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古歌.docx
- 文档编号:7294148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5.19KB
苗族古歌.docx
《苗族古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古歌.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
苗族古歌,苗族称为“霞确”,“霞”苗语称之为“歌”,“确”即大之意,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
因其在苗族民间口传民间文学作品中“最大”,后称为古歌。
主要流传于施秉县境内的城关、杨柳塘、双井、甘溪等乡镇的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同时也是黄平、凯里、镇远等地苗族歌师掌握古代苗族历史最古的民间文学,被誉为苗族民间文学一部没有文字记载的“百科全书”。
苗族古歌,是一组以歌颂各种英雄群象为主要内容的史诗。
从内容上看,主要由以下十二路歌组成。
一、开天辟地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有《掘窝》、《运金银》、《铸造日月》
《掘窝》叙述人类始祖曼扁曼廖(即蝴蝶妈妈)的诞生、成长、结婚和养儿育女的过程。
《运金银》、《铸造日月》阐述了神仙和阴阳,以及王宝、勾雄、巴确、勾当等英雄好汉开天辟地,开采金银和冶金造日月的过程。
这类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为母系氏族时期之前的事。
二、战天斗地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有《洪水滔天》和《扁香尤》
《洪水滔天》说的是代表人类的阿耶为了生存而与代表大自然恶势力的雷公作斗争的过程。
雷公虽然神力无比,但阿耶却聪明过人,最后终于把雷公治服了。
《扁香尤》叙述一位敢于触犯天条,大闹天庭的叛逆英雄,歌名就是歌颂英雄的名字,他偷吃天上神果,长生不老,违反天条,到处被追赶,逃到天庭后,仍不“改邪归正”,竟与天王的小姐游方,最后被捉,客死于天乡。
三、拟人化的英雄鬼神群像
这类歌有《扁瑟缟》、《五奴汉》和《十二宝》。
《扁瑟缟》叙述的是曼扁曼廖生下的十二个蛋中第三个蛋变成的受苦人的代表,她生长环境十分恶劣,疾病缠身,被人遗弃,被人们列入穷恶的鬼神之类。
《五好汉》是十二个神蛋中的第五、六两个生的鬼神,他们勇敢善战,驱魔捉鬼,被人们列为保家神。
当人们着鬼着魔而久治不愈之后,往往就宴请他们来驱魔捉鬼,解除鬼魔缠身之害。
《十二宝》是叙述除了《扁瑟缟》、《五好汉》和《洪水滔天》中的人、神、雷、蛇、虎、蜈蚣等之外其他众多鬼神。
他们有名有姓(多以女性为主),常常捉弄人类,挑动是非,引起战祸,无恶不作,弄得人们倾家荡产,死于非命。
因此,在排歌中都明确地讲明这几路古歌,不是师傅理老绝不可乱唱。
四、反映争取婚姻自由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主要集中在《仰欧桑》这路歌中,歌名就是人物名,歌中歌颂了仰阿桑和月亮为纯贞的爱情而不惜抛弃一切——甚至为了能和自己心爱的人结合,月亮就是割掉自己半个身体给太阳也在所不惜。
这路歌最为苗族青年男女所爱。
五、反映除恶去暴的英雄群象
