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指导书修改稿.docx
- 文档编号:7423200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103.46KB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指导书修改稿.docx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指导书修改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指导书修改稿.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指导书修改稿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指导书
编写:
杨俊池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目录
一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3
二采用标准………………………………………………………3
三适用范围………………………………………………………3
四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3
(一)试验准备…………………………………………………3
1样品接收………………………………………………………3
2试验环境………………………………………………………3
3试验仪器设备…………………………………………………3
4试验人员………………………………………………………4
5沥青试样准备…………………………………………………4
(二)试验操作细则……………………………………………4
1沥青比重………………………………………………………4
2沥青针入度……………………………………………………8
3沥青延度………………………………………………………9
4沥青软化点……………………………………………………10
5沥青粘度………………………………………………………12
6沥青闪点………………………………………………………12
7沥青灰分含量…………………………………………………13
8沥青含水量……………………………………………………14
9沥青溶解度……………………………………………………15
10沥青混合矿料级配……………………………………………17
11马歇尔稳定度…………………………………………………18
12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20
五试验过程故障及处理…………………………………………22
六试验原始记录及试验报告……………………………………23
(一)原始记录……………………………………………………23
(一)试验报告……………………………………………………23
七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工作的对比与校准…………………23
一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项目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的试验项目包括沥青比重、针入度、延度、软化点、粘度、闪点、灰分、含水量、溶解度、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马歇尔稳定度、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十二项。
二采用标准
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采用的标准为《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
三适用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路工程沥青和沥青混合的试验工作。
四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方法
(一)试验准备
1样品接收
试验人员应根据“派样单”的内容对来样进行仔细复核。
当派样单填写内容与样品不符或对所要求的试验项目不明确,应立即联系派样人员及委托方,确定来样的真实无误。
对无异常情况的样品,按规定的取样数量取样后放入盛样器,作好登记标识,准备进行试验。
