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记叙文范文.docx
- 文档编号:9369425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8.76KB
高考满分记叙文范文.docx
《高考满分记叙文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满分记叙文范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满分记叙文范文
一、踮起脚尖(记叙文)
湖南考生
夜很深了,躺在床上辗转反侧,父母还未回来,我有些怕了,也有些生气。
一家三口挤在这二室一厅的房子里,家具很少,却还是有一部老掉牙的黑白电视机,虽然穷,却仍是不愿低头。
在这个陌生的大城市,我没有钱去上优秀的高中。
但我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我虽然衣着破旧,却有自己的尊严。
今年是高三二期了,高考是我实现人生梦想的转折点。
唯一让我心中有一丝不满的便是父母,他们每天总是那么早地起床离去,又是那么晚的回来。
我多么想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在周末去公园游,去河边吹风,可是连这一点小小的要求,上天也没有给过我一次答应。
不行,今天一定要等到他们回来。
我知道他们是为了挣钱,是为了我,可是我不愿他们如此劳累。
我愿意过得更艰苦些,毕竟我还有很长的明天。
门外的楼梯隐约传来了一丝丝响动,那么轻、那么微弱、缓慢,那声音慢慢地靠近,到了门口,颓然停下。
过了好一会儿,才慢慢的听到一丝轻微的金属碰撞声,一个物体慢慢地插入锁孔,又是一声轻轻的转动声。
门,悄然打开了,“轻点,孩子睡着了”,这是母亲的声音。
我能感受到她正踮着脚尖向我走来。
没有声音,我却能感受得到,那个轻轻的脚步,正一步步地温暖我的心。
“又踹了被子!
”
母亲轻轻地拉过被子,慢慢地移到我的身上,又抽身慢慢地离去……
自始至终,家中的灯没有亮一下,也没有发出什么很大的声音,只有父母那踮起的脚尖,一步步踩在我的心头。
拉过被子蒙住头,我强忍着声音不被流露,泪水却一行一行的滑落。
、 这一晚,我不知道自己哭了。
多久,我只知道湿了一大片。
男儿有泪不轻弹,今夜我却泪千行!
多少年了,多少个日日夜夜!
每晚父母都是这样踮着脚尖,在一片漆黑的房间里慢慢地移动,我还有什么要感到生气呢?
朱自清有父亲的背影,史铁柱(生)有母亲推着轮椅的身躯,傅聪有傅雷先生殷切的家书,而我,我有什么?
我有父母踮起的脚尖!
父母是平凡的,父母对子女的爱却是伟大的,是无与伦比的,是一个人一生最大的财富。
踮起脚尖,父母的爱,今生永不忘,也不敢忘!
【满分理由】全文叙写夜深躺在床上的一个时间片段,表现父母夜深回家踮起脚尖走路对“我”的关爱和“我”对此盼感悟,切合题意。
文章整体思路清晰,情感丰沛,有感染力。
结构安排和表达方式的运用,也显示了考生相当不错的素养和能力。
文章开笔很简洁地推出一个具体情境,二、三自然段既是“生气”的注脚,也是后文的必要铺垫。
父母回家“踮着脚尖向我走来”部分的描写符合躺在床上的感受,表述真实。
铺写已然充足,情感自然喷发,将父母“踮起的脚尖”与朱自清父亲的背影等类比,让这种关爱与深情升华到人类情感的普遍性这一高度,使主题更富有深意。
二、背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事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
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父亲说:
“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因为丧事,一半因为父亲赋闲。
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
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甚么要紧的了。
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
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
“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
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
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
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直是白托!
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
“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
“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桔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桔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桔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桔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儿说:
“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
“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了,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
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
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
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
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
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
但最近两年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
“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唉!
