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体裁课文的教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8138969
- 上传时间:2023-05-10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4.26KB
不同体裁课文的教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不同体裁课文的教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同体裁课文的教学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记叙文的教学,要抓住对表现中心思想有突出作用的词句和段落,如表现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深刻生动的词句,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作者的精辟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并认识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所起的作用。
如《白杨》一课,文章开头讲了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挺秀”,接着说“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大戈壁和白杨树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展开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理解旅客“出神”时的内心活动。
文中爸爸赞美白杨树的一段话,语义双关,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就要引导学生通过逐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还要进一步认识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的深刻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的教学,只靠“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
感受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
不少文章在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引导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
一篇记叙文,不仅负载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反映了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思路。
为了使学生了解文章思路,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做到“有条理”,就要在记叙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的思路一般有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
纵向思路的如《飞夺泸定桥》,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记叙的。
横向思路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通过几件事,从几个方面表达中心思想的。
理清作者的思路,可以从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入手,因为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作者思路的表现形式。
理清了层次结构,弄清了文章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再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每一部分要说明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通过文章的记叙表现中心思想的,这样,学生就掌握了作者的思路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方法。
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
有的课文可以借助审题、释题揭示作者的思路。
例如教学《日出》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课文是围绕“日出”写的。
然后让学生思考:
根据题意,课文就是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色。
再联系对课文的讲读,就把作者的思路揭示出来了。
有的课文可以在讲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掌握事情的发展线索。
例如:
《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中有“天还没亮”“中午的时候”“黄昏时候”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凭借这些词语,联系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学习记叙文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涉及到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些表达方法是社会交际和书面写作经常运用的。
因此,记叙文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
小学课本中的记叙文包括一部分文学作品。
选取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为了从中学习规范的语言,教学时不要着眼于文学知识和人物分析,要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上,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小学生学习语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低年级的记叙文教学,应把识字和词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要多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复述等活动中,运用这些词句,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中年级的记叙文教学,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叙述和描写的。
高年级的记叙文教学,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习文章的语言。
可以通过对好词佳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事物、抒发情感的,从中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学习语言必须多读。
篇幅短的精炼文章应该熟读成诵,篇幅长的也要选取精彩的段落,引导学生反复诵读。
还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积累词汇,掌握句式,学习各种表达方法。
二、说明文的教学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文章,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说明文占了相当的比重。
这些说明文,大都属于科学知识说明文,主要是介绍自然、地理、历史、生物等知识,所以又称为常识性课文,如《太阳》《鲸》《赵州桥》等。
这类课文作为语文教材,承担着双重任务。
其一是传授关于自然、社会和日常生活的科学知识,使学生增长见识,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
其二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说明文的能力,学习说明的语言和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科学知识说明文,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同时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除此以外,就学习语文来说,还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学习说明文的语言和表达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确切、简洁、通俗的特点。
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抓住这些语言特点,使学生认识到用词确切才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说明文的语言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句子内部、句子与句子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识语句之间逻辑关系的严密。
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
“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分析句中的因果关系:
由“直”变“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
由于产生了“拉”力,嫩茎就“紧贴在墙上”了。
如果再把这句话同课文结束句中“那些脚巴在墙上相当牢固”联系起来分析,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到为什么会这样“牢固”,也加深了对修饰词语“相当”的理解。
这样引导学生分析词句之间的联系,既提高了认识能力,又学习了说明事物的语言。
说明事物有多种方法。
教学说明文,除了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介绍说明的那种事物的特征、本质之外,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方法。
例如《太阳》这篇说明文,为了说明太阳的远、大和热,作者不仅用具体数字来说明,还运用了比喻、比较和联系生活实例的方法。
在课后的思考练习中,举出了运用具体数字说明和用比较的方法说明的句子,让学生说说这样说明有什么好处。
这就是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学习说明的方法。
(二)弄清说明的层次,了解文章的结构
说明文的内容层次清晰,结构上大体也有一定的方式。
一般说来,说明事物构成的,按构成的顺序写;
说明事物功用的,按照由主到次的顺序写;
说明事物发展过程的,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写;
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物,把内容分成几个方面或按方位顺序写。
说明文开头往往先提出说明的对象并加以诠释,然后再进行具体说明,结尾有时要做一下综合说明。
如《赵州桥》一课,开头先概括讲赵州桥的名称、地理位置和建造年代,然后具体说明桥的雄伟、坚固和美丽,最后总说赵州桥的历史价值。
再如《鲸》这篇课文,采取先提出问题,再围绕提出的问题加以说明的方法。
课文一开头就提出“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接着课文就具体说明鲸到底有多大。
课文第四小段也是先提出问题:
“鲸的身子这么大,它们吃什么呢?
