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多教学的实践和探索.docx
- 文档编号:8919455
- 上传时间:2023-05-16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1.88KB
把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多教学的实践和探索.docx
《把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多教学的实践和探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多教学的实践和探索.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把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多教学的实践和探索
把现代教育技术用于语文教学的体会
内容提要:
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以其巨大的容量、丰富的表现形式、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
本文通过对中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特点、方式与创造性思维概念的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性分析和探索。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
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目前,中小学应用电化教育手段进行教学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形式上,即利用电化教学的理论与方法,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通过电化教育设计,使教育信息能够高速、准确、全面地传授给学生。
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又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科学性,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魅力,促进了语文教学形式的丰富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和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从而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给语文教育也带来了一场革命。
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本人初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我校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选准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努力提高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效性的路子。
以下简单谈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习的兴趣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
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
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
作为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那末摆脱那种以知识灌输为能事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乐事的课堂教学状况,是指日可待的。
让•皮亚杰说: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作为一种新型先进的教学方式,以其生动性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勾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如:
我在教《背影》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
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
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
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
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
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
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
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
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视听结合,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最突出、最普遍的现象就是教学内容的空泛化和纯知识化。
所谓“空泛化”,就是教师讲授一篇课文,无论是滔滔不绝地“分析”,还是狂轰滥炸地“提问”,教学的着重点都放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上。
什么划分结构、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及写作特点等,这些看起来好像很有条理,而实际上没有体现出语文的“特色”来,课上得很空。
而这些属于课文内容(即文章“写了什么”)方面的知识,学生只要认真读一两遍课文基本上都能把握。
该教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解决的教师却不厌其烦:
教师条分缕析,讲得口干舌燥,做的是无用功,学生呆若听书,恍坠五里烟云,过后只留梗概。
一个又一个宝贵的45分钟,就这样白白地耗费掉。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无效劳动就集中体现在这一点上。
所谓“纯知识化”,就是教师在讲课文时,眼光聚焦在“这是什么”的层面上,如“这个字”怎样读音,“这个词”怎样解释,“这篇文章”分几段,每段是什么意思,中心思想是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等等,内容繁多,面面俱到,一篇课文恨不得放到嘴里先嚼个稀烂,然后再吐出来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把语文课上成“告知”课,学生只须记住就是了。
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这是传统教学中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经典文章,都很适宜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声情并茂、情境结合的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环境中学习,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更利于他们正确朗读,形成语感,增进对文章的理解。
例如,教学《春》时,我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一边听现代教育技术的朗读,一边欣赏春的画面,效果自然比教师范读或单纯地听录音朗读要好得多。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模式探索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就是教不得法。
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教不到位。
如前所述,一些教师在课文教学中只注重字词知识教学和内容理解,而不注重品味语言的运用之妙和表情达意的功能。
这一点在毕业年级的课文教学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2)方法僵化。
一些教龄较长的教师,长期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的固定的教学套路,反映在课文教学上,就是用一种教学模式去应付各种体裁的课文,不能因文定法,教学模式化,课上得很死。
(3)以讲为主。
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主宰地位毫不动摇,以讲为主,全面灌输。
特别是在分析课文时,总跳不出“分析”的框架,局限于深入理解这个层面,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总想分析出其微言大义来。
仿佛不这样教就显得教学没有深度,不这样教就不算完成教学任务,不这样教就展示不出教师的渊博学识和高深理论来。
有时为了追求课堂上的表面活跃,大量的提问充斥课堂,满堂讲、满堂问、串讲串问,把语文课上成问答课。
这样的教学,现在还相当普遍。
(4)题海战术。
现在的学生,除了极少的上课时间,大部分时间都被“考试”“训练”给占满了。
什么“课课练”“单元练”“月月考”“期中考”“期末考”,毕业年级还有不止一次的“模拟考”,等等。
学生整日里泡在“题海”中而不能自拔,而考试时最感头疼的还是不会阅读分析。
