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流量液位前馈反馈控制.docx
- 文档编号:8750985
- 上传时间:2023-05-14
- 格式:DOCX
- 页数:23
- 大小:1,023.17KB
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流量液位前馈反馈控制.docx
《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流量液位前馈反馈控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流量液位前馈反馈控制.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流量液位前馈反馈控制
过程控制系统课设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
第一章系统产品的介绍
1.1物理系统逻辑结构
1.2现场系统
1.2.1现场系统示意图
1.2.2现场系统工艺流程图
1.2.3控制箱面板
1.2.4部分I/O面板
1.2.5控制系统I/O接口图
第二章系统的基本部分
2.1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2.2过程检测
2.2.1液位测量
2.2.2流量检测
2.3过程执行器
2.4被控过程
2.4.1过程建模
2.4.2P、I、D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2.5控制策略
2.5.1单回路PID控制
2.5.2串级控制
2.5.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
2.6PID控制参数
2.6.1衰减振荡法
2.6.2经验法
2.6.3响应曲线法
第三章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
3.1工艺过程
3.2上位组态
3.3操作过程和调试
3.4测试结果及分析
第四章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
4.1工艺过程
4.2上位组态
4.3操作过程和调试
4.4测试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流量-液位前馈反馈控制
5.1工艺过程
5.2上位组态
5.3操作过程和调试
5.4测试结果及分析
第六章总结
第一章系统产品的介绍
1.1物理系统逻辑结构,如图1.1所示
图1.1
1.2现场系统
物理受控系统包括了测试对象单元、供电系统、传感器、执行器(包括变频
器及移相调压器),从而组成了一个只需接受外部标准控制信号的完整、独立的
现场环境。
1.2.1现场系统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图1.2
1.2.2现场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1.3所示
图1.3
1.2.3控制箱面板,如图1.4所示。
1、三相剩余电流保护器。
合上该空气开关,才能加热。
2、单相剩余电流保护器。
合上该空气开关,所有设备才能上电。
3、三相电供电时亮起。
4、单相电供电时亮起。
5、对象顶部照明电灯旋钮开关。
6、水泵1#的变频器供电旋钮开关,打开变频器电源。
7、水泵2#供电旋钮开关,打开水泵电源。
8、变频器正转启动旋钮开关。
9、电压表,调压模块输出端电压。
10、变频器。
图1.4
1.2.4部分I/O面板
图1.5
图1.6
1.2.5控制系统I/O接口图,如图1.7所示
图1.7
第二章系统的基本部分
2.1过程控制系统的组成
过程控制系统是指根据工业生产过程的特点,采用测量仪表、执行机构和计算机等自动化工具,应用控制理论,设计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实现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
过程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器、执行器、被控过程和测量变送等环节组成,其一般性框图如图2.1所示。
被控过程
执行器
控制器
⊕
测量变送
图2.1
2.2过程检测
2.2.1液位测量
