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影响分析.docx
- 文档编号:9391813
- 上传时间:2023-05-18
- 格式:DOCX
- 页数:31
- 大小:45.70KB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影响分析.docx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影响分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哈尔滨理工大学学士学位设计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影响分析
题目:
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分析院、系:
经济学院金融系
姓名:
寇明龙
指导教师:
刘涛
系主任:
王小颖
2012年6月
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分析
摘要
关键词利率波动;寿险需求;替代效应;价格效应
Theimpactoffluctuationsininterestratesonlifeinsuranceneedsanalysis
Abstract
Theinterestrateasthefinanciallever,itwillinevitablycausethefluctuationoffinancialinstrumentsisexpectedtoyieldchanges,thedemandoflifeinsuranceisboundbytheimpactofinterestratevolatility.,Becausethemajorityoflifeinsurancehavesavingsorinvestmentproperties,therefore,bankdepositsandotherfinancialproductstothelifeinsurancehasverystrongsubstitutioneffect.Withthe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thefluctuationofinterestrateonlifeinsurancedemandsmoresignificanteffect.Basedontheanalysisofinterestrateandlifeinsurancedemandrelations,combinedwiththeactualsituationinChina,studiedthefluctuationofinterestrateonlifeinsurancedemandsubstitutioneffectandpriceeffect,andthefluctuationofinterestrateonsavingstypelifeinsuranceproductsandsafeguardlifeinsuranceproductdemand,differentinfluencetotraditionallifeinsuranceproductsandnewtypeoflifeinsuranceproductdemandandtheeffectonthedifferenttheinvestment-featuredlifeinsuranceeffect,andthecombinationoftheJapaneselifeinsuranceindustrydevelopmenttopromotedecline,studiedtheresponseofinterestrateonlifeinsurancedemandsinChinaadverseeffectscountermeasures.
Keywordsinterestratefluctuations。
lifeinsuranceneeds。
substitutioneffect;Priceeffect
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摘要
Abstract
千万不要删除行尾的分节符,此行不会被打印。
在目录上点右键“更新域”,然后“更新整个目录”。
打印前,不要忘记把上面“Abstract”这一行后加一空行
第1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自1979年我国恢复保险业务以来,我国寿险行业已快速发展了近三十个年头,但寿险密度依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特别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寿险市场也面临严峻挑战。
如何降低金融危机对我国寿险市场的影响,保持我国寿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是当前我国保险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寿险业务中使用的利率指标是以公司的收益水平为依据的,而其收益水平受国家利率政策、市场利率变动的直接制约和影响。
特别是我国保险法对保险资金的运用严格控制,主要渠道为银行存款、购买国债和一定比例的基金,致使我国寿险业受银行利率的影响更为严重。
在利率管制下,寿险公司在既定利率下开展业务,基本上不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而存在的利率风险也主要是政策性风险。
在利率市场化形势下,利率频频变动,寿险业无疑面对着更大的利率风险。
我国寿险需求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但我国的特殊国情给了寿险需求理论新的发展空间有分别从市场竞争、税收、金融资产关联性等角度研究了各因子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由于学者们较少考虑到利率变动对寿险需求和整个寿险行业的影响导致目前寿险需求理论在构成上尚存在结构比例上的某种缺失和偏重,在研究上缺乏更为全面的梳理和更为系统的分析,并由此对寿险产品需求的提高产生指导缺失和不到位的现象,进而难以完成对寿险市场整体发展的完全指导。
因此分析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的影响显得非常必要。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保险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利率的影响,并且随着保险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这种影响变得愈加突出。
在我国,国民的保险保障意识尚处于初级阶段,购买保险产品的动机大多停留在投资增值的情况下,上调的银行利率,是否会抑制寿险产品的需求?
是否加大了寿险产品销售的困难?
相反,如果银行利率的下调是否又会刺激寿险产品的需求?
