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65.docx
- 文档编号:980722
- 上传时间:2023-04-30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6.49KB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65.docx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6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65.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程训练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周周测15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65
周周测15 名句默写+新闻报道阅读+写作
一、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表现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3)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用比喻手法描写水声清脆悦耳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3)如鸣珮环
解析: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根据
(1)句中的“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这一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根据
(2)句中的“内外两个方面”“国家灭亡的原因”等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根据(3)句中的“比喻手法”“水声清脆悦耳”等关键信息,可得出答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
材料一:
历史,常常于无声处照亮未。
两千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拉开了中国同中亚各国友好交往的序幕,也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自此“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
今天,沿着茶马古道、沙漠丝绸之路、草原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等故道,“一带一路”倡议正在编织沿线国家深入交往的全新图景。
历史与现实昭示人们,开放是民族成长的催化剂,文明更因交流互鉴而绽放异彩。
丝绸之路是各国人民的共同财富,“一带一路”追求的是百花齐放的大利,不是一枝独秀的小利。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的和平发展、共同发展理念,吸引了世界的关注和参与。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三年,已有70多个国家、国际组织积极响应,30多个国家与中方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协议。
2015年,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双边贸易额突破1万亿美元,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49个国家的直接投资额近150亿美元。
从驰骋于亚欧大陆的中欧班列到非洲东海岸的道桥施工现场,从中南半岛的跨国铁路项目到南亚次大陆的现代化港口,“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础设施建设,已为相关国家和人民带丰厚福利。
“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中国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目前,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投行”正式运营,丝路基金、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等陆续组建;中泰铁路、土耳其东西高铁、匈塞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加快推进。
仅以2016年上半年为例,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承包工程合同额达514.5亿美元。
凡此种种,反映了中国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真正落实,更彰显出相关合作的巨大潜力。
(摘自2016年7月27日《人民日报》
《奏响“一带一路”的时代和声》,有删改)
材料二:
斯诺普科夫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给白俄罗斯不仅带了发展机会,也带了中国的发展理念和人文精神。
斯诺普科夫表示,中白工业园是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它集合了很多创新型的企业,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他说,中白工业园的政策不仅是面对中国的企业而且是面对全世界所有国家的企业。
中白工业园的优惠政策是前十年免税,后十年税减半。
(摘自央视新闻《斯诺普科夫:
“一带一路”
拉近欧亚大陆》,2015年7月26日)
材料三:
《2017“一带一路”能资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综合了包括经济基础、社会风险、政治风险、中国因素、能因素和环境风险等在内的六大维度上的37个具体指标,全面量化评估了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的能资投资政治风险的程度。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能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旭在发布会上表示,与2016年的评估相比,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低风险和较低风险的国家则有所减少。
从区域看,较高风险的投资地区仍在南亚和西亚、北非,投资风险较明显提升的区域是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
但是,从整体上看,中东欧的投资风险仍然较低。
根据《报告》,这些变化主要归因于三点:
一是欧元的大幅贬值对中东欧等国的汇率变化产生较大影响;二是欧美对俄罗斯采取的经济制裁产生各种后果;三是国际油价下跌打击了资国家的经济。
(摘自中国证券网《人民大学评估报告:
“一带一路”
首重能合作》,2017年1月15日,有删改)
2.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一带一路”战略,而且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B.材料一先是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引出对“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介绍,指出中国以此与越越多的国家建立了经济合作关系。