2试验环境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试验工作对环境温度要求十分严格,不同的试验项目有不同的温度要求。
试验人员在进行试验前,必须先检查环境温度,只有在环境温度达到规定要求时才可进行试验。
3试验仪器设备
试验仪器包括:
比重瓶、恒温水槽、烘箱、天平、分析天平,针入度标准针、温度计、秒表、延度仪、电炉、高温炉、量筒、游标卡尺、马歇尔试验仪、标准筛等。
试验仪器设备中属国家要求强制检定的设备,必须要检定合格;其它试验设备也应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每次试验前,必须对所需使用的仪器设备进行试运转并作好仪器设备运行记录,确认仪器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后方可进行试验。
试验结束后必须清洁仪器设备以备下次使用。
4试验人员
所有从事沥青和沥青混合料试验的的试验人员,必须熟悉有关标准、规范,并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从事试验工作。
同时还应不断更新知识,了解行业最新的发展状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满足工作需要。
5沥青试样准备
将装有试样的盛样器带盖放入恒温烘箱中,于80℃左右加热至沥青全部熔化。
将盛样器皿放在可控温的砂浴、油浴、电热套上加热脱水。
当无上述设备不得已采用电炉、煤气炉脱水时必须加放石棉垫,并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局部过热,且时间不得超过30min。
在沥青温度不超过100℃的条件下,仔细脱水至无泡沫为止。
将盛样器中的沥青通过0.6mm的滤筛过滤,筛下的沥青即可进行各项试验。
(二)试验操作规程细则
1沥青比重
(1)用洗液、水、蒸馏水先后仔细洗涤比重瓶,然后烘干称其质量(m1),准确至1mg。
将盛有新煮沸并冷却的蒸馏水的烧杯浸入恒温水浴中一同保温,在烧杯中插入温度计,水的深度必须超过比重瓶顶部40mm以上。
使恒温水浴及烧杯中的蒸馏水达至规定的试验温度±0.1℃。
如
无特殊说明,试验温度均为15℃。
(2)测定比重瓶的水值
将比重瓶及瓶塞放入恒温水浴中,烧杯底浸没水中的深度应不少于100mm,烧杯口露出水面,并用夹具将其固牢。
待烧杯中水温再次达至规定温度并公路测量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入瓶口,使多余的水由瓶塞上的毛细孔中挤出,比重瓶内不得有气泡。
将烧杯从水浴中取出,再从烧杯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将瓶塞顶部擦拭一次,再迅速擦干比重瓶外面的水分,称其质量(m2),准确至1mg。
注意瓶塞顶部只能擦拭一次,即使由于膨胀瓶塞上有小水滴也不能再擦拭。
以m2—m1作为试验温度时比重瓶的水值。
(3)液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①将试样过筛(0.6mm)后注入干燥比重瓶中至满,注意不要混入气泡。
②将盛有试样的比重瓶及瓶塞移入恒温水浴(测定温度±0.1℃)内盛有水的烧杯中,水面应在瓶口下约40mm。
注意勿使水浸入瓶内。
③从烧杯内的水温达到要求的温度后起算保温30min后,将瓶塞塞上,使多余的试样由瓶塞的毛细孔中挤出。
仔细用蘸有三氯乙烯的棉花擦净孔口挤出的试样,并注意保持孔中充满试样。
④从水中取出比重瓶,立即用干净软布仔细地擦去瓶外的水分或粘附的试样(注意不得再揩孔口)后,称其质量(m3),准确至1mg。
(4)粘稠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①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仔细注入比重瓶中,约至2/3高度。
注意勿使试样粘附瓶口或上方瓶壁,并防止混入气泡。
②取出盛有试样的比重瓶,移入干燥器中,在室温下冷却不少于1h,连同瓶塞称其质量(m4)准确至1mg。
③从水浴中取出盛有蒸馏水的烧杯,将蒸馏水注入比重瓶,再放入烧杯中(瓶塞也放进烧杯中),然后把烧杯放回已达试验温度的恒温水槽中,从烧杯中的水温达到规定温度时起算保温30min后,使比重瓶中气泡上升到水面,用细针挑除。
保温至水的体积不再变化为止。
待确认比重瓶已经恒温且无气泡后,再用保温在规定温度水中的瓶塞塞紧,使多余的水从塞孔中溢出,此时应注意不得带入气泡。
④保温30min后,取出比重瓶,按前述方法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5),准确至1mg。