这路歌主要集中在《斩龙》和《香简马》两路中。
《斩龙》叙述一位敢于下深潭杀恶龙,为人除害的英雄金推磊,他的无畏精神,令人赞叹。
《香简马》叙述了一个为父报仇,除恶灭奸的帝王之后齐龙香简马的故事。
他和历代统治者的后代一样,负有“天命”,得到天助,最后夺回被外公篡去父王之位。
六、反映聪明伶俐、才智过人的英雄群像
这类歌主要表现在《洪水滔天》、《嘎尼拉》两路歌中。
《洪水滔天》是跨类的歌路,它在反映战天斗地英雄的同时,又反映了才智过人的英雄。
《嘎尼拉》记叙了一对知识渊博、能歌善唱的歌师、理祖(老祖)的故事,反映了苗族人民的聪明才智。
总之,苗族古歌是一组以颂扬各种英雄群像为主要内容的史诗,它源远流长,广为传唱,是一组不可多得的古歌。
2007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苗族大歌是苗族十二路民间文学经典之中的精品,苗族称为“霞确”,“霞”苗语称之为“歌”,“确”即大之意,直译为“歌大”,意译为“大歌”。
由于它是苗族民间口传文学最大的一路酒歌,最大即最古老,又称为苗族古歌。
主要流传于贵州省施秉县境内的城关、杨柳塘、双井、甘溪等地,苗族村寨(俗称高坡苗),是苗族男性歌手演唱的一组歌颂各种英雄人物为群象的口头文学作品,同时也是黄平、凯里、镇远、福泉、瓮安、兴义、安龙、贞丰等县市苗族青年传唱的一部苗族民间文学作品。
苗族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
自古以来只有语言,没有文字,苗族古歌也无任何史料记载,这些流传在民间浩瀚的民间文学作品是以口头文学的方式流传于民意,代代相传,时至今日。
苗族是一个崇尚诗歌的民族,苗族古歌是民间长期口头流传的巨著,口传叙事史诗古歌完全可以和世界上许多著名史诗媲美。
由于各种原因,民间流传的苗族史诗的搜集、整理和出版较晚,外界对苗族史诗的了解不充分、不全面,对它的研究尚未深入。
20世纪50年代,我县已故苗学专家杨通胜先生,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在50年代中期,就开始搜集部分苗族古歌内容。
20世纪80年代晚期,为进一步推行苗文,对苗族古歌进行了完整的抢救、收集、整理工作,经过几年的耕耘,由黄平、施秉、镇远三县民委于一九八八年内部出版了苗族古歌,并用苗、汉文对照,计三万一千多行。
从此,享有国际声誉,是闻名国内外的优秀史诗。
此后,很多学者都根据苗族古歌所提供的原始资料,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苗族史诗的社会发展、哲学思想、婚姻制度、宗教文化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苗族古歌作为苗族民间文学的瑰宝,成为我国民间文学百花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那么,数百年来,演唱苗族古歌时为什么不准唱完呢?
说来还有一段故事呢?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苗族青年浓雄、务波、贵当、顶长四位青年,在腊年期间赴别的村寨游方、对歌,游方坡上与阿妹们相识对完情歌后,不知不觉的太阳快要落坡了。
随后,就跟姑娘们回到寨上找地方住,当寨上的小伙子们得知本寨来了远方的马郎客后,没等四位青年把晚饭吃完,便硬拉他们一起到寨上力旧家屋檐下对唱苗族古歌。
起初,双方还比较客气,互相寻问对方教歌的师傅是谁,会唱几路古歌?
