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7803478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格式:DOCX
- 页数:15
- 大小:23.40KB
初中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初中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石壕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难点】比较杜甫前后诗风,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引入法、朗读法、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小组合作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
活动
学生
设计
意图
导入新课,出示目标
导入: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往往用来形容那些在某项学问或技艺方面集大成者。
中国诗坛群星璀璨,单单唐朝就大师云集,为什么“诗圣”的桂冠却单单落在了杜甫的头上呢?
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叙事诗《石壕吏》。
我们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PPT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进入学习情境。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一、
知人论世,走进杜甫
1、从《望岳》看杜甫
知人论世:
PPT出示内容,指名一学生读。
教师过渡:
让我们一起背诵《望岳》,感受诗人的豪情壮志。
PPT出示《望岳》。
《望岳》展现了诗人青年时代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人生不会总是年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会为谁停留片刻。
大唐王朝的国运在杜甫44岁那年发生了逆转,安史之乱爆发了!
战乱爆发,国运逆转,对杜甫会有什么影响呢?
2、从《春望》看杜甫
安史之乱之后,杜甫被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他历尽千辛万苦,逃离长安,终于来到临时朝廷所在地凤翔县。
他被封了一个为太子看守仪仗和兵器的小官。
《春望》写于这年三月。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是写实,虽然诗人这一年才45岁,但忧国伤时,思家悲己,早早地未老先衰。
国家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个人命运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3、从《石壕吏》看杜甫
皇上见他忠心耿耿,赏给他一个佐拾遗的八品小官,相当于谏官。
杜甫虽然有魏征直谏的勇气,但是唐肃宗却没有唐太宗纳谏的海量。
于是,杜甫不可避免地被贬官了。
从此,47岁的杜甫永远地离开了长安,颠沛流离,也耳闻目睹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一路上,写出了“三吏”、“三别”这样的传世名作,逐渐成为了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说能说一下“三吏”、“三别”的名字?
过渡:
在“三吏”、“三别”中,《石壕吏》是流传最广的故事。
(1)自读《石壕吏》,熟悉课文。
(2)齐读《石壕吏》,要求: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思考:
这首叙事诗写了什么事情?
主要人物有谁?
指名学生朗读“知人论世”,学生齐背《望岳》。
指名学生朗读“知人论世”,学生齐背《春望》。
指名学生朗读“知人论世”。
学生回答“三吏”、“三别”。
学生自读、齐读课文,回答问题。
任何时代,个人命运都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
尤其是杜甫这位现实主义诗人更是如此,伴随着大唐国运的变化,杜甫的诗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浪漫到写实,到忧国忧民到悲悯天下。
设计这一部分内容,主要是想从杜甫的诗歌以及写作背景入手,还有杜甫的诗风变化方面搜集材料,初步解读出了杜甫人生的轨迹,了解其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变化。
二、
细读课文,品味杜甫
(一)从不合常理处读出狠毒
请同学们看诗歌第一节,你发现了哪些不合常理之处?
(预设:
a.学生能够指出“有吏夜捉人”中的“夜”这个时间不合理。
b.“有吏夜捉人”中的“捉”不合常理。
C.“老翁逾墙走”中的“逾”这个动作和老翁的年龄不合常理。
)
曹雪芹说过,细按则深有趣味,细细品味某一句话,某一个词,你会发现深藏的感情。
教师鼓励学生继续搜索、品味。
教师小结:
一边是官吏黑夜突袭,一边是老翁拼死逃命,真是一幅民不聊生图啊!
(二)从老妇倾诉中读出苦难
老翁逾墙而走,只剩下老妇出门应对。
咱们一起去听一听老妇人的心声。
PPT出示:
1.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现老妇的心情?
2.请找出具体词句,抓住关键字,说说老妇之苦体现在何处。
预设交流:
1.学生回答“二男新战死”的“新”时,教师补充人生三大悲的知识点,并指出,在人生三大悲中,“老年丧子”是最为悲痛的,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丧子切肤之痛!
然后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需要重读“新”这个字。
并让学生们试读。
2.“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写出了老妇人面对生活重重打击,面对战火的无情摧残,老妇泪水已哭干,心早已枯死,只剩下一副枯瘦如柴的空架子。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需要把语气拉长,读出凝重。
尤其是“长…已…矣”!