这些问题对于我国寿险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内研究寿险业利率风险的文献大部分都集中在中国寿险业利率风险的来源和影响上。
不少学者认为寿险业利率风险的来源主要是:
寿险产品的定价机制的关键因素预定利率确定不当,由于资金运用渠道方式以银行存款为主以及对寿险产品理解上的偏差等原因造成预定利率与银行存款利率的联动的结果;资产负债利率敏感性的不匹配,短期资产无法与长期负债相匹配,产生了巨大的投资风险保单嵌入选择权的使用带来风险,随着利率波动,投保人会频繁使用选择权,比如保单借款、退保、转保等,这些弹性服务给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从数额上、期限上的匹配带来了不定性,增加了利率波动影响对于利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存在争议。
有些学者认为利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不确定,而有些学者认为利率对寿险需求存在显著的负影响,本文从具体对寿险产品需求的角度出发具体说明利率的影响。
对于高速发展的新兴保险市场的人寿保险业而言,为确保其持续的快速、稳定和健康发展,研究新兴市场的人寿保险需求是一个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的重大课题。
作为新兴保险市场的代表国家之一,我国的寿险市场发展很快,自1982年恢复人寿保险业务以来一直保持迅猛的势头。
我国寿险业的发展水平在国际上还处于相当落后的地位,但我们也认识到我国寿险业有着巨大的潜在需求和光明前景。
为保证我国寿险市场持续稳定的发展,了解寿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必不可少,因此研究利率变动对寿险需求的影响,特别是从理论上分析利率影响寿险需求的原因和作用机制,并结合我国的实际考察其具体效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促进寿险业与宏观经济金融环境融合发展、促进潜在寿险需求向现实寿险需求的转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3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主要的研究目的是从具体对寿险产品需求的角度出发具体研究利率的影响,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办法将其解决。
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1.首先介绍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论点的提出,分析该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其研究对我国寿险市场影响的重大意义;
2.研究人寿保险中的利率波动,主要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进行分析,并具体研究利率波动对各寿险的影响;
3.介绍我国寿险需求现状,寿险业面临的利率困境以及寿险产品利率风险产生的根源,发现我国寿险业面临的问题;
4.借鉴日本寿险业的盛衰变迁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
5.结合我国现状并借鉴日本寿险业的经验,提出改进的措施,从不同的方面提出对策,如产品创新方面、资金运用方面、利率管制方面,分别解决产生于不同方面的问题;
6.结合前文的综合论述,进行总结。
结合本文的特点,本文的研究会用到以下几种方法:
1.文献检索法
本文的研究需要首先阅读大量的文献成果,才能总结出现在该论题的研究进展情况,找出以前研究的不足和避免研究内容的重复性;在了解国外寿险业利率现状和我国面临的寿险困境,由于无法亲自调查研究,因此不可避免的借助文献检索法,通过各种资料的介绍进行分析总结。
2.比较分析法
在论文中将对国内与国外寿险业面临的寿险困境进行分析,需要对两者的管理模式、产品结构等各方面进行比较,总结出不同的特点,看出国内与国外存在的差距,还要分析出国内应对利率波动方面的不足,进而根据不足提出对策。
3.实证分析法
对利率波动理论进行分析,结合利率波动理论分析我国寿险业的现状以及利率不利影响的产生原因及特征,对储蓄型寿险产品和保障型寿险产品以及传统型和新型产品进行分析,提出改善寿险业现状对寿险产品发展必要性;结合利率波动的理论知识,提出各种解决的对策。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利率对寿险需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影响寿险产品与其他产品的相对收益而产生的替代效应,二是通过影响寿险产品的价格而产生的价格效应。
1.替代效应
市场利率的变化引起寿险产品和其他金融产品相对收益的变化,从而改变人们购买寿险的机会成本,影响其购买决策。
当利率上升时,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上升,如果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或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不变,或者其调整滞后于市场利率或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外部收益率),人们将会减少对寿险产品的购买,或者对已经购买的寿险行使退保权或保单货款权。
反之,当利率下降时,寿险产品相对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提高,人们将会增加对寿险产品的购买,但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预定利率容易造成保险公司较大的利差损。
