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9454714
- 上传时间:2023-05-19
- 格式:DOCX
- 页数:7
- 大小:20.32KB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x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研究中期研究报告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熟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九百多年前,苏轼就教给我们学习语文的方法:
“三分诗,七分读”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小学语文包含着感性的的情感,或直抒,激昂,低沉有力,就像感受音乐节奏一样经常朗读,它是架设学生与作者心灵交流的桥梁,它是学生情感升华的载体,让学生从“无情无义”转变成为一名情感饱满、思维活跃的人只有学生亲历朗读,才能让他们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与作者心灵相通的最佳途径,把学生塑造的有血有肉自从承担小课题研究以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和思考,对小学语文的朗读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课题研究也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一.本段研究针对问题
在我们的朗读教学中,教师的朗读技巧不高明,朗读知识储备不够,朗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给朗读教学的效果带来影响常见教师在领读中不能细细品味文中感情,有的依靠参考书的提示朗读,限制了自己课堂教学,也影响了学生的多元情感也有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某种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的引导,导致朗读“血肉分离”,不能把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也是肤浅的,形式化的,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读得重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而忽略了朗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有时,学生朗读时轻重、缓急把握对了,但分寸感很差,一重特重,一轻特轻,极不和谐,让听众的心一紧一紧活受罪另外,有的学生在课堂读课文时,喜欢像古人读背课文一样,把音拉得特别长,使句子失去了原有的节奏和情感,失去了理解文章的大好机遇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教师的评价语言没有新意没有针对性,只是一些如:
“很棒,大家为他鼓掌”,“很有感情,有进步”等起不到促进作用,有的甚至连评价都没有除此之外,我们的朗读教学还存在时间安排不合理的问题语文课堂上传统的“讲问教学”、“探究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特别少,如天马流星,起不到朗读的效果,这就忽视了朗读的作用和意义
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基于我们的教学实践和在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我们在研究中给予了高度重视,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并且在下一段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给学生一个更好的朗读平台,给自己一个更大的成长空间
二.基于研究的针对策略
朗读要有针对性,让学生在朗读中基本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无论让学生朗读全文还是重点段,都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朗读要求,针对性应该很明确,应该让学生在每一次的朗读中都有所收获如:
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解决字词;再读是要求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大意,知道主要讲的是什么?
再读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自悟;进一步朗读时要求学生细细研读、品读,探究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的每一次朗读都要让学生有要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要让学生读书做到有的放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文章中语言,让他们自己动脑,经常比较、揣摩,并养成习惯”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个体的差异,学生的悟性不同,积极努力不同,生活环境不同,个人体验不同,感情思想不同同一个班级中的学生不可能处在同一朗读水平,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朗读教学中体现出层次,要因材而读,对朗读的评价也要因人而评,同时在朗读教学中要突出重点,有目的的给予指导、点拨,引导学生细细品味文章的绝妙之处,独到之处教师的点拨应以学生的读为根本,应点拨在关键之处,给学生在朗读时以很强的目的性、明确性朗读课应该上得真实、扎实、有效
充分保证课堂上有情感、有思想的读书时间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解、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培养提高无不要求教师以教材为工具,以课文为载体只有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与文本打交道,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共振”,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才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能力语文课上,教师应留给学生一定的读书时间,让学生多读,充分地读然而,很多教师的语文课变成了一问一答的问答课和不断讨论的探究课有的语文课上,教师一会儿让学生听录音,一会儿又让学生看影视,一会儿让学生去表演,学生朗读的时间少得可怜还有的教师生怕学生对文本不理解,文章讲不透,不厌其烦地讲解,把学生朗读的时间变成了教师的演讲古人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有效的朗读胜过教师透彻的讲解,所以语文教师要在课堂上留出时间让学生去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课堂上繁琐冗长的“讲讲、问问、答答”让位给朗读,没有实效的小组讨论让位给朗读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文章体裁、内容的不同,设计朗读的目标和要求不同?