物位是指存放在容器或工业设备中物质的高度或位置,如液体介质液位的高度称为液位。
物位测量仪表种类很多,本系统中采用扩散硅压力/液位变送器。
2.2.2流量检测
流量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流经管道某截面流体的数量,也就是所谓的瞬间流量;在某一时间内流过流体的总和,称为总量或累积流量。
本系统中采用涡轮流量计,是一种速度式流量仪。
2.3过程执行器
执行器接受控制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并转换成位移(直线位移或角位移)或速度,以控制流入或流出被控过程的物料或能量,从而实现对过程参数的控制。
本系统中使用的是调节阀,其特性为:
单座阀,螺纹连接,线性流量。
2.4被控过程
2.4.1过程建模
1)机理建模——根据对象或生产过程的内部机理,写出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从而得到对象或过程的数学模型。
2)试验建模——在机理模型难以建立的情况下,针对所要研究的对象,人为地施加一个输入作用,然后用仪表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一系列试验数据或曲线。
3)混合建模——结合机理建模和试验建模。
先由机理分析的方法提出数学模式的结构形式,然后对其中某些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参数利用试验的方法给予确定。
2.4.2P、I、D对控制品质的影响
1)P作用能快速抵消干扰的影响。
通常,加大增益Kc响应曲线振荡加强,减小Kc响应曲线振荡减弱。
2)I作用是消除系统的余差。
减小积分时间,积分作用增强;加大积分时间,积分作用减弱。
3)D作用能快速响应干扰,超前控制。
微分时间越大,微分作用越强。
2.5控制策略
2.5.1单回路控制
单回路控制系统是由被控对象、控制器、执行器、和测量变送装置四大基本部分组成。
在广义对象(被控对象、执行器、和测量变送装置)特性已确定,不能改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控制规律的选择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质量。
常用的控制规律主要有:
位式控制、P控制、PI控制、PD控制、PID控制。
2.5.2串级控制
当对象容量滞后或纯滞后较大,负荷和干扰变化比较剧烈而频繁,或是工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很高时,而采用单回路控制方法不太有效,这时就可以采用串级控制。
其原理方框图,如图2.2所示。
串级控制系统,采用两个控制器串联工作,主控制器的输出作为副控制器的设定值,由副控制器的输出去操纵调节阀。
及时调节校正二次干扰,减少对主对象的影响。
2.5.3前馈—反馈复合控制
当反馈控制系统出现较大的动态偏差时,采用前馈控制方式,在扰动尚未影响被控对象前,提前调节已补偿扰动对被控对象的影响。
其原理方框图,如图2.3所示。
其中
应用前馈控制时,其扰动量应可测及不可控,且变化频繁、幅值较大。
2.6PID控制参数
2.6.1衰减振荡法
1)选择合适的采样的周期,控制器作纯比例Kc作用。
2)改变选择Kc,得到纯比例作用的近似4:
1衰减振荡曲线。
3)选择控制度。
控制度为数字控制和模拟控制的误差平方和最小之比。
4)根据选定的控制度,计算Ts、Kc、Ti和Td的值。
5)改变控制度,得到不同的Ts、Kc、Ti和Td,通过设定参数值,得到合适的响应曲线。
2.6.2经验法
1)纯比例凑试。
置积分时间Ti=∞,微分时间Td=0,改变控制器的比例增益Kc(或比例度PB)的初值,尽量得到4:
1的衰减响应曲线。
2)积分作用凑试。
同比例凑试,改变积分时间Ti,得到合适的响应曲线。
由于加入积分作用后系统稳定性有所降低,可将比例增益Kc减小10~20%左右,以补偿加入积分作用。
3)如果需要,最后加入微分作用。
微分时间Td大约是积分时间Ti的1/3~1/4。
加入微分作用后,可适当加大Kc,减小Ti。
按照以上三个步骤,经过反复凑试直到满
2.6.3响应曲线法
1)首先测取广义对象在阶跃输入下的响应曲线。
2)在响应曲线的拐点处作切线,通过切线与初始值和新稳态值的交点,可
以测得广义对象的时间常数T和纯滞后时间τ,得到一阶惯性加纯滞后通道传递函数简化模型,表达了广义对象动态特性。
