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8419971
- 上传时间:2023-05-11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2.03KB
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Word下载.docx
《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Word下载.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和学习也不例外。
信息技术引入教育领域,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促进了教学观念、模式和方法的变革。
信息时代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国际互联网的出现。
它通过全球计算机的互联,将大部分古今中外人类的智慧汇聚到覆盖全球的巨型复杂网络系统之中,每个上网的学习者都可以方便地进入这一超大型的图书馆,并可以获得各方面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从而使全世界的教育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信息技术硬件设施配备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利用互联网优势与语文学科的特点紧密结合,优化语文教学,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目前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
本文结合语文新课改精神和自身实践,就欠发达地区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提出自己的几点见解。
一、欠发达地区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多媒体辅助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在提高教学效率、创设情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技术因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重视,国家也投入了大量资金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程,许多中小学都配备了不同模式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尤其是大中城市和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中小学内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等设施已基本普及。
然而对于我们边疆贫困地区来说,信息技术教育工程刚刚起步,配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学校少、档次低,就我市而言,有校园网的学校只有一两所,有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教室的学校也屈指可数,平均200多名学生才有一台计算机。
由于经费困难,短期内要使我市的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配备达到其他地区的标准是不现实的。
但是,在升学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家长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重视,即便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虽然许多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却舍得花钱为子女购置必要的学习用具。
近年来,随着电信业务和宽带网工程建设的扩展,安装电话和购买家用电脑的家庭越来越多,连网的家用电脑也越来越多,尤其在县城及其以上地区,有子女在中小学就读的家庭拥有电脑更为普遍,这就为教师利用互联网优化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可能。
即使在乡镇以下地区,由于近年来远程教育项目的实施,中心完小以上学校大多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虽然暂时无法与宽带网联接,但均可拨号上网。
因此,经济欠发达地区利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二、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一)利用互联网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的外延涉及到历史、地理、政治、哲学、生物、物理、音乐、艺术等,这样的角色要求语文教师不断更新和扩充自身的知识体系,蓄积丰厚的知识素养,具备复合课程的教学能力。
但贫困地区教师进修学习的机会少,而互联网能使教师从封闭的状态下解脱出来,了解到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和发达地区的人们共享最新、最丰富的信息资源,汲取丰富的专业知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在优化知识结构的同时,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互联网还为上网者搭建了方便快捷的交流平台,在网上可以向名师请教,与同行交流,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欠发达地区外出培训和进修机会很少的情况下,互联网不失为一种提高语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
因此,语文教师应尽快熟悉网络常识,掌握上网技巧,广泛浏览、涉猎,了解本学科及跨学科的最新动态,并学会快速查找和下载所需资料,成为一个熟练的教育信息的开发者与应用者。
(二)利用互联网扩展语文课程资源
现代课程观要求教学内容要充满时代气息,紧密联系社会实践。
语文学科更是富有时代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但贫困地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而网络极大地拓展和丰富了语文教学的空间和资源,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从网上获取丰富的教学和学习资源尤其是课外学习资源,填补新教材有意留下的空白。
一是互联网中有大量的教育教学网站,如中国基础教育网、中国教育科研网、初中语文教学网、中学语文中高考资源网、人民教育出版社、K12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大眼睛科技教育网等,尤其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三)利用互联网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的来临,使学校不再是一个封闭的教育场所,教师也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还要为学生创设有利的信息环境,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地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调查显示,大部分青少年都喜欢上网,因此,语文教师正可以因势利导,根据教学的需要,巧妙设计,安排学生上网,将上网作为优化语文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
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互联网的训练和指导,让学生学会使用“XX”、“Google”、“搜狐”等常用的搜索引擎,并善于使用恰当的搜索词汇,增强搜索的准确性和快捷性,同时能对信息的信用度作出一定的判断,学会选择和整理信息,通过这一过程逐步提高学生获取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四)利用互联网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展课外阅读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互联网对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综合性学习具有独特的优势,特别适合课外探究式、发现式学习,因为互联网开放、互动、多元、综合的特点与探究式学习、发现式学习、综合性学习的学习环境要求相一致。
因此,语文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巧妙设计探究主题,让学生在网络这个虚拟的社会中寻找答案。
如初中语文自读课《换个角度》,本人认为这篇课文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对学生的作文创新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教师应利用好这个素材做足文章,以“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还有哪些”、“怎样进行创造性思维”等为主题,安排学生利用互联网做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对课文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又如《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涉及到恐龙灭绝的千古之谜,正象作者自己所说的那样,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原因争论不休。