说明文、科普小品文一般适用于介绍性的语气读,不宜进行朗读训练而叙事写人的作品,言辞优美,故事情节曲折,感情变化跌宕;描景抒情的文章语言华丽,感情色彩浓厚;古诗文和现代诗歌节奏感强,含义深远这些题材的文章都适合进行朗读训练一般说来,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和语句,最能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教师把这些内容作为朗读训练的重点,更能准确地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下一段研究的预想
根据朗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一段时间的朗读教学的实践,更应该注重对朗读层次性朗读的指导研究,让朗读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有效手段,使教师朗读指导有可行的指导性和操作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朗读兴趣,心中爱朗读,
此外,还要按照既有规划,按部就班的完成课题深入阶段的其他事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带着朗读中的问题,长远的研究,耐心地破解,终有一日,红花竟开教育园地
《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课题中期报告
葫芦岛市站前小学赵雅君
一、课题概况
2015年5月,我校《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科研课题立项,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的安排,课题组进行认真分析、讨论、探究,经过一年来的研究,课堂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也发现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结合以前的努力,取得的成绩,现在把课题研究进展情况总结如下:
二、研究进展情况
1.成立了课题组在语文教师队伍当中选择责任心较强,有一定文学素养的老师组成课题组成员,并具体分工,责任到人
2.为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学校领导作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课外阅读在语文领域中的重要地位,并对课题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
3.语文组组织了多次理论学习,用理论做坚实的后盾
我们学习这些理论后,多位老师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了教学中如提高课堂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学习策略,分别加强了识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在教学中的运用通过运用形象联动法、谐音联想法、歌谣口诀法、抓“空白”展开联想法、文字提炼技术、做笔记和重点知识的提要等方法提高了学生的诸多阅读能力
4.开展了经验交流会,研究计划和方案
课题组成员就研究如何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阅读的自主意识,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方法,寻找学生阅读规律,提高具体阅读中学生阅读的自主意识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并撰写了一些较高水平的论文
5.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自主读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唤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为此,我们课题组成员着重注意以下方面:
(1)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
在不同年级推荐学生爱读的阅读材料,如《优秀作文》、《新少年》、《文学少年》这些书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去阅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
本学期我们每天专门留有1小时时间由每班的图书管理员去图书室借书,由语文老师下班指导这样,既让学生有书可读,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还可以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
展示阅读成果
结合课题学校每学期都布置开展“读书节”活动,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谈谈读后感”等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指导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学生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因此,教师指导了学生学会阅读方法,培养阅读技能
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展阅读渠道我们充分利用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展阅读渠道
重视技能训练,培养阅读方法
我们重视加强阅读步骤与方法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一篇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粗读,要求能了解主要内容,并能简要复述;第二步细读,理解主要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表达方法;第三步熟读,要求写读书笔记为了使阅读训练切实有效,我们统一了读书笔记的格式:
书名——
页数——
作者——
好词佳句——
我的感想——
7.注重行为训练,养成阅读习惯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训练,必须讲究方法,必须使种种方法称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
训练读书用眼的习惯
减少眼动次数,逐步扩大阅读视野,缩短注视字词时间,减少回视,这样既提高阅读的准确性,又能提高速度,形成默读习惯
训练阅脑的习惯
文章大体分三种体裁:
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而这三种文章各有不同的阅读步骤,如:
记叙文的阅读步骤:
文章题目——文章体裁——主要人物——时间——地点——事件——中心思想每次拿到记叙文的阅读材料时,边读、边思、边记这些要点,达到理解记忆
训练定时阅读和限时阅读的习惯
定时阅读指每天某一时间内阅读,限时阅读指每天限定一定的读书时间
训练“不懂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在指导阅读上要求学生圈、点、画、找、记:
圈出不懂的地方,点出关键词句,画出好词佳句,找出优美片段进行熟读、背诵,养成“摘记”的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的情节,丰富自己的词汇,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提高阅读的综合效益同时,我们还注重培养学生其他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与困惑
在深入开展阅读活动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获得了一些喜悦,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1.读书氛围较为淡薄,家长的阅读意识不够强如何创设良好的阅读社会环境是我们必须解决的一大难题,而且单靠学校教师的力量是难以解决的,所以应该把阅读社会化
2.书籍储存量少、图书种类少,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
四、后阶段的研究设想
课题实验不能搞花架子,应是确确实实地做研究,应成为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幅良药,结合前阶段实验情况,下阶段我校的主要做法是:
1.继续营造人人参与阅读的良好氛围要求学生阅读持之以恒,教师更不能虎头蛇尾阅读习惯需要教师不断地鼓励,不断地辅导
2.继续向学生推荐优秀的课外读物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外读物,供学生选择,重点做好书刊的推荐、篇目的推荐和内容的介绍,推荐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课外读物
3.保证充足的阅读时间每节课前,让每位教师保证3分钟的读书交流时间,内容可为自己读过的精彩片段,读书中的心得体会,说一首古诗,一个故事等等定时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4.鼓励教师做好课题研究,落实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如何有效衔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做到课内得法,课外用法,促进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课外阅读与写作、听说相结合
5.课题实验全面深入研究之后,对各种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成果
课题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实验过程中我们将面临各种困难,但我们相信通过我校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此项课题一定可以顺利结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语文 朗读 教学研究 中期 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