C.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白俄罗斯认为“一带一路”给他们带了发展机会,他们对于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是非常支持的。
D.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资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分析,该报告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三则材料,是就《2017“一带一路”能资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的报道,其中指出“2017年,高风险和较高风险的国家均有增多”。
因此,不能说三则材料“都认为该战略必将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中国应该加大与其他各国的经济合作力度”。
3.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三则材料不一,时间不同,但都聚焦“一带一路”战略,说明最近几年“一带一路”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领域的热点。
B.材料一,记者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方法对“一带一路”进行了详细报道,为我们展现了国家战略。
C.材料二,中白工业园作为目前中白两国最重要的合作项目,惠及中白两国,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D.材料三,《2017“一带一路”能资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出自知名学府中国人民大学的研究团队,可见其是最权威的。
E.三则材料的有纸质媒体,也有网络媒体,它们对“一带一路”报道的侧重有所不同,但对事件的报道都是客观真实的。
答案:
AE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材料一没有使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C项,“促进了中白两国经济的现代化进程”错误,材料中说的是“对白俄罗斯经济的现代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D项,“可见其是最权威的”说法过于绝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团队的报告可以说是严谨、客观的,但不能说“最权威”。
4.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一带一路”的认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历史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战略具有历史渊,曾经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给中国和沿途各国带了商业的繁荣。
②从发展的角度看,“一带一路”能促进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使沿线国家实现共赢。
③从现实的角度看,“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它的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应科学规划。
解析:
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题目要求考生谈对“一带一路”的认识,考生需注意应根据材料谈。
材料一先回顾历史,然后联系现实,对“一带一路”的发展现状进行了介绍;材料二则是介绍了白俄罗斯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支持;材料三对《2017“一带一路”能资投资政治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介绍,对2016、2017年投资风险进行了比较分析。
由此可以看出“一带一路”具有历史渊、“一带一路”促进了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一带一路”机遇与风险并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材料一:
“什么清华北大,不如胆子大。
”近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一句话一下子又成了网络热点话题。
话说得有些极端,但放在演讲的语境里,也并无不可,无非是劝说年轻人在创新创业过程中要有胆量,不必唯学历是举。
但舆论纷纷中,难免有人对这番话进行歪解,有的甚至从中推演出了一个极端的结论:
读书无用。
的确,这些年,大学教育的日益普及让大学生不再是“天之骄子”。
如果把“有用”等同于物质上的成功,老实说,想通过读书上大学实现“挣大钱”的梦想,的确没那么简单。
同时,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也给普通人创造了很多机会,即使没有大学学历,只要敢闯敢干,一路坚持下也能有不小的斩获。
但这是否说明,我们就不需要读书了?
读大学,不仅在于学习知识,为将的职业生涯储备“资本”,还有其更高的价值:
养成终生读书的习惯,培养训练自我学习的能力。
与其说大学教育教给学生的是具体专业的学科知识,不如说是一种可以受益终生的技能。
读书的“有用”,就在于丰富个人素质。
大学教育能使人视野宏阔、见识丰盈,并塑造人的价值观,其“回报”未必能用量化的金钱体现。
当然,“读书无用论”的回潮也值得社会反思:
我们的社会,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是不是变得更狭窄了?
但在这个越越需要通过知识创新发展的时代,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对读书丧失信心。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1月18日)
材料二:
在1月3日晚上的直播中,两个90后网红姑娘原本只是在盘点近日收到的生日礼物,最后演变成为撕书直播。
她们对礼物中的书本不屑一顾,并表示读书没用,自己从不读书,照样做老板开跑车,给自己打工的都是大学生。
如今,“读书无用论”渐渐流传,一是因为不少辛辛苦苦读书的年轻人,进入社会后取得的经济效益还不如不怎么读书的人多;二是因为读书多年,一朝进入社会,大部分知识内容都会忘记。
读书有何用?
对于这个问题,有个外国网友的回答很有意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吃下了许多的食物,它们中的大多数对我说已经消失并忘记了,但我确定其中有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血。
我想,阅读也是一样的事情。
”
读书学知识,或许不能直接赚到钱,但是之所以要学,不仅我们学,下一代也要学,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
所以,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你”读不读书才重要。
(选自“红网”,2017年1月4日)
材料三:
“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大有市场。
让人惊诧的是,有极个别的农村走出了成百上千名大学生,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考名村”。
那么这就引出了一系列问题:
“读书无用论”在农村到底有多大的市场?