(5)固体沥青试样的试验步骤
①试验前,如试样表面潮湿,可用干燥、清洁的空气吹干,或置50℃烘箱中烘干。
②将50~100g试样打碎,过0.6mm及2.36mm筛,取0.6~2.36mm的粉碎试样不少于5g放入清洁、干燥的比重瓶中,塞紧瓶塞后称其质量(m6),准确至1mg。
③取下瓶塞,将恒温水浴内烧杯中的蒸馏水注入比重瓶,水面高于试样约10mm,同时加入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如1%洗衣粉、洗涤灵),并摇动比重瓶使大部分试样沉入水底,必须使试样颗粒表面上附气泡逸出,注意,摇动时勿使试样脾气出瓶外。
④取下瓶塞,将盛有试样和蒸馏水的毕生瓶置真空干燥箱(器)中抽真空,逐渐达到真空度98kPa(735mmHg)不少于15min。
如
比重瓶试样表面仍有气泡,可再加几滴表面活性剂溶液,摇气动后再抽真空。
必要时,可反复几次操作,直至无气泡为止。
抽真空不宜过快,防止样品带出比重瓶。
⑤将保温烧杯中的蒸馏水再注入比重瓶中至满,轻轻地塞好瓶塞,再将带塞的比重瓶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并塞紧瓶塞。
⑥将有比重瓶的盛水烧杯再置恒温水浴(试验温度±0.1℃)中保持至少30min后,取出比重瓶,迅速揩干瓶外水分后称其质量(m7),准确至1mg。
(6)计算
①试验温度下液体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ρ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密度,g/cm3;
γb——试样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无量纲;
m1——比重瓶质量,g;
m2——比重瓶与盛满水时的合计质量,g;
m3——比重瓶与盛满试样时的合计质量,g;
ρw——试验温度下水的密度,15℃水的密度为0.99910g/cm3,25℃水的密度为0.99703g/cm3。
②试验温度下粘稠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m4——比重瓶与沥青试样的合计质量,g;
m5——比重瓶与试样和水的合计质量,g。
③试验温度下固体沥青试样的密度或相对密度按下式计算:
式中:
m6——比重瓶与沥青试样的合计质量,g;
m7——比重瓶与试样和水的合计质量,g。
(7)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的精度要求时,以平均值作为沥青的密度试验结果,并准确至3位小数。
(8)沥青密度(15℃)与相对密度(25/25℃)之间可由下式换算:
沥青与水的相对密度(25/25℃)=沥青的密度(15℃)×0.996
2沥青针入度
(1)将制备好的试样注入盛样皿中,试样高度应超过预计针入度值10mm,并盖上盛样皿,以防落入灰尘。
盛有试样的盛样皿在15~30℃室温中冷却1~1.5h(小盛样皿)、1.5~2h(大盛样皿)或2~2.5h(特殊盛样皿)后,移入保持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浴中1~1.5h(小盛样皿)、1.5~2h(大盛样皿)或2~2.5h(特殊盛样皿)。
(2)调整针入度仪使之水平。
检查针连杆和导轨,以确认无水和其他外来物,无明显摩擦。
用三氯乙烯或其他溶剂清洗标准针,并拭干。
将标准针插入针连杆,用螺丝固紧,按试验条件,加上附加砝码。
(3)取出达到恒温的盛样皿,并移入水温控制在试验温度±0.1℃(可用恒温水浴中的水)的平底玻璃皿中的三脚支架上,试样表面以上的水层深度不少于10mm。
如无特殊说明,温度均为25℃。
(4)将盛有试样的平底玻璃皿置于针入度仪的平台上。
慢慢放下针连杆,用适当位置的反光镜或灯光反射观察,使针尖恰好与试样表面接触。
拉下刻度盘的拉杆,使与针连杆顶端轻轻接触,调节刻度盘或深度批示器的指针指示为零。
(5)开动秒表,在指针正指5s的瞬间,用手紧压按钮,使标准针自动下落贯入试样,经规定时间,停压按钮使针停止移动。
(6)拉下刻度盘拉杆与针连杆顶端接触,读取刻度盘指针或深度指示器的读数,精确至0.5。
(7)同一试样平行试验至少3次,各测试点之间及与盛样皿边缘的距离不应少于10mm。
每次试验后,应将盛有盛样皿的平底玻璃皿放入恒温水浴,使平度玻璃皿中水温保持试验温度。
每次试验应换一根干净标准针或将标准针取下,用蘸有三氯乙烯溶剂的棉花或布揩净,再用干棉花或布擦干。
(8)测定针入度大于200的沥青试样时,至少用3支标准针,每次试验后将针留在试样中,直至3次平行试验完成后,
才能将标准针取出。
