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 文档编号:9985562
- 上传时间:2023-05-22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35.25KB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浙江省温州市十五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7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联考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6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日,巡逻民警在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行迹可疑。
盘查时,该名男子目光闪躲、言语不清。
经警方核查,该男子赖某明系网上通缉.(jí)要犯。
B.某位书痴,坚信读书有益,但迂腐不知变通。
生活的道路本已走得磕磕绊绊,连年的科举失利又重创.(chuāng)了他,终于神志不清、半疯半傻了。
C.《黄河大合唱》在人们心中有着极高的地位,不论在哪里,响起这个弦律,都令人心潮澎湃,而在音乐演出中,这首歌一般也是压轴.(zhóu)曲目
D.到山清水秀之地,看那粼粼.(líng)的湖面,赏那弱不经风的依依垂柳,再在如茵的草地上
打个滚,和那憨态可鞠的小动物来个面面相觑,岂不快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所谓慎微,是指注重小事,于细微处自省自律。
古今凡有作为者,无不始于慎微,成于慎微。
唐德宗时,陆贽官居宰相,他为官清廉,从不接受别人的礼物,更不用说是贿赂。
【甲】唐德宗认为陆贽“清慎太过”,便给了他一道密谕,大意是:
你对他人的馈赠一概..拒绝,“恐于事无益”,像马鞭、鞋靴之类小物件,“受亦无妨”。
【乙】陆贽并没有“奉旨”受贿,在他看来,“鞭靴之贪”的念头可不能有——倘若受贿的口子一开,便如决堤之水,一发不可收.....。
.他清楚要遏制..贪腐,最有效的手段就是关口前移,把欲望扼杀在萌芽状态。
陆贽这种慎微的律己态度,让后人肃.然起敬...。
【丙】“不矜细行,终累大德。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是古代先贤留给我们的深切训
诫。
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概B.一发不可收C.遏制D.肃然起敬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B.乙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你家里炒菜放盐多吗?
资料显示,中国人吃得太咸了!
目前我国成人平均每天盐摄入量为
10.5克,远高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的约6克以下。
B.食盐是“百味之首”,好多菜都是无盐不起味。
除了调味,盐还能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参与体内酸碱平衡的调节、参与胃酸的生成并增进食欲,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
C.事实上,全球已有超过一半的国家启动了全国性减盐指南或行动。
据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食物营养评价室主任王竹介绍,澳大利亚和英国部分地区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
D.研究表明,减少食盐摄入具有明确的降血压效果。
每人每天若能减少6克盐,将使高血压
患病率下降7%,脑中风的发病率减少24%。
5.请仿照示例,选取你所熟悉的果蔬,拟写你的“果蔬哲学”。
(示例中的果蔬不可再次使用)
(4分)
示例:
果蔬身上也有哲学,如莲藕:
身处污浊的环境,不得不多留点心眼。
卷心菜:
做人得有涵养,做事得有层次。
(1)▲。
(2)▲。
6.运用下列词语,描写一个场面。
要求:
运用多种感官描写,语言生动形象,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个字(5分)
绚丽霓虹灯五光十色夜空
▲二、现代文阅读(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0分)
敬畏之心与文化自觉王学泰
古人对文化持什么态度?
用现代的话说是有点“文化至上论”的。
自古以来,凡是儒家经籍以及由此衍生的典章制度、礼乐诗文等都受到尊重和敬畏,甚至有点神圣化。
古人不仅相信文化的崇高和永恒,而且把它视作民族凝聚的纽带。
世界上大多数地方是把种族或宗教认同作为民族凝聚的纽带的,而我们则主要靠文化。
儒家的信徒以担荷道统自命,他们无论从政,还是“立言”,其终极目的就是“行道”,或者说是以“道”化众,使人人都受到文化的熏沐。
这样我们就懂得了为什么司马迁把自己坚持在屈辱下写作《史记》看得“重于泰山”,也就懂得了曹丕为什么说写作文章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这些士人都有充分的文化自觉性,他们把创造文化和传播文化视作安身立命的基础。
他们相信自己的事业是上通于天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这些名句就是这种意识的生动概括。
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农业文明为背景的,可以说在地球上所有的农业文明中它是发展得最精致、最详密、最完美的一个。
近百年来我们又处在社会转型和革命动荡之中。
传统文化因为代表既往而失去了原有的光环,原有的敬畏之心,自然会随之衰减。
20世纪从60年代到70年代,极“左”思潮高涨,扫荡文化的社会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此时的“文化”乃是一个负面词汇,传统文化更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遑论敬畏!