一些村子为何能够如此重视教育?
有何经验可供其他地区借鉴?
这些“高考名村”的村民并非毫无缘由地对教育“情有独钟”。
有两点需要引起注意:
一是,这些“高考名村”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出过大学生,他们成为“知识改变命运”的鲜活案例,促使后人争相效仿;二是,尽管生活贫穷,但这些地区的村民并没有外出打工,而是过着简单的生活,全力供应孩子读书,并时常向他们灌输“教育改变命运”的思想。
要想彻底铲除“读书无用论”的土壤,需要教育部门在制度层面上,均衡城乡教育资的分配。
诸如高校自主招生、校长推荐、名校联合招生等教育改革举措,应该向农村考生重点倾斜,从而疏通贫寒子弟向上层流动的通道。
这些“高考名村”所取得的经验,也在警示我们,要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既要树立和宣传正面典型人物,也要重点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选自《中国青年报》,2016年3月1日)
5.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因为在他看,对于年轻人说,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胆量是很重要的,学历不如胆量。
B.外国网友对“读书有何用”这一问题的回答十分巧妙,运用类比的方法说明读过的一些书会变成我们的一部分。
C.网红们读不读书不重要,因为他们不需要读书就可以成功;我们读不读书很重要,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
D.“读书无用论”在不少农村贫困地区很有市场,但有些农村却成为“高考名村”,因为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项,“某位名人认为读书无用”错误,从材料一看,这位名人只是想表明“不必唯学历是举”;C项,“因为我们如果不读书,就没有出路”错误,从材料二看,之所以要读书学知识,是因为这些知识是正确的;D项,从材料三看,“这些地方上世纪80年代曾出过大学生”只是原因之一。
6.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材料一以某位名人在演讲中的话作为引子,引出话题“读书无用论”,论述后指出,在这个时代需要读书。
B.材料二用两个90后网红姑娘在直播中撕书并表示读书没用的事件引出话题,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
C.材料三以农村地区出现“高考名村”这一事件引出讨论,认为这些地区对教育“情有独钟”,有丰富的经验可供借鉴。
D.三则材料关注的都是“读书无用论”问题,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
E.三则材料不同,有专业报纸,有门户网站,但都针对当前“读书无用论”流行的现实进行报道,议论性较强。
答案:
B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项,“对她们的行为进行了强烈批判”错误,材料二开头对这件事进行的是客观叙述,只是结尾的“网红们读不读书真的不重要”有轻微的否定色彩;D项,“都分析了‘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并强调了读书的有用性”错误,材料三并没有分析“读书无用论”出现的原因,也没有强调读书的有用性。
7.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解决“读书无用论”的问题。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宣传“读书有用论”,使人们正确认识读书的价值,明确读书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提升个人能力等;②拓宽通过知识获得的上升通道,使有知识者有施展才华、获得收益的舞台;③均衡城乡教育资的分配,重塑贫困阶层对教育的信仰。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个针对三则材料提出的问题,综合性较强,需要从三则材料中筛选信息;同时,还需明确,这是一个探究性题目,不能将从材料中筛选出的信息直接作为答案,需要有个人的理解归纳。
三、写作集训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钱江晚报》报道,2006年的内蒙古地区理科高考状元石悦,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系,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深造,读研期间拿到国家奖学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
然而石悦最终却成为了一名网络游戏直播者,目前在某网络直播平台拥有109万的关注,在新浪微博拥有90万粉丝。
回首自己的人生,她说导师的话坚定了她的信心,“他告诉我,人生不是规划出的,人生是跟随自己的灵感和直觉走出的,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不要扑灭你心里的小火苗。
”“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真的是会从你跟随心声走的每一步里开出花的。
”
你如何看待她的人生选择?
