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工程知识梳理.docx
- 文档编号:6927428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7.98KB
康复工程知识梳理.docx
《康复工程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工程知识梳理.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工程知识梳理
康复工程知识梳理
(一)概述
1.康复工程技术:
工程技术人员在康复医学临床中,运用工程技术的原理和各种工艺技术手段,对人体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评估后,通过代偿、替代或辅助重建等方法来矫治畸形、弥补功能缺陷、预防和改善功能障碍,使有功能障碍的患者最大限度的实现生活自理和改善生活质量,重返社会的技术。
2.康复工程技术主要针对的人体功能障碍:
肢体运动障碍;脑功能障碍;视听觉障碍;语言交流障碍等。
3.康复工程(RE):
应用现代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恢复、代偿和重建患者的功能。
4.康复工程技术产品按功能分类:
康复评定、治疗、训练产品。
5.康复器具的ISO分类(1992年版):
将康复器具分为11个主类、135个次类、741个支类,有上万个品种。
其中主类分为用于个人医疗的康复器具;技能康复训练器具;矫形器和假肢;个人生活自理和防护康复器具;个人移动康复器具;家务康复器具;家庭和其他场所使用的家具及其适配件;通讯、信息和讯号康复器具;产品和物品管理康复器具;用于环境改善、工具和机器的康复器具与设备;休闲娱乐康复器具。
6.我国根据国情和实际情况将康复器具分为:
行动辅具、视觉辅具、听觉辅具、肢体辅具、居家生活辅具、康复训练辅具、信息交流辅具。
.
7.康复工程技术选配的原则:
1.最适合就是最好;2.适时使用;3.因人适配
8.选配康复工程技术产品的程序:
观察、询问、了解、评估、适配、训练、评价、跟踪(随访)
建档
9.康复工程技术产品的评估:
工程学评估;生物力学评估;临床康复评估工作(身体机能、环境、器具)
(二)假肢技术
●截肢:
指用手术切除患者身体上没有生机和功能、危及生命和健康的肢体,以挽救患者生命的方法。
(包括截骨和关节离断;下肢截肢比例较高)
1 小截肢;
2 大截肢:
低位——膝下10cm;高位——大腿根部。
●截肢的原因:
周围血管性疾病(占下肢截肢51%);创伤(比例最高);肿瘤(骨肿瘤好发于20岁以下);严重感染;神经疾病;肢体畸形。
●截肢术的要点:
保留合理长度;圆柱状外形;良好的肌力
皮肤的处理(重点皮瓣处理)
皮瓣包括皮肤、皮下和深筋膜。
残端皮瓣瘢痕一般呈“鱼嘴”型。
皮瓣处理不当:
(1)伤口产生的瘢痕,在假肢接受腔的活塞运动中会造成残肢疼痛
(2)血供不足受压容易产生压疮,不利于今后假肢佩戴。
上肢截肢皮肤处理:
上肢残肢的前、后皮瓣一般等长,疤痕留在尺侧。
下肢截肢皮肤处理:
下肢屈肌侧的皮瓣长于伸肌侧的皮瓣。
尤其是小腿截肢由于腓肠肌内侧头肌皮瓣具有血管恒定、粗大、血运比较好,皮瓣处理时常带有腓肠肌一起作为残肢端的软组织垫。
下肢截肢皮肤处理:
大腿截肢,屈髋肌群(股四头肌)皮瓣长于伸髋肌群(股二头肌);膝离断,股四头肌肌腱侧皮瓣长于腘窝肌;踝关节离断,足跟部皮瓣长于足背部。
