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叛逆心理案例分析.docx
- 文档编号:9177814
- 上传时间:2023-05-17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27.48KB
中学生叛逆心理案例分析.docx
《中学生叛逆心理案例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生叛逆心理案例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生叛逆心理案例分析
中学生叛逆心理案例分析
--节选自网络
当然,也有家长给我留言,希望能给他们一些建议,如何在和孩子沟通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更主动地正向引导孩子。
下面,我就和大家举例探讨一下,在平时生活中如何采用心理暗示来引导孩子。
心理暗示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个体在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做出相应反应的一种心理现象。
那么,从这个解释我们可以看出,如果我们要采用心理暗示来影响孩子的话,就要做到比较自然,同时,让孩子在无意中接受。
例一:
我的一个学生几乎所有功课都不是很好,唯独历史非常棒。
我在和她母亲的交流中就发现,她母亲总是说:
“这个孩子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就是对历史特别好奇,越是大部头的历史书,她越看得津津有味。
”其实,这是典型的心理暗示,这个暗示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于是,孩子对其他功课“都不感兴趣”;第二部分是“对历史特别好奇”,结果,孩子看到历史书就特别起劲。
例二:
今年高考之前,我的一个学生非常紧张,父母很担心。
我帮他们设计了一个简单暗示,让他们找一个孩子比较放松的时间,对她说一句话:
“这几天我们都挺紧张,你倒是没事,挺轻松的啊。
”结果,孩子自己也感觉不错,于是,她就真的放松了很多。
例三:
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也是一种心理暗示现象,是由于罗森塔尔对老师的暗示造成的。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及其同事,要求教师们对他们所教的小学生进行智力测验。
他们告诉教师们说,班上有些学生属于大器晚成者,并把这些学生的名字念给老师听。
罗森塔尔认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望得到改善。
自从罗森塔尔宣布大器晚成者的名单之后,罗森塔尔就再也没有和这些学生接触过,老师们也再没有提起过这件事。
事实上所有大器晚成者的名单,是从一个班级的学生中随机挑选出来的,他们与班上其他学生没有显著不同。
可是当学期末,再次对这些学生进行智力测验时,他们的成绩显著优于第一次测得的结果。
这种结局是怎样造成的呢?
罗森塔尔认为,这可能是因为老师们认为这些学生,开始崭露头角,予以特别照顾和关怀,以致使他们的成绩得以改善。
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至于如何给自己的孩子设计心理暗示,则需要家长朋友根据孩子的一些经验、经历来具体结合。
另外,一个有效的心理暗示往往要有取有舍,这样的暗示效果会更佳。
其中取舍的安排就很重要了,不要像第一个例子,取了历史,舍了其他所有。
另外,要让孩子在无意中接受,最好选择在孩子很轻松的状态下进行。
关注孩子青春期问题
孩子一到青春期就会出现一些家长无法预见的问题,可能会让家长措手不及,下面是一些专家针对孩子青春期教育的一些建议。
“我儿子不去上学了,怎么办?
”“孩子胸脯越来越高,现在走路都低着头,真叫人着急!
”“孩子常常在家偷上不良网站”……连日来,许多读者频频打进本报热线诉苦,针对儿童和青少年在成长当中存在的行为问题,许多家长束手无策。
刚刚过去的10月10日,是第1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它倡导人们“行动起来,促进精神健康”。
有关调查显示,儿童和青少年的精神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就全国来说,这部分人群行为问题的检出率已接近20%,在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其中单亲儿童、独生子女尤为凸显。
专家指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孩子顺利走出青春的烦恼刻不容缓。
10月14日、15日,针对家长咨询的焦点问题,本报采访了省内资深的心理咨询师。
现象
小小年龄犯“心病”
今年9月,家住青年路的市民张海遇到了闹心事。
不知道为啥,刚开学没几天,儿子就死活不肯去学校了,理由是胸口疼!
张海着急了,赶快领着看了西医看中医,奇怪的是啥毛病也没检查出来。
大夫背过孩子悄悄告诉他:
这是心病!