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作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材料解读: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这种作文题不像一般的材料作文那样具有明显的倾向性,考生对材料所呈现的事件可以见仁见智,从肯定或否定方面立意。
对于石悦的人生选择,从肯定的方面考虑,作为一个建筑系的高材生,她本身就有一个确定的人生轨迹,即建筑助理——建筑师——高级建筑师,而她放弃常规选择,成为一名网络游戏直播者,在电竞产业开辟新战场,据此可从勇于开拓、不因循守旧的角度立意。
从否定的方面考虑,国家为了培养专业人才要花费大量资,从本科生到研究生,个人也投入很多的精力,放弃学有所成的专业而当网络游戏直播者,学非所用,是一种人才浪费,据此可以从坚守、不忘初心等角度立意。
审题时,要将材料放在时代背景下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如将该事件和种种网络红人、明星梦联系起,就可以发现急功近利和浮躁不安的时代病,如此则会有更深刻的立意。
作文立意:
①因时而异,学会调整方向,转身之处天地宽。
②勇于开拓,敢于创新,不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③心有多高天就有多远,人生要有大目标。
④学有所用,人尽其才。
⑤坚守是一种美丽,不必这山望着那山高。
⑥克服浮躁病,修炼平常心。
参考素材:
理论素材:
①弱者等待机会,强者创造机会。
——拿破仑
②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是如果你失去了勇敢,所有的能力就都等于零。
——爱默生
事实素材: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便是最好的一个例子。
假如鲁迅当初执意实现他用医学救国的目标,而不弃医从文,那文学史上便不会有那些充满战斗精神的光辉篇章,那该会是怎样的遗憾?
值得庆幸的是,鲁迅先生明智地选择了弃医从文,实现了他的报国之志。
佳作展台
转身之处天地宽
当年的高考状元,清华大学建筑系的高材生,一个名副其实的学霸最终成为一名网络游戏直播者。
大部分人肯定觉得石悦是在不务正业,不过还是她的导师说得好,“一个不设限的人生,真的是会从你跟随心声走的每一步里开出花的”。
是的,人生不必拘泥于一时的规划,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学会调整方向,转身之处天地宽。
调整方向,及时转身,这是与时俱进的表现。
人生当然要有规划,不能稀里糊涂,但是规划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的,时代在飞速发展,情况在不断变化,原先的规划也要不断地修正。
以石悦为例,多年前,她的目标是当建筑师,这样的人生规划无疑是正确的。
后电竞产业成了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而她对此又有极大的兴趣,这时候修正原先的规划,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
相反,面对新兴的电竞产业,自己有兴趣也有能力“华山论剑”,却因为八年前的“规划”而不敢越雷池一步,到底有些墨守成规。
调整方向,及时转身,这也是勇于创新的表现。
对于一个读了八年建筑专业的研究生说,从事建筑工作是一个常规选择,建筑助理——建筑师——高级建筑师,这是一个确定的人生轨迹。
但是,对于社会说,人人都在各自熟悉的领域里摸爬滚打,又怎能有新行业的出现,怎能有新产业的发展?