神经的处理
1 预防神经瘤的形成、预防伴行血管出血;
2 神经残端包埋在肌腹内,明显减少残肢痛。
血管处理
防止血肿、感染和异位骨化
骨的处理
防止骨刺
肌肉处理
1 防止肌肉萎缩,减少局部循环减退甚至退化变性,避免残端形成圆锥状;
2 肌肉固定和肌肉成形的技术使残肢肌肉功能和循环得到改善。
对防止幻肢痛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但是应该指出在周围血管病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肢体缺血坏死,肌肉固定是被禁忌的,为了获得良好的圆柱状外形和不太臃肿的残肢,可能要将残肢端的肌肉进行修整,如肌肉的残端可能要斜形的切除一部分。
关节离断的处理
尽可能保留长骨骨端膨大部分肌肉固定(作用悬挂和防治假肢佩戴后旋转问题)
A.踝关节离断需要去掉内外踝
B.膝关节离断可以去除髌骨或固定髌骨
C.肩关节和髋关节离断尽可能保留头部
●.截肢后的功能障碍
1)身体方面:
局部性影响:
残肢肿胀;残肢疼痛;残肢关节畸形(P24表格);
全身性影响:
运动量减少,引起脂肪、体重快速增加,影响假肢使用;
全身性的肌力下降、体力减弱。
局部——幻肢痛——6岁以上
小腿截肢以中下1/3截肢为佳;常见的假肢平面及截肢率(P25)
●良好的残肢条件(评估):
残肢“五无”:
无感染、无肿胀、无关节挛缩、无瘢痕、无痛(无骨刺、无神经瘤和幻肢痛等)等功能障碍;
残肢“五好”:
肌力好;软组织条件好;残肢的骨组织、神经组织、肌组织处理得好;残肢表面皮肤好;残肢承重能力和全身状况良好。
●截肢康复的主要步骤:
心理康复,截肢术安装临时假肢,临时假肢步行训练,残肢定型,正式假肢处方与安装,正式假肢穿戴与训练,假肢佩戴后功能检查,回归社会(康复评定贯穿整个截肢康复始末)
截肢康复主要内容:
心理康复,正确良肢摆放,残肢定型,功能及体能训练,残肢日常护理。
(三)下肢假肢
●下肢假肢的定义(P48):
是用于截肢者为弥补下肢的缺损,代偿已失去下肢的部分功能而制造装配的人工肢体。
下肢假肢主要功能:
站立、行走、奔跑、跳跃。
安装下肢假肢的目的:
在于使截肢者尽可能地恢复失去的正常外形,重建已失去的站立和行走等功能。
下肢假肢的生物力学问题与思考:
承重问题
●选择下肢假肢的基本要求:
(P48)
(1)较好的功能:
能支撑人体站稳、步行、坐、转身、上下楼梯等。
(2)舒适方便:
有良好的承担体重的功能,佩戴无不适、无压痛、穿脱方便、卫生、易于清洗。
(3)仿真的人工关节:
人工关节及假肢承重力线正确,保证截肢患者步行稳定,步态正常。
(4)合适的长度与健侧等长:
若假肢踝关节无主动背屈活动,提腿时足尖易碰地,故大腿假肢可以比健肢短1cm左右。
(5)经久耐用
(6)重量适中:
小腿假肢<2.5kg,大腿假肢<3.5kg。
●下肢假肢基本结构:
接受腔、功能部件、支撑与连接部件、装饰部件
1 接受腔(定义):
假肢上用于容纳残肢与假肢间的作用力、连接残肢与假肢的腔体部件,起悬吊、稳定、支持假肢的作用。
现代假肢装配对接受腔的要求:
全接触和最大程度残端承重;与残肢全接触;尽可能多的和残肢末端接触;与残肢的结合尽可能稳固;不造成组织损伤;不适感尽可能小;
2 仿生假脚与踝关节
踝关节:
静踝、动踝
假脚:
木制静踝脚、静踝软后跟SACH(常用)、单轴脚动踝(常用)、万向脚、储能脚(刀锋战士,材料50层的碳纤压制而成)
