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工艺技术控制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8345010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31.62KB
生产工艺技术控制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生产工艺技术控制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产工艺技术控制管理制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归口管理操作规程、操作卡和生产技术方案。
2)组织操作规程、操作卡的审核。
3)负责新版操作规程、操作卡的发布。
4)负责过期、失效操作规程的回收。
5)监督、检查操作规程的编制、修正、修订、使用、发放与回收。
对不符合项提出整改或考核意见。
6)监督、检查操作卡的编制、修订、风险评估、执行、保存和评审固化过程。
7)组织生产技术方案的讨论。
8)监督、检查生产技术方案的执行过程,审核生产技术方案执行后的总结。
9)指导操作卡、生产技术方案中的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
10)归口管理工艺卡片。
负责组织工艺指标的制定、修订、审核、会签和发布,对已发布而需要变更的工艺指标进行审核、会签和发布,负责对本专业工艺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1)归口管理工艺技术报表,负责工艺技术报表的收集、汇总和审查。
负责对各生产厂工艺技术报表的检查、评比和考核。
12)负责工艺通知单的出具和发放。
13)监督、检查生产车间生产装置操作平稳率的管理情况。
14)归口管理工艺记录,检查、考核原始记录、技术台账。
15)负责对生产工艺调整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16)归口管理技改技措。
17)负责技改技措的审定及计划编制、组织审查、验证、奖励等级评定和奖励金申请。
18)归口管理新建、改建、扩建装置标定。
19)负责装置标定过程的组织和综合协调。
20)审核标定方案和标定报告。
5工艺指标管理
5.1总则
工艺指标的合理、有效控制是生产装置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重要保障,生产车间各专业技术人员对工艺指标的控制范围、要求等进行合理的设置,不断优化、改进生产控制条件。
5.2工艺指标的识别与设置
5.2.1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对生产装置日常运行过程中涉及质量控制、工艺要求、设备运行、安全限值、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各工艺指标进行全范围识别统计,确定各工艺指标的控制范围与控制要求。
5.2.2工艺指标的识别依据资料
1)原材料、中间产物、成品、废料、三剂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使用说明书和规格标准文件。
2)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技措项目工艺设计基础数据。
——工艺原理(工艺的物理原理和化学反应;
可能存在或带来不良后果的反应;
有害物质的贮存量)。
——工艺流程图(P&
ID图和PFD图;
物料平衡;
能量平衡)。
——工艺运行条件(参数的最大值、最小值、设定值)。
——工艺安全运行参数限值。
——工艺联锁、安全保护系统。
——设备作用描述、说明。
3)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改、技措项目设备设计基础数据。
4)装置标定报告。
5)试车、开、停工等工艺技术总结。
6)同类、类似或相似装置的相关操作经验参数。
7)国家、行业标准。
8)企业标准、过程质量指标控制等。
5.2.3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依据
5.2.2资料识别生产装置的工艺指标。
5.2.4工艺指标的识别是对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或检测的指标项目进行统计、确认的过程。
5.2.5生产车间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识别出的工艺指标编制生产装置的《工艺指标控制手册》,明确工艺指标的名称、指标控制范围、监测或检测方式和频率。
5.2.6识别出的工艺指标分为以下几类:
1)质量指标。
——原料质量指标。
——三剂化学品质量指标。
——过程控制质量指标。
——半成品质量指标(含同一装置不同生产单元之间的互供料)。
——产品质量指标。
——公用工程系统质量指标(如氮气的氧含量、天然气的硫含量等)。
——其它质量指标(如润滑油等)。
2)工艺运行指标。
3)设备运行指标。