后来找到心理医生,孩子慢慢说了实话:
原来他是在一次篮球比赛当中摔倒了,女生围上来关心他,感觉丢了面子,心理作用引发了“胸疼”。
山西省心理学会理事、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艳说,仅她在今年就接诊了7例拒绝上学的青春期中小学生,他们大多对上学产生了恐惧症,其中不乏学习优秀的学生,且大多表现为身体疼痛。
王艳说,这都是青春期表现出来的症状。
比如,一个孩子的父亲事业有成,开学了就不停对孩子说,你长大有爸爸的成就就行了。
结果,从9月至今,孩子一直身体难受呆在家中。
后来才知道,这个孩子听了父亲的话压力很大,觉得任凭自己怎么努力也无法超越优秀的父亲,产生了厌学情绪。
还有一个案例,一位母亲带着上初一的孩子来咨询,一进门就嚷,坏孩子太多啦,儿子被人打还不让上学!
最后一聊,原来是孩子对本班一名女孩动心了,上课总盯着女孩看,时刻想着人家,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最后就不想上学了,回家编了个故事骗父母。
王艳指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行为问题,已呈现出低龄化特点。
随着生殖器官的迅速发育、第二性征的相继出现,越来越多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不能及时科学地认知自我,表现出焦虑与不安。
因社会、家庭对青春期“性”的问题难于启齿,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不够,从而使他们出现越来越多的行为问题,产生厌学情绪、早恋,甚至发生过早性行为,导致意外怀孕。
等到父母和学校发现问题时,事情往往已经很严重了。
原因
根源往往在家长
“大多数案例都说明,孩子‘心病’的根源是家长。
”王艳指出,有的家长不尊重孩子选择、平时又长时间管理失控,有的家长施爱过多而不懂孩子真正需要,都容易造成孩子心理扭曲而进一步演变为对立或其他行为。
“我已经很努力了,但是还得不到他们的赞赏。
”一位孩子接受心理疏导时,提起父母失望地掉下眼泪。
“从来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他们好像更喜欢邻居家学习好的孩子,让我学习就是为了满足虚荣心。
”而另一个孩子认为父母平时的赞赏很夸大、虚伪。
“妈妈好像说的不是我,是别的好孩子。
”王艳认为,这说明许多家长要切合实际,苛刻的批评教育、过分的赏识教育都等于没教育。
比如赏识教育要具体化,不能说“你可聪明啦”,要说明聪明的理由。
“遗憾的是,家长们往往在教育过程中表现不真诚,经常是外人面前无休止地夸,当了孩子面就批评谁谁比你强。
”这样做的结果,是青春期当中已经有自我认同感的孩子,难以从家长那里准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太原市第五十二中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李俊芳说,目前青少年心理咨询的重点集中在人际交往和青春期引发的问题上。
比如,异性交往、青春期变化都是孩子们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恰恰在家长那里得不到合理引导。
在单亲家庭,问题表现得更为突出。
对策
家长应以疏导为主
青少年行为问题中最让家长头疼的,无疑就是异性交往、“性”等问题。
“家长应以疏导为主,做贴心的父母,帮助孩子走出这段青春期。
”李俊芳说,其实异性交往很正常,家长不必如临大敌。
孩子们的喜欢,是互相欣赏的成分多,应该用欣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教孩子正确的异性交往。
青春期孩子一旦因无知做下错事怎么办?
李俊芳认为,要理解并把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举了两个截然不同的案例。
有位女生怀孕了,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立刻带女儿去做了人流,并且请了病假,瞒住了父亲。
后来,这个孩子以很好的成绩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
另一位女生就没这么幸运了。
她怀孕后,先是试探地问,说我们班上有个同学怀孕了,话还没说完,父亲就拍起了桌子,“要是遇到我,看不打断她的腿!
”吓得女儿不得不求助朋友,凑钱做了人流,结果出血感染导致了终身不孕。
“事实证明,在教育孩子上,粗暴的态度会适得其反。
”李俊芳说,“如果实在无法和孩子沟通,家长要学会求助。
”王艳说,特别是求助心理专家,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千万别等有了“病”再挂“急诊”。
青春期的孩子特别敏感,希望广大的家长朋友掌握好和孩子沟通的方法,防范于未然。
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给一点空间,让孩子学会学习
郭沫若说:
“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
”从以往的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上来看,我们时常会发现许多学生会无精打采,无所事事,甚至昏昏欲睡。
这显然达不到我们教学的目的。
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的效果要比老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要好得多。
让学生学会自己读书
读是发展语言的一种最经常的重要手段。
让孩子们多读,目的是把规范的语言模块整体地储藏到孩子头脑中去。
海外的孩子在学中文,说中文时,经常会有着不知怎样用中文去表达的问题,这就表明了孩子在学的时候,缺少“读”。
一个人语言的发展要不断吸收规范的语言图示,久而久之,形成自己的语言结构。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与语言多次面对面地进行接触,让他们在这种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中感知语言,积累语言,走进语言。
读着读着,一部分语言现象在孩子头脑中积累下来,一旦用时会自然涌上心头。
让孩子学会多读,同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有着极大的帮助,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
学贵有疑,读而能问,这既是学生认识的突进,也是学生思维的聚焦,进而推动阅读不断向纵深发展。
在自读的基础上,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充分思考,比如学《捞铁牛》时孩子看到题目很自然会想出很多问题,为什么捞?