3 膝关节
按结构分:
单轴、多轴、承重自锁
按控制方式分类:
机械控制(手控的带锁、力线封锁、承重自锁机构(膝关节不会突然弯曲“打软腿”,弯曲自然)、液压气压控制、电脑控制、电磁控制(减少机械冲击、健肢假肢速度不一致)
4 连接与对线部件:
连接盘、连接座、连接管、管接头、双向管接头等
●下肢假肢的分类:
(一)按假肢的结构分类((机械结构上主要体现假肢的受力分布):
壳式假肢、骨骼式假肢。
(二)按假肢功能分类:
装饰(足趾截肢者用)、临时(截肢手术后早期安装,用于功能训练,残端定型和检查用)、正式、特殊用途假肢。
(三)按截肢部位分类:
足假肢、塞姆假肢、小腿假肢、膝关节离断假肢、大腿假肢和髋部分假肢。
(极短残肢,残肢长度<30%)
(大腿中残肢,残肢长度30%~85%)
(4)按材料分类:
接受腔材料——①合成树脂假肢(树脂、碳纤、合成纤维)
②塑料板材假肢(聚乙烯PE、聚丙烯PP)
接受腔内衬套(硅胶、聚醋酸乙烯)
③皮假肢
④木假肢
⑤铝假肢
零部件材料——①合金钢假肢②不锈钢假肢③钛合金假肢④塑料假肢
(五)按制作水平
●术后及时安装临时假肢
优点(考点):
有效限制残肢肿胀促进伤口愈合,加速残肢定型,减少幻肢痛,产生良好落地感,对患者心理和康复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缺点:
操作要求、难度很高。
品种:
术后即装(石膏)、充气式(24h后用)、组件式(高低温板材,术后14天即截肢拆线后使用
6.常见下肢假肢
1 假半脚:
足底承重,硅橡胶或聚乙烯树脂材料制作。
2 塞姆假肢:
适用于踝部截肢患者。
(主要针对足部截肢,一般可分为趾部截肢、跖部截肢、跗部截肢。
)
3 小腿假肢(根据不同接受腔形状)
•PTB髌韧带承重
支持:
主要在髌骨韧带上
悬吊:
膝上环带
缺点:
由于皮带悬吊造成大腿肌肉萎缩;压力峰值集中于承重区域;影响血液循环;由于不良悬吊造成残肢窜动
•PTK髁上悬吊(PTK髁部夹持式小腿假肢)
•KBM明斯特髁上包容(髌骨及股骨髁承重)
支持:
主要在内侧髁下及髌韧带
悬吊:
髁上施压
缺点:
由于髁上施压造成大腿肌肉萎缩;压力峰值集中于承重区域
•PTS包髌式悬吊
支持:
主要在内侧髁下及髌韧带
悬吊:
髁上施压
缺点:
压力峰值集中于承重区域;悬吊效果不好;容易夹裤子(女性不适合)
•TSB全接触式
支持:
残肢全表面
悬吊:
锁具硅胶套,密封圈硅胶套或用护膝的近端悬吊
优点:
平均压力分布且无压力峰值(前部切线沿髌骨远端边缘,髌韧带不承受压力;内外侧边缘线取决于悬吊技术及膝关节稳定性,若不稳定髁上悬吊;后边缘线应保证在屈膝状态下时不干扰屈肌肌腱。
通常,但不完全一定,内侧屈肌肌腱较外侧屈肌肌腱粗而且更靠下。
后边缘线必须在试穿过程中让病人在坐位时检查并调整。
)
缺点:
难于对残肢容积的大改变进行调整
4 膝关节离断假肢——残肢末端承重,假肢控制性能良好,但控制组件容纳空间不足只能采用多轴膝关节(四连杆)
5 大腿假肢——四边形全接触式(特点:
内外径大于前后径);
坐骨包容式(CTA-CAM特点:
内外径小于前后径,股骨干处于内
收位,改良型IRC)。
6 髋部假肢——
(1)壳式髋关节离断假肢
(2)骨骼式髋关节离断假肢
●足部截肢隐含问题:
足弓过高,韧带过紧;或足弓过低,韧带松弛、足肌乏力,均会引起疼痛。
●下肢假肢处方:
●下肢截肢者的功能检查(考点)
残肢的检查和评估:
(1)残肢外形
(2)关节活动度(3)残肢畸形(4)皮肤情况(5)残肢长度(6)肌力
