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上海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7767933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40.69KB
团上海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
《团上海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团上海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工作报告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同时,我们发动更多的青年志愿者、红领巾志愿者从身边小事做起,投身“水域文明行”、“换出更绿色的上海”、“小志在行动”、“左行右立”、“千名志愿者千校行”、“百万笑脸迎世博”、“红领巾文明迎世博”等城市文明行动,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
2、世博会岗位建功行动演绎精彩。
青年从来都是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生力军。
我们围绕办博任务,创新组织载体,积极推进园区、城市志愿服务站点团建联建,动员广大团员青年立足岗位作贡献。
广泛开展“青年文明号与世博同行”岗位建功行动、“青年突击队”运行保障立功竞赛活动,组织600余支青年突击队、2000余个全国和市级青年文明号集体、1100余个青年文明号创建集体奋战在园区内外,保障世博运行和城市运转。
世博园区20余万办博人员中,60%以上是青年。
我们借助党建联建的工作格局,探索团建联建的工作模式,在园区各片区场馆和业务条线建立20个临时团委和近400个基层团组织,特别是在165个不具备建党条件的服务保障团队实现团建覆盖。
同时以团建为依托,深入开展世博青年一线行动,推动团员青年树一流岗位形象、创一流岗位业绩。
半年来,共有近2000名“青年岗位能手”从园区一线脱颖而出。
3、世博会青年交流活动令人难忘。
青年从来都是扩大交流、传承友好的重要力量。
我们把上海世博会作为海内外青年交流的大舞台,积极开展多层次、多领域青年交流活动,进一步加深各国家、各地区青年之间的友谊。
7月举办以“欢聚·
交融·
共享”为主题的世博青年周活动,通过“世界名校大联欢”、“中国青年与世界对话”、“百校百媒看世博”等系列活动,推动各国青少年交流文化,切磋创意,探讨未来。
10月举办以“青年·
城市·
未来”为主题的世博会青年高峰论坛,邀请500余位国内外青年精英围绕创新、低碳、和谐等青年关注的城市发展议题进行探讨,并发布《2010年上海世博会青年高峰论坛青年倡议》,吹响全球青年“为未来、一起来”的号角。
世博会期间,先后接待日本青年上海世博访问团、港澳学生上海世博参访团等各国及港澳台地区青年团组23个、5000余人次。
我们还深化国内青年交流,举办了“世博会青少年体验营”、“圆梦·
接力看世博”、“走进世博”夏令营、“为明天,牵手2010”、“全国千名希望小学师生看世博”等一系列活动。
在参与办博的过程中,我们注重把世博会作为联系青年的重要纽带,通过团建联建、志愿者社会化招募等方式,把更多青年团结在一起,特别是把大量“体制外”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纳入到组织覆盖和影响的范围中。
我们注重把世博会作为教育青年的生动课堂,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引导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增强民族自豪感,在公益参与和文明践行中养成良好道德素质,在世博观展中理解和树立低碳、节能、环保、创新等理念。
我们注重把世博会作为促进青年成长的广阔平台,深入开展“号手队”创建,广泛运用经验值管理、徽章激励等新的方式,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广大青年在奉献世博的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实现建功与育人的统一。
我们还注重把参与办博的成果有形化,在世博园区种下了象征青春与友谊的“世博青年林”,编辑出版了《青春与世博同行》系列丛书,举办了“志愿精神与青年责任”上海青年发展战略论坛,参与制作了以世博会志愿者为主题的话剧《我们的2010》、电影《阳光笑脸》、纪录片《志愿者》等文化产品,力求进一步放大世博效应。
在参与办博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推动上海共青团事业蓬勃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大力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的优良传统,积极争取党组织的重视和支持;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善于抓住有利契机,在全局工作中找准共青团的切入点,放大共青团的影响力;
必须始终坚持以青年为本,充分尊重和发挥青年的主体作用,把引导青年寓于服务青年之中,使青年真正感到被信任、被欣赏、被需要;
必须始终坚持夯实基础、活跃基层,不仅要把基层团组织更多地“建起来”,更要尽最大努力创造条件,让基层团组织更好地“转起来”,密切与广大青年的联系;
必须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抓住重点工作,集中优势资源,形成整体合力,彰显组织形象;
必须始终坚持开放合作,注重把政府、市场、社会的力量有机结合起来,不强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和青年特点,大胆创新工作思路、工作载体、工作方法,创造性地履行团的基本职能。
从迎博600天到办博184天,上海共青团与世博共成长。
世博会是上海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契机,对共青团而言亦是如此。