4)公用工程系统指标。
5)安全限值(超指标后会引发安全事故的指标最高或最低值)。
——工艺联锁值。
——设备联锁值。
——安全泄压值。
——其它安全限值。
6)环保监测指标。
——过程监测指标。
——排放口监测指标。
7)经济技术指标。
——三剂化学品消耗指标。
——能源消耗、能效指标。
——能效指标
8)其它工艺指标。
5.2.7工艺指标范围使用的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规范,需要说明的在单位后面注明。
质量分数用“%(wt)”表示,体积分数用“%(vol)”表示。
5.2.8工艺指标范围以“≥”、“≤”、“>”、“<”、“±
”或“~”的形式表示指标范围,“~”表示的指标范围含上、下限。
5.2.9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艺指标的重要性、运行情况等确定工艺指标的监测或检测方式和频率。
5.2.10工艺指标的监测或检测经过远传、现场仪表读取数据或采用携带式设备(如测温、测压、测振动等仪器)获得数据。
需化验分析的数据按照国标、行标、企标等分析方法获得。
5.2.11工艺指标的监测或检测频率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类,定期类以小时、班、日、周或月为单位确定具体时间,不定期类以周、月、季度或年为单位确定固定周期内的频次。
5.2.13对于关键的、重要的、需要连续监控等的工艺指标,生产车间编制生产装置的《工艺卡片》。
5.2.14工艺卡片
5.2.14.1工艺卡片的编制内容:
1)原料及化工原材料质量指标。
5)成品、半成品、馏出口质量指标。
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及各种消耗指标(参考指标)。
8)备注(相关内容说明、解释)。
9)使用期限。
5.2.14.2生产车间编制生产装置工艺卡片,
5.2.14.1条规定内容无工艺指标时允许缺省。
5.2.14.3工艺指标的单位、范围的表示同工艺指标控制手册。
5.2.14.4工艺卡片内工艺指标的范围不得大于工艺指标控制手册内同一工艺指标的控制范围。
5.2.14.5工艺指标需要根据运行工况在规定的指标范围内进行更为精确的控制时,采用指令值(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表示,使用《工艺卡片指令通知单》下达实际控制指标。
5.2.14.6工艺卡片应符合装置生产操作的特点,保证产品的质量,确保工艺安全运行。
5.2.14.7工艺卡片的分级
1)工艺卡片内的工艺指标依据指标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分为“公司级”和“分厂级”。
2)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工艺指标定为“公司级”。
——确保装置安全运行和产品合格的关键性指标。
——影响公司环保排放的重要监控指标。
——重要的公用工程指标。
——重要的考核指标。
3)除“公司级”以外的指标全部定为“分厂级”。
5.2.14.8工艺指标的设置应具有可操作调节性,反映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性,体现“节能降耗、环保优先”的原则。
5.2.15生产车间根据工艺指标的控制范围,确定需要设定报警限值的指标名称、报警值,便于在超出范围时及时调整,避免工艺指标超出安全限。
5.3工艺指标的审核、审批与发布
5.3.1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编制生产装置的《工艺指标控制手册》和《工艺卡片》初稿,编制完成后由生产车间主管确认签字,交公司各专业部门审核。
5.3.2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工艺指标控制手册》和《工艺卡片》初稿的审核。
5.3.3《工艺指标控制手册》审核内容包括工艺指标的设置、工艺指标范围的确定、工艺指标的监测或检测方式和频率。
《工艺卡片》审核内容包括指标设置、指标范围和指标的分级。
5.3.4审核过程最终指标的确定分工如下:
1)生产技术部负责工艺、质量和技术经济指标。
2)安全环保部负责公用工程、安全、环保、能源(能效)和消耗指标。
3)设备部负责设备运行指标、润滑油等质量指标的审核。
5.3.5《工艺指标控制手册》审核经过后,由生产技术部发布,生产车间执行。
5.3.6《工艺卡片》审核经过后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完成审批的工艺卡片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发布,正本加盖“受控”字样的印章。
5.4工艺指标的执行与控制
5.4.1工艺指标的执行实行公司、生产车间、班组三级监控。
5.4.2生产装置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工艺指标控制手册》中工艺指标的监控或检测频率制定工艺记录,工艺记录根据岗位设置、指标类型等进行合理分类。
5.4.3工艺记录须覆盖《工艺指标控制手册》中的全部工艺指标。
