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练习题.docx
- 文档编号:9775539
- 上传时间:2023-05-21
- 格式:DOCX
- 页数:34
- 大小:78.10KB
心理学练习题.docx
《心理学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练习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练习题
心理学练习题
个体的差异性,这种经常表现出来的人们在此方面的差异称之为__________。
A、个性心理B、心理特征C、个性倾向性D、个性心理特点
3、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__________。
A、感觉、知觉和记忆B、需要、动机和世界观
C、知、情、意过程D、能力、气质和性格
4、不属于某种独立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心理过程而存在的特殊心理特性是__________。
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
5、研究者必须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原则成为__________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
6、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地控制或创设条件,并结合自己的任务来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
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自然实验法
7、科学心理学诞生于___________。
A、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
8、1879年__________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这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A、华生B、弗洛伊德C、艾宾浩斯D、冯特
9、行为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__。
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马斯洛
三、判断
1、学习心理学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预测人的言行及前途命运。
2、人的心理现象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因而也是神秘莫测,无法控制和把握的。
3、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心理现象中两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
4、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交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
5、心理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6、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的相互制约关系,从整体上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和差一规律的辩证统一。
四、简答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
2、个性心理包括哪些结构成分?
第二章科学的心理观
一、填空
1、神经系统由大量神经元组成,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的部位叫____________。
2、科学的心理观认为心理是__________的机能,是对___________的反映。
3、反射弧是由感受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五部分构成。
4、人的神经系统是由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组成的。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____________。
6、条件反射式大脑皮层的信号活动,一般吧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____________;把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____________。
7、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
8、中枢神经活动的扩散与集中的规律表明,当兴奋或抑制过强或过弱,易于____________;兴奋和抑制的强度适中时,易于____________。
9、大脑皮层的分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神经元B、树突C、轴突D、突触
2、辩证唯物主义者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____________是心理的器官。
A、神经系统B、大脑皮层C、脑D、心脏
3、新生儿生下来遇冷就会哭是____________。
A、经典条件反射B、无条件反射C、操作性条件反射
4、从物种发生史来看,心理是____________
A、一切物质的属性B、无机物的属性
B、有机物的属性D、物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属性
5、所谓狼孩事件说明了____________
A、人的心理对于生存环境的依存性B、人的心理的主体性
C、人的心理的意识性D、人的心理反映了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6、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____________
A、感觉和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内心世界
7、下列学者中最早对条件反射进行研究的是____________
A、华生B、谢切诺夫C、弗洛伊德D、巴甫洛夫
三、判断
1、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所以只要有相同的客观刺激物的作用就一定能产生相同的心理现象。
2、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
3、人的心理活动不仅依附于人脑这一物质器官,而且也取决于人的社会生活环境,但并不依存于作为主体的个人主观状况。
4、后天的多种刺激能诱导突触机构的改变和功能的提高。
5、第二信号系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条件反射系统
6、人的心理反映像照镜子一样。
四、简答:
简述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五、分析
1、在一堂语文课上,王老师讲了一则寓言故事,课后让全班同学谈谈其含意和现实意义。
结果全班几十位同学你说东,我说西,很难找到两个相同的看法。
全班同学都是同一时间内听到同一节课,为什么会引起不同的看法?
试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加以分析。
2、1920年,在印度发现两个狼孩。
当人们把她们送到孤儿院时,她们如同狼崽,四肢爬行,昼伏夜行,总是像狗那样趴在地上舔食和饮水,睡觉时也如同狼那样互相重叠地蜷曲在一起。
为什么她俩具有人的身体而没有人的心理,只有“狼性”呢?
