
首先,建议家长为孩子设计一间书房,或在孩子的卧室里配置书桌和书架,使孩子有一个学习的小天地。
其次,向家长推荐优秀的家庭教育报刊,建议家长订一两份报刊杂志,作为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的资料。
再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
这样,浓厚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围形成后,能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4、努力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教育的效果不仅取决于父母的教育动机与教育内容,更主要的是父母的教育方式。
因此,我们认为,作为家长要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创设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认真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使孩子在家庭中愉快、健康地成长。
为此,家长要努力做到:
提高自身素质,能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有一套能被孩子接受的家规;
为孩子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
做孩子学习上的助手,指导和帮助孩子完成力所能及的事;
利用一切机会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理、自立能力和耐挫力。
(一)、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据调查,目前上小学这代孩子的父母,很大部分受教育程度不高,尤其很少学过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的有关知识。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95%的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72%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
”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
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和家长开放日,利用现代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点,全面指导家庭教育。
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指导家长信任孩子。
孩子是新生力量,相信孩子,就是相信自己。
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对孩子有充分的信心。
2、指导家长赏识孩子。
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从小就处在选择之中,几乎天天都有己的选择。
孩子的兴趣就是探索世界,越是不会干的,他就越想干,会了就不干了。
孩子是培养教育的对象,不把孩子当宠物,不要剥夺孩子的权利。
赏识孩子所作的一切努力,赏识孩子所取得的点滴进步,甚至要学会赏识孩子的失败,让孩子感到家长永远是他的后盾。
在提高家长认识的基础上,采取同一的内容,统一的标准来进行教育与评价。
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
学校和家庭密切配合,以实践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再教育,再实践,从根本上克服‘教育靠学校包打天下‘的被动局面。
3、指导家长“做好孩子的表率”。
在被调查的家长中,通过与他们的谈话反映出有一部分家长在素质方面欠缺。
无论是自身的文化素质,还是修养都需要进一步的增强。
比如,有一部分家长不能完成对子女的教学上的辅导,甚至一部分家长不能对自己的子女在思想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方面进行了错误的导向,使得这些未成年人在进行世界观形成时受到错误的影响,有时家长本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孩子学习的范例,可能影响到子女的一生。
孩子们最易从模仿的角度来把握事物,这是家长们一定要记住的。
如果家长们都亲自做到关心人、热爱,那么这种爱一定会通过蕴含其中的行动渗透进孩子的心中,培养起孩子爱国家、爱朋友、助人为乐的感情。
中国一句老话:
身教重于言教,用在孩子的情感教育上是十分贴切的。
(二)、注意塑造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道德品质是一个人一生的无形财产,而幼年时期产生的道德品质将影响人的终生,它的持久性是人生其他时期所无法比拟的。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我们所要求的道德品质的核心是集体主义,这里面包含关心集体的品质、遵守纪律的品质、团结友爱的品质、勤劳节俭的品质。
第一,培养孩子关心集体的品质,首先要从孩子关心父母、家人、朋友开始。
让孩子们懂得家庭的价值,懂得尊敬长辈,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从这些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孩子日后就热心公益事业、关心集体。
对于孩子的纪律教育,一是培养孩子自我控制的意志力。
二是培养他们尊重人的习惯。
三是对他们进行一些必要的文明礼貌知识的教育,让他们懂得遵守公共秩序,不要随地吐痰、乱扔纸屑。
家长们对孩子的纪律教育要耐心,同时也不能纵容。
第二,团结友爱品质的培养,我们认为关键是孩子性情的培养。
要注意引导孩子们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同时要学会谦逊忍让。
家长们应积极开发孩子们的活泼、开朗的性格,防止由于独生子女渐多而易产生的性情孤僻和不合群的趋向。
同时要教育孩子们学会宽容他人,这是现代社会人际关系融洽的根本,这样才会广交朋友,易于在未来社会发展中立足、生存。
第三,勤劳节俭的品质要从孩子的日常生活做起,家长要注意让孩子懂得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劳动果实才是最甜蜜的。
让孩子们从小懂得生活的艰辛,财物的来之不易,从而珍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人际关系。
父母应该非常精心地营造一个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家庭人文环境。
父母应该以自己的言传身教以及在生活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小学生 家庭教育 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