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7820867
- 上传时间:2023-05-09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35.40KB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章节练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思想改革
4.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
A.综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相关课程
D.核心课程
5.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
A.课程结构
B.教学内容
C.学习方式
D.教学组织形式
6.()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
A.教师
B.学生
C.校长
D.社区人员
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A.充分地传授知识
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
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二、辨析题
1.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2.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三、简答题
1.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四、材料分析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
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
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
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
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
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
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
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受益?
2.从2001年秋季开始。
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一“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等的唯一标准。
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
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2.【答案】c。
根据《纲要》规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它应该符合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即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3.【答案】C。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
4.【答案】A。
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
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
5.【答案】C。
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6.【答案】A。
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在校本课程中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亲历者还是监督者。
7.【答案】B。
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
8.【答案】C。
“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1.【答案要点】错误。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
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
2.【答案要点】正确。
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
1.【答案要点】
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
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
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
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
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
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
2.【答案要点】
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3.【答案要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
1.【答案要点】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答案要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第三章习题:
中学教学
1.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
C.班教学
D.复式教学
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
A.班、课、室
B.师、生、课
C.师、生、时
D.班、课、时
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5.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7.《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讨论法
C.谈话法
D.指导法
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
A.教师的主导作用
B.学校的管理作用
C.教材的媒体作用
D.学生的主体作用
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11.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卡土威
B.华虚朋
C.克伯屈
D.狄尔泰
12.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14.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5.()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16.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总结性评价
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2.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
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1.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
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l00克,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10克。
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10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
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2.一位物理老师在课堂上问学生:
“把一块铁块和一块木块放在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
”学生回答:
“铁块下去,木块浮在水面上。
”“为什么呢?
”“因为铁重。
”“而钢铁制的巨轮也很重,为什么却浮在水面上呢?
”这一问,学生的情绪一下子高涨起来,开始积极地思考之后,教师再引出“阿基米德原理”。
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你有什么感想?
1.【答案】D。
考查复式教学的定义。
2.【答案】D。
班级授课制是把学生按年龄和文化程度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表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的特征是班、课、时。
3.【答案】c。
领会知识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4.【答案】B。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并在教学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
5.【答案】c。
“学不躐等”意思是学习要由浅人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简到繁,不能跳跃。
这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其中。
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
这告诫教师要注重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8.【答案】C。
谈话法也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
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9.【答案】D。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学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学生是否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主体作用。
10.【答案】A。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为教学的其他任务只有在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11.【答案】C。
美国教育家克伯屈在1918年发表的《设计教学法》一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设计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和实施步骤,因而成为此教学法的代表人物。
12.【答案】D。
区分度具有区分不同水平考生的能力。
13.【答案】B。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比较全面、深刻地掌握知识。
14.【答案】D。
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15.【答案】B。
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16.【答案】D。
总结性评价,也称终结性评价,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如一个单元、章节、科目或学期)结束后进行,是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测定。
1.【答案要点】正确。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学校还通过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
这一理论体现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原则。
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④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③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优点:
①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
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①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
②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
对待课堂上出现的错误.
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
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一支粉笔会相差10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1)这一教学实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2)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性教学原则的贯彻要求:
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④发扬教学民主。
第四章习题:
中学生学习心理
1.上课的时候,听着听着就走神了,脑子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可能还想着昨天晚上看的一部影片,或者想着一会儿放学回家妈妈要做什么好吃的。
这种想入非非的意识状态是指()。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
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
C.白日梦状态
D.睡眠状态
2.闻到苹果香味。
看到苹果红色外观,触摸苹果光滑的果皮等所引起的心理活动是()。
A.感觉
B.知觉
C.感受性
D.感觉阔限
3.看见一株玫瑰花并能认识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
A.色觉
C.感觉
D.统觉
4.看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视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5.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
6.告诉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打过以后,再问你该号码。
你又不记得了。
这是()。
A.瞬时记忆表现
B.感觉记忆表现
C.短时记忆表现
D.长时记忆表现
7.人知觉某一客观对象时,总是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认识它,并用词语把它标志出来,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B.学生在学习上希望获得好名次,其学习动机是()。
A.外部
B.成就
C.交往
D.任务
9.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
A.需要
B.动机
C.强化
D.诱因
10.学习效率和动机水平之间存在()。
A.线性关系
B.U型关系
C.倒U型关系
D.平行关系
11.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2.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
B.苛勒
C.奥苏贝尔
D.贾德
13.以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
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具体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4.心理学上“水下击靶”实验所支持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
B.相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关系转换说
15.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
B.贾德
C.奥苏伯尔
D.布鲁纳
16.最早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的人是()。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17.区分操作条件反应与经典条件反应的正确标准是()。
A.条件反应是否受到直接强化
B.新的S—R联结是否形成
C.强化物是否出现在新的反应前
D.强化物与反应同时出现
18.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
19.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元认识策略
D.认知策略
20.下列属于资源管理策略的是()。
A.计划策略
B.监视策略
C.社会资源利用策略
D.调节策略
21.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是()。
A.漫无目的幻想
B.走路
C.联想
D.发明创造
1.根据维果斯基的观点,教学必须要考虑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且任何教学也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已有水平。
2.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映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1.如何有效激发学习动机?
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1.【答案】C。
走神是一种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题干中所描述的状态就是这样一种白日梦的意识状态。
2.【答案】A。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题干中描述的就是人对苹果味道、颜色、光滑度这些属性所产生的反映。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题干中人看见并认识玫瑰花就是人对玫瑰花整体的反映。
4.【答案】D。
知觉的恒常性就是指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不变的知觉特性。
题干中的距离远近不同即为知觉条件发生了变化。
但感觉他没有什么变化就是指映象保持稳定不变。
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进入暗的地方,开始无法适应,是因为视觉感受性比较低,随着视觉感受性的提高对暗就能适应了。
6.【答案】C。
短时记忆是指人脑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的加工与编码的记忆。
开始能按照电话}码打电话.后来就忘记了.说明电话号码在人脑中保持的时间短.属于短时记忆。
7.【答案】C。
这是知觉的理解性的概念。
8.【答案】B。
成就动机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
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称为诱因。
10.【答案】c。
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它们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
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教学能力与知识 教育 教学 能力 知识 章节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