我们提倡开拓进取精神,就是鼓励人们勇于创新,不在一条道上走到黑。
任何方法都会过时,任何制度都会落伍,唯有创新求变才能适应社会变化,跟上时代潮流,获得人生的成功。
明智的转身更胜于盲目的执着,它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
项羽“时不利兮”的感叹直冲云霄,乌江河畔,英雄项羽如果能适时转身,渡江而去,以图东山再起,历史就是另外的一个版本了。
然而英雄项羽没有转身,他缺少一种转身的智慧,历史最终定格在“无颜见江东父老”的画面。
人的一生中,我们要做的事情何其多也,并不是每件事情我们都能做好。
因此,我们必须面对现实,适时转身。
当你发现自己并不善于做某事,或者更善于做某事的时候,你就要智慧地转身,因为只有转身你才会找到自己的方向,找准自己的路,顺利地走向成功的彼岸。
名师点评:
文章开篇先简述学霸当网络游戏直播者事件,引出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学会调整方向”的中心论点;然后从与时俱进和勇于创新两个角度评述事件,证明中心论点;再从转身需要更多的智慧和勇气的角度,作进一步论述;最后以号召“面对现实,适时转身”作结。
文章紧扣材料,中心明确,层次清晰,颇有说服力。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寒假临,学生和家长最期待的莫过于班主任的期末评语了。
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语近年也在不断“变脸”,留在60后、70后记忆里的“该生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热爱学习,遵守纪律……”诸如此类格式化、鉴定式的学生评语已经不再流行。
广东省中山市某小学的学生收到的期末评语非常特别,原班主任为班上每位学生送上了一首小诗。
用诗歌的形式写期末评语,有人点赞,有人却在质疑……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探索: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期末评语”这一话题,概述了教师用诗歌的形式写期末评语的事情及相关的社会反应,要求考生谈谈对此事的看法。
考生作文时,应聚焦此事引发的两种态度确定自己的立意点。
如顺着“点赞”的思路立意,可提取“期末评语可以诗意一些”“期末评语应充满个性”之类的论点,进行阐述;如从“质疑”的方向立意,可确立“期末评语不宜用小诗”“期末评语应严肃规范”之类的论点,展开论证。
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阐释利弊,明确观点,提出看法。
佳作展台
期末评语也可以充满诗意
“有一朵百合花/盛开在诗韵的沃土/大大的眼/甜甜的笑/热热的情/暖暖的心/绽放在诗韵人的心田/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美轮美奂/慧质兰心。
”这首《心田上的百合花》是中山市云衢小学一位班主任写给林美惠同学的期末评语。
近年,学生期末评语正在悄然“变脸”,第三人称“该生体”已不再流行,图文并茂的个性化评语广受好评。
“该生体”流行多年,很多人对此都不会陌生。
在很多人的学生时代,每个学期期末都会收到班主任写的评语,这些评语多以激励为主,往往是先摆出一些优点——“该生勤奋刻苦,学习态度端正……”,再委婉地指出一些不足——“但在勤奋之余可多参与团体活动……”。
其实,这种评语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在这些评语中,老师们也清晰地表达了对学生的评价,指出了学生的优点与缺点。
学生通过评语可以明确自己的优点,获得自信,也能知道自己的不足,从而克服缺点,取得进步。
只是这种期末评语容易沦为形式主义,一些老师敷衍塞责,对学生并不是很了解,而选择写上一些空洞的评语,这种评语对学生自然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班主任用诗的形式给班上的每位学生写评语,将学生的名字、特点和平时的表现融入诗歌中,让人眼前一亮,会让收到评语的学生心里一暖,觉得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重视。
这种评语充满人情味。
老师在教学上应该多一些从形式到内容上的革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温情与关怀,一成不变的“该生体”没有错,但应有所改变。
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其实正是学生所需要的,一学期的学习任务已经完成,老师“赠诗一首”,正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与关怀。
以诗歌形式写期末评语体现了老师不拘一格的教育方式。
教育不见得就要是高高在上的严肃说教,以诗歌的形式写评语,可以让学生对学习、对人生更加有兴趣。
期末评语不仅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能体现出老师的素养,我们能从中看出老师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以及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甚至也可以由此对老师的工作进行一种评价。
让期末评语更有个性、充满诗意,应该得到肯定与支持,我们要为这样的行为点赞。
名师点评:
本文以一首典型的“诗体评语”开篇,既紧扣作文材料,又别具新意。
作者在指出“‘该生体’已不再流行,图文并茂的个性化评语广受好评”的背景之后,分析“该生体”流行多年的合理性及不足之处,为“充满人情味”的诗体评语点赞,并从“学生”“教师”两方面分析点赞的原因,层层深入,最后再次亮明观点,语言简洁有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程 训练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周周 15 名句 默写 新闻报道 阅读 写作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