这时的传统文化成了妖魔。
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情况虽有根本的改变,但并非“复旧”,而是被纳入孔方兄的营垒。
因此“读经热”“古董热”“收藏热”,乃至种种弘扬“国粹热”都不免与“赚钱热”有或明或暗的瓜葛,与文化的关系不大。
看到一幅字画,一款文玩,第一判断就是值多少钱。
过去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进而妖魔化;现在是被金钱任意驱使,日益庸俗化。
两者虽不同,但对文化的蔑视则是一样的。
因此,现在人们干的许多有关文化的事,让旁观者看来最没文化,大约都是金钱在当家作主的缘故。
朱熹在《中庸注》中说“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他指的这种兢兢业业的态度,肇自孔孟的“道统”才延续至今。
现在我们努力建设法治社会,这也包含着文化重建。
对“道”“文化”的理解和定位,我们自然会与朱子有很大差别,但文化重建不能完全脱离本土资源也是不争事实,特别是传统的文人士大夫那种质朴的精神、敬畏的态度是我们重建文化、进而形成文化自觉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选自《人民日报》2008年I0月6日16版,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作者所说的“敬畏之心”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指儒家经籍等文化著作中含有的敬重之心与尊重之心。
B.指对传统文化中的以“道”化众的文化的制造与传播。
C.指对精致、详密、完美的农业文化的“复旧”与再创造。
D.指文化重建中对传统文化应有的尊重、敬畏与传承之心。
8.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待文化的“文化至上”态度,除了尊重与敬畏之外,甚至将其神圣化。
B.儒家信徒从政立言,以“行道”为目标,就是要使人人得到文化的熏沐。
C.社会转型和革命震荡近百年,我国的传统文化有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D.文中的“敬畏之心”与朱熹所说的“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有很大差别。
9.根据本文,列举并分析传统文化在中国现当代遭遇的两种不被敬畏的行为。
(4分)
▲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20分)面是一生最好的渴念葛永平
⑴这张照片,大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秋,一个阳光亮眼的正午,父亲做了面,是用三样面做的:
白面(麦子磨的面)、豆面(大豆磨的面)、粉面(玉米发酵后磨的面),擀成“三和面”。
父亲说,好面啊,溜溜长。
父亲捞了面,就坐在单位的食堂门口。
过往的职工看着父亲碗里的面,心里就痒不住地翻出话来:
葛师傅,吃面啊。
父亲就应和道:
是啊,吃面。
我记得就是这样一种单纯的对话感染了我,我从屋子里取出相机,给父亲照下了这张吃面的照片。
照片上的面很长,父亲以幸福的姿态跷着二郎腿,同时,我感到了麦穗里面的福气正朝着美好的生活鼓出来。
⑵吃面有一种无法言说的解馋,就像南方人吃大米一样。
北方人,几天不吃面便觉得心焦难耐。
我最喜欢吃的面就是三和面,浆水菜哨子,捧着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为人民服务”大海碗,坐在自家的土窑炕上,边吃面边听妈唠叨,“吃饱饱的,出门在外吃不上妈的手擀面了。
”世界那么大,阳光那么好,成长是多么不开心的事啊。
我那时虽然只有十几岁,自小常想长大事,长大是要离家的,家是爸妈在灶前扬眉与低首之间的一个幸福,在家的日子就是蒙着爸妈的开恩,想吃面,不动手一碗面来了。
出门的人,就算一碗面在眼前,可那面里头再没有了爸妈的唠叨,再好吃的面都显得寡淡了。
成长让一个人岁月静好尘埃落地,好么?