从发展视野的国际化,到工作理念的现代化;
从组织布局的网格化,到运作方式的社会化;
从资源整合的市场化,到制度建设的规范化等等,参与办博有力推动了上海共青团的创新发展。
在“目标引领、责任驱动、青年参与”下,团的队伍得到了最集中的锤炼,团的作用得到了最有效的发挥,团的形象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团的凝聚力得到了最显著的提升。
从迎博600天到办博184天,上海青年与城市同发展。
世博会极大地激发了青年的参与热情,青年的主体性在办博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团组织的引领下,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投身“青春世博行动”,在世博舞台上挥洒汗水、汲取营养,传递友谊、放飞梦想,为上海世博会精神写下了生动的注脚。
他们自信的笑容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标志,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名片。
借此机会,让我们以全会的名义,向用奋斗和奉献为世博会作出贡献、为共青团赢得光荣的全市团员青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二)坚持不懈,推进全团重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我们坚决贯彻团中央“在重点工作和重要品牌上全团必须统一行动”的要求,围绕总体安排,聚焦重点项目,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在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1、在组织青年上,面对青年流动分化日趋迅速的现状,我们注重将组织化动员与社会化动员结合起来,努力把最广大青年吸引过来、凝聚起来。
一是抓住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团的基层基础建设。
全面完成团中央基层团建试点和街道、乡镇组织格局创新试点任务,形成长宁区社区团建考核评价体系、海事局“航运青年文明线”等一批试点经验;
大力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进一步创新团建模式,全年完成2583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团;
积极协助皖赣豫鄂川五省团组织开展驻沪团工委建设,已建成省市县三级驻沪团工委67个,并初步建立双向协作共管机制;
继续加大支持基层的力度,全年免费培训基层团干部14期2000余人,向基层赠送价值82万元的团报团刊和团务用品,针对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团组织和省级驻沪团工委提供近90万元专项经费支持。
二是参与社会建设,不断扩大联系青年的广度。
正式设立青年社会组织工作部,统筹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的各项工作;
成立社会建设青年人才协会,吸纳社区建设与管理、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等领域的优秀青年人才参与,进一步推动共青团组织的社会化发展;
积极支持静安、卢湾、松江等区县团组织开展青年社会组织枢纽式服务管理的探索,加强与青年社会组织良性互动;
开展“青年影响社会”十大公益项目评选,搭建社会化的项目展示平台和对接平台,吸引上百家公益组织参与,有效提升了共青团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依托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联系的青年社会组织超过400家,共有活跃会员逾4万人。
2、在引导青年上,面对青年思想意识日趋独立的现状,我们注重将接受青年影响与影响青年结合起来,不断提高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从青年思想特点出发,积极创新引导方法。
认真推进团中央分类引导青年试点工作,努力探索在不同类型青年群体中生动传递正确思想观念的引导方式和载体,形成了一批典型案例;
推出上海青年高端创意人才促进计划,策划开展“行动·
派”上海青年创意日活动,通过设计、音乐、舞蹈、戏剧、时尚、网络等丰富多彩的青年文化创意主题秀,引导青年增强创意意识;
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开办十期评论类节目“有言在先(鲜)”,邀请在青年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嘉宾走入直播间,就社会热点事件展开讨论分析,引导青年形成正确的社会观察;
改版上海青年公益门户网站,充分运用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在青少年中倡导公益精神。
二是以大学生和未成年人为重点,加大正面引导力度。
与市委党史研究室联合举办纪念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座谈会;
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抓好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
评选表彰第四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大力培育青少年的创新精神;
深化“上海青年人文经典读书工程”,开办人文经典讲座、经典导读课程77场,启动大中学生人文经典竞赛,近8万名学生参与,与《语文报》合作发行《经典》专刊5期30万份;
开展“知行杯”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引导大学生关注低碳理念和技术,共有近40所高校的460个项目团队参与;