请用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加以分析。
第三章注意
一、名词解释注意有意注意无意注意
二、填空
1、注意具有___________功能、___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___功能。
2、注意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伴随着各种心理过程而存在的___________。
3、有意后注意不同于有意注意,因为它___________,也不同于无意注意,因为它___________。
4、虽然都是注意对象的变换,但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___________
5、___________兴趣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
___________兴趣是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
6、注意的品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注意可分为无意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有意注意与五一注意的最大区别在于有意注意具有目的性和需要___________。
9、影响有意注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与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状态是___________。
11、有人看书能做到“一目十行”,这是注意的___________的体现。
三、单项选择
1、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
A、集中性和分配性B、指向性和集中性
C、集中性和紧张性D、选择性和稳定性
2、注意是一种___________。
A、独立的心理现象B、个性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D、与心理过程相伴发生的心理特性
3、如果活动的任务复杂,注意的范围就___________
A、大B、小C、稳定不变D、起伏不变
4、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心理状态是___________
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分散D、注意的范围
5、“一心二用”即是注意的分配是___________
A、有条件的B、先天就会C、无条件的D、特异功能
6、____是心理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对心理活动具有选择功能、保持功能和调节功能。
A、注意B、记忆C、表象D、想象
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注意品质的一项是___________
A注意的广度B注意的选择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转移
8、工人操作机器时,眼耳手并用,这反映了注意品质的___________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分配C注意的转移D注意的范围
9、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___________
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无意注意
10、刺激物的强度是引起___________的客观原因之一
A无意注意B有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B和C
11、引起无意注意的主观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
A有明确的目的B直接兴趣C意志努力D间接兴趣
12、当心理活动指向某个对象时,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精神贯注,兴奋性高,这就是___________
A注意的集中性B注意的分散C注意的指向性D注意的转移
13、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___________
A不随意注意B随意注意C随意后注意D积极注意
14、下列哪些现象的目的不是为了加强无意注意?
___________
A南极考察队员的红色羽绒服B士兵的迷彩服
C商店门口的霓虹灯D红白相间的标志杆
15、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过程得以清晰实现离不开___________
A感知B记忆C注意D思维
16、听钟表走动的滴答声,时而有时而无的这种周期性变化的现象是___________
A注意的稳定性B注意的范围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起伏
四.是非判断
1.课堂上教师批评学生“没有注意”是因为该省根本没有产生注意。
2.注意的稳定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永久地保持在一个对象上。
3.注意是心理活动的重要特性,但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
4.有意后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因此有意后注意是最容易形成的注意。
5.当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时,教师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注意,这种注意叫有意后注意。
6.教学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因此课堂上要尽量消除学生的无意注意
7.无意注意就是没有注意
8.注意的分配是学习的大敌
9.注意的稳定性受一定的生理局限所限制
10.上课时学生被外面的歌声吸引,这是注意的转移
11.注意的稳定性受到先天特质的影响,所以人无法控制分心现象
12.无意注意是无目的的、无意义的注意
13.注意的转移也就是注意的分散
14.注意属于认识过程
15.注意的起伏就是注意的分散
16.“一心二用”就是指注意的分配。
五、简答
1.什么是无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
2.什么是有意注意,怎样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3.注意的品质有哪些,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各是什么?
六、分析
1.在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老师非常重视兴趣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张:
“要让学生在笑声中掌握知识”,每次上课学生都兴趣盎然,笑声满堂,但是笑过之后学生却头脑空空,每到考试就手足无措,试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加以分析。
2.有的女生能一边看电视,一边打毛衣,电视看得明明白白,毛衣也打得一针不错。
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种现象。
3.试分析下述教学过程中学生注意状态的变化。
数学课上到一半,秦老师把一块画好图形的小黑板挂上,可一转身,黑板又一声掉下来了,他只好重新挂上,但一松手,小黑板又摇摇欲坠,秦老师只能用双手硬托住黑板,这时,教室里学生已是笑声一片,人心涣散,秦老师定了定神,环视一下全班,等学生稍微安静一些,问,同学们,谁能帮老师想一下,刚才我们讲到什么地方了?