后来,随着对歌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主与客便拿出自己的绝招,从《蝴蝶妈妈》唱到《运金银》;从《铸造日月》对到《洪水滔天》;从《扁香尤》唱到《仰阿桑》,唱了整整二十个晚上,也没有分出胜败,谁也没有输,谁也没有赢,双方打了个平手,双方都没有给自己的师傅丢脸。
双方商量第二年二月再来对歌,说完就各走各家了。
第二天农历二月,四青年游方到客寨游方到女方家酒足饭饱后,双方一起来到力旧家院坝对歌,一直对了五个晚上仍是分不出胜败。
后来,双方约定再对五个通宵定输赢。
当第四个晚上唱到《十二宝》时,刚开始,一切都很正常,没有发生其它意外事故,但中途唱到一半时,浪雄、务波口吐鲜鱼,不会说话,突然昏倒在地上,不省人事。
所有在场旁听的每一个观众都被眼前突然而来的场面吓倒,生怕又出其它事,那就不得了啦。
正当大家感到不知所措时,一个叫金当的苗族老歌师站起来对大家说:
“不要害怕,可能在对这路歌时得罪了鬼神,演唱的灵魂被鬼神带走了,才遭到这样的不幸。
”金当话都还没有说完,只听到“妈呀”一声惨叫,波雄就断气了。
随后,务波又胡言乱语,神魂颠倒,一会儿学狗叫,一会儿学猫叫;搞得在场的人都感到害怕,天刚刚亮,贵当、顶长就赶回家通风报信,通知本寨的家族爷崽去抬回来办丧事。
办完丧事的第二天,务波又疯疯颠颠,成了一个十足的精神病人。
务波家父母请了好多好多有名的鬼师来敬鬼祭神,也治不好他的病,实在没得办法,只好听天由命了。
时间过得好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夯把芦笙节,十里八乡的苗寨都来参加这次盛会。
说来也巧,方圆百里的寨老们都在这一天来参加观看芦笙表演,顺便来商量游方投宿客寨时双方对唱古歌时,一律不准唱这几路叙述鬼神的歌词,谁要是敢唱,后果自负。
规定今后唱这三路歌时,只能是鬼师和理老知道内容就行了。
从此,居住在这一带的高坡苗,就兴起了唱古歌时不准唱完这个古规。
直到今天,这个古老一直传到现在,谁也不敢冲破。
苗族古歌是苗族男青年在十冬腊月(即游方)谈情说爱投宿客寨时演唱的一部叙事诗歌。
其歌内容庞大,篇幅较长,以叙事情节为主,是苗族十二路酒歌最长的民间口传叙事诗,流传最广大的民间文学作品。
根据其歌词内容,主要由以下篇目组成。
1、《掘窝》(蝴蝶妈妈);2、《运金银》;3、《铸造日月》;4、《洪水滔天》;5、《扁香尤》;6、《扁瑟缟》;7、《五好汉》;8、《十二宝》;9、《仰阿桑》;10、《香简马》;11、《斩龙》;12、《嘎尼拉》。
主要古歌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价值:
苗族古歌是苗族男性歌师口头创作的源头,是苗族最古老的文学作品,它不断吸收其他民族优秀的传统民间文化,逐步形成具有苗族诗歌特点及本土民间文化特征的作品。
苗族古歌的对唱具有时间性(每年十冬腊月至来年的二月之间),且只能在晚上进行对唱,演唱地点在屋檐下或堂屋院坝前对唱,女性是不准对唱这部歌的,具有男性的象征。
苗族古歌以五言体的形式进行对唱,歌词有问有答,常用对比、比兴、排比、借代、夸张等手法叙事,运用“口传心授“的传统方法演唱、传承。
苗族古歌主要以男性青年为主要演唱对象,这是施秉苗族特定的规定,以对输赢为目的,赢者将会受到苗族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苗族古歌以特有的古歌调式对唱,音调统一,其音阶产生于五度相生律制,是我国民族五声音阶体系中的一个支系,以四度五度居多,歌词丰富,押韵而不押调的诗歌特点。
苗族古歌,是苗族民间文学的经典文学作品,歌词以歌颂各类英雄群象为主要内容,其作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民间文学价值。
苗族古歌忠实地记录了古代苗族的历史、风俗和人类进化的过程,是我们研究苗族社会、历史、民俗、文化的第一手原始资料。
苗族古歌作为苗族流传千百年来的文学巨著,不但具有楚文化的研究价值,对于我们研究古代人类的启蒙教化、价值观念形成的功能等方面,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苗族古歌反映了苗族先民的世界观和人类征服大自然的英雄气概,为我们研究苗族的人生观、美与丑、哲学、美学、科学提供依据。