也好也不好。
成长,刀锋似的,瞬间削你到老。
⑶面是天地之间,最普通、最实在、最没有富贵气的民间食物,千百年来,人们对面的态度,反映着社会、生活的水平。
有面吃,才能饭饱生余事。
偶尔翻书,看到面大约在1900多年前的东汉就有,东汉恒帝时有一个很喜欢吃面的尚书叫崔寔,写了一本《四民月令》的书。
书上说“五月,阴气入脏,腹中寒不能腻。
先后日至各十日,薄荷味,毋多肥浓,距立秋毋食煮饼及水溲饼”。
据考证“煮饼”、“水溲饼”是最早的面食。
崔寔尚书吃面居然吃出了经验,知道吃面也有自伤的时候,也就是说有些月份是不可以多吃面的。
面在魏晋时称“汤饼”,南北朝称“水引”。
我由是喜欢面的先祖“水引”。
你来想象一下,就像中药罐中的药引子七粒红枣一样,失去了引子,中药药性就失去了大半。
面是水引,在清水中一掩一映,一蓬一丛垂吊在筷上,散披在锅里,让静伏在炉畔的嘴:
先是汩汩欲出口水;再是一阵难奈的下咽,时不时地涌进半帘香雾,拿了细瓷青花碗一舀一吆,馋得人真要举臂欲飞了。
《齐民要术》介绍说:
做水引,先要肉汁将面和好,然后用手将面挼成筷子粗细的条,一尺一断,放在盘中用水浸,做时手临锅边,面条要挼得如韭叶一般薄,用沸水煮熟,即为“水引面”。
我想也该就是我们如今吃的拉面了。
⑷面的发展要数宋朝,北宋汴梁城内,北食店有“淹生软羊面”、“桐皮面”、“冷淘榛子”等;川饭店有“插肉面”、“大燠面”;面食店有“桐皮熟脍面”;寺院有“素面”,山林之家有“百合面”和“梅花汤面”等。
南宋城都临安城内,南食店有“铺羊肉”、“煎面”、“鹅面”等;面食店有“鸡丝面”、“三鲜面”、“银丝冷淘”等;菜店则专卖“菜面”、“齑淘”、“经带面”。
曾经浓墨重彩的汴梁城里,面把李师师丰仪得如雪地春风。
面于李师师,李师师于赵皇帝,赵皇帝李师师的故事于北宋难民,就是生活里的阳光,就是那爱情一传老远的声气,就是颠沛流离的南逃路上星星点点的斑斓春梦
⑸面是由花朵历经季候修成的正果,皆是雨露、日月凝结的养分。
物竞天择,水到渠成,人们除了具有对面类饮食的惯性外,亦具备了对面的发现惯性,总应和着“民以食为天”的古训。
经过两千年的发展,面条的做工进一步形成了擀、拽、抻、揪、切、削、压、捻、搓、拔、擦、剔、溜等多种制法,以及煮、蒸、炒、炸、烩、炝、卤、拌等多种烹调方法。
春季烧卤面,夏季凉拌面,秋季肉炒面,冬季热烫面的四季吃法,吃得北方汉子人高马大,走南闯北,一碗面落肚,逞气要强的面子就显出来了。
北京风味的打卤面、山西风味的刀削面、陕西风味的臊子面、山东风味的伊府面、上海风味的阳春面、四川风味的担担面、湖北风味的热干面、浙江风味的虾爆鳝面、江苏风味的锅盖面、新疆风味的回手面、福建风味的八宝面、广东风味的虾蓉面、安徽风味的酥鸭面、贵州风味的太师面、甘肃风味的清汤牛肉面、黑龙江风味的北城三丝面、吉林风味的朝鲜冷面、台湾风味的椒油凉拌面等。
面如我们的五千年文明,飘溢着一股文化香风,也让我们闻到了一股王者与平民平常过日子的优雅和闲逸之气。
⑹有面吃,实在是有一份无可比拟的踏实啊。
面恩养了人的筋骨,大地上才能感觉到清晰的甩臂声。
想想看,出产麦子的地方,每人每天都要吃面。
一碗面下肚天塌下来也不会慌神,还扬起头说:
“再来一碗!