在少先队员中广泛开展争当“四好少年”活动,举办“红领巾争四好,让城市更美好”六一少年儿童博览会。
3、在服务青年上,面对青年发展需求日趋多样的现状,我们注重将政府力量与市场机制结合起来,切实解决青年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一是重点服务迫切需求,积极促进青年就业创业。
积极探索“订单式”培训,全年为青年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近3万人次;
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934个,推动其中符合条件的550余个纳入政府扶持范畴,全年共有6104名青年上岗见习,其中800人见习后正式聘用;
启动世博会志愿者职业发展服务计划,力争三年内整合1700家企事业单位作为“世博会志愿者职业见习基地”,推荐17000名志愿者上岗见习;
成立上海市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原始基金额1000万元;
与上海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全年发放青年创业小额贷款2.07亿元,扶持787名青年创业;
深化青年创业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市建立创业咨询点104个,帮助近150名青年成功创业;
举办上海市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是优先服务困难群体,下大力气关心帮助来沪青少年。
全面启动以来沪青少年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牵手行动”,帮助来沪青少年更好地融入城市、健康成长;
积极争取政府专项资金和社会公益基金的支持,开展“冬日阳光”青春温暖行动,帮助困难青少年群体,仅团市委就投入655万元;
按照团中央要求,推进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发动各级团组织、青年志愿者组织与157所来沪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建立结对关系,形成长期帮扶;
组织开展“上海一家亲”活动,招募上海家庭牵手来沪务工人员子女组成“临时家庭”,共度中秋佳节;
广泛开展少先队员“手拉手”活动,在来沪务工人员子女较为集中的学校和社区援建红领巾书屋和标准化鼓号队。
4、在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上,面对青少年维权意识日趋强烈的现状,我们注重将解决个案与制定政策结合起来,积极营造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
一是着眼个案,及时响应青少年的具体诉求。
进一步推进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平台的市区联动机制和后台支持体系,全年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法律咨询等方面的维权服务19325人次;
进一步提升青少年事务社工队伍的维权服务能力,通过个案服务、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方法,有效服务青少年58338人。
二是着眼普遍性权益问题,推动制定相关政策制度。
加强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推动闸北、宝山、青浦、金山等区县建立区级联席会议制度;
积极开展《上海青少年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列为全市44个专项规划之一,同时推动浦东、闵行等区县启动青少年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不断深化“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与市政协社法委签署“面对面”合作备忘录;
推动制定《上海市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初步形成立法研究报告;
与有关部门合作,不断完善有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配套政策。
过去的一年中,我们还积极参与做好服务全国工作。
选派170名“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赴新疆、西藏、重庆等地开展志愿服务;
选派研究生支教团、博士服务团、赴滇志愿服务接力队赴内蒙古、江西、云南等地开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科技创新、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援建喀什地区“千所希望卫生室”,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已募集资金300万元;
编印《上海青年援疆专家库》,汇集了450余位各领域青年人才;
支持都江堰市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为维权帮扶和心理咨询项目提供援助资金和专业器材。
同志们,2010年是各项任务极为繁重的一年,在市委和团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团员青年的广泛参与下,我们同心协力,团结奋进,较好地实现了预定目标。
一年来,千头万绪的工作最终都是靠基层来落实和推进,我们不仅深切体会到基层团干部的辛苦和不易,更深刻感受到基层团干部的坚韧和执着。
大家很努力,大家很给力!
在此,我谨代表团市委常委会,向在座的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广大基层团干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问候!