针对这两篇课文的特点,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恐龙灭绝之谜”为主题的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上网搜索有关恐龙灭绝的信息,由学生作出自己的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利用“Google”搜索网输入“恐龙灭绝之谜”进行搜索,就会发现一个“科技之谜---恐龙灭绝之谜”的文章标题,点击就进入了“北京科普之窗-科技之谜”网站,里面关于恐龙灭绝之谜的文章就有数篇,除此之外还有《月球从哪里来》、《月亮上的神秘之光》等关于月球的文章,学生不但了解到恐龙灭绝之谜的多种说法,阅读关于月球的文章又是对《探索月球奥秘》、《月亮上的足迹》等课文的补充,而另外那些富有吸引力的标题又会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犹如打开了一个知识的宝库,使学生欲罢不能,不断点击相关链接,在这个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遨游,不断深入和扩展阅读面。
如此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了知识面,增加了知识占有量,加深对学科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又亲身经历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并深刻体验到获取知识的乐趣,感受了成功,从而增强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五)利用互联网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教育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
青少年有青少年关心的话题。
一篇让人感兴趣的文章、一件引起共同关注的事、一首好歌、一幅好画、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都可能成为学生乐于谈论和交流的焦点。
如果教师不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师生之间共同语言就会越来越少,久而久之难免会产生隔阂。
因此,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所关注的,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体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师生之间就会产生共鸣,教师的亲合力就会加强。
互联网以其独特的交互方式为人们搭建了便捷的交流平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互联网的交流可以营造民主、共进、互动的学习氛围。
通过互联网上的聊天、论坛、交友等形式,学生可以方便、自由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而这种表达和交流是完全出于自发的,没有任何的强制色彩和心理顾忌,尤其是平时性格内向的学生,在网上却能谈笑自若,所以网络最能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展示出来,教师可以就此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
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还可以利用网络提供的免费邮箱互发电子邮件、节日贺卡,交流感想,探讨问题,培养情感,这不仅增进了沟通和了解,形成平等、尊重、和谐、交往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而且在活动中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互联网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驰聘、遨游的广阔天地,对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互联网也是一柄双刃剑,对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因此,在运用互联网优化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运用得当,做到适时、适度
互联网对优化语文教学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不能过度夸大它的作用,而要视教学需要而定,做到适时、适度,也就是说不是每所学校或每篇课文都需要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这样做不但没有必要,也不现实。
比如说,教《〈物种起源〉导言》,老师却花了近一个教时来展示通过网络搜集到的许多跟“物种起源”相关的素材,如“达尔文学说与新达尔文涵义”、“达尔文的考察经历”等。
给人的感觉,这是一堂用现代媒体介绍生物进化知识的生物课,并不是语文课,由于教学内容的移位,使“概括观点”、“筛选信息”、“理解难句”、“体会作者科学精神”等这些真正的语文目标反而旁落了。
这就属于“滥用”,是不可取的。
教师使用网络资源应该适度,布置给学生的任务就更应该慎重。
一般情况下,每周布置一次,或单元教学结束后布置一次比较适中,这样做便于学生在周未上网,以免影响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秩序。
在运用的对象上,至少应是县城以上的小学高年级以上中小学生。
比较适宜的对象是五至八年级和高一年级学生,因为一是这一时期的学生已能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知识和运用互联网的能力,二是这一时期的教与学任务相对较轻,教师和学生都能腾出一定的空余时间和精力;
对乡镇及其以下学校,只提倡教师用拔号上网形式学习和查找资料。
(二)加强对学生上网的指导
互联网信息浩繁,而且良莠不一,真真假假,如果学生缺乏辨别力就会患上“信息污染综合症”,甚至上当受骗。
因此要提醒学生,查找资料要有针对性,防止“迷航”。
一些网站为了提高点击率,用一些极富诱惑性的标题吸引浏览者,实际上大多是些垃圾信息,让浏览者白白浪费时间。
对此教师要提醒学生,查找资料要专一,要做到心无旁骛,不要点击与资料无关的链接。
除课文提供的网站外,教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为学生提供一些与语文教学有关的、信用度较高的健康网站,并加强引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还可在班上举办上网经验交流会,让同学们相互交流上网心得。
(三)加强对学生上网的监控
青少年学生自控能力不强,在上网的过程中容易沉迷于网络而不能自拔,对此必须有高度的警惕性,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因此,对学生上网要提出严格的约束条件,要求学生上网要以学习为目的,不能痴迷于网络游戏,严禁“网恋”,更不能涉“黄”。
笔者曾用“激将法”对痴迷于网络游戏的几个青少年学生进行了耐心的说服教育。
我对他们说:
网络游戏大多属竞赛性的,每个游戏者都想要不断提高自己游戏分数或级别,这种竞争意识本来无可厚非,但这种竞争意识应该体现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而不应体现在虚幻的网络之中。
沉迷于网络游戏,实际上是逃避现实,网络游戏是胆小鬼的避风港,是地地道道的“黄粱美梦”!
尽管你在游戏中获得成千上万的“金币”,或成为“金甲神人”,但在现实中你依然身无分文,手无缚鸡之力!
只有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顽强拼搏,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同时还列举了新闻媒体报道过的因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而自杀的几个典型事例警示他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此外,教师还要与学生家长密切配合,加强沟通,严格控制学生上网的时间和浏览的内容,从而把青少年学生上网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
总之,语文教师要按照语文新课改的要求和语文课堂教学的需要,结合实际,适时、适度、灵活地运用互联网服务语文教学,让互联网成为提高自身素质、拓展课程资源、改变教与学方式、加强师生交流的有力工具,从而有效提高语文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书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主编/朱慕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总编/刘芳,主编/万福、于福建,中国和平出版社
3.《现代教育技术学》主编/胡礼和,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4.《探究教学的学习与辅导》主编/靳玉乐,中国人事出版社
5.《国家课程标准专辑·
语文课程标准》,河北省远程教育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用 互联网 优化 语文 教学 实践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