同学们马上进入积极的思索中。
七、论述题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应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一、名词解释感受性观察力感觉知觉
二、填空
1.根据感觉刺激物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大类。
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根据知觉反映对象的不同可把知觉分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前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者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感受性的变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种情况。
4.人能从纷繁的刺激物中主观地选择某些刺激物进行知觉,说明知觉具有___________。
5.一支白粉笔,无论把它放于明亮处还是昏暗处,人们都会把知觉为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被称为___________。
6.知觉的基本特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人的知觉的产生依赖于___________,依赖它才能把当前知觉的食物认知为某事物,把握其所反映事物的意义。
8.恒常性指知觉条件在___________变化时,人对客观事物的知觉仍然保持___________的特性。
9.教学活动中通1常采用的直观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观察室知觉的特殊形式,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知觉过程。
1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_____比,感觉阈限越大,感受性越______。
人的感受性可以通过训练加以提高。
三、单项选择
1.人的感受性的大小是用___________的值的大小来衡量的。
A感觉阈限B差别感觉阈限C差别感受性D绝对感受性
2.由于物体发生或反射的光波作用于视分析器而引起的感觉叫_________
A听觉B肤觉C视觉D触觉
3.当灰色的纸片放在红色的背景上时,人们会感到带有青绿色,这种现象叫做色彩的___________
A同时对比B继时对比C不同感觉的对比D混合
4.红外线不能被人看到是因为___________
A低于视觉刺激阈限B不能刺激视锥细胞
C超出了可见光谱的范围D超出了水晶体的折射范围
5.外部感觉是个体对外部刺激的觉察,下列选项________不属于外部感觉
A视觉B听觉C机体觉D味觉
6.下列所列举的心理特点中,________不是知觉的基本特征
A知觉的意义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恒常性D知觉的整体性
7.察觉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___________
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
8.“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事___________现象
A感觉适应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味觉刺激
9.绝对感觉阈限是指___________
A人的一般感觉能力B最大可察觉的刺激量
C最小可察觉的刺激量D差异察觉能力
10.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___________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1.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___________关系
A成正比例B不成比例C成反比例D成准比例
12.由暗处到亮出,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会感到光线刺眼,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之后逐渐看清物体。
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___________
A暗适应B明适应C不适应D知觉适应
13.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感觉范畴的是___________
A某人去一个旅游景点旅游,对该景点感觉良好
B进到一个黑屋子中,眼睛感觉一片漆黑
C老李感觉小张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D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感觉像进了迷宫
14.轻柔的音乐可以提高视觉的感受性,这种现象是___________
A感觉适应B感觉对比C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补偿作用
15.符号“#”在不同的情境中,人们对它的理解不一样,对这种现象最适宜的解释是___________
A知觉的组织性B知觉的理解性C知觉的选择性D知觉的整体性
16.国际歌用不同的乐器演奏,人们都能辨别它,是因为人的知觉具有_____
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
17.知觉所反映的事客观事物的___________
A外部属性B个别属性C整体属性D本质属性
18.人们进入百货公司,注意的东西总不一样,这是知觉_______的表现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19.人在知觉过程中,总是用过去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用词语加以概括赋予它明确的含义,这种知觉特性称为___________
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选择性
20.在不同照明条件下,人们总是把国旗看成是红色的,这一现象表明人的知觉具有___________
A整体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恒常性
21.看到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这种现象叫做___________
A感觉对比B感觉后象C感觉适应D联觉
22.学生阅读时经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基本特性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3.对待同一种现象,各人的看法不同,评价也不同,这主要是由于知觉________导致的
A恒常性B理解性C选择性D整体性
24.当你从阳光下走进正在放映的影院里,开始什么也看不清楚,一段时间后才能看清物体,这是因为感觉有________的特征
A对比B明适应C暗适应D疲劳
25.有预定目的、有计划、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较为持久的知觉称为______
A观察B认识C观察力D知觉理解性
26.教师讲解中,重点部分要加大声音,放慢速度,以便使之从其他内容中突出,这是利用了知觉的________
A选择性B理解性C整体性D恒常性
27.黑人牙膏广告利用黑人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以此突出牙膏的洁齿功能,这是______的运用
A感觉的继时对比B感觉的相互作用C感觉的适应D感觉的同时对比
四、是非判断题
1.视觉是人类感觉系统中最重要的感觉。
2.刺激物的强度越强,人的感受性越高
3.直觉是对事物直接的反映,不依赖过去的经验。
4.人通过感知,能揭示事物本质的、全面的特征。
5.明适应是感受性下降的过程,说明适应是有害的。
6.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7.对象与背景之间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
8.人的感觉能力的高低是天赋的,训练师无济于事的。
9.一个人只要有健全的大脑和感官,就能有感知觉。
10.错觉是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在现实生活中必须避免。
五、简答
1.感觉和知觉的关系如何?