”然后加以具体说明。
其他段落也都是先点出要说明的问题。
因此,在说明文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看看课文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从而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认识说明文的一般结构特点。
为了学习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在小学高年级,可以设计一些练习,如归纳段落层次,编写课文结构提纲,选择准确的词语填空等等。
也可以让学生仿作,写一篇短文或片段,说明自己熟悉的事物,以训练学生说明事物的表达能力。
需要说明的是,还有一些课文,虽然是记叙文的形式,但是说明事物的语言较多,如《人民大会堂》《颐和园》等,教学这类课文,也应当体现说明文的教学特点,注意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学习作者说明事物的语言和方法。
三、诗歌的教学
诗歌是诗和歌的总称。
小学语文课本里选有古诗、现代诗、儿歌、歌词等。
诗歌是社会生活高度集中的表现,有高度的概括性。
从表达方法看,它有高度的含蓄性。
诗歌的特点在于它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丰富的想象。
诗人凭借想象,对事物作出种种联想、比喻、象征和大胆而又合理的夸张,抒发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特点还在于语言凝炼,节奏鲜明,韵律和谐。
根据诗歌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诗歌应该做到:
理解和学习语言,启发想象,加强诵读。
(一)学习诗歌的语言
诗歌的语言不仅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而且极其凝炼和准确,这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很有帮助。
教学诗歌要抓住含义深刻、感情色彩强烈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道理阐发出来,把饱含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
对于古诗,应该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障碍。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掌握古今通用的词汇,如《早发白帝城》中的“彩云”“万重山”等;
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懂得汉语古今的变化,如,“朝”和“早晨”,“还”和“回”,“舟”和“船”等。
此外,还要注意让学生了解古诗中古今异义的字,如“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怜”等。
教学诗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作者的构思和语言,特别是诗里的警句和妙语,引导学生去体会感受,从领会感受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当,从而学习诗歌的语言。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名句,一个“绿”字,生动而形象地把春风使江南披上绿装的整个过程写活了。
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去细细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和用词的精妙。
又如《瀑布》是一首写景诗歌,描绘了瀑布壮观的景象。
作者运用了形象化的语言,从不同侧面描绘了瀑布的美丽壮观:
“叠叠的浪涌上岸滩”,“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千丈青山”,“一道白银”,“珍珠的屏”,“如烟,如雾,如尘”。
要引导学生通过这些词句领略到瀑布的壮丽,感受到作者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热爱之情。
同时在体会品味中认识作者是怎样运用形象的语言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的,从中学习诗歌的语言。
(二)展开合理的想象
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形容等手法,创造出生动的艺术形象,表达出强烈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想象,使诗情画意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画面。
这样,才能使学生领略到诗的意境,受到熏陶感染,从而促进想象力的发展。
由于诗的语言有较大的跳跃性,教学时要注意启发学生通过想象把其中的空白填补起来,或者凭借想象加以连缀,从而获得全诗的完整形象,体会到诗歌的思想感情。
用比喻和拟人的方法写成的诗句,需要引导学生想象比拟的事物和被比拟的事物在形象上的联系,如《瀑布》中“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教学时就要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诗中描绘的壮观、美丽、奇妙的景象,借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用夸张的手法写成的诗句,需要让学生想象出通过夸张所表达的激情。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就要让学生想象出瀑布从高空飞落的宏伟壮观的气势,体会诗人的赞叹之情。