5.4.4工艺记录是工艺指标班组监控的体现。
其中需要工艺班组监控的工艺指标的工艺记录由班组填写;
需要专业服务机构(如三修单位等)监测的工艺指标的工艺记录由对应的机构填写。
5.4.5工艺记录采用以下几种方式填写:
1)采用DCS控制的装置,工艺记录数据可用计算机采集,打印输出,存档保存。
2)工艺记录数据由填写人员手动输入计算机后,打印输出,存档保存。
3)工艺记录原始数据由填写人员用黑色笔(铅笔除外)书写,不得涂改和刮改,若出现笔误,应用“=”横线划改。
5.4.6操作记录必须有填写人员签名。
保持干净、整洁。
5.4.7生产装置工艺班组内操对DCS控制系统的工艺指标进行不间断监测、调整,确保工艺指标均在规定的范围内。
5.4.8生产装置工艺班组操作人员应熟悉与本岗位相关的各项工艺指标控制范围,需熟记工艺卡片内的工艺指标,在操作控制过程中随时与DCS、现场指标对比,确保工艺指标得到有效控制。
5.4.9生产装置工艺班组的班长具体负责班组工艺指标执行与控制情况的检查与监督,处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4.10生产装置各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本专业工艺指标执行与控制情况的检查与监督,指导、协助班组处理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4.11工艺卡片中的质量、工艺、设备、公用工程和环保指标的控制执行以下要求:
1)工艺指标超出控制范围,工艺班组必须在1小时内调整控制至指标范围,并留下调整记录。
如在1小时内未能调整至指标范围内,班长及时向相应技术人员汇报,由技术人员指导调整,查找原因,消除超指标现象。
2)工艺卡片内的工艺指标,公司级连续8小时超指标范围,分厂级连续24小时超指标范围,生产装置相应技术人员须向相关专业部门汇报。
专业部门组织相关人员查找深层次原因,落实措施,消除超指标现象。
5.4.12工艺卡片的《工艺卡片指令通知单》作为工艺卡片的辅助部分使用,下达的工艺指标值不允许超过指令值工艺指标范围。
5.4.13工艺卡片的《工艺卡片指令通知单》由生产装置技术人员填写,经生产车间主管审核签字后生效。
工艺指标发生变化后重新下达新的《工艺卡片指令通知单》,新通知单必须注明原通知单作废。
5.4.14生产装置在开、停工时,工艺指标执行相应操作卡中规定的工艺指标范围,未规定的仍按照已有的工艺指标范围执行、控制。
5.4.15在生产装置全装置或装置内局部单元需调整操作时,涉及的工艺指标执行已审批的生产技术方案和操作卡内的工艺指标,调整期限以审批方案的执行期限为准,不得擅自更改期限执行。
5.4.16生产装置在紧急状态下,已编制应急操作卡的按照应急操作卡执行。
无应急操作卡的根据实际情况先调整操作,保证安全生产,事后向相关专业部门汇报。
5.4.17生产装置技术人员应对工艺指标的执行和控制制定管理考核办法。
5.4.18生产装置平稳率作为生产车间对生产装置操作平稳度控制的一种方式,是生产车间一级监控的一种体现。
生产装置平稳率的管理执行以下要求。
5.4.18.1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根据生产装置的自身特点制定平稳率的运行管理办法,依据办法规定具体落实执行。
5.4.18.2平稳率控制项目从《工艺控制手册》中的工艺指标选取,控制范围宜严于《工艺控制手册》中工艺指标的范围。
5.4.18.3平稳率控制项目的选择和目标值的确定应体现生产装置技术人员对工艺班组的操作水平的考评,促进操作技能水平的提高。
5.4.18.4平稳率的统计采用计算机采集或人工采集。
计算机采集推荐10分钟/次,人工采集推荐1小时/次。
5.4.18.5装置平稳率体系的运行情况在工艺技术月报和工艺技术年报中做全面详细分析。
5.4.18.6生产装置技术人员确定装置平稳率的控制项目和目标值,报生产技术部备案。
5.4.19公司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和设备部对工艺指标的执行和控制情况按照专业分工进行检查。
以周检查、专项检查、节前检查、季节性检查、综合检查等形式进行。
5.4.20公司生产技术部、安全环保部、安全环保部和设备部对工艺指标的执行和控制过程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生产车间落实完成。
5.4.21生产技术部对装置平稳率的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评价。
5.5工艺指标的变更
5.5.1新建、改建、扩建装置首次试车完成后,60天(日历日)内完成工艺指标控制手册和工艺卡片的编制。
5.5.2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度对生产装置工艺指标的运行情况进行一次评估,编制评估报告。
5.5.3生产技术部组织每年对生产装置的工艺卡片评审一次,评审中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进行修订。
1)装置工艺技术改进。
2)原材料性质发生变化。
3)产品结构或质量发生变化。
4)操作条件发生变化。