怎么捞?
谁去捞?
孩子能够提出问题,就说明他已思考过,并且有着解开疑问的欲望。
让学生学会自己说话
海外的孩子缺少说中文的机会,在课堂上,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孩子说的权力,让孩子想说就说,人人参与。
在每次的课上,我都会用前十五分钟的时间,进行说话训练。
比如教学《狐狸和乌鸦》,教师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富有儿童情趣的画面立即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有的说乌鸦在树上唱歌,有的说狐狸想吃乌鸦嘴里的肉,正在想办法,有的说狐狸想听乌鸦唱歌。
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欲望即刻被调动起来,就为本课的口语交际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创设孩子与书本的对话
在课堂中,学完了课文,引导学生去想象,和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如果你是某某(课文中的人物),你会怎样说,怎样做?
”让孩子自己充当其中的角色,去体验、去感受。
如教学《孔融让梨》,在课文上完后,老师问学生:
“如果你是孔融,你会怎么做?
为什么?
”然后指导学生按文中的句式说一说,这样一来,不仅让每个学生做到了开口,而且也能让他们懂得为人处事的道理,在无形中又渗透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完《龟兔赛跑》后,老师留给学生一个问题:
龟兔赛跑,兔子输了,但是很不服气,于是它又和乌龟进行一次赛跑。
你想结果变成了什么?
”先让孩子自由说一说,再归结起来。
通过学生间的你一句,我一句,互补的形式让学生驰骋想象,既加深了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又给了学生一个开口说话的好机会。
创设孩子与老师的对话
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课间,老师应该做孩子的朋友,实现与孩子的沟通。
老师应尽量去创设和孩子交流的机会。
比如:
在课下主动地和孩子聊天。
“你们新年去哪里玩了?
”。
“老师,我们新年去某某地玩了,我们还爬山了呢”,“老师,我新年去上海了,可好玩了,就是太冷”……孩子们天真可爱,他们原本就有着想和老师交流的欲望,只是有点害羞。
老师这样一做,即拉近了和孩子间的关系,又给予孩子开口说得机会。
如此一来,课堂气氛也就显得异常活跃。
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陪孩子走出青春期风暴
心理学家发现,成人的言语态度直接影响孩子对事物的认知,早熟的孩子尤其敏锐,面对正在成长的孩子,父母可以做什么呢?
如何与早熟的孩子沟通,许多父母伤透脑筋,甚至想推给学校,认为老师比较懂如何教。
其实,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基本,从饮食、作息到沟通相处,父母的角色相当关键。
少吃含有生长激素的营养品
有些父母看到其他孩子体格高大,就会绞尽脑汁买各种补品。
但有的产品含有促进生长的激素,吃太多反而会物极必反,父母应该给孩子吃自然界的蔬菜鱼肉,均衡饮食就足够了,小孩子的肾脏功能有限,任何营养素过多都不好。
除了自然均衡的饮食,正常睡眠也很重要,在至少8小时的睡眠才充足的前提下,最好10点以前入睡。
肥胖学童的治疗对策
根据研究,较胖的孩子发育也较早,除了要适应身体上的改变、第二性征提早出现外,在心理上也易自卑,上体育课跑步容易喘,胆固醇偏高。
肥胖儿童需减肥,但策略要稍保守,如果靠药物减肥,会影响生长发育。
除了均衡饮食,最好多运动,只要往上长高就可以抵销肥胖的程度,也不能像大人般整天算热量,这阶段的孩子需要足够的热量,其实父母只要少给高热量的零食或炸鸡汉堡就可以了。
要依据心智年龄而非生理年龄
性学专家认为,沟通程度视孩子的成熟度而定,要以孩子的心智年龄而不是生理年龄对待,如果孩子小小年纪就发育,但心态仍童稚时,就当还是小孩子,不要以外形的成熟而期望他表现出超龄的成熟行为。
同样的,如果孩子已经上高中了,瘦瘦小小还没发育,言行举止却又乖巧懂事像个小淑女,就要用这个年龄的方式相处,不要继续当她是小女孩。
多给孩子一些空间
父母经常难以接受孩子这么快就进入青春反抗期,认为小学生仍应处于依恋父母的阶段,这种认知差距难免形成亲子冲突。
父母应给孩子有监护之下的自主权。
平常,父母要当个细心的观察家。
当孩子需要人陪时,多陪伴他,当他想找其他同伴或独处时,在适度的保护下容许他去。
认识孩子的大、小朋友
父母工作再忙,也要多与孩子聊学校生活,抽空认识孩子的大小朋友,包括才艺班老师、同学、球队教练或其他同学的父母,了解孩子经常接触的人,较能掌握孩子的内心世界。
尤其早熟孩子对性充满好奇,当孩子生理急速变化之后,如果之前的互动基础不够,想窥探孩子内心世界,尤其与性有关的话题,很难。
美国公共卫生学会公布的一份研究说,孩子对性的态度极易受同龄人的影响,尤其会高估同龄人的性行为,甚至认为自己也可以做。
这份研究也指出,如果父母能自在且亲密地与孩子聊性,愈能防止孩子过早出现性行为。
中小学生要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那么中学生必须养成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阅读自学习惯
自学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就学习过程而言,教师只是引路人,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体,学习中的大量问题,主要靠自己去解决。
阅读是自学的一种主要形式,通过阅读教科书,可以独立领会知识,把握概念本质内涵,分析知识前后联系,反复推敲,理解教材,深化知识,形成能力。
学习层次越高,自学的意义越重要,目前我国的高考为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对考生的自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总结归纳的习惯
每章每节的知识是分散的、孤立的,要想形成知识体系,课后必须有小结。
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
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
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三、观察思考的习惯
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获取知识最基本的途径,也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环节,因此,观察被称为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