还有许多诗句写得很含蓄,就更
需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来体会它们的深刻含义。
(三)加强朗读训练
诗是有声的画。
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诗中的图景和情感,帮助学生体会诗的音乐美,增强诗的教育效果。
同时朗读也是学习诗歌语言的主要手段之一,朗读比起默读来,学生更容易进入意境,领略诗歌语言的特点。
指导朗读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二是掌握朗读的技巧,包括重音、停顿、速度、语调等。
学生必须在理解诗歌的内容之后,才能读得有感情。
因此,指导朗读不能只从技巧上着眼,也不能只从朗读形式上要求学生,而应从理解思想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入手。
教师的范读也很重要,学生可以从教师的范读中展开想象,领会诗的意境,加深对诗的理解。
对于古诗的朗读,虽然不必向学生介绍格律知识,但也要在指导朗读时要求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来。
诗歌大部分要求背诵,有的还要求默写。
背诵前应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反复朗读中逐步达到背诵。
四、寓言的教学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选编了一些古今中外的寓言。
寓言情节简单,有生动的形象,适合儿童阅读。
寓言把对人们的教育和批评寓于短小的故事之中,这种方式容易被儿童接受。
另外,寓言讲的多是动物、植物和其他事物的故事,运用拟人的手法,非常符合儿童的心理,并且语言生动,对发展学生的语言很有帮助。
根据寓言的上述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一)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感受形象
寓言都有故事和寓意两个方面。
故事是形象的描绘,寓意是抽象的概括。
只有当学生具体而完整地感受故事的形象,才能领会它的寓意。
小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虽然在逐步发展,但其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具体形象的特点。
所以,寓言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寓言的形象。
这不仅是揭示寓意的前提,也是发展学生思维的需要。
寓言的艺术形象有其自身的特点,引导学生感受形象,就要根据寓言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领会寓言形象的语言。
寓言的形象也同其他体裁的课文一样,是用形象化的语言来描绘的。
所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语言,通过语言明晰形象。
例如,教学《亡羊补牢》的第五自然段抓住“后悔”“还不晚”(说明从思想上认识了错误)、“赶快”(说明行动迅速)、“结结实实”(说明干得好,改得彻底)、“再也没丢过”(说明行动产生的效果)等词语,就能在头脑中浮现养羊人知错改过的形象。
2.想象寓言里的艺术形象。
教学寓言,要在理解形象的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顺序展开想象。
例如《狼和小羊》,可以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想象:
故事发生的地点(小溪边);
故事的发生(狼非常想吃小羊);
故事的发展(狼两次找借口要吃小羊,小羊以理相驳);
故事的结果(狼露出真面目扑向小羊)。
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寓言故事形成完整清晰的印象,深刻地认识到狼的狡猾凶残和小羊的善良单纯,有助于对寓意的理解。
3.通过朗读突出鲜明的形象。
寓言的语言像诗歌的语言一样精炼,且讽刺意味较浓。
所以,朗读寓言有其特点:
要用讲故事的口吻,读得有感情,语调轻松、幽默,带有讽刺意味。
分角色朗读是朗读寓言的好方法,要指导学生抓住各种人物的语言特点,用有感情的朗读突出其形象。
4.观察图画,丰富表象。
寓言的课文大多配有图画,这些图画反映了故事的主要内容,增强了趣味性。
教学时要结合理解课文的内容,引导学生认真看图,丰富学生的表象,激发想象,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寓言的艺术形象。
(二)启发思考,揭示寓意
学生感受寓言的形象、了解寓言的内容还不够,必须在这个基础上揭示寓言的寓意。
寓意和主要内容不同,是指寓言故事隐含的哲理和讽刺性,是指向现实社会的。
因此,揭示寓意的过程也就是把寓言的形象引向现实生活的过程。
揭示寓意要经过一系列的分析综合,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此,揭示寓意要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逐步地引导。
1.抓住警句启发思考。
寓言中除了描绘艺术形象的语言外,还有理智性、概括性极强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真知灼见和深刻的思想。
例如《自相矛盾》中,“有人问他:
‘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
’他哑口无言,回答不出来。
”这些警句是寓言主要意思的集中体现,抓住这样的警句,启发学生思考,理解了这些警句的含义,也就向揭示寓言的寓意跨出了一大步。
2.结合故事内容进行评价。
掌握了寓言的故事内容以后,要引导学生对事件或角色的行为进行分析议论,作出评价。
例如,学生阅读理解《亡羊补牢》以后,可以引导他们思考议论:
“养羊人对待别人意见的两种态度,得到了什么不同的结果?