”面是北方人的天,是把日子快过成光景了,憋着足劲走在人前头去的精神。
面是走长路的粮食,是把人安顿住了,以圆润姿态把持着每一颗或远或近的心,是诚实、稳当、知足、认死理和一好百好的德性根源,世上的山珍海味再好也抵不过实实在在的一碗面!
⑺我妈说,吃了由面粉揉筋道的面,人才能长结实,才能长出硬面一样的肌筋,才敢向着离家很远的地方走。
土地用它的出产养育着它上面的人。
如果说吃是健康的肯定,那么,有面吃该是一生最好的渴念了。
吃就是一种世俗呀,张家大爷海碗里的面拌了葱花的香气,那香气是什么呀,是心平气和翻闹出你对于旧时光阴的依恋。
也许你爱过一个正当妙龄的女子,但是,最让你动心的怕是居家过日子香透窗棂的那一碗面吧!
原谅我对于其他食物认识有限,我是一个只知吃面的人,因为面,我无法长时间奔赴异乡。
⑻如今,照片上吃面的人已经丢下我走远了,走远到我打听不到任何音信的地方,而活着的我几天无面就长夜难眠,饥肠辘辘。
(有删改)
10.文章开头描写“父亲”在食堂门口吃面的场景,在文中有何作用?
(4分)
▲
11.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修辞手法。
(6分)
(1)成长让一个人岁月静好尘埃落地,好么?
也好也不好。
成长,刀锋似的,瞬间削你到老。
▲
(2)面于李师师,李师师于赵皇帝,赵皇帝、李师师的故事于北宋难民,就是生活里的阳光,就是那爱情一传老远的声气,就是颠沛流离的南逃路上星星点点的斑斓春梦。
▲
12.文章第五段中有大量的列举,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4分)
▲
13.联系全文,说说你对“面是一生最好的渴念”中“面”的理解。
(6分)
▲三、古诗文阅读(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20分)与韩愈论史官书①柳宗元正月二十一日,某顿首十八丈退之侍者前:
获书言史事,云具《与刘秀才书》,及今乃见书稿,私心甚不喜,与退之往年言史事甚大谬。
古之志于.道者,不若是。
退之以为纪录者有刑祸,避不肯就,非也。
史以名为褒贬,犹且恐惧不敢为;设使退之为御史中丞大夫,其褒贬成败人愈益显,其宜恐惧尤大也,则又扬扬..入台府,美食安坐,行呼唱于朝廷而已耶?
在御史犹尔,设使退之为宰相,生杀出入,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则又将扬扬入
政事堂,美食安坐,行呼唱于内庭外衢而已耶?
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又言“不有人祸,则有天刑”。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左丘明以疾盲,出于不幸。
子夏不为史亦盲,不可以是为戒。
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
退之之恐,唯在不直,不得中道,刑祸非所恐也。
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
今退之曰:
我一人也,何能明?
则同职者又所云若是,后来继今者又所云若是,人人皆曰我一人,则卒谁能纪传之耶?
如退之但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同职者、后来继今者,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使卒有明也。
又凡鬼神事,渺茫荒惑无可准,明者所.不道。
退之之智而犹惧于此?
今学如退之,辞如退之,好议论如退之,慷慨自谓正直行行焉②如退之,犹所云若是,则唐之史述其卒无可托乎!