5)工艺卡片在执行过程中进行过变更的内容。
5.5.4工艺指标控制手册和工艺卡片使用期限为一年,每年发布一次,新版运行同时旧版作废。
5.5.5工艺指标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做出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改变,按照变更管理进行。
5.5.6工艺指标的变更包括工艺指标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5.5.7在下列情况下,对需要变更的工艺指标进行变更。
1)装置大修结束或实施技改、技措项目后。
2)生产车间季度工艺指标评估时提出需要变更的工艺指标。
3)原料及介质性质发生改变。
4)工艺操作条件发生变化。
5)工艺操作步骤发生变化。
6)产品质量结构、标准发生变化。
7)生产加工方案变更。
8)短期的调整试验或标定。
9)设备运行条件的变化。
10)公司政策的变化。
11)安全或环保等标准的更新或升级。
12)其它客观因素。
5.5.8工艺指标变更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由生产车间成立风险评价小组进行评价。
5.5.9工艺指标变更评价的风险等级属于Ⅰ级风险或Ⅱ级风险,在制定并落实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措施的完好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并得到有效监测的条件下允许变更。
5.5.10工艺指标变更评价的风险等级属于Ⅲ级风险和Ⅳ级风险,生产车间会同公司专业部门制定并采取措施进行消减。
消减至Ⅰ级风险或Ⅱ级风险,按照5.5.13条变更,无法消减的不得进行变更。
5.5.11工艺指标变更时,由生产车间提出变更申请并提供《风险评价表》,报专业部门审批。
经过后由生产技术部以《工艺通知单》形式发布变更内容。
5.5.12《工艺卡片》公司级工艺指标的变更需要公司主管领导批准。
其它工艺指标由相应专业部门的批准。
5.5.13工艺变更具体执行《工艺变更管理规定》。
6工艺操作管理
6.1总则
6.1.1为了保证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地运转,对操作人员全部操作过程中必须遵守的事项、程序及动作做出的规定,经过操作规程、操作卡和生产技术方案实现“生产操作受控”的目标。
6.1.2操作规程、操作卡的使用是生产运行过程的规范管理,对确定的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下进行,以实现健康、安全与环境目标。
生产运行过程包括组织提供产品、活动、服务的全部过程。
6.1.3操作规程是生产运行过程的指导、参考性文件,对操作过程需要遵守的事项、工作程序和动作做出规定。
6.1.4操作卡是生产运行过程的执行性文件,将操作规程卡片化便于执行和管理的一种手段,是对操作规程进一步完善、细化和补充的一种措施。
是对操作过程的详细具体、强制性的规定,所有具有的操作均以操作卡实现,有操作必须有操作卡。
适用于生产车间生产装置的日常生产操作,不适用于检维修等需要开具作业票的作业、特种作业、首次试车等需要编制专有方案的作业。
需要操作卡的临时作业和技改技措的首次投用参考操作卡相应程序、规定执行。
6.1.5生产技术方案是对现有操作过程做出变更的流程性文件。
6.2操作规程、操作卡的编制
6.2.1编制原则
1)体现“生产受控,操作确认,状态稳定”的原则。
2)以工程设计和生产实践为依据,确保技术指标、技术要求和操作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和准确性。
3)总结长期生产实践的操作经验,保证同一操作的统一性,成为人人严格遵守的操作行为指南,有利于生产安全。
4)保证不同人员对同一操作的准确性。
5)操作步骤完整、细致、准确、量化,有利于装置和设备的可靠运行。
6)在满足安全环保要求的前提下,将优化操作、节能降耗、减少损耗、提高产品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提高装置的生产效率。
7)明确岗位操作人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配合密切。
8)在生产实践中及时修订、补充和不断完善,以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不断提高。
6.2.2操作规程的编制依据
1)工艺技术设计资料。
2)设备、仪器、仪表说明书。
3)首次试车方案。
4)首次试车总结。
5)安全评价报告。
6)环境评价报告。
7)安全技术要求。
8)同类、类似或相似装置的相关操作经验。
9)设备维护、检修规程。
10)各类规章制度。
11)国家、行业标准。
6.2.3操作卡依据首次试车方案、操作规程、生产技术方案等进行编制。
6.2.4编制方式
6.2.4.1生产车间成立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编制小组,包括管理、技术、操作三个层次的编制人员,人数不少于七人,设组长一名。