(7)残肢血运(8)皮肤感觉(9)残肢痛与幻肢痛
●下肢截肢处方内容
1)患者资料:
除了一般性资料:
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职业特点、居住环境等,还需要了解患者装配假肢的支付方式,社会福利政策等。
2)残肢尺寸
3)假肢的安装目的和功能等级:
注意患者的心理因素,了解患者对假肢功能要求,运动等级。
4)假肢接受腔描述
5)接受腔材料
6)假肢结构
7)假肢主要零部件
●下肢假肢的检查
1、处方对照检查
2、站立位检查(接受腔接触无压痛、位置适合不影响残余关节活动,对线良好:
静态对线、动态对线重点看P109-P119)
3、坐位检查
4、步行检查(无不适感、无活塞运动、对称、关节活动是否自如、步行间隔匀称、上下台阶坡道等)
5、脱下假肢后残肢检查
6、内存套、悬吊带、美观度是否合适
●大腿假肢穿脱训练
1、穿假肢训练:
截肢者取坐位,残肢—滑石粉—打开接受腔阀门;用光滑的薄的丝绸布将残肢包站立位直接插入接受腔,其上缘应包住大腿根部,其后面应包上坐骨结节。
将包布从孔内拉出,盖上阀门。
2、脱假肢训练:
坐位,将接受腔阀门打开取下假肢,检查肢体。
下肢假肢使用训练
(1)站立平衡训练(平行杠内、杠外)
(2)迈步训练(平行杠内、杠外)
(3)站立抗阻训练
4)步行抗阻训练
(5)上下台阶(坡道)
(6)跨越障碍物步行训练
(7)摔倒站立训练
(8)拾物动作训练
(9)滚球训练、侧向跳跃训练、敏捷性、正确性训练
●肌力训练目的
●
(1)使残肢肌肉发达,增加肌力,以获得足够的力量来操纵、控制假肢。
肌肉发达后,还可增加残肢在接受腔内的压力,增加假肢的稳定;
(2)扩大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取得操纵索控式假肢的需要的牵引位移;
(3)防止或矫正截肢后肢体不平衡和肌力分布不均所引起的不良姿态,如脊柱侧弯等;
(4)增大肌电信号源强度,康复截肢者的残肢肌电发放。
●现在功能等级分5级,0~4级
0级在有或没有辅助器具的情况下,都没有能力或潜力移动,假肢不能安全出行。
1级行走于平地,运动范围仅限于家庭
2级用假肢穿越障碍物,活动范围局限于村镇和社区
3级可以行走各种路面,活动性大的运动
4级完全掌握假肢运动技巧,针对运动能力较强的年轻人或运动员
(4)上肢假肢
v上肢假肢的基本构成:
1、手部装置2、腕关节3、肘关节4、肩关节5、上肢假肢的接受腔6、上肢假肢的悬吊与控制系统(P156)7、装饰部件
v按上肢假肢的功能、性能、动力分类
1)被动型上肢假肢装饰性上肢假肢假手指、假手掌
被动型工具手(劳动手)
2)主动型上肢假肢
自身力源上肢假肢:
索控式上肢假肢(机械手)、主动型工具假手(钩状手)
体外力源上肢假肢:
电动假手(电源开关和绳索驱动)、气动假手、肌电假手
混合动力上臂(适用于高位截肢患者,假手肌电控制,肘关节机械索控,减轻重量和电能)
其他智能、植入式(插入视频)
v按截肢部位分类
v
(1)手部假肢掌骨截肢假肢(保留腕关节和前臂旋转功能)、掌指截肢假肢、掌骨截肢肌电控制假肢
v
(2)腕离断假肢前臂截肢(前臂残肢长度>80%);腕关节离断。
装饰、肌电、索控式
v(3)前臂假肢前臂截肢中、短残肢,前臂残肢长度35%~80%
v(4)肘离断假肢上臂截肢:
上臂残肢长度>85%;肘关节离断;前臂截肢:
前臂残肢长度<35%
(5)上臂假肢上臂截肢,上臂截肢中、短残肢,前臂残肢长度35%~80%