苗族古歌保留了古代苗族社会的政治制度、宗教观念和伦理道德等一些痕迹,为我们研究苗族政治、宗教、伦理等方面找到了答案。
同时,对于研究苗族旅源、风俗习惯的形成,苗族古代的经济生活、思想和宗教观念的发展等等,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苗族古歌是古代苗族的精神财富,它具有永久性的艺术魅力,是苗族文化的的土壤。
它以宏伟的想像、奇特的幻想,栩栩如生的艺术人物形象刻画,以及诗体华、问答化、形象化、情感化的艺术形式,为我们研究苗族文学艺术提供条件。
苗族古歌是一部以颂扬各类英雄为群象为主要内容的史诗,它既是优秀的口头文学作品,又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苗族古歌是苗族歌师一代又一代“口传心授”的历史积淀,它的技艺是以人为主体的传授方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苗族长期封闭社会发展是苗族古歌得以繁荣,流传至今是歌师得以存在的重要因素。
我们知道,过去,苗族处在长期的氏族公社时期,这给苗族古歌的流传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其次,对历史的回忆和对祖先的崇拜,是苗族古歌得以传播的思想根源。
因为,在苗族社会里,祖先崇拜是重要,其活动也是最繁荣的,正因为如此,古歌才有这样的吸引力,演唱者才用“一问一答”,互盘对唱,可连续几晚对唱也不感到厌倦,围观者和旁听者听得入迷,唱到高兴处,阵阵欢笑,听到悲凉处,潸然泪下,一片叹息。
再次,长期的封闭和对外来文化的抵制使苗族古歌有扎根条件,使他们的技艺凝聚力极强,他们多聚族而居,聚同姓而居;聚家族而居;共同的血缘,使他们的凝聚力极强,认同感极强,排他性较突出。
他们过去演唱古歌时,更不许外族人参加,在他们看来,青年人对唱古歌是苗族人民传播本民族的历史的重要途径,使他们十分注重关系到本民族自立意识标志的历史文化传播,十分注重用古歌叙述本民族的历史和祖先的业绩,以增强本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这样,苗族古歌才得以存在的历史条件,这就是苗族的技艺能保存至今。
1、祖先传承。
苗族古歌“祖先授法”在我国的其它民族都有类似发生;
2、血缘传承。
这是苗族古歌最原始、最普遍的传承方式。
①一般以父系血缘传承给儿子为主;②可以隔代传承;③传播都系教歌骨为主要内容外,歌花对利用时,也要恰到好处;④可以超越血缘领域传承。
3、师徒传承。
这也是苗族古歌最常见的传承方式。
①传授古歌的严肃性和神圣性;②女性不许学古歌和对唱古歌;③农忙时也不准传授;④师傅传授古歌时,不要什么拜师仪式,只要农闲时来学就行了;⑤传播叙述鬼神这三路歌时,只要鬼师和理老可知,一般不传。
4、自学。
有的人从来没有拜师,家族中也没有歌手,但他们能唱很多路的古歌,这种自学成才的歌手,一般都有超群的记忆旁听而得来,他们只需在歌师家门外听歌师念或唱一、二遍,就记住了歌词内容,把古歌学会了。
5、书面传承。
这种传承方式,是80年代中期而形成的,一般有三种类型。
一是用汉字记苗音(歌);二是用汉字记音(苗话)记谱,一般所有的人看不到,只有他自己知道是什么内容;三是用苗文记录,这是一种书面传承方式,它能使苗族古歌以较稳定的形态流传,但记录这种歌时,必须受过正规的苗文培训,要懂得苗话,才能记录下来,不懂苗话和苗文是永远掌握不到苗族古歌的传承。
5、用录音学歌。
随着现代苗族地区的生活质量的提高,喜爱苗族古歌的中、青年人没时间到歌师那里听师傅传唱古歌,有的用录音笔把歌师讲的每一路歌的内容录下来,利用业余时间听古歌,久而久之,也就学会了古歌。
总之,每一路苗族古歌的演唱者就是苗族古歌的传播者,当他们的徒弟学会后又去教别人,这时,他们也成了师傅,这样,苗族古歌靠的是代代歌师传承的,这就是苗族古歌传播的灵魂。
1981—1988年,施秉县民委为抢救、收集、整理濒危的苗族古歌,经过8年艰苦对民间艺人的记录和整理,出版了苗族古歌专著一书,投入资金35万元。