明天子贤宰相得史才如此,而又不果,甚可痛哉!
退之宜更思,可为速为;果卒以为恐惧不敢,则一日可引去,又何以云“行且谋”也?
今人当为而.不为,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
不
勉己而欲勉人,难矣哉!
(选自《柳河东集》第三十一卷,有删改)
【注】①史官:
修史之官。
元和八年(813年),韩愈将任史官编撰,他写信给刘轲和柳宗元,担心“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
”表示自己不愿意担任史官。
柳宗元此文就是对韩愈来信的答复。
②行行(hàng)焉:
刚强的样子。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则又扬扬..入台府扬扬:
得意的样子
B.凡言二百年文武士多有诚.如此者诚:
确实
C.亦各以所闻知孜孜不敢怠,则庶几..不坠庶几:
也许
D.又诱馆中他人及后生者,此大惑.已惑:
疑惑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古之志于.道者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升黜天下士,其.敌益众吾其.还也
C.明者所.不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今人当为而.不为渔父莞尔而.笑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是针对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而写,韩愈在信中提出了修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的说法,柳宗元不同意他的看法,就写信与他辩论如何看待史官的问题。
B.开头是总驳韩愈的观点,然后分段逐条痛斥他避人祸、避天刑、推诿同列和惑信鬼神而不肯作史,最后收尾,勉励之,激发之,切责之,似疾风骤雨,令人不可躲避。
C.柳宗元在文中批评韩愈在《答刘秀才论史书》流露出的躲避刑祸,背离中道的想法,其实表达了柳宗元本人“守中道,不忘其直”,有所作为,至死不悔的人生信念。
D.作者为批驳对方,阐明己见所采用的手法,主要是对比和举例这两种,因此本文的风格是表达激烈,逻辑顺畅,气势磅礴,读起来有辞锋犀利、锐不可当的语言魅力。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
(3分)
若以罪夫前古之为史者然亦甚惑凡居其位思直其道道苟直虽死不可回也如回之莫若亟去其位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何以异不为史而荣其号、利其禄者也?
(4分)
▲
(2)退之宜守中道,不忘其直,无以他事自恐。
(4分)
▲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9-20题。
(8分)对雪注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①,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
雪罗隐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注】诗写于叛军占领长安时期。
①绿:
这里指酒。
19.两首诗都抒发了作者面对雪景的愁绪。
不同的是,杜甫愁的是战乱中的苦难,罗隐愁的是▲中的不幸。
(2分)
20.古人说杜诗颈联语言“变换得妙”。
请以“无绿”“似红”为例分析语言表达的巧妙之处。
(6分)
▲
(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
(6分)曾子曰:
“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有子曰: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
21.“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忠恕”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忠恕”中的▲。
(2分)
22.如何理解“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请简要分析。
(4分)
▲
(4)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
(1)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王勃《滕王阁序》)
(4)不见复关,▲。
既见复关,▲。
(《诗经·氓》)
(5)明月松间照,▲,▲,莲动下渔舟。
(王维《山居秋暝》)四、作文。
(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作家劳乐的散文《玫瑰花和肉丸子》中,玫瑰花象征崇高的理想追求和美妙的精神境界,肉丸子则代表着世俗和物质。
有人津津乐道于“肉丸子”,却错过了路边的“玫瑰花”。
有人为心中的“玫瑰花”魂牵梦萦,却对身旁的“肉丸子”视而不见。