6.2.4.2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编制小组组长具体负责组织编制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工艺、设备和安全)及操作人员(班长和岗位操作人员)参加。
6.2.4.3操作规程编制过程中,必须坚持集体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大限度地吸收不同层次的知识和工作经验,保证操作规程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
6.2.4.4操作步骤多、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的操作卡应由操作规程编制小组编制完成,如开工、停工操作卡等。
6.2.4.5操作步骤少、内容单一的操作卡可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或操作人员单独编写,生产车间主管人员组织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查。
6.2.5生产装置所进行的任何现场操作均需要编制操作卡,严格按照操作卡进行操作。
6.2.6操作卡的所有操作应遵循“操作前确认、操作、操作后确认”的原则。
6.2.7生产车间按照要求编制装置的操作卡初稿,编制好的初稿由生产车间组织对操作卡的所有操作进行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估,对于可接受的风险以提示卡形式在操作卡内表述;
对于不能接受的风险制定消减措施,修订操作卡的相应操作步骤后重新进行评估,直至所有风险全部降至可接受范围。
6.2.9操作规程的内容
6.2.9.1连续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的内容及要求执行《操作规程编写指南》。
6.2.9.2间歇生产装置操作规程的内容及要求以《操作规程编写指南》为主体框架,按照生产受控的原则结合实际生产操作的需要做必要的调整。
6.2.9.3其它无法按照《操作规程编写指南》进行编制操作规程的装置,其操作规程的内容和要求根据行业特点、要求等编制,但必须体现生产受控的原则。
6.2.10新建装置建成投产前,生产车间应根据设计资料等编写首次试车方案,投产试车完成后6个月内编制出正式操作规程。
6.2.11与操作规程配套使用的工艺技术资料,与操作规程一同编制、审批、发布。
6.3操作规程、操作卡的审核、审批与发布
6.3.1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组织编制生产装置的操作规程和操作卡初稿,编制完成后由生产车间主管确认签字,交公司各专业部门审核。
6.3.2公司生产技术部组织操作规程和操作卡初稿的审核。
6.3.3操作规程审核过程分工如下:
1)生产技术部负责操作规程工艺技术规程、操作指南、开、停工规程等内容的审核。
2)安全环保部负责装置突发事件处理预案、操作规定、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审核。
3)安全环保部负责装置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等内容的审核。
4)设备部负责设备操作规程内容的审核。
5)与操作规程配套的工艺技术资料按照各专业分工审核。
6.3.4操作卡审核分工参考操作规程审核分工。
6.3.5操作规程每张审批表只能审批一个装置的操作规程。
操作卡每张审批表能够审批同一装置的多个操作卡。
6.3.6操作规程、操作卡审核经过后提交公司主管领导审批。
完成审批的操作规程、操作卡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发布。
6.3.7发布的操作规程印刷后加盖“受控”章,每本操作规程按照顺序编号。
发放至各部门和使用的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发放至各工艺班组。
6.3.8经过审批的操作卡由生产技术部经过公司主页等媒介予以公告发布,发布后的操作卡作为有效的操作卡直接使用。
6.3.9已经过审批但未经公开发布的操作卡需要使用时,可直接使用,但使用时操作卡必须附带审批表的原件或复印件。
6.4操作规程、操作卡的使用与执行
6.4.1操作规程主要用于指导生产操作,员工学习使用。
生产车间负责操作规程的具体执行、培训等。
6.4.2正常生产中,操作规程应摆放在操作室固定位置以供查阅和使用。
摆放的操作规程必须为最新的有效版本。
6.4.3操作卡是用于执行具体操作的规范性文件,使用过程必须严格遵守。
6.4.4生产车间负责生效后操作卡的具体执行、培训等。
6.4.5操作卡必须使用有效版本,严禁使用过期或作废的版本。
6.4.6操作卡必须严格按照其使用范围使用,不得越范围使用。
6.4.7操作卡分类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产工艺 技术 控制 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