(6)肩离断假肢肩胛带截肢、肩关节离断、上臂截肢:
上臂残肢<30%
1、手部假肢
1)装饰性上肢假肢的手部装置假手主要由内手套(起到支架作用,用钢丝固定)和美容手套(聚氯乙烯或硅橡胶)组成。
2)被动型手部装置假手主要由机械手架、内手套和美容手套组成。
3)索控式假肢的手部部件
假手手指主要有四种形式:
拇指动作型;食指、中指二指动作型(塞拉和米勒柯手);拇指、食指、中指三指动作型(豪斯莫和奥托博克手);小指以外的四指动作型(贝壳手)。
4)工具性假肢的手部装置5)体外力源假肢的手部装置
肌电假手功能控制,利用上肢表层大肌肉群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肘离断和前臂短残肢)或尺侧腕伸肌肱桡肌(前臂长残肢)
2、腕关节离断假肢:
适用于腕关节离断或截肢长度保留了前臂80%以上(通常距尺骨茎突5cm以内)的截肢者。
残肢保留了前臂旋前旋后功能,范围可达90o
1)装饰性假肢腕关节
适用于:
腕关节离断患者,特别适用于放弃配戴功能性假肢的患者。
特点:
重量轻,操纵简便,但仅有有限的被动功能,可作为辅助手。
接受腔:
采用全接触式接受腔。
腕关节:
①带螺栓的连接器②带内螺栓的连接器③屈曲连接器④屈腕式腕关节⑤旋腕式腕关节
2)索控式假肢腕关节
又称机械手,由机械手头、前臂接受腔和开手的牵引索控制,借助肩背带来完成假手的抓握动作,可旋前、旋后。
适用于:
腕关节离断患者,尤其适用于不能穿戴肌电假肢的患者。
特点:
重量轻,不需要能源。
配戴背带控制系统影响穿戴的舒适性。
接受腔:
采用全接触式接受腔。
①摩擦式腕关节②快换式关节③屈腕式关节④万向腕关节⑤手部连接装置
3)体外力源假肢的腕关节
3、前臂假肢:
适用于残肢长度为前臂的25%-80%(通常为肘下5-18cm)的前臂截肢者,是一类装配数量最多、代偿功能较好的上肢假肢。
1)前臂机械假肢(索控式前臂假肢)
适用于:
不同截肢平面的前臂假肢,尤其适用于不能穿戴肌电控制假肢的患者。
特点:
于与体外力源假肢相比,具有重量轻,不需要额外能源的特点。
配戴背带控制系统影响穿戴的舒适性。
接受腔:
采用包肘全接触式接受腔。
2)前臂电动假肢
①电动前臂假肢
②肌电控制前臂假肢
3)前臂假肢的接受腔:
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一是悬吊机制;二是前臂的旋转功能;三是稳定适配的要求。
还要考虑在适当的部位开口以增加透气性。
①插入式接受腔:
适用于残肢比例55%-80%中长至长残肢截肢患者。
接触面积大,不妨碍肘部的旋转。
②全接触式接受腔:
根据残肢的长度接受腔上缘作相应变化,短残肢要高些,长残肢要低些。
③明斯特式接受腔:
包髁式前臂接受腔,是1950年德国明斯特大学亥普和孔恩教授发明的。
可省去固定用的皮围背带、环带和肘关节铰链。
短残肢患者使用,尤其适用前臂肌电假手。
④诺斯伟思顿式接受腔:
髁部悬吊式接受腔,是1971年美国西北大学发明的。
由于前侧的开口,更适宜肘关节的屈伸动作,此外髁部的包容弹性很更大,更适用于中、长残肢。
4)前臂假肢的背带及控制索系统
①前臂8字背带②前臂9字背带③上臂围箍:
悬吊装置,起固定作用。
④肘关节铰
4、肘关节假肢
适用于肘关节离断或上臂残肢长度85%(通常为距肱骨外上髁5cm以内)和前臂残肢长度小于前臂35%的截肢者。
特点:
前臂筒多用塑料制成;上臂接受腔用皮革或塑料制成,与普通上臂假肢的接受腔相比有其特殊性,即前方开口或开窗,以便于膨大的肘离断残肢球根部的穿脱。