(9)同一试样3次平行试验,结果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差在下列允许偏差范围内时,计算3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取至整数作为针入度试验结果以0.1mm为单位。
针入度(0.1mm),允许差值(0.1mm)
0~49
2
50~149
4
150~249
6
250~350
10
>350
14
3沥青延度
(1)将隔离剂拌和均匀,涂于清洁干燥的试模底板和二个侧模的内侧表面,并将试模在试模底板上装妥。
(2)将沥青试样仔细自模的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数次缓缓注入模中,最后略高出试模,灌模时应注意勿使气泡混入。
(3)试件在室温中冷却30~40min,然后置于规定试验温度±0.1℃的恒温水浴中,保持30min后取出,用热刮刀刮除高出试模的沥青,使沥青面与试模面齐平。
沥青的刮法应自试模的中间刮向两端,且表面应刮得平滑。
将试模连同底板再浸入规定试验温度的水浴中1~1.5h。
(4)检查延度仪延伸速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然后移动滑板使其指针正对标尺的零点。
将延度仪注水,并保温达试验温度±0.5℃。
(5)将保温后的试件连同底板移入延度仪的水槽中,然后将盛有试样的试模自玻璃板或不锈钢板上取下,将试模两端的孔分别套在滑板及槽端固定板的金属柱上,并取下侧模。
水面距试
件表面应不小于25mm。
(6)开动延度仪,并注意观察试样的延伸情况。
此时应注意,在试验过程中,水温应始终保持在试验温度规定范围内,且仪器不得有振动,水面不得有晃动,当水槽采用循环水时,应暂时中断循环,停止水流。
在试验中,如发现沥青细丝浮于水面或沉入槽底时,则应在水中加入酒精或食盐,调整水的密度至与试样相近后,重新试验。
(7)试件拉断时,读取指针所指标尺上的读数,以厘米表示,在正常情况下,试件延伸时应成锥尖状,拉断时实际断面接近于零。
如不能得到这种结果,则应在记录中注明。
(8)同一试样应进行三次试验,如三个测定结果均大于100cm,试验结果记作“>100cm”;特殊需要也可分别记录实测值。
如三个测定结果中有一个以上的测定值小于100cm时,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满足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则取三个测定结果的平均值的整数作为试样结果,若平均值大于100cm,记作“>100cm”。
若最大值或最小值与平均值之差不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密度要求时,试验应重新进行。
4沥青软化点
(1)将试样环置于涂有甘油滑石粉隔离剂的试样底板上。
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徐徐注入试样环内至略高出环面为止。
如估计试样软化点高于120℃,则试样环和试样底板(不用玻璃板)均应预热至80~100℃。
(2)试样在室温冷却30min后,用环夹夹着试样环,并用热刮刀刮除环面上的试样,务使与环面齐平。
(3)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下者,按下列步骤进行试
验:
①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5±0.5℃的保温槽冷水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球定位环等亦置于相同水槽中。
②烧杯内注入新煮沸并冷却至5℃的蒸馏水,水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③从保温槽水中取出盛有试样的试样环放置在支架中层板的圆孔中,套上定位环;然后将整个环架放入烧杯中,调整水面至深度标记,并保持水温为5±0.5℃。
注意,环架上任何部分不得附有气泡。
将(0~80℃)的温度计由上层板中心孔垂直插入,使端部测温头底部与试样环下面齐平。
④将盛有水和环架的烧杯移至放有石棉网的加热炉具上,然后将钢球放在定位环中间的试样中央,立即加热,使杯中水温在3min内调节至维持每分钟上升5±0.5℃,在加热过程中,如温度上升速度超出此范围时,则试验应重作。
⑤试样受热软化逐渐下坠,至与下层底板表面接触时,立即读取温度,至0.5℃。
(4)试样软化点在80℃以上者,按下列步骤进行试验:
①将装有试样的试样环连同试样底板置于装有32±1℃甘油的保温槽中至少15min;同时将金属支架、钢球、钢环定位环等亦置于甘油中。