1991年为保护和弘扬苗族民间文化,施秉县民委举办了首届苗族古歌大赛,投入资金10万元。
2006年6月举办的中国·贵州·施秉第六届杉木河漂流节活动,由杨柳塘镇人民政府组织的苗族古歌合唱队,在杉木河开幕式文艺节目首场表演了苗族古歌,受到了前来参加节日活动的各有关人员的一致好评。
2007年7月,我县非遗办参加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暨原生态民族文化旅游节施秉文化遗产图片展,在州民族博物馆参加全州原生态民族文化遗产展,其中就有一组苗族古歌简介及图片。
2009年,由中央电视台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组到我县屯上拍摄专题片,在第一道拦路酒里有12位男性中老年歌手在演唱苗族古歌。
2006年—2011年,由北京清华大学教授罗丹阳撰写博士论文《苗族古歌的传承的田野民族志》发表在“苗家”(2012年第1期总第4期)P75—78的文章中,刊登有屯上苗族古歌歌师的图片及传承人演唱古歌的画面。
2012年5月20日,由县人民政府公布了施秉县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施府发[2012]15号)文件里公布了4位苗族古歌传承人。
1990—2013年3月,我县苗族古歌民间歌手参加了县内及周边的民间节日活动,在民歌节表演中,每次都有5个以上的歌手对唱苗族古歌。
吴通胜(苗名叫贵强),男,苗族,1948年5月18日生,小学文化程度,出生于施秉县白洗公社屯上大队第三生产队(现施秉县杨柳塘镇屯上村第三村民组),一个普通苗族家庭,一生务农,家传,由父亲吴强金传授苗族古歌内容,到他从事这一工作已有十一代了。
我的家坐落在一个以苗族为主的一个大寨子,苗语叫夯巴,全寨98%的人家都姓吴,苗语叫“机夯巴”(苗族吴姓的一个分支)有区别其他吴姓,与长田、小米山、将军坳等吴姓苗语同一个家族,整个寨上的吴姓为一个大家族,常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耕文化生活。
我们苗家人祖祖辈辈都爱唱歌,唱歌已成了苗家人的精神支柱和情感交流的纽带。
因此,自古以来,苗家人爱唱歌,爱学歌,把学歌作为生命的依托和人生精神文化的慰籍。
在我8岁的时候,我记得父亲是整个寨上最忙的人,他不但歌唱得好,记忆力强,为人老实、厚道,而且是白洗远近闻名的歌师,对古歌的内容掌握得很多,最我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敬佩的民间艺人。
但由于祖父留下来的家产较少,家里分得的房屋不足80平方,是寨里最矮小的木房子了。
就在这栋不起眼的木房里,每当农闲季节,到我家学歌的人很多,记得有个晚上,来我家学歌的人有30多位,屋里人坐不下,有的就在屋檐下旁听,有的在院坝站着听家父教古歌,一直教到很晚很晚,大伙才依依不舍的离开我的家。
我就是从小生活在这种歌声和环境里长大的。
当时,家里的生活条件还算可以,叫我到白洗小学去读书,教我们语文课的教师也是一位苗族,上课时,先用苗话教我们读,然后,再用汉语教我们念,时间长了,我们就习惯了,慢慢地就学会了讲汉话,老师教我背读课文时,还能读一些地地道道的“白洗苗家普通话”。
我现在讲的汉话,就是在老师启蒙指导下学会的,虽然讲汉语里夹着许多的苗音,别人一听就知道是苗族,但我还是感到蛮高兴和自豪的,坚持读完小学毕业。
读完小学后,老师希望我读完初中、高中,然后再去读大学,因为,当时我在班里成绩数一数二,如果不读的话,那就太可惜了,我想用知识来改变命运,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我家的经济生活一天不如一天了,有时吃了上顿没有下顿,有时连锅都快揭不开了。
13岁的我小学毕业就回家务农,每天都是重复这样单调无味的生活。
给生产队里看牛、割草、砍柴回家做燃料。
到了晚上,就听大人们讲故事,唱古歌,我每晚都是在屋角角旁听,瞌睡来了,就倒在屋角睡一觉,等学歌的人走完了,父亲才叫我洗脚到床上去睡。
我的记心还算可以,有些古歌就是那个时候学业会的。
记得有一个晚上,到我家学歌的有二十多位,当父亲点名叫几个徒弟回答时,他们一句都答不上来,这时,我从屋角旁站起答道:
“哪个明望大?