第三章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
3.1工艺过程
1)单容下水箱液位PID控制流程图,如图3.1所示
图3.1
水介质由泵P102从水箱V104中加压获得压头,经由调节阀FV-101进入水箱V103,通过手阀QV-116回流至水箱V104而形成水循环;其中,水箱V103的液位由LT-103测得,用调节手阀QV-116的开启程度来模拟负载的大小。
本例为定值自动调节系统,FV-101为操纵变量,LT-103为被控变量,采用PID调节来完成。
2)原理方框图,如图3.2所示
干扰
下水箱
调节阀FV101
控制器
下水箱液位LT103
3.2上位组态
组态流程图界面,如图3.3所示
图3.3
3.3操作过程和调试
1)在现场系统上,打开手阀QV102、QV105,调节下水箱闸板QV116开度(可
以稍微大一些),其余阀门关闭。
2)在控制系统上,将IO面板的下水箱液位输出连接到AI0,IO面板的电动调节阀控制端连到AO0。
3)启动计算机组态软件,进入测试项目界面。
启动调节器,设置各项参数,将调节器切换到自动控制。
4)设置比例参数,待系统稳定后,对系统加扰动信号(一般可通过改变设定值实现),选择合适的P,得到较满意的过渡过程曲线。
5)固定比例P值,改变PI调节器的积分时间Ti,对系统加扰动信号选择合适的I,得到较满意的响应曲线。
6)固定I于某一中间值,微调P的大小,观察加扰动后被调量输出的动态波形,得到满意的响应曲线。
7)在PI调节器控制的基础上,再引入适量的微分作用(设置D参数),得到满意的响应曲线。
3.4测试结果及分析
1)选择合适的P值,响应曲线图如图3.4、图3.5所示
P=20,I=
D=0
P=22,I=
D=0
图3.4
P=22,I=
D=0
P=24,I=
D=0
图3.5
分析:
根据图3.4、3.5可知,P=20、P=22与P=24的响应曲线相比较,峰值时间
,即
越小,响应速度越快;但P=24的响应曲线有振荡的趋势。
综合考虑,选择P=22。
2)选择合适的I值,响应曲线图如图3.6、图3.7所示
P=22,I=15,D=0
P=22,I=20,D=0
图3.6
P=22,I=8,D=0
P=22,I=10,D=0
图3.7
分析:
根据图3.6、3.7可知,I=20、I=15、I=10与I=8的响应曲线相比较,
超调量
;稳态误差
,同时I=8的曲线有振荡的趋势。
综合考虑,选择P=22,I=20。
注意:
I=20与I=15、I=10、I=8曲线所加的扰动不一样,需对I=20的扰动进行折合。
3)选择合适的D值,响应曲线图如图3.8、图3.9所示
P=22,I=20,D=4
P=22,I=20,D=8
图3.8
P=22,I=20,D=2
P=22,I=20,D=4
图3.9
分析:
根据图3.8、3.9可知,D=8、D=4与D=2的响应曲线相比较,超调量
,而D=2的微分作用较弱。
综合考虑,选择P=22,I=20,D=4。
注意:
D=8与D=4、D=2曲线所加的扰动不一样,需对D=8的扰动进行折合。
第四章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
4.1工艺过程
1)液位和进口流量串级控制流程图,如图4.1所示
图4.1
水介质一路(I路)由泵P101(变频器)从水箱V104中加压获得压头,经流量计FT-101、电动阀FV-101、水箱V-103、手阀QV-116回流至水箱V104而形成水循环,负荷的大小通过手阀QV-116来调节;其中,水箱V103的液位由液位变送器LT-103测得,给水流量由流量计FT-101测得。
本例为串级调节系统,调节阀FV-101为操纵变量,以FT-101为被控变量的流量控制系统作为副调节回路,其设定值来自主调节回路――以LT-103为被控变量的液位控制系统。
以FT-101为被控变量的流量控制系统作为副调节回路――流量变动的时间常数小、时延小,控制通道短从而可加快提高响应速度,缩短过渡过程时间,符合副回路选择的超前,快速、反应灵敏等要求。
下水箱V103为主对象,流量FT-101的改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才能反应到液位,时间常数比较大,时延大。
2)原理方框图,如图4.2所示
图4.2
4.2上位组态
组态流程图界面,如图4.3所示
图4.3
4.3操作过程和调试
1)在现场系统上,打开手动调节阀QV-103、QV-105,关闭QV-102。
调节QV-116具有一定开度(闸板高度6毫米左右),其余阀门关闭。
2)在控制系统上,将下水箱液位(LT-103)连到控制器AI0输入端,流量计(FT-101)连到控制器AI1输入端,电动调节阀FV-101连到控制器AO0端。