学生试读。
3.“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这一句写出了战争给这一家人带来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家破人亡,衣不蔽体,食不果腹。
指导学生朗读:
这一句需要重读“更、惟、无”。
4.“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这一句让人看后不寒而栗,一个年老体衰的老妇竟然被抓去服役,唐王朝兵源枯竭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教师小结,PPT出示:
原本应该子孙满堂,享受天伦之乐,但此时的老妇却遭受“丧子切肤之痛”!
原本应该和家人团聚,颐养天年,但此时的老妇却承受“饥寒交迫之苦”!
原本应该和家人过着安详平静的生活,但年迈的老妇却踏上漫漫征途,独自品尝“征途行军之恶”!
唉,老妇人真苦啊!
老妇人的苦与官吏的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指导朗读,明确“一何”的意思,然后指导朗读,这个词需要重读,学生试读。
同学们下面我们做一个补全对话的练习。
根据官吏和老妇的表现,按照官吏和老妇对话的形式补全对话。
吏呼:
妇啼:
吏怒呼:
妇悲啼:
官吏残暴抓人,在官吏紧逼之下老妇哭诉无果,只能“急应河阳役”这一悲惨故事的见证人是谁?
(生答:
作者杜甫)
(三)从忧虑同情中读出悲悯
PPT展示:
“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
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
”学生齐读。
学生自己有感情朗读课文。
指名一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学生读诗歌第一节,找出不合常理之处,全班交流展示。
学生找出相应文段,说出“苦”字,小组合作学习,然后班内交流展示。
学生在教师指导之后试读。
学生齐读PPT出示内容。
学生补全对话,教师总结,同位之间分角色朗读,然后找班上一男一女分角色朗读。
学生自主学习,考究学生斟字酌句的能力,并让学生在探究中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领悟如何通过朗读体验作者和文中人物的情感。
本环节为了让学生感受老妇人的苦,在分析文本的同时,教给学生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老妇人的苦:
如重读“新”“更”“惟”“无”等,让学生明白重读可以帮助加深情感;
通过
拉长语气也同样可以起到增强表达效果的作用。
在官吏的暴行与老妇人的苦形成的鲜明对比下,创设情境,通过分角色朗读,更直接感受老妇人的苦。
PPT出示的内容是本环节文本分析的总结,让学生更直观、更深刻、更立体。
感受老妇人的遭遇是当时万千家庭中的一个缩影,战争带给百姓的创痛不言而喻。
三、
拓展阅读,感知情怀
教师过渡:
诗人用悲悯的目光拂过失去亲人的老妇,拂过在战场浴血的将士,从一个家庭延伸到整个民族、整个国家。
这种悲悯的情怀,伴着颠沛流离的杜甫,注入了杜甫的每一部作品中。
我们在《兵车行》: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
”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朝廷穷兵黩武的罪恶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们在《登岳阳楼》“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中读出了杜甫衰老多病的躯体中,依然跳动着一颗忧国忧民的赤诚之心。
我们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读出了他无视自己的痛苦,却心系天下寒士的悲悯情怀。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齐读拓展诗作,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学生朗读诗歌,感受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设计这一环节,引导学生关注杜甫后期诗歌中的典型作品,让学生感受杜甫诗歌中忧国忧民的情感。
意犹未尽,再读杜诗
闻一多先生评价杜甫:
“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彩”。
从杜甫一生的经历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何时,个人的命运总是与国家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杜甫的人格以及诗作的魅力,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品味。
推荐阅读:
杜甫作品《兵车行》、《登岳阳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指引学生课下继续探究学习杜甫的诗歌。
教学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两个原则:
一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是实施“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两个原则,现反思如下:
成功之处在于课堂教学“收放”合理。
所谓“放”,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体现“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让个性化解读成为课堂的主旋律。
本课教学的一个版块是让学生根据老妇和官吏的表现补全对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
目的就是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与作品展开对话,谈出自己的个性化理解。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各抒己见。
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放”才有了学生情感的积极参与、思想的自主交流、课堂的精彩生成,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以学为主”教学思想的要求之一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不要急不可耐地站出来,为学生分析、讲解、灌输,要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积累,调动自己的储备,去感知文本,去读出心得。
当学生出现了思维的梗阻、知识的障碍时,教师的引导点拨才会恰到好处。
所谓“收”,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以学为主”不是放任自流,让学生信马由缰;
“个性化阅读”也不是刻意让学生标新立异,胡言乱语。