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三、不要轻易说“不
广东考生
母亲离开他们时,正是他们家中最困难的时候,那时,父亲的生意伙伴卷走了父亲的资金,只留下一间空空的店铺和一些贷款债单,而他们居住的房子也因抵押给银行而面临失去的命运。
搬家那天,看着高档的钢琴,他痛下决心,想叫父亲卖掉它用以抵债。
父亲听罢,摇摇头,安抚他说:
“你不要担心这些,学好钢琴,才是最重要的,这些债务,我有能力解决。
”他暗地里偷偷流泪,报纸上电视里整天有报道卷款逃逸事件,却没有听说有追还的可能。
但是,为了安慰父亲,他仍努力地练琴,即使学业繁重,他也没有偷懒过。
因为他意识到,他一定要好好努力。
父亲为了这个家,竟拉着三轮车,在市场卖水果。
他知道父亲这般屈尊,从坐拥闹市区店铺的老板到每天早起晚归,还得躲避城管追逮的小商贩,为的不过是不让这个家垮下。
他想起母亲离开前对父亲的那一声声冷笑,“你都四十几的人了,还能有什么重来的机会?
”母亲叫喊着,而父亲,望着这个离去的女人,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和后来安抚他时的表情一样坚定。
他知道,父亲口里没说,但心中已坦明他不会轻言放弃。
伴随着父亲的早出晚归,他升入了高三学年。
功课优秀,钢琴弹得不错的他决意报考一所著名的音乐学院。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父亲,父亲连声称:
“好。
”但一想起高昂的报考费用和培训费用,便眉头紧锁,他几欲开口说放弃,却看见父亲面带微笑地说:
“我们走到今天这一步,已经吃了这么多苦,现在这点困难算什么,不要轻易放弃,知道么?
”他点点头。
看着父亲为高昂资金忙得头发花白,他更加卖力多练琴,为的就是不让父亲的努力白费。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临近期末得一次体育测试,正在打球的他被百米冲刺的考生撞到,左臂当场骨折。
青少年中的男生骨折似乎都司空见惯,但他不能啊!
距离他的考试已不到三个月了,左手骨折意味着什么他都明白。
躺着病床上,他含着泪水说:
“爸,对不起……”父亲见他如此懦弱,一反平常的慈父形象,用力地抓住他的肩膀:
“不许说这个,还有三个月,就还有机会。
不到最后一刻,不许说不。
”他垂下脑袋,含着泪水,用力地点着头。
钢琴考试那天,凭着之前练下的功底,他用娴熟的右手以及刚愈合的左手,弹奏了一曲《命运交响曲》,技压全场,震惊评委。
所有人都看见那个年轻的考生一边弹奏一边流泪,却不知道泪水背后的真正含义。
可是,考场外的一位中年男子知道,他的孩子正在用这首名曲,告诉他,他往后的人生,不会再轻易说“不”。
■点评
反衬巧妙情节起伏
本文紧扣“不轻易说‘不’”这个主题,成功塑造了两个硬汉形象———父亲和儿子。
父亲面对生意失败、合伙人卷款逃逸、失去住房、妻子离弃等困境,没有轻易说不;面对地位骤降、妻子讥讽等精神打击没有动摇,相反“脸上露出坚毅的表情”。
儿子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努力地练琴,决心报考音乐学院,“不让父亲的努力白费”。
在左臂骨折的情况下,他没有轻易说不,在3个月后的考场上,还是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写法上,巧妙地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母亲在家庭最困难的时候选择离去,表明她的懦弱和负义,从反面衬托父亲和儿子的硬汉形象。
父亲和儿子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形成了精神和人格上的两座山峰。
文章以钢琴为线索,情节起伏,层次分明。
是一篇优秀的考场记叙文。
四、逝者自嘲
我浮游在这人间的天上,轻盈飘逸,但心里却被痛苦与悲愤撕咬着……
昨天,5月12日14时28分,我伴着一声巨响与我热爱的生活居所一并下坠……在我漂浮的时候,我用力挥手,扭动身体,发疯似的呼喊哭泣;我想抓住我的孩子,我年仅6岁的儿子,哪怕我有即将消失在这土地上时,我也是最后一次抓起他的小手,最后一次亲吻他的额头,只要他是平安与快乐的,可却没有如愿。
在我最后着地时,我看见他稚嫩的双肩被钢筋水泥的墙板压榨着……
我闭上了眼,身体失去了知觉,但我的灵魂开始上升、上升,最后成了现在的轻盈。
可我的心也一刻也未飘逸,因为,我一直在望着,望着我那幼小的生命,我望着我那心在流血的惨状。
我飞一般的冲下去,竭尽全力想挪动着可恶的墙体,可我将身体的每一根筋抽筋,将身体的每一块肌肉拉紧,可墙体依旧不动。
它似乎在嘲笑,似乎在疯狂地呐喊,告诉全世界我无能为力。
我呐喊着抽搐着,心里是痛苦和悲愤充斥的枪膛,我向墙体宣泄,向人们宣泄:
你们来救我的孩子啊!