②在烧杯内注入预先加热至32℃的甘油,其液面略低于立杆上的深度标记。
③从保温槽中取出装有试样的试样环按上述
(1)的方法进行测定,读取温度至1℃。
(5)同一试样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测定值的差值符合重复性试验精度要求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软化点试验结果,准确至0.5℃。
5沥青粘度
(1)根据沥青材料的种类和稠度,选择需要孔径的盛样管,置于水槽中,用规定的环塞堵好流孔,下放蒸发皿。
调整恒温水槽的水温为需要的试验温度±0.1℃,用胶管接妥进出水口,使热水流正常循环。
(2)将制备好的试样加热或冷却至比试验温度高(2~3)℃(试验温度高于室温时)或比试验温度低(2~3)℃(试验温度低于室温时)后注入盛样管,使液面到达球塞杆垂直时杆上的标记。
(3)试样在水槽中保持试验温度至少30min,用温度计轻轻搅拌试样。
当试样的温度为试验温度±0.1℃时,调整试样液面至球塞杆的标记处,再继续保温(1~3)min。
(4)在接受瓶或量筒中预先注入肥皂水或矿物油25mL,置于流孔中心处,提起球塞悬挂在试样管边上,待试样流入接受瓶25mL或流入量筒50mL时,按动秒表,待试样流入接受瓶75mL或流入量筒100mL时,按停秒表,记取试样流出50mL所经过的时间,以S计,即为试样的粘度,记为CT,d(T为试验温度,℃;d为孔径,mm)。
(5)对同一试样应进行二次试验。
当两次测定的差值不大于平均值的4%时,取其平均值的整数部分作为试验结果。
6沥青闪点
(1)将试样杯用溶剂洗净,烘干,装置于支架上,加热板放在可调电炉上,如用燃气炉时,加热板距炉口约50mm,接好可燃气管道或电源。
(2)安装温度计,垂直插入试样杯中,温度计的水银球距杯底约6.5mm位置在与点火器相对一侧距杯边缘约16mm处。
(3)准备沥青试样后,注入试验杯中至标线处,并使试样杯其它部位不沾有沥青。
试样加热温度不能超过闪点以下55℃。
(4)全部装置应置于室内光线较暗且无显著空气流通的地方,并用防风屏三面围护。
(5)将点火器转向一侧,试验点火,调节火苗在成标准球的形状或成直径为4±0.8mm的小球形试焰。
(6)开始加热试样,升温速度迅速地达到14~17℃/min。
待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56℃时,调节加热器降低升温速度,以便在预期闪点前28℃时能使升温速度控制在5.5±0.5℃/min。
(7)试样温度达到预期闪点前28℃时开始,每隔2℃将点火器的试焰沿试验杯口中心以150mm半径作弧水平扫过一次;从试验杯口的一边至另一边所经过的时间约1s。
此时应确认点火器的试焰为直径4±0.8mm的火球,并位于苷埚口上方2~2.5mm处。
试验时不能对着试样杯呼气。
(8)当试样液面上最初出现一瞬即来的蓝色火焰,立即从温度计上读记温度,作为试样的闪点。
注意勿将试焰四周的蓝白色火焰误认为是闪点火焰。
(9)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两次测定结果的差
值不超过重复性试验允许差8℃时,取其平均值的整数作为试验结果。
当试验时的大气压在95.3KPa(715mmHg)以下时,应对闪点的试验结果进行修正,若大气压为95.3~84.3KPa(715~634mmHg)时,修正值为增加2.8℃,当大气压为84.5~73.3KPa(634~500mmHg)时,修正值为增加5.5℃。
7沥青灰分含量
(1)将蒸发皿洗净,烘干后,置于已加热至恒温900℃±10℃(石油沥青)或815℃±104(煤沥青)的高温炉中煅烧至连续二次称量差值不大于0.3mg时为止。
(2)将准备好的沥青试样,注入蒸发皿内3g,准确至0.2g。
(3)将蒸发皿置于高温炉中,逐渐升温,待试样的按发物全部挥发遗留为炭状物后再将高温炉升至900℃±10℃(石油沥青)或815℃±10℃(煤沥青),煅烧2h。
若煅烧后仍有黑色颗粒应再进行煅烧,直至残留物无黑色为止。
(4)取出蒸发皿,置空气中冷却5min,然后置于干燥中冷却至室温后称重,准确至0.2mg,重复进行煅烧,每次15~30min,直至冷却后连续称量差值不大于0.6mg为止。
(5)按下式计算沥青试样的灰分含量:
式中:
Pa——灰分含量,%;
m——蒸发皿质量,g;
m1——蒸发皿与试样合计质量,g;
m2——蒸发皿与灰分合计质量,g。
(6)对同一试样应进行二次试验,当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03%时,以两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8沥青含水量