这除了试题本身的因素外,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题海战术的不灵验。
一堂现代教育技术语文教学课采取什么形式进行,要取决于对状态信息的掌握。
状态信息应包括基础状态信息和目标状态信息。
基础状态信息主要是用来评定内容的难易、多少、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媒体状况、充分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热情等因素。
这些状态参量正是成为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志。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其目的是实现课程安排、教学活动及过程的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培养非智力因素,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要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过程中选用恰当的应用模式,在适当的教学环节和范围内应用。
一般的讲,在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主要有几种常用的模式:
(1)、训练和实习。
这是当前最常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是由计算机逐个显示问题,由学生键入自己的答案,然后计算机断定答案正确与否,正确则进入下一个问题,不正确则提示给予帮助并再给一次机会,或直接显示正确答案。
这样通过学生回答一组难度渐增的问题,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的目的。
(2)、个别指导。
这种模式模拟个别化的讲授型教学情景,即利用计算机扮演讲课教师的角色。
它将教学内容分成一系列教学单元,每一个单元介绍一个概念或事实。
首先计算机向学生呈现一小段教学内容,包括正文及有关例子,然后向学生提供有关问题,以便检验他的理解情况,如果回答正确,计算机将控制转入下一个单元,否则将转向相应的分支,采取适当的补助措施,帮助他成功的掌握当前的这一单元。
(3)、会话教学。
此模式的教学目的与个别指导相同,但允许学生与计算机进行比较自由的通讯。
一方面当计算机提问时,允许学生以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来解决,另一方面,允许学生主动提出与课题有关的问题。
对话教学的模式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得在课件设计上比较困难,通常要用到人工智能的技术。
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
传统教学下的语文教师在备受指责的困窘中似乎看到了曙光,也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无可挑剔。
但是,也有很多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现代教育技术就无法教学,以下是笔者对某些误区以及解决对策的分析。
一、为用而用。
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现代教育技术拖进课堂。
笔者认为,课件图片的表现力并不能与文字所能提供给读者的无限想像空间相比。
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出于狭隘的功利主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来迎合某些已走入形式主义的标准,而全然不顾所选内容是否与课文的主题合拍,所用图片是否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
这种强扭的硬用,只能使课堂徒增无效信息,干扰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盲目“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计算机制作课件上课的语文教师并不多。
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怎么办?
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
现在市场上、互联网上的课件很多,有心者自然可手到拿来。
平心而论,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应该是值得肯定的。
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制作课件缺乏必要的认识。
一个成功课件是制作者在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设计制作而成,它不可避免地凝聚着制作者的教学习惯、教学思想、教学风格,以及他对教材的理解、对学生学习水平的认识等主观因素,就这个角度而言,课件是个别的,不可移植的。
教学中,对象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不同,课件的内容、流程也应不同。
如果忽视了这一点,盲目引进的结果只能是造成机械、僵化、缺乏个性。
三、课件违背语文教学常规和课改思想。
按照全新的教学理念,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生活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境。
但教师在注重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强大信息功能的同时,却无意中把教学过程程式化了,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
在一个现代教育技术课件中,教师设定了一个固定的程序,体现的是教师上课前已有的教学构思,教师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演示、教学!
要学生按教师的“圈套”发展,就得引导学生“上钩”,一旦学生“不配合”,就只好代替他们回答。
这种课件的程式,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何谈提高?
在现代教育技术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用心体悟文章的语言文字,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面包”。
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来说没有比这样的教学更乏味的了,谈何来的探究式教学呢?
什么东西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课改精神的。
面对误区我们必须认真对待,中学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误区解决对策和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必须理认清,
(1)现代教育技术其实是一种工具、一种方法、一种手段。
因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辩证关系,不能盲目利用。
(2)现代教育技术是手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手段是为实现目的服务的,因此,制作课件时,既要进行教学手段性的思考,更要进行教育目标性的思考。
同时还要注意现代教育技术与主媒体的关系:
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课本是主媒体,课件的根据是课文,我们必须以大纲为主,以课文为主。
(3)我们要弄清电脑与人脑的关系:
人脑为主,电脑为辅。
人脑决定电脑,电脑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掌握得适时、适处、适量、适度,力求科学、合理、生动、有效。
(4)不可盲目一味的依赖现代教育技术,合理正确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选准中学语文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最佳结合点,是提高语文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实效性的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
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
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一切学习活动包括语文学习活动在内都应该有浓厚的兴趣伴随。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只要认真去研究、敏锐地捕捉,我们就会拥有多种激发语文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
只要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那么,摆脱那种以知识灌输为能事或以支离破碎肢解教材为乐事的课堂教学状况,是指日可待的。
相信语文的教与学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我认为只要我们走出课文内容分析的误区,摆脱纯知识教学的束缚,深入课文内部,抓住语言这个根本,强化语言品味训练,语文课才能讲出语文“味”来,语文教学效率才能有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钟启泉编译《教育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现代教育技术 用于 语文 教学 实践 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