你们不是很高尚吗?
你们不是很崇高吗?
如今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啊……
任凭我歇斯底里,回答是一个静寂。
我痛苦,心都快碎了。
看着孩子小脸由温红变为铁青,我痛苦着,每一秒钟都在呐喊,每一分钟都在呼救。
时间却如此漫长,如此漫长,如此漫长,24小时了,24小时了……
突然,我的身边有降落伞飞过,一个又一个,我看见一条绿色的长龙在奔向我的孩子,我全身颤栗,我兴奋,“快啊!
快啊!
快啊!
”一切希望全都寄托在我的呼喊上。
我看见绿军衣在挥舞着手臂呐喊,我看见一位老人在竭尽全力呼喊:
“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要付出百倍的努力!
”我的心顿时凝固了。
“我以前怎么了,我以前干了什么,说了什么呀!
我多么的可笑啊!
我在与谁争执啊?
”我的心平静了,怒火熄灭了,是一种静秘(静谧),是一种辽阔。
我轻抚两下孩子的额头,纵身奔向辽阔的天空,我回身,凝眸依旧被压在被压的孩子,轻声说:
“孩子,再等一下,再忍一下,有一位爷爷,有一群、一片、一连的叔叔在找你,在喊你,在救你,他们的心正在被炭火烤烧着,被怒火充斥着……
我先走了,不用担心,因为我坚信他们会来救你,他们会让你知道有人比我还要爱你,还要珍视你,他们一定会让你幸福的,我放心,我坚信,我坚定……
我自嘲地向我最后的归宿奔去。
评注:
本文是阅卷标杆卷,经历了由地狱到天堂的生死过程,最初被判为四类卷,经专家组认真评阅,最后定为一类:
18+18+20=56分,可以说这篇文章颠覆了一般阅卷的传统,其潦草的书写令人不忍卒读,但其丰富的思想,精巧的构思,连贯的文脉,流畅的语言表达,飞扬的个性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刚看到一篇博文中有一句话:
“这个考生偷着乐去吧!
”深不以为然,好文章不会被埋没的,金子总会发光的。
五、站在车站的门口
湖北考生
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着离别与欢聚的舞台。
这幕离别与欢聚之戏的主人翁总是在不断的变化,不变的是,这是同一个站台。
戏剧的主人翁在变,有一天,我就成了这部戏里的主角。
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一个满是喜气和生机的季节,同时,在我眼里,又是一个失意的季节。
一天,爸妈一大早就起床忙里忙外的收拾东西。
还处在梦乡与现实的过渡地带的我,忽然依稀听到了一丝啜泣。
我睁开朦胧睡眼,发现在昏暗灯光下亲爱的母亲的脸,挂着一些泪水,写着一脸忧伤。
我爬到母亲怀里,问她怎么了,她没有说话。
倒是一向沉默少言的父亲开口了:
我们今天要到外省去打工,一年可能才回一次……我当时就哭了,因为不想爸妈离开。
但是这些都于事无补。
奶奶拉着满脸泪痕的我,站在车站的门口,和妈妈、爸爸道别。
然后便目送他们踏上汽车。
汽车缓缓启动,渐渐地成了点,渐渐地消失在大雾的清晨,只留下泣不成声的我和奶奶站在车站的门口……从此,车站便停留在了我的记忆里。
我时不时的会站在车站的门口,愿远去的车能带去我对母亲父亲的祝福,愿回来的车能为我捎来父亲母亲的音讯。
我会站在车站的门口,继续着我离别与期待欢聚的车站之戏。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就掉,掉了之后又长。
这个世界一直在变,而站台的戏却没变,它依然在上演着。
变了的,依然只是主人翁。
十多年前送别的我成了如今远去的人,十多年前远去的父母成了如今送别的人。