每一位同学都应当学会观察,逐步养成观察意识,学会恰当的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
“观察”这两个字有两层意思,“观”是看的意思,“察”是想的意思,看了不想,不是真正的观察,对认识客观事物毫无意义。
要做到观察和思考有机结合,通过大脑进行信息加工,总结得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征。
四、切磋琢磨的习惯
《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和思想交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问题要互帮互学,展开讨论。
每一个人都必须努力吸取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象蜜蜂似的,不断吸取群芳精华,经过反复加工,酿造知识精华。
五、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
一般说来,习题做完之后,要从五个层次反思:
1、怎样做出来的?
想解题采用的方法;2、为什么这样做?
想解题依据的原理;3、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
想解题的思路;4、有无其它方法?
哪种方法更好?
想多种途径,培养求异思维;5、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
想一题多变,促使思维发散。
当然,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
错解根源是什么?
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
如何克服常犯错误?
“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应当培养的优良习惯还有许多,诸如有疑必问的习惯,有错必改的习惯,动手实验习惯,课前预习习惯,查找工具书的习惯等等,总之,成长中的青年学生,一定要培养好习惯,克服坏习惯,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
爱因斯坦说过:
“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渴望成功的同学来说,艰苦的劳动与少说空话是比较容易做到的,而正确的方法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摸索得出来的。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望大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务使你拥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一、预习
即在老师讲授新课文之前把要学的内容独立地自学一遍,预习对于提高听课效率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决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过程。
预习不是简单地把课本内容看一遍,它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索出疑惑,发现问题并形成自己对一些问题的看法。
这样带着问题去听课,并把老师的讲解与自己的理解相对照、权衡优劣,就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预习可分为整册预习和课前预习。
每个假期中,我都要将新学期要学的内容自学一遍,做提纲挈领统观全局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弄清各章节的联系与区别,使整册教材的学习能够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牢牢把握学习的主动权。
二、练习
练习就是针对具体问题,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以培养综合灵活运用知识有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平时做完题之后,我总是及时地归纳、总结、分析,回顾习题的求解途径、思路、涉及的知识点及应用的方法,自己所采取的是不是啊佳方法,有无创新之处;并把类似相关联的题型加以对比分析,争取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在练习当中,我认为“做”是次要的,而“思”是主要的。
出错的地方也正是我们学习中最薄弱的地方,把这些地方弄懂弄通,避免在同一地方摔倒二次,这比把十道习题演算正确收效也许更大一些。
三、合理利用时间,科学用脑
首先,要新生生物钟的运行规律,按时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防止大脑疲劳过度。
再次,还要注意文理科的学习交叉进行。
四、积极参加讨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
没有一个人在学习上全知全能,也没有一个在学习上是一无是处,讨论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有是必要的。
五、要激发兴趣
我认为,学习是帮助我们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了解世界的重任。
……学习是一件意义重大而乐趣无穷的事。
六、利用好参考书和期刊杂志
参考书是对课本的补充,对学习成绩也能起到一定的提高作用,它能拓展我们的视野,加深对知识的分析力度有时能达到与上课听讲殊途同归之效果。
不过,利用参考书应在已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切莫好高骛远。
七、注意知识系统化和条理化
每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我便抽出一些时间对所学的知识按学科、按单元进行整理与归纳,把它们进行联系与沟通,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就像一根红线把散落的珠子按特定的顺序串在一起一样编上序号,使之各得其所。
经过这样一番工作之后秘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是的知识是少而精的,具有信息量少、重点突出、关系清楚的特点。
理解起来很容易,记忆起来也很方便,使用起来更是如在眼前,得心应手毫不费力。
什么习惯导致孩子注意力的缺损?