(1)称量洗净并烘干的玻璃烧瓶的质量,准确至0.1g。
将试样充分摇匀或预热至(50~80)℃,待试样熔化后注入玻璃烧瓶中约100g(当水分少于25%时)或50g(当水分多于25%时),称其合计质量,准确至0.1g。
用量筒量取溶剂200mL,注入烧瓶并仔细摇匀,投入少量玻璃毛细管或无釉瓷片。
(2)仔细装置试验仪器,加热烧瓶并控制冷凝液的回流速度,使冷凝管的斜口保持每秒滴下2~5滴液体。
回馏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水分接受器,当水分接受器即将充满水分时,应及时清空后继续回馏。
回馏接近完毕,应使烧瓶中的混合液在短时间内剧烈沸腾,以使水分尽量洗入接受器中。
(3)当接受器中收集的水分体积不再增加,且上层溶剂完全透明时,应停止加热,将冷凝器内的水全部收集到接受器中,读记全部馏出水分的体积。
当接受器内的溶剂浑浊,且管底收集的水分不超过0.2mL时,将接受器浸入热水中(20~30)min,使溶剂澄清后才读记馏出水分的体积。
(4)按下式计算沥青含水量:
式中:
Pw——试样含水量,%;
Vw——接受器中水分的体积,mL;
m1——玻璃烧瓶质量,g;
m2——玻璃烧瓶与试样合计质量,g;
ρw——水的密度。
(5)对同一试样应进行二次试验。
当两次试验结果差值符合精密度要求时,以两次试验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9沥青溶解度
(1)准备沥青试样
(2)将玻璃纤维滤纸置于洁净的古氏坩埚中的底部,用溶剂冲洗滤纸和古氏坩埚,使溶剂挥发后,置温度为105±5℃的烘箱内干燥至恒重(一般为15min),然后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冷却时间不少于30min,称其质量(m1),准确至0.2mg。
(3)称取已烘干的锥形烧瓶和玻璃棒(m2)的质量,准确至0.2mg。
(4)用预先干燥的锥形烧瓶称取沥青试样2g(m3),准确至0.2mg。
(5)在不断摇动下,分次加入三氯乙烯100mL,直至试样溶解后盖上瓶塞,并在室温下放置至少15min。
(6)将已称质量的滤纸及古氏坩埚,安装在过滤烧瓶上,用少量的三氯乙烯润湿玻璃纤维滤纸。
然后,将沥青溶液沿玻璃棒倒入下班纤维滤纸中,并以连续滴状速度进行过滤。
必要时,使用水流泵或真空泵过滤。
过滤时,应尽量将在锥形烧瓶中的溶物移至坩埚中。
再用溶剂洗涤古氏坩埚的玻璃纤维滤纸,直至滤液无色透明为止。
(7)取出古氏坩埚,置能风处,直至无溶剂气味为止;然后,将古氏坩埚移入温度为105±5℃的烘箱中至少20min;同时,
将原锥形瓶、玻璃棒等也置于烘箱中烘至恒重。
(8)取出古氏坩埚及锥形瓶等置于干燥器中冷却30±5min后,分别称其质量(m4、m5),直至连续称量的差不大于0.3mg为止。
(9)沥青试样的可溶物含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
Sb——沥青试样的溶解度,%;
m1——古氏坩埚与玻璃纤维纸合计质量,g;
m2——锥形瓶与玻璃棒合计质量,g;
m3——锥形瓶、玻璃棒与沥青试样合计质量,g;
m4——古氏坩埚、玻璃纤维滤纸与不溶物合计质量,g;
m5——锥形瓶、玻璃棒与粘附不溶物合计质量,g。
(10)同一试样至少平行试验两次,当两次结果之差不大于0.1%时,取其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对于溶解度大于99.0%的试验结果,准确至0.01%;对于溶解度等于或小于99.0%的试验结果,准确至0.1%。
10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
(1)将选取的有代表性的样品抽提沥青后,将全部矿质混合料放入样品盘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并冷却至室温。
(2)将全部矿料试样称重,准确至0.1g。
按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设计要求,选用全部或部分需要筛孔的标准筛。
作施工质量检验时,至少应包括0.075mm、2.36mm、4.75mm及集料公
称最大粒径等筛孔,按大小顺序排列成套筛。
(3)将标准筛带筛底置摇筛机上,并将矿质混合料置于筛内,盖妥筛盖后,压紧摇筛机,开动摇筛机筛分10min。
取下套筛后,按筛孔大小顺序,在一清洁的浅盘上,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沥青 混合 试验 指导书 修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