每一次返校的清晨,母亲总是会像当年远去一样的早早起床,为我收拾行李,为我准备早餐,一切完毕后便送我到车站,来继续这部没有结局的戏。
千叮咛万嘱咐:
好好学习,注意身体,多吃饭,少喝冷水……总有说不完道不尽的“唠叨”,一种让人心田温暖的唠叨。
车开了,透过窗,虽然外面光线暗,但我却分明看到了母亲眼里的不舍,以及水汪汪的眼眶。
离去了,便是无限的不舍与怀念;待到归来时,眼中是一种欣喜若狂的兴奋。
但眼睛不管是在离去还是归来时总是湿湿的。
站在车站的门口,祝愿远去的人一路平安;站在车站的门口,等待思念的人平安归来。
我的心里有一个车站,一个不断上演离别与欢聚的车站。
我会一直站在车站的门口,去送别,去祝福,去等待,去欢聚。
【阅评专家点评】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
离别是一种永恒的人生状态。
作者选取一个特殊的场景——车站来抒写生活中真实的离别之情,用这种离别来表现普通百姓家庭的挚爱。
为了谋生,当年我送别父母;为了求学,如今父母送我。
更可贵的是,离别的心理、动作等细节写得真实、细腻,令人怦然心动。
六、如此常识
广东考生
一大早,厂长刚来到办公室,小李便窜了进来,手里捧着一杯热气腾腾的铁观音,谄媚地递给厂长,神秘兮兮地小声说道:
“厂长啊,跟您商量个事儿,带我的那个师傅,能不能换成徐科长?
”厂长大惑不解:
“怎么?
张师傅对你太严厉?
”“没有的事,张师傅经验老到,技术纯熟,这样好的师傅应该留给小王。
”“行,没问题。
”
原来,小王和小李是新来的学徒,厂里分配了两个师傅,各自带领他们。
原先厂里安排小李的是最优秀的张师傅,不知为什么,他竟要求更换。
培训很快开始了。
张师傅不愧是老手,他待小王严厉苛刻,做不好要求重做,哪怕只是一个小齿轮不光滑也要求重头再来;犯了错误严厉惩罚,不让吃饭是常有的事;除此之外,还要求小王看一堆理论书籍,理解吃透要点。
小王每天累得满身大汗,一沾枕头便睡。
相反,小李倒清闲自在,每天跟着徐科长进进出出,应酬交际,技术没学着多少,油水倒是捞了很多。
小王看在眼里,纳闷不已。
一天,小王终于有机会找到小李,劈头便问:
“你我都是学徒,为什么你学得那么轻松?
”小李嘿嘿一笑,凑近他耳朵小声说:
“兄弟,这你就不懂了。
现在这个社会上,看重的是关系,不是技术。
徐科长有亲戚是高官,我这几天跟着他见识了不少大人物,他还说等他做了厂长,就提拔我做副厂长,有人脉,有好的人际关系才是前途,这是常识,懂吗?
”小李拍了拍小王的肩膀,晃悠悠地走了。
小王回去跟张师傅一说,张师傅怒不可:
“常识?
狗屁常识!
现在社会就是人人讲关系,人人攀关系,才滋生了一大堆不学无术的蛀虫,才导致真正的人才被埋没!
不要听他胡说,国家需要的是技术,是人才,有过硬的技术才有前途,这才是常识。
好好学吧。
”小王点点头,继续每天起早贪黑的苦学生活。
一年后,培训结束,适逢国家需要高技术人才之际,优秀的张师傅做了厂长,在厂里掀起“学扎实技术,为国家效力”的热潮,小王以优异的理论成绩和过硬的技术操作顺利毕业,升任高级技师,月薪过万。
至于徐科长,由于亲戚受贿被捕,自己也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下岗了。
小李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只得重新从学徒做起。
厂里又分配了一个师傅给小李,培训开始当天,小李惊讶地看见迎面走来的竟是小王。
莫非?
“没错,我就是你的师傅,”小王凑近他耳边小声说:
“还要告诉你,有真才实学才有前途,这是常识,懂吗?