一来说说句,一直说下去,细利没亲家,细金没得客……,”“太阳数最乖,月亮第二乖;金当第三乖,慕当第四乖,四人名望大,一直说下去,细利没亲亲,细金没得客。
”回答刚结束,屋里的气氛突然热闹起来,大家都对我拍出热烈的掌起和羡慕的眼光。
说:
“这娃娃记忆力这么的好,只要肯学我们的苗族大歌,长大后一定成为寨上最出名的歌师,一定会超过他的父亲的。
”虽然我对学古歌很感兴趣,但由于当时还小,不懂事,老是埋怨父母没有让我继续读书,心里一直记恨父母。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我懂事了很多,家里没有给我读书是有原因的。
因为那里全国正处在极度困难时期,正是饿饭的年代,我能活到今天,那是不幸中的万幸。
从此,我把学古歌当作我生活的全部。
干活、帮生产队里放牛总是有使不完的劲。
记得我十六岁时,与寨上的几位青年到加巴去游方,晚上投宿客寨时,与寨上的青年对古歌,对到五更时,我们去的几个都败下阵来,第二天,天刚亮,我们几个没脸面在那里游方,就朝家中的小路赶回到寨上,装着象没事一样,在寨子里很镇定。
回到家后一个星期,父亲到谷陇去赶场,在回来的路上刚好碰到几个加巴的人,他们说“夯巴有一个年青人上个星期到我们寨上游方对歌,没唱到几个小时就唱输了,你老人家是那个寨子的,认不认识一个叫宽强的,这小子条件不错,可惜,那天唱得太急,本来是可以打成平手的最后输了。
”父亲回到家后,问我是不是比歌比输了,我就把当时的情况告诉他老人家,父亲一点没有责怪我,叫我好好学几年,会一定打败对方的。
在父亲的关心和耐心辅导下,我把学苗族古歌作为我人生的奋斗目标,发誓学不好古歌的七、八路内容,一辈子不结婚,打一辈子的光棍。
通过三年的学习,我又跟寨上的几位到加巴游方对歌,这是彻底改变我人生的大转折,也是我学古歌以来的里程碑。
那天,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要对赢对方,否则,我无脸面对父老乡亲和家父的期望。
面对上次几个高手,我始终保持镇定自如,势不可挡的心态,对方提出来的问题,我一口气就对完,不到5个小时,对方被我问的问题败了下来。
事后,我内心有一种从来没有的喜悦和快乐,为父亲,为家里争得了荣誉,我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把从事唱古歌的道路作为追求的永远目标,一定要成苗族地区家喻户晓的民间歌师。
从那以后,我在对古歌的场上,从来没有输过,成了白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苗族古歌师。
如今,我也六十多岁了,从事古歌工作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
现在寨上的男青年都外出打工,唱苗族古歌的人越来越少,虽然目前我只有两个徒弟,我会把我学到的东西全部交给他们。
尽管现在跟我学古歌的人数大不如前,只要我活着一天,就无论如何把苗族古歌发扬光大,即使今后收不到徒弟,我也要把我掌握的内容用录音保存给非遗部门,只有这样,才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
二0一0年我被贵州省文化厅和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苗族古歌代表性传承人。
可惜,家父走了,如果他能看到政府给我这个荣誉,每年奖励我捌仟元传承专项经费,他老人家在天之灵一定会为我高兴的,也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从事这样职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苗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