通常采用侧面带锁的肘关节铰链,牵引索主动松锁或被动地过屈位松锁。
优点:
完整的上臂保证了足够的杠杆力,可利用上臂屈曲的惯性力来驱动前臂的屈曲,再利用肘铰链锁定在一定的位置,操纵比较省力。
残肢末端肱骨髁形成的膨大的球根部足以稳固地悬吊假肢。
5、上臂假肢
适用于上臂残肢长度保留30-85%(通常为肩峰下9-24cm)的截肢者。
其中,上臂残肢长度为肩峰下9-16cm者,需安装上臂短残肢假肢。
装饰性上臂假肢接受腔采用包肩全接触式,内接受腔和外臂筒。
索控式上臂假肢开手、屈肘、锁肘分别用三根牵引控制。
肌电控制上臂假肢患者多采用二自由度的肌电假肢。
1)组件式肘关节:
锁控、电动
2)铰链式肘关节:
单轴式、双轴式、倍增式、带锁式、制动式铰链
上臂假肢的接受腔:
要求包住肩峰,一般采用全接触式,具有自身悬吊功能,肩关节运动不受限制。
上缘与残肢长度相关。
越短越高。
1)上臂短残肢;2)上臂中长残肢;3)LAPOC吸着式接受腔
上臂假肢的背带及控制索系统:
上臂假肢者利用假肢实现三个功能:
一是控制手部装置;二是前臂的屈曲运动;三是肘关节的闭锁及解除。
6、肩离断假肢
适用于肩关节离断假肢、肩胛带截肢(肩胛骨和锁骨截肢)及上臂高位截肢、残肢长度小于上臂全长30%(通常肩峰下8cm以内)的截肢者。
由于上肢功能丧失,多装配装饰性机械假肢。
肩关节:
隔板式肩关节和万向球式肩关节
肩部假肢的接受腔:
肩关节离断假肢在不妨碍肩胛骨内收、外展的情况下做深,肩峰留有空间,后缘沿着肩胛骨椎体,前缘达到乳线的位置。
上肢带解脱术假肢包裹范围更大,延伸到对侧肩包住锁骨。
肩部假肢的背带及控制索系统
(1)胸廓带式肩背带
(2)弹力悬吊带
(3)控制索系统
7、上肢悬吊系统
1 悬吊带系统:
背带、肩背带、上臂背带、围箍、围挡等。
2 上肢假肢悬吊方式:
肱骨髁、尺骨茎突、桡骨茎突等。
8、上肢假肢接受腔:
肘关节包容度(明斯特:
前臂短残肢;诺斯维斯:
前臂中长残肢)全接触、插入式、吸附式
9.控制系统的适用
三重控制索系统:
健侧肩不动,截肢侧肩胛骨前移,肩关节前屈和沉肩运动,肘关节伸展,用“8”字形肩带拉动开手牵引索。
测量、绘制肢体投影图
1)残端测量2)健侧肢体取样(上肢尤其重要)3)肩带测量
前臂假肢“8”字形背带测量
v上肢假肢的检查
1、接受腔边缘光滑有无毛刺
2、假肢清洁有无油渍
3、关节活动是否自如
4、悬吊装置、接受腔、手头连接牢固
5、骨性标志有无压痛
6、假肢佩戴后对称与健肢等长(差距<1cm)
7、对线良好(假肢自然下垂,上臂、前臂、腕部微屈5-10度)
8、装饰手套是否影响手头开关功能
9、锁控装置检查
10、肌电装置检查
v关节活动度训练目的
扩大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取得操纵索控式假肢的需要的牵引位移;下肢提高步行周期摆动项的正常姿态。
(1)肩关节离断:
肩关节离断和上臂高位截肢的患者,必须练习肩部的上提、下沉和前屈后伸。
两侧肩部都需要进行,这是因为安装肩关节离断假肢后,其力源不仅来自残侧肩,更主要的是来自健侧肩。
(2)上臂截肢:
除练习肩部运动外,还需增加上臂的前屈、后伸;内旋、外旋和外展、内收。
(3)前臂截肢:
在肩部、上臂训练的基础上增加肘关节屈伸和前臂的旋前、旋后动作。
v索控式假肢使用训练
(1)索控式前臂假肢使用训练:
开闭手头、腕关节屈伸旋转(被动训练)、长残肢旋前、旋后动作训练
(2)索控式上臂假肢使用训练:
二重控制系统的使用:
①屈肘②锁肘③开手④闭手⑤开肘锁
三重控制系统的适用:
健侧肩不动,截肢侧肩胛骨前移,肩关节前屈和沉肩运动,肘关节伸展,用“8”字形肩带拉动开手牵引索
v肌电假肢使用训练
(1)自我意识训练
(2)将肌电极与指示灯相连,利用灯泡的亮灭来定性地鉴定肌电是否引出。
(3)将皮肤表面电极与肌电测试仪充分相联,定量测试肌电发放水平。
(4)用皮肤表面电极直接控制假手手头,能提高患者训练兴趣。
v肌力训练目的
v
(1)使残肢肌肉发达,增加肌力,以获得足够的力量来操纵、控制假肢。
肌肉发达后,还可增加残肢在接受腔内的压力,增加假肢的稳定;
(2)扩大上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取得操纵索控式假肢的需要的牵引位移;
(3)防止或矫正截肢后肢体不平衡和肌力分布不均所引起的不良姿态,如脊柱侧弯等;
(4)增大肌电信号源强度,康复截肢者的残肢肌电发放。
(5)下肢矫形器
v下肢矫形器是作用于整个和部分下肢.
v下肢矫形器的基本功能(对书本进行修正)
v1、固定功能
v2、支撑功能
v3、矫正功能
v4、补偿性功能
v5、保护功能
v
v下肢矫形器适应症:
固定式:
关节不稳定(软组织损伤、关节骨折脱位)、神经麻痹(腓骨小头受压腓总神经麻痹引起足下垂)
矫正式:
足部畸形(外翻足、高弓足、尖足、内翻足、扁平足)、膝关节畸形(膝内翻、膝外翻、膝关节屈曲挛缩、膝过伸)
免荷式
补偿式
v下肢矫形器按部位分类
(1)足矫形器——FO
(2)踝足矫形器——AF0
(3)膝部矫形器——KO
(4)膝踝足矫形器——KAFO
(5)髋部矫形器——HO
(6)髋膝踝足矫形器——HKAFO
v下肢矫形器种类特点:
矫形足托:
主要为硬性材料制作
矫形鞋垫:
主要为软性材料制作
矫形鞋:
适用于补高、补缺、矫正(治疗)
v丹尼斯马蹄内翻足矫正鞋:
轻症患者可以用垫高矫形鞋外侧代替、重症患者可用晚间穿着带金属横杆的丹尼斯鞋或石膏靴,3岁以内儿童使用佳。
v踝足下肢矫形器——AFO适用于预防脑卒中足下垂
v塑料踝足下肢矫形器AFO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
发病初期为弛缓性瘫痪,后期为痉挛性瘫痪,伴有关节和肌肉的挛缩和变形。
因此,初期是稳定的支持体重,后期则以抑制痉挛和畸形的矫正、促进正常步态训练为目的。
偏瘫患者佩戴AFO原理:
固定关节正常功能位,对抗肌肉的挛缩;代偿部分肌无力
长期佩戴AFO副作用:
肌肉的萎缩,肌力降低;骨质疏松;关节僵化
综合判断,减少副作用;
v.固定踝足下肢矫形器:
适用于脑卒中早期(弛缓期),预防足下垂,刺激本体感受器.实现患者尽早离床活动。
使用方法:
每天至少佩戴2h以上,夜间佩戴保持足部良肢位。
v
v后片弹性踝足下肢矫形器功能:
在步态周期的支撑相和摆动相保持踝关节在中立位,防止足下垂、膝反屈。
适用:
偏瘫初期的行走训练
v铰链式踝足下肢矫形器用法是允许背屈而限制跖屈.适应:
偏瘫步行训练(防止膝过伸)
v动态踝足下肢矫形器是目前国际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肌张力抑制性下肢矫形器。
适应:
偏瘫轻度痉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康复 工程 知识 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