回顾过去的一年,参与办博的点点滴滴依然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但是,在收获感动、看到成长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上海共青团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
抓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力度还不够,提高教育感召力的手段不多,服务成效转化为思想认同的路径设计需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抓基层组织建设的力度还不够,扩大组织覆盖、活跃基层工作的办法不多,对基层的关心和支持需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抓服务青年的力度还不够,面向不同青年群体的服务手段比较单一,对青年利益诉求的把握和表达需要进一步加强;
比如,抓团干部队伍建设的力度不够,在团干部选拔配备、教育管理、转岗输送等环节上,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等等。
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当前形势和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回首2010年,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已经载入史册;
展望2011年,“十二五”发展的崭新航程又将开启。
去年10月以来,中央、市委和团中央相继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总结和弘扬上海世博会经验和精神,思考和谋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蓝图,分析和阐述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极端重要性,研究和部署“十二五”时期共青团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为我们认清形势、推进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深刻把握上海共青团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们面临的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城市发展日新月异。
要谋划上海共青团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我们所处的发展环境,谋定而后动。
从“世博后”、“十二五”的发展大局来看,世博会为共青团服务大局提供了有形的抓手,让我们以实实在在的作为赢得了良好声誉。
“世博后”的共青团,既要总结好参与办博带来的新启示、创造的新经验,更要在“十二五”发展的大格局中找到新的“生长点”,巩固来之不易的成果。
当前,中央确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上海提出把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贯穿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各环节。
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根本的要靠人才和人才的创造力。
青年人才具有成长性、富有创造性,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较快,不论是建设“智慧城市”,还是打造“创意城市”,都是引领潮流的力量。
我们必须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好青年人才这篇大文章,在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来看,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格局的日益开放,加速了整体性、同质性社会的解体,直接推动了社会的发育、公民意识的勃兴,社会正逐渐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提供资源和机会的平台,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在社会发展转型的过程中,社会组织蓬勃生长,民意表达更为便捷,社会矛盾特别是“两难”问题也日益凸显。
上海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区,社会领域的变化更加明显,社会建设被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
在社会领域突出特色、有所作为,是共青团的优良传统。
社会建设的全面推进,更是为共青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造了新的机遇。
我们必须从群众组织的特点出发,认真研究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在促进城市和谐稳定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特大型城市的人口结构来看,上海本身是一个移民城市,浦东开发开放以来,外地人口特别是青年人口迅速向上海流入,从2000年到2008年,14-35岁外来常住青年人口增长了40%,基本与户籍青年人口持平。
与此同时,上海户籍人口连续17年负增长,老龄化程度持续升高。
从一定意义上说,上海经济发展的“人口红利”更多来自外来青年群体。
但是由于“二元结构”还没有完全打破,多数外来青年在为城市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在整个社会中还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社会问题,如外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已占全市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70%左右。
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和关心外来青少年这个规模越来越大的群体,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在保障和改善民生、预防和减少犯罪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从青年群体思想行为的特点来看,正如恩格斯所说,“青年的性格就是时代的性格”。
新形势下,青年群体分化日趋明显,与30年前一个“青工”的概念就可以覆盖所有职业青年相比,现在城市中的职业青年群体可谓多种多样,有人形象地称为金领、红领、白领、粉领、紫领、灰领、蓝领等等。