”小王拍了拍小李的肩膀,看着小李愣住的样子,开心地笑了。
【点评】
点评人:
周小蓬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如此常识》是今年广东高考作文中少有的一篇记叙文佳作。
文章通过两位刚进厂的年青人拜师学艺不同态度的故事,讽刺和批判了把拉关系、托人情视为谋求个人发展“常识”的人,揭示了按照这种“常识”行事的所谓聪明人,终究没有前途的道理。
考题要求考生谈与常识有关的经历和看法,本文这样写就切合题意,主题鲜明,且立意深刻,具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性。
七、踮起脚尖(记叙文)
湖南考生
从春到冬,母亲踮起脚尖迎接新的一天;从小到大,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
——题记
想起母亲,便想起她很多个画面。
每一个画面里,母亲的姿势都是踮起脚尖。
她踮起脚尖卖力地踩着打禾机;她踮起脚尖把一筐筐的稻谷放进高高的谷仓里;她踮起脚尖摘下树上的桃儿、桔子,挑到几里外的集市上卖;在集市的人堆里,她高声叫卖,那姿势仍是踮起脚尖……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
一
五岁那年秋天。
四里外的赵村放电影。
母亲说好要带我去看的,可等她把碗洗好,把猪草剁好,装到大荷叶锅里后,我们匆匆赶到赵村的时候,电影已经开始了。
更重要的事:
晒谷坪上早就聚集了很多人,连两旁堆起的草垛上也是人。
我们挤不到前面去,站在后面根本看不见,我急得直嚷嚷。
母亲迅速地把我架在脖子上,“哎,好!
还差一点!
看不完整。
”母亲又调整了一下身体,这下我能完全看见了。
当时,也没有去想,只知去看并不看得太懂的电影。
许多年后,我回忆起童年来,便明白了那晚,我能看到电影的原因,是我一直骑在母亲的脖子上,是母亲一直踮起脚尖,踮了一个晚上。
而她看到的却只是别人的后背。
二
十五岁那年夏天,我中考。
(那时,时兴考中专,特别是我这样的农村孩子,跳出农门,有份工作,就是长辈最大的心愿。
)
记得6月18号那天,考完语文,我走出考场,一眼就看到了人群里的母亲。
她正踮起脚尖,探出半个身子,向这边张望呢!
我跑过去,轻声责备说:
“妈,你怎么来了,咱家正在割麦子呢,忙都忙不过来!
”母亲笑笑,从塑料袋里拿出两张鸡蛋饼,还有几个鸡蛋,塞给我说,“我送这个来给你吃,你最喜欢吃的了!
天太热,没弄太多,怕坏,饿了吧!
快吃”
我接过,低头看见母亲头上还粘着几根小小的麦穗,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只是在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考好!
三
二十五岁那年冬天,我失恋了,我觉得我的整个世界,都冻了,都塌了。
一个人漫无目的地走在冷冷的风里,万念俱灰!
不知什么时候,下起了米渣子(冰雹),我不管;又不知过了多久,飘起了鹅毛般的雪花,我还是没管。
后来,不知怎么的,走着走着,就回到了家。
母亲见到我从单位回来,又惊又喜,连忙帮我拍去身上的雪花,“头发上也有,别动,妈妈帮你弄下来!
”母亲边说着,就踮起脚尖,张开双臂,去弄我头上的雪。
刹那间,我感到一种巨大的温暖弥漫全身,这一刻,我明白:
就算我失去了整个世界,我还拥有母亲,还有母亲暖暖的爱。
我有什么理由不积极地生活呢?
四
我正准备午睡的时候,听到客厅里窸窸窣窣的声音,过来一看,是母亲,她正踮起脚尖,蹑手蹑脚的,“妈,什么事呀!
”“呀,把你吵醒啦!
”母亲像做错事的孩子,“没事,我送点青菜过来!
顺便看看,你们有没有要洗的衣服!
……噢,快去睡!
快去!