2.知觉的特性有哪些?
影响其存在的条件是什么?
3.什么是观察力?
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六、分析
1.当人从明亮的地方走到暗处,刚开始什么都看不见,过一会儿便能看见了;而从暗处进入光亮的地方则会觉得光线很刺眼但一会儿便又不觉得了。
古人云:
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就而不闻其臭。
试用有关心理学原理解释这些现象。
2.喝过苦的东西后,喝白开水都觉得甜。
灰色的正方形放在红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绿;灰色正方形放在绿色的纸上,看上去有点发红。
试用有关的心理学知识,说明这些现象。
3.在运动员跳高训练中,有经验的教练员,会将跳高架的两根支撑架尽量摆得开些,以增加横杆的长度感,高度就会看起来矮些了,或者把沙地里的沙堆得高高的或把海绵垫放高些,在这样的背景衬托下,横杆的高度会觉的矮了,这可减少或消除运动员过杆时的恐惧心理,使他们发挥得更好。
请分析这里面包含的心理现象。
七、论述
1.如何遵循感知规律,科学进行直观教学?
2.常见的社会认知偏差有哪些?
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怎样避免对学生产生不全面的评价?
第五章记忆
一、名词解释记忆表象回忆遗忘
二、填空
1.表象具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个特征
2.按记忆内容不同可将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种。
按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将记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3.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说明了遗忘的规律是___________
4.记忆过程大致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环节。
5.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种形式。
6.记忆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四方面的品质。
三、单项选择
1.感知过的食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出现的心理过程叫做___________
A保持B再认C回忆D表象
2.依照识记材料的外部联系,采取简单重复的办法识记叫做___________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无意识记D有意识记
3.当回忆发生困难时,需要做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才实现的回忆叫做___________
A有意回忆B理解回忆C意义回忆D追忆
4.“触景生情”是记忆过程的___________现象。
A无意回忆B有意回忆C追忆D联想
5.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概念是属于___________
A干扰说B消退说C压抑说D腐蚀说
6.从学习程度方面来说,学习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容易遗忘。
研究表明,学习重复的次数达到刚好能完全背诵的___________时,对阻止遗忘效果最好。
A110%B150%C200%D200%以上
7.学生边听课边记笔记,运用的是___________
A形象记忆B短时记忆C运动记忆D顺手记忆
8.识记的材料在保持过程中___________会发生变化
A量B量和质C质D不
9.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___________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
10.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做___________
A倒摄抑制B前摄抑制C干扰D抑制
11.一个较长的学习材料,它的开头与末尾遗忘较少,而中间部分则遗忘较多,这是因为受到了___________的影响
A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B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1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复习时主要应采取___________的策略
A合理地分配复习时间B采取多样化的复习方法
C及时复习D试图回忆和反复阅读相结合
13.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的名字,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心理活动是___________
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
14.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了___________
A识记后不会遗忘B遗忘是先快后慢的
C遗忘是逐渐产生的D遗忘是先慢后快的
15.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较好,这是由于___________
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
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
16.当人们在提到“黄山”时,头脑里重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___________
A接近联想B相似联想C对比联想D关系联想
17.开卷考试时的记忆活动是___________
A识记B保持C回忆D再认
18.在下列现象中,遗忘最多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心理学 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