储蓄型寿险产品对利率是敏感的,它与内部收益率正相关,与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负相关。
利率是决定寿险产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定价时使用的预定利率越高,产品价格越低;反之预定利率越低,产品价格越高。
在长期内,利率水平的变化会影响保险公司的整体投资收益水平,当利率持续上升时,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水平也随之上升,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也将提高,从而导致寿险产品价格下降,寿险需求增加;当利率持续下降时,保险投资收益也随之下降,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将调低,从而导致寿险产品价格上升,寿险需求减少[1]。
2.2利率波动时的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
利率对寿险需求有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利率上升时,替代效应减少寿险需求,而价格效应增加寿险需求;利率下降时,替代效应增加寿险需求,而价格效应减少寿险需求,其综合效应依赖于是价格效应还是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
一般而言,在短期内,替代效应将占据主导地位。
这是因为,由于寿险的长期性和以保障为主的产品特性,其预定利率是以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投资收益率为参照,不应该、也不能随频繁波动的短期利率的变化而调整。
但是,在长期内,利率水平的变化将会充分反映到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水平之中,使之能够、也应该调整预定利率水平,以增加寿险产品的竞争力,从而使得价格效应占据主导地位[2]。
利率上升时的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
当利率上升时:
一方面,银行存款、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的的总体收益率上升,而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不变,消费者开始增加对其它金融产品的投资而减少对寿险的购买,形成其它金融产品对寿险产品的替代效应,从而导致寿险需求减少。
另一方面,利率上升,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收益率上升,预定利率调高,保险价格下降,从而使寿险需求上升,从而形成利率上升以后产生的价格效应。
一般地,利率上升时的替代效应也大于价格效应,即利率上升使寿险需求量减少或增长速度减缓。
利率下降时的替代效应和价格效应。
当利率下降时,银行存款及其它金融产品的收益率随之降低,由于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自保单生效后是始终不变的,购买人寿保险仍可获得长期的高收益率,从而增加消费者对人寿保险的需求,由此而增加的需求量即为利率下降而产生的寿险产品对其它金融产品的替代效应。
但是,利率的持续下降必然迫使保险公司调低预定利率,从而使保险价格上涨,价格上涨使寿险需求下降,这就是利率下降对寿险需求产生的价格效应。
一般地,利率下降的替代效应大于价格效应,并且有时是非常显著的,即利率下降的总效应使寿险需求量增加甚至急剧增加。
但随着预定利率的调低,保险价格上涨,需求相对减少[3]。
2.3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的影响
利率对储蓄型产品和保障型产品有着不同的影响。
储蓄型产品必须在一定利率条件下事先积累本息以应付将来的满期或规则性给付,对投资回报率有较高的要求,而且人们购买这类险种也多是看重其投资收益率。
如果投资收益达不到其预期或在利率变化时低于市场利率水平,他们将会选择退保或进行保单贷款。
因而,市场利率的变化将会对储蓄型寿险产品产生较大的替代效应。
保障型产品的保障性主要体现在参加保险的人之间的“互助”行为,保险公司能否有足够的资金应付将来的给付责任,并不取决于保费的积累额达到何种程度,而是取决于死亡或意外伤害发生的概率。
利率的变化相对于保障型寿险产品的特点以及人们购买此类险种的动机而言,并不影响人们的决策,或者其影响并不被重视。
长期以来,以两全保险、终身保险和年金保险为代表的储蓄型产品占我国寿险保费收入的绝大部分,这导致我国的寿险需求对利率变化较为敏感,呈现出明显的替代效应。
当利率上升而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又明显低于银行储蓄存款利率时,寿险需求减少,退保增多。
当利率出现了较大的波动,但高于寿险产品预定利率,这导致具有储蓄性的养老金、年金和子女教育保险等业务都出现了大幅度滑坡。
但是当利率持续下调,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超过存款利率,储蓄型寿险产品则疯狂热销,那么寿险业将积累大量的利差损。
因此,随着利率上升和下降的步伐,寿险公司纷纷开发新型寿险产品来应对利率和通货膨胀的波动。
可见,利率调整对保障型产品的影响不大,而对储蓄型产品有较大的影响[4]。
对传统固定预定利率的产品而言,当利率上升时,其他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率上升,如果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不变或其调整滞后于市场利率的变化,人们将会减少对寿险产品的购买,从而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其他金融产品以追逐更高的收益;反之,当利率下降时,寿险产品相对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提高,人们将会增加对寿险产品的购买,但高于市场利率水平的预定利率容易造成保险公司较大的利差损。