首先是生理因素
气质类型和感觉统合失调的孩子,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能性比较大,但这方面不是根本的问题。
其次是教育因素
1、过分溺爱孩子:
孩子可以随心所欲,爱做什么就做什么,忍耐性差、抗挫折能力差、很难克服困难,导致孩子行为缺乏自控性,做什么事情肯定难以静下心来进行到底。
2、家长要求过高,超出了孩子的能力:
家长在工作和家庭两忙的情况下,凡事都要求效率,家长的步调要比孩子快,孩子被迫在快、快、快的节奏中转圈,根本无暇专心的完成一件事。
3、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里的人太多、环境嘈杂无法给孩子提供安静的生活环境。
4、心理上的压力:
过多的批评、责骂孩子,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暗示,会使他产生”反正自己怎么也做不好,干脆不要做了”长时间孩子有这样的想法那就表现孩子上课心不在焉,家长越吵孩子表现越不好!
5、家长的教育态度不一致: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不一致,常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没有定性
让孩子成功一生的6个好习惯
我国著名青少年教育家孙云晓先生曾说:
“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因此,作为父母,一定要在孩子的习惯培养上下大功夫。
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生活习惯。
生活是人生第一课,也是最基本的课程,生活习惯的好坏,不仅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而且也是幼儿综合素质的体现。
它包括饮食、起居、排便、卫生等习惯,做到按时睡眠、起床、安静睡眠并有正确的睡姿,不挑食、不偏食、细嚼慢咽,饭前便后正确洗手、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适当为孩子立规矩,如:
玩具玩完后必须放回原处,逐渐养成自己的东西自己整理和爱清洁,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西安青少年心理咨询
(二)文明礼貌习惯。
礼貌看起来是种外在行为的表现,实际上它反映着人的内心修养,体现一个人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习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如“您好”、“请”、“谢谢”、“对不起”、“请原谅”。
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文明举止,见人要热情打招呼,别人问话要先学会倾听,并有礼貌地回答,保持服装整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西安学生心理辅导
(三)道德习惯。
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幼儿才能和别人友好相处,积极追求美好的事物,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具有高度责任感,将来才能成为社会上成熟可敬的人。
它包括各种行为规则,尊敬关爱长辈,不随地地大小便、不损坏花草、树木、爱护公共财务,遵守交通规则,能换位思考、团结友爱等等。
(四)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与幼儿的成材直接相关。
它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
学习好的孩子学习习惯都比较好,而学习不好的孩子多数并不是因为脑子笨,而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
不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不需要父母的督促、陪伴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学习专心认真,经常进行广泛的阅读,知道珍惜时间,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等。
(五)思维习惯。
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助于孩子从正确的角度和方面思考问题,有助于孩子能力的锻炼,知识的获取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灵活的解决问题。
如:
感觉接触了解新鲜事物,善于观察,勤于动脑,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和解决。
特别是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六)劳动习惯。
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成果,孩子劳动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而是为了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要求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床叠被等,另外帮父母干些家务活,如:
帮助摆碗筷、擦桌、扫地、倒垃圾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培养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同时,父母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增长培养意识,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
在进行培养时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坚持不懈,严格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学生 叛逆 心理 案例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