青年思想观念更加多元,行为方式更加自主,出现价值取向世俗化和行为方式功利化的趋势,特别是传统思想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反差让不少青年感到困惑和迷茫。
青年参与意识显著增强,追求个性化表达,渴望被社会关注,更加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网络的普及为青年参与创造了便利条件,网上青年话题广泛,热点层出不穷。
青年发展压力不断加大,随着教育、就业、住房、婚恋等发展成本的急剧增加,青年普遍存在焦虑感,上海青年自测幸福指数只有6.68(10分制),心理健康问题日渐突出。
我们必须坚持青年为本,准确把握和积极适应青年群体新的特点,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上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看,上海共青团事业所处的发展环境呈现三方面的变化:
一是党的历史方位发生了变化,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执政党转变,政府职能从“全能型”转向“有限型”,大量的职能让渡社会、让渡市场,共青团依靠传统手段获取资源的路径变窄。
二是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变化,在社会成员自组织化和再组织化趋势迅猛、社会矛盾多发的情况下,社会建设呈现更加丰富多样的情况,共青团的传统优势不再明显,亟需拓展新的领域。
三是青年群体在社会结构、价值取向、利益诉求、行为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变化,团青之间有效互动的难度越来越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受到冲击。
但我们还要看到,不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共青团的根本性质始终没有变,共青团的奋斗目标始终没有变,共青团在党的青年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始终没有变。
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中央和市委对共青团工作的指示精神,按照团中央对上海共青团提出的“三个前列”的要求,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以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来推动新形势下的工作实践。
(二)深刻把握新形势下上海共青团事业发展的基本命题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对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特别强调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党、团、青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统领共青团工作的理论基点。
党团之间是“血缘关系”,党缔造和培养共青团的目的就是要通过团组织赢得青年的支持和认同。
团青之间从一定意义上说是“选择关系”,青年跟着团组织走,这不是一个必然的过程,而是一个选择的过程。
因此,团青关系是党团关系的重要基础和目标指向,作为执政党的青年组织,共青团的生命力根本在于与广大青年的联系。
换言之,上海共青团要在推动城市科学发展、促进城市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实现自身发展,就必须进一步密切团青关系,把青年的智慧和力量激发出来、汇聚起来。
要认识新形势下团青关系的内在变化。
不论是调研数据还是现实感受,我们都能感受到团青关系出现疏远的情况,究其内在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单位制社会结构解体后,人的社会自由度大大提升,团组织与青年之间原有的高度利益相关性被打破。
青年的利益实现方式多样化,而团组织的基本服务供给不足,两者之间新的利益机制尚未有效生成。
第二,随着网络环境下社会发育加快,整个社会呈现去中心化和无边界化的趋势,蓬勃兴起的社会组织给青年提供了更多选择机会,团组织不再具有不可替代性。
这些变化是大势所趋,我们唯有深化认识、顺势而为,才能积极有效应对。
要认识新形势下团青关系的基本内涵。
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是新时期共青团的根本职责,也是新形势下团青关系的本质。
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把“党的助手和后备军”这个政治基础与“青年”这个群众基础有机统一起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感到,新形势下的团青关系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涵:
一是共青团有效满足青年合理需求,赢得青年的认可;
二是青年广泛认同共青团的价值追求,体现共青团的引领。
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如果缺少利益认同,团青关系会逐渐疏离;
如果缺少价值认同,团青关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我们只有把两个方面结合好,团青关系才能符合其本质要求。
要认识新形势下团青关系的主要特征。
我们考虑,新形势下的团青关系应该包括以下一些特征,当然这还是初步的思考。
一是目标的同向性。
要围绕团的政治目标这个“大方向”,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契合青年的“小方向”,从而达成目标上的共识。
二是利益的相关性。
青年对一个组织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对自身利益实现程度的预期决定的。
要重构利益实现机制,让青年既有现实需求的满足,又有长远利益的期许。
三是互动的平等性。
团青之间不再是过去的主客体关系,尊重青年的选择权,就是尊重青年的主体性。
要打造富有亲和力的互动“界面”,以平等的姿态与青年进行沟通交流。
四是内容的多样性。
团青关系不仅包括团组织与青年的关系,也包括与青年组织的关系,还包括以青年组织为中介与青年的关系;
不仅包括现实社会中的关系,也包括虚拟社会中的关系。
要进一步丰富工作手段,提高全方位互动的能力。
五是载体的丰富性。
团青关系最终要通过组织载体有形化,要进一步创新组织设置,丰富组织形态,构建起覆盖广泛、稳定可靠的组织网络。
(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上海市委 十三 届七次 全体 扩大会议 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