为了预防利率波动对寿险需求产生的不利影响,传统固定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日益被非固定预定利率的新型产品(如分红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等)所取代,但如果这些新型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内部收益率)低于或其调整滞后于其他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外部收益率),利率对寿险需求的替代效应将会发生;如果内部收益率和外部收益率的变化幅度相同,通过寿险进行的储蓄将不受影响。
通过寿险进行的储蓄对利率是敏感的,它与内部收益率正相关,与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负相关。
2007年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利率调高到3.06%。
然而,我国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上限仍维持在2.5%,仅高出利息税调整后的存款利率0.052%,二者基本持平。
这样,对于传统的固定预定利率的产品而言,其吸引力下降,特别是市场仍处于升息的预期之中,传统固定预定利率的寿险产品将会受到较大的冲击。
但是,对于分红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万能保险等新型寿险产品而言,升息对其影响不大。
这是因为,这些新型寿险产品的投资收益将随着市场利率的升高而增加,与传统型寿险产品不同的是,其投资收益可以通过保单红利、账户投资收益率和账户结算利率等机制与消费者共同分享,相当于将预定利率与实际投资收益率的差额部分返还给消费者。
从理论上讲,无论新型寿险产品的预定利率设定的高低,其回报都会与市场利率同方向变化,并不会影响到其需求的大小。
另一方面,市场持续的升息,或者实际投资收益率的持续走高也会反映到寿险产品的价格中来,从而通过价格的调整使预定利率更加接近实际投资收益率。
因而,利率和投资收益率的变化不会对新型寿险产品产生较大的影响[5]。
目前,中国人寿和平安寿险销售的主要险种(分红保险和万能保险)的实际返还利率在3.50%左右,明显高于加息后现行的实际利率。
另外,火爆的股市的资金分流作用对寿险需求的负面影响看来也比较轻微。
第3章我国寿险业利率风险情况分析
3.1我国寿险业面临的利率困境
我国寿险业目前处在多重困境之中由于这些困境皆因利率引起,或与利率有关,故统称为利率困境其主要表现有三:
预定利率困境、产品创新困境、资金运用困境。
3.1.1预定利率困境
预定利率困境寿险的预定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收益率,而收益率正是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自从中央银行开始降息后,寿险产品的优势凸现出来,于是保费收入剧增,但因保险资金运用也以银行存款为主,银行利率的下调导致公司收益降低,遂出现巨额利差损,为了控制利差损的进一步增加,监管部门适时对预定利率进行了调整,然而,不仅旧单产生的利差损难以消除,而且当预定利率在降到与存款利率基本持平的时候,销售难度又陡然增加,保费收入遂出现低增长特别是,而随着加息预期的逐渐增强,许多人把钱存进了银行或投向国债、基金等其他理财产品,结果,在中央银行加息一次后,人们对进一步升息的心理预期加重,于是保费收入出现月度全国性负增长虽然,加息有利于提高保险资金运用整体收益率水平,因而对保险资金运用业务的影响是正面的,但却使承保业务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
保持高预定利率,投保会增加,但在投资渠道受限的情况下将大大增加利差损。
调低预定利率,会减小利差损的压力,但却将因之而失去很多客户[6]。
3.1.2产品创新困境
1999年10月以后,各大公司纷纷推出分红保险、投资连结险和万能保险等新型产品,由于这些产品具有重要的投资功能,在股市向好的背景下,销量大增,在寿险保费中的比重迅速上升,并推动了寿险业的高速增长。
到2002年,新型产品占人身保险保费的比重达到了3.86%,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66.10%。
然而,由于200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持续低迷,投连产品的风险开始暴露,加之大众认知程度普遍较低、营销员误导及信息披露不及时等原因,消费者对投连产品的热情一再降温,分红保险则因收益率低于银行利率而动摇了消费者的信心,因此,各类新型产品销售很快跌入低谷,结果出现销售一蹶不振的状况[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保险业迅速发展,2007年金融市场流动性过剩加剧,银行存款增幅下降,近2800亿资金流出商业银行,充裕资金的61%进入资本市场,然而寿险市场并没有从中获得相应的增长,反而呈现增速放缓和退保率上升等新特征,而退保主要集中于占寿险市场保费份额近八成的分红险和万能险上。
这就使寿险公司陷入了又一个两难的境地:
为避免出现利差损而推出新型产品,但因种种可控和不可控因素,新型产品的发展陷入了低谷[8]。
3.1.3资金运用困境
我国在保险资金运用的制度建设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保险资金的运用渠道逐渐拓宽,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框架已经初步形成,但还不够完善。