”我没能拗过母亲,她硬是把我儿子换下的脏衣服拿走了。
这一年,我三十四岁,母亲五十七岁。
她在我所在的学校食堂做临时工,一份几百块钱的工作,她却比谁都看重,都珍惜。
空余时间,还在食堂后面的空地上,种了菜,时不时地来帮我做做家务……
母亲拿着脏衣服的身影已经走远,灶台上,放着她刚刚从地里摘下的青菜,翠绿翠绿的,还闪着光。
往事一幕一幕,那踮起脚尖的身影在我的泪眼前交错浮现,告诉我许多,也教会我许多,还提醒我许多……
【满分理由】文贵出新。
读罢这篇满分作文,我们只觉得一股清新之气扑面而来,而这“新”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立意别出心裁。
小作者截取横断面的形式来写,确有不同凡响之处。
更可称道的是,文章能通过“踮起脚尖”这一个个细节凸现深刻的主旨——母爱。
其立意深刻,寓意之深广,是显而易见的。
二是写法独到新颖。
文章围绕“踮起脚尖”,运用总分总结构,以时间依次为经,以细节为纬,展现了一幅幅“别开生面”的慈母爱子图画,以状写人物行动为开端,中间也借助各个人物行动来突出人物性格,结尾重扣人物行动,而画龙点睛式的人物神态、人物语言,为表现人物及主题增色不少。
三是组织能力新巧。
全文谋篇布局,独出心裁。
不说序词的运用,单说横断面的截取,就匠心独具。
作者截取“五岁”“十五岁”“三十五岁”“四十岁”等四个人生阶段,表现从小到大,从读书到成家,“母亲踮起脚尖为我撑一方爱的晴空”的主旨。
能达到如此新巧的构思,实为难得。
文中有《乡愁》的影子。
(高星云点评)记叙文
母亲的后悔
见到这个作文题,动笔之前,我似乎又看到了母亲那忧伤的神情。
母亲深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后悔她杀了家里那只全身脏乱的老母鸡。
五月上旬,我们这里防“非典”正处于紧张时期,学校的高一、高二学生放假,我们高三学生被封闭在学校。
五月二十八日,为期三周的封闭生活结束了,我回到家里。
平时我都是住校,周末回家。
将近一个月没回家了,母亲替我放下书包,拉着我的手问长问短。
第二天早上,我起床较迟,母亲正在用开水烫鸡。
母亲说我现在复习紧张,伤神,杀只老母鸡给我增加点营养,补补身体。
我感动之余,也有些嗔怪母亲,今年春天家里还有几十只鸡,后来一场鸡瘟使家里的鸡只剩下两只。
在我们农村,老母鸡是家里的宝贝,要靠它下蛋卖点钱贴补家用的。
我坐在母亲身边,母亲边揪毛,边和我谈心。
母亲说反正这只鸡也不下蛋,白吃粮食还不如杀了算了。
突然母亲叫了一声,我吓了一跳,忙问怎么搞的。
母亲说,这只鸡从来不下蛋,怎么肚子里有蛋花子。
这时,我看到被剖开的母鸡肚子里有一串成形的蛋花子,还有一枚已经变硬了的硬壳蛋。
母亲深深叹了口气。
本来家里的两只鸡,被杀的这一只是黄毛的,毛长得很乱,也很脏;还有一只是杂花的芦花鸡,长得光亮,走路雄赳赳的。
母亲说,每当听到芦花鸡“咯嗒、咯嗒”的叫声时,总能在鸡窝里收到一枚温热的鸡蛋,所以母亲很喜欢那只芦花鸡。
我还记得在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我把吃剩下的一点饭倒在地上,黄毛鸡走过来想吃,母亲看到后硬是赶走了它,而把剩饭拾起来,送到在堂屋另一边的芦花鸡的跟前让它吃。
母亲的手停在空中半天没动。
她愣住了,我也愣住了。
好半天我不知说什么好。
显然,母亲平时被芦花鸡迷惑住了。
这只刀下的死鸡才是一只真正下蛋的鸡。
我的眼前仿佛看到那只黄毛的脏鸡每次下完蛋默默离开鸡窝的情形;而那只善叫的芦花鸡,却轻易地赢得了母亲的信任。
那一天的鸡汤喝得很没有味道。
从此家里再没有拾到鸡蛋。
在考试前的几天里,我在家复习,母亲又多次流露出后悔的神情。
由此我想到,光凭外在的情感亲疏就做出某些决定,是多么荒唐!
【点评】本文是一篇叙事的记叙文,其最成功之处便是叙事特有张力:
一是作者以对题意的准确把握为前提,叙事不动声色,从容行文,在记叙的进程中逼近主题,最后水到渠成地点明题旨;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满分 记叙文 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