”通过评价,引导学生认识到养羊人吸取教训及时纠正错误是好的。
学生对寓言的艺术形象加深了认识,就为揭示寓意作好了准备。
3.联系生活实际加深认识。
寓言的形象往往是以比喻的手法出现的。
寓言中所讽刺、批评的真正对象是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
准确揭示寓意的诀窍,就在于从现实生活中找出众多的类似现象,联系对寓言中的事件或角色做出的评价,举一反三,得出懂得了什么道理或吸取什么教训的结论。
教师要做好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结合寓言的事件、角色,揭示寓意的引导工作,鼓励学生通过分析、综合,自己揭示寓意。
有的寓言的寓意不太明显,或者学生一时难以领会,教师可以适当点拨。
对低年级学生,一般只要求感受寓言的形象,理解寓言的内容。
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逐渐认识到其深层的含义。
有的寓言后来发展为成语。
要引导学生了解是怎样由寓言故事概括为一个成语的。
这不仅有助于理解这个成语,而且有助于成语的准确运用。
五、童话的教学
童话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幻想,采取拟人的方法写出的新奇有趣的故事。
童话情节完整,富于幻想,经常采用反复叙述的方法。
童话的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儿童的心理,受到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的喜爱,它在发展语言、发展智力、培养阅读能力和进行思想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
根据体裁特点和儿童心理,童话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处理好幻想和现实、虚构和真实的关系
童话故事是通过幻想虚构的,但它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真实。
教学童话,要处理好幻想和现实、虚构和真实的关系,指导学生通过读童话,联系现实生活,受到启发、教育。
如《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它是以小孩子兴趣无常、办事有始无终、顾此失彼这些常见的缺点为依据的。
《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四次擦燃火柴、四次出现幻象的情节是虚构的,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穷孩子冻饿而死的事是屡见不鲜的。
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罪恶的写照,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
为了使学生能体会到童话反映的基本思想,受到教育,教师要做好由童话的内容、思想到联系现实的引导。
(二)要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形象,对于发展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语言有积极作用。
如《小马过河》一课,小马和妈妈、牛伯伯、小松鼠的对话,非常符合小学生口语的特点。
教师要在指导阅读的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学习语言。
朗读是学习、吸收语言的有效方法。
朗读童话,要用接近口语的语气,速度应放慢一些,像述说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样,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应有的情感。
有些童话,如《小马过河》,还可以分角色朗读,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朗读中,受到教育,学习语言,提高朗读能力。
有些童话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有意识地将一些情节和语言稍加改变重复出现,教师可用来训练复述,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幻想是童话的重要特点。
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童话具有非常有利的条件。
教学童话,可以抓住幻想的部分,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四次擦燃火柴的情节,反复阅读,在了解内容、学习语言的同时,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还可以抓住适合展开想象的句、段,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如《骄傲的孔雀》,引导学生抓住描写孔雀动作、神情的语句,想象孔雀趾高气扬、骄傲自满的样子,发展形象思维。
教师还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提出一些问题,如:
“看着湿淋淋的孔雀,花喜鹊会说什么?
孔雀听了又会怎样?
”这些答案从这篇童话中找不到,需要学生展开想象。
学生的合理想象,既能丰富对童话内容的理解,又能加深对童话思想意义的认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不同 体裁 课文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