近年来保监会逐步放宽了对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限制,例如:
2004年3月,允许保险公司投资银行次级定期债务,同年6月允许投资银行次级债务,7月允许投资可转换公司债,8月允许保险资金境外使用,10月允许直接投资股市。
之后,2006年3月,保监会允许保险资金间接投资基础设施建设。
同年10月,又进一步放开和允许保险公司股权投资非上市银行业务。
2009年10月,新保险法中又明确规定了,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运用到不动产投资上。
但与目前保险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保险资金运用渠道过于狭窄[9]。
例如,贷款类业务存在空白,我国仅仅是开展了一些保单贷款业务,还没有涉足抵押贷款业务。
对某些投资渠道的投资比例的限制也过于严格。
例如,我国对股票投资的限定为:
保险公司用于投资股票的资产不能超过保险公司的5%,而西方国家的这一比例一般为10%~20%。
3.2寿险产品利率风险产生的根源
目前,寿险公司产品利率风险已初步显露。
具体表现是,产品预定利率与投资收益率相背离,寿险公司资产与负债、期限和数额不匹配造成利率风险的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主要根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2.1产品利率设定与银行利率不协调
我国传统的寿险产品都是以储蓄型为主。
这种产品性质已决定了产品利率与银行利率之间的关系。
但我们在产品设计开发时,一般都将预定利率与当时银行存款的利率大致吻合,有时还会略高于银行存款利率。
因为不这样做,寿险产品就没有买方市场。
这种预定利率确定的结果,只是在产品设计开发的初期看来是吻合和平衡的,这种吻合和平衡只能是暂时的,因为产品生命周期相对较长。
但是,随着市场利率的频繁波动,自然而然地就会出现预定利率与实际利率长期背离的现象。
不同时期的寿险产品预定利率差异性也比较大,特别是在国民经济发展不稳定时期。
这就必然会导致寿险公司随着银行利率的频繁波动而不断更换产品,这样,既被动又影响寿险业务的发展。
寿险产品预定利率的制定,主要参照的是银行存款利率,假如预定利率的设置过高或过低,都会给寿险公司的经营带来利率风险。
寿险业务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宏观经济的大环境。
近些年来我国经济以8%的速度增长,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也水涨船高。
寿险公司在这个时期推出的产品由于受银行存款利率的影响,预定利率也相对较高,最高时达到13%。
过去几年,央行经过多次降息后,各保险公司长期寿险保单的预定利率也从8.8%一路跌到了目前的2.5%左右,并保持了较长时间,这导致保险公司相当一部分老保单存在较大的利差损。
高预定利率时期发展的寿险业务留下的利差损,则在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都难以弥补。
经过近几次的加息后,老保单的利差损得以降低,保险公司亏损也将减少。
另外,由于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大量保单都是在降息至负利率过程中设计出来的,这部分保单存在的利差,将会加大保险公司的盈利。
这些现象纯粹是由国家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影响造成的,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3.2.2对资金运用不当造成的利率风险
当前,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还只限定在银行存款、政府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等固定的投资渠道。
新《保险法》虽然对投资渠道有所拓宽,为保险资金的投放逐步走向市场化搭建了一个平台,但投资领域狭窄的问题仍未有大的改观。
保险资金不同于银行资金和其它资金,它有三个基本特性:
一是负债性;二是间歇性;三是不确定性。
这三个特性决定了保险资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对被保险人的一种负债,寿险公司要随时准备用于给付。
而保险事故发生的时间、损失程度等等却是随机性的,是无法预料的。
由于投资渠道不畅,致使寿险公司的短期资产无法与长期负债相匹配,逐年形成潜在的投资风险。
由于大量的保险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投资选择和进行风险转嫁,有时投资又难免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样就使寿险公司无法按照负债特点进行有计划的投资,势必会加剧利差损的风险[10]。
3.2.3对寿险产品认知的偏差带来的利率风险
寿险产品虽然也具有商品的属性,但它更偏重于保险保障功能,而不是保护资产保值增值。
但目前正是因为对寿险产品性质认知上的偏差,使得保险业同银行业、保险公司之间在产品价格上层开非常激烈的不正当竞争。
也有些业内人士过分渲染寿险产品的投资回报功能,给产品定价和资金投放造成极大压力,这也在无形中加大了利差风险的概率。
我国已加入WTO,外资保险公司的大量涌入和我国保险主体的不断增加,使保险市场的竞争已经呈现出白热化态势。
为了争夺市场,扩大规模,有个别寿险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哈尔滨 理工大学 学士学位 设计 利率 波动 寿险 需求 影响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