3)启动变频器,工频运行水泵P101
4)首先,利用主回路,做一个单回路液位实验,确定P、I值(D=0)设定一个SP值A1,并记录稳定时的流量计FT101的测量值A2
5)将主调节器置手动状态,调整其输出为A2,将A2作为副调节器的SP值,整定副调节器的P参数。
6)再将主调节器切换到自动状态,预置主调节器的P、I参数不变。
系统应
仍然稳定。
4.4测试结果及分析
1)选择合适的P2值,响应曲线图如图4.4所示
P1=22,I=20,D=0;P2=3
P1=22,I=20,D=0;P2=1
P1=22,I=20,D=0;P2=2
图4.4
2)分析:
根据图4.4可知,P2=1、P2=2和P2=3的响应曲线相比较,稳态误差
,但P2=1到P2=2再到P2=3曲线的振荡周期越多。
综合考虑,选择P1=22,I=20,D=0;P2=2。
注意:
主回路的P、I参数采用的是单容下水箱液位调节阀PID单回路控制实验的结果。
第五章流量-液位前馈反馈控制
5.1工艺过程
1)流量-液位前馈反馈控制流程图,如图5.1所示
图5.1
水介质(并管)由泵P101(变频器驱动)从水箱V104中加压获得压头,经涡轮流量计FT-101、电动阀FV-101、水箱V-103、手阀QV-116回流至水箱V104而形成水循环,负荷的大小通过手阀QV-116来调节;其中,水箱V103的液位由液位变送器LT-103测得,给水流量由流量计FT-101测得。
本例为前馈调节系统,调节阀FV-101为操纵变量,在LT-103为被控变量的定值液位控制系统中,接收由I路流量的前馈信号参予到定值系统中,整体构成前馈-反馈控制系统。
如果水路流量出现扰动,经过流量计FT-101测量之后,测量得到干扰的大小,
然后通过调整调节阀开度,直接进行补偿,而不需要经过调节器。
2)原理方框图,如图5.2所示
流量FT101
前馈控制器
流量
下水箱
调节阀FV101
控制器
下水箱液位FT103
5.2上位组态
组态流程图界面,如图5.3所示
图5.3
5.3操作过程和调试
1)在现场系统上,打开手动调节阀QV-103、QV-105,关闭QV-102。
调节
QV-116具有一定开度(闸板高度6毫米左右),其余阀门关闭。
2)在控制系统上,将下水箱液位变送器(LT-103)输出连接到控制器AI0,将支路1流量变送器(FT-101)输出连接到控制器AI1,调节阀FV-101控制端连接到AO0,变频器控制端连接到AO1。
变频器通过AO1手操控制。
3)启动变频器,运转水泵P101。
4)设定K=0,然后设置PID控制器参数。
5)设定K值,得到满意的响应曲线。
5.4测试结果及分析
1)选择合适的P值,响应曲线图如图5.4、图5.5所示
P=22,I=20,D=0;K=1.5
图5.4
P=22,I=20,D=0;K=3
图5.5
2)分析:
要实现系统对扰动的完全补偿,可根据公式:
,但是这只是在静态关系上达到全补偿,而没考虑动态关系,所以得到的响应曲线效果很差。
如果要达到动态全补偿,还要考虑到各个环节的动态特性。
第六章总结
通过这次实验室调试,我了解到了PID调节器的参数整定的方法,深化了我对过程控制系统的理解。
在实验里,我们观摩模拟真实环境的过程控制,了解了现场系统的结构,以及对现场系统进行几个控制规律具体调试操作的实践。
在实验中,我们利用课本上学到的比例、积分及微分作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的相关知识,根据所获得的响应曲线进行P、I、D参数地整定,从而进一步得到满意的响应曲线。
同时,在PID调节器整定的过程中,我对比例积分微分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有更深的理解,提高了对课本知识的融合。
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我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再好的理论设计也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和校正,这样才能更好地作用于实践。
总之,经过这次实验操作,我受益匪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单容下 水箱 调节 PID 回路 控制 进口 流量 液位前馈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