对此,你有何所思所感所想?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
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绝密★考试结束前
2017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五校联合体期末联考
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B(A.行迹可疑-形迹可疑,通缉(jī);C.弦律-旋律,压轴(zhòu);D.弱不经风-弱不禁风,憨态可鞠-憨态可掬。
)
2.B(一发不可收:
事情一经发生,就发展得十分顺利和迅速,含褒义;一发不可收拾:
一旦发生就不能停止,含贬义。
此处应将“一发不可收”改为“一发不可收拾”。
)
3.C(引用部分做的是句子的主语成分,故而句内末尾的句号应删除。
此种情况,只有句末为/叹号或问号时能保留。
)
4.D(A.“约”与“以下”表述上不合逻辑。
B.最后一个分句,介词缺失导致句式杂糅。
可改为“在维持生理机能方面不可或缺”,也可删去“方面不可或缺”,将之改为“维持生理机能”。
C.“澳大利亚和英国部分地区的减盐行动已初见成效”由于“部分”一词的使用,导致表意不明。
)
5.示例:
1)柿子:
做人不能太软弱;2)西瓜:
凡事都有个度,过于成熟未必是件好事;3)大蒜:
团结就是力量;4)洋葱:
只要以诚相待,铁石心肠的人也会热泪盈眶;5)辣椒:
要交到真心朋友就要有副热心肠。
【要求:
既要写出果蔬的特征,又能给人以人生的启迪,言之成理即可。
】
6.示例:
最吸引眼球的还是高楼上耸立的霓虹灯。
有的霓虹灯高高挺立,红的、黄的,交相辉映,像一座直冲云霄的火箭;有的霓虹灯里有一圈一圈的弧线,扑闪、扑闪,由内向外,仿佛碧波在层层荡漾;还有的霓虹灯,就是喷泉的模样,因为配了背景音乐,“哗、哗”的音效,迎合着喷涌的“泉流”……五光十色的霓虹灯,把夜空装扮得无比绚丽。
【四个关键词、字数、多种感官描写、一种修辞手法和语言生动,共五个要求,每点1分。
】
二、现代文阅读(3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7.D(从全文来看,作者讲的“敬畏之心”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敬重之心,所以D项正确。
A项,说的是古人对文化的态度;B项,针对的是儒家信徒;C项,原文中没有涉及。
)
8.C(C项,张冠李戴,“传统文化有如过街老鼠”,指的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左”思潮高涨之时,而不是近百年以来的事情。
)
9.两种不敬畏的行为是①20世纪从60年代到70年代,由于被“政治的正确”打压扫荡,传统文化被妖魔化。
②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被金钱任意驱使,传统文化日益庸俗化。
【每点2分,其中具体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各占1分,不点出行为的时间,扣1分。
】
10.内容上,①表现了父亲吃面时的快乐,②点出全文主旨,具体展现面给予人的幸福;结构上,③引出下文,④照应结尾。
【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
】
11.
(1)运用了设问手法,启发读者思考成长的影响。
运用了比喻手法,突出了对时间在成长中流失的感慨。
(2)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的手法,写出了面在历史中不为人知的情感力量。
【每点3分,其中每个手法1分,分析1分。
分析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第二点答“顶针”手法也可以】
12.①说明了面食制作、烹调方法、吃法丰富,②证实面对北方人身体精神的滋养;③说明了面食种类多、分布区域广,④展现了我国面食中深厚的文化内涵。
【每点1分,不要求答案信息完备,意思相近即可。
】
13.①面里有父母之爱,有对父母的思念;②面里有故乡和往日的记忆,有对对旧时光阴的依恋,对家乡的怀念。
③面里有日常生活的感受和传统文化的沉淀,有对人生和历史的沉思;④面里有对人身体和精神的滋养,有生命品性的感悟在。
【可从“亲情”“记忆”“文化、生活”“生命品性”四个层面作答,每层有所涉及并言之成理即可得2分;另有新见能自圆其说,也可给分。
】
三、古诗文阅读(40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4.D(惑:
糊涂)
15.C(都是“所字结构”。
A.介词,引导动作对象,相当于“对”;介词,引导比较对象,相当于“比”。
B.代词,第三人称所有格,“他的”;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D.连词,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却”;连词,表示修饰关系,相当于“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 浙江省 温州市 十五 校高二 第二 学期 期末 联考 语文试题 Word