那么,如何让学生思维的溪流汇入教学的江河,如何把学生个性的解读导向文本的主题,就要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石壕吏》全诗共有四段,包含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一是劳动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二是官吏抓人心肠狠毒,三是诗人忧国忧民。
本课教学过程中,学生在谈“最能体现老妇之苦的诗句”时,首先选择了“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一句,谈出了自己的理解:
“这句诗写出了战争的残酷,老妇人说这句话时内心一定是万分悲伤。
”老师指导朗读,学生继续探讨,探讨过程中,学生回答,教师指导朗读贯穿整个环节。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堂容量有限,杜甫前后诗风的比较,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挖下去,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与学生继续探索,继续品读杜诗。
当然,就像断臂的维纳斯一样,残缺也是一种美,最精彩的课堂永远是下一节。
学情分析
这些还有待于老师的引导和点拨。
效果分析
刘勰在《文心雕龙·
知音》中说: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
”意思是写作文章的人因感情怒放而通过辞章表达出来,阅读文章的人通过文辞来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因此,朗读指导要让学生“披文入情”。
我本着这一原则去指导学生,效果很好,学生能够由最初的读准字音、读准节奏到明白如何通过读重音、语气延长等技巧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作者的悲悯情怀。
此外,本节课上,我着重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来感悟作者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语文教学,我也认识到了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体悟文本的重要性。
从课堂呈现效果来看,本节课,学生在情景感染下真正理解并体会出了作者的感情,并与作者、与文中的人物情感产生了共鸣,并能自觉地用适宜的感情、语气去朗读。
在以后的语文课堂上,我还应该不断探索,力争使自己的课堂更上一个新台阶!
教材分析
杜甫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所写的“三吏”、“三别”都植根于当时社会的现实,历来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石壕吏》作为其中的一篇,成为千古传诵的经典之作。
而作为初中语文教材中经久不衰的经典篇目,更加体现了《石壕吏》在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石壕吏》却被简单操作为“讲解字词——文章大意——主题概括——全文背诵”等几个粗略的步骤进行学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培养。
本篇诗歌作为一篇典型的叙事型诗歌,体会叙事性诗文的写作特色是必要的,其中的语言美,含蓄美都需要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把握。
在《石壕吏》这篇古诗中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诗歌的内容,而且要通过词句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通过内容到形式的把握上升至审美情趣的提高。
更应该认识到国家的兴衰影响下的杜甫诗风的变化,体会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评测练习
背默《石壕吏》。
诵读杜甫的诗歌。
(推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登岳阳楼》。
课后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在课堂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两个原则,一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是实施“个性化语文课堂教学”。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觉得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两个原则,先反思如下:
本课教学的一个版块是让学生根据老妇和官吏的表现补全对话,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分角色朗读。
所谓“收”,就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那么如何让学生思维的溪流汇入教学的江河,如何把学生个性的解读导向文本的主题,就要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本课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由于课堂容量有限,有关杜甫事关国运的前后诗风的比较,只是蜻蜓点水,没有深挖下去,希望在以后的课程中,能与学生继续探索,继续品读杜诗。
课标分析
杜甫在我国古代现实主义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所写的“三吏”、“三别”都植根于当时社会的现实,历来被称为“诗史”。
《语文课程标准》中讲到“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可见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积累基本的语文常识的基础上读懂,并学会如何鉴赏诗歌,体会到诗歌中的词句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本篇诗歌作为一篇典型的叙述性诗文,体会叙述性诗文的写作特色是必要的,其中的语言美,含蓄美都需要老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诗文的过程中去体会和把握。
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事实里面,融化在具体的形象里面,尽量让事实本身说话,在事实的诉说中寄予了作者对安史之乱的控诉和对百姓的无限同情。
深入地学习叙述性诗歌的写作特点,理解本首诗歌的主旨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壕吏 初中语文 